首页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据此可知,商周时期的音乐()A.明确宗法等级秩序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是典型的贵族文化D.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乐礼教和,则民不乱”可得出西周的音乐即是礼乐制度工,是维护等级的工具和手段,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西周通过宗法制明确宗法等级秩序,排除A项;C项不能体现,排除C项;西周的音乐维护的是等级,而不是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法家思想成为显学C.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争霸战争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战国时期,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可得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通过立军功以及个人的才能进入到统治阶层,打破了血缘政治的限制,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宗法,排除A项;材料与法家无关,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3.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A.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C.刺史制度明显异化D.监察官员品级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体现了刺史权力的增大,说明东汉时期刺史制度明显异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地方豪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刺史权力的变化,体现不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监察官员权力变大,没有提到品级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4.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合族收葬。”可得出,东汉的地主豪强通过各种手段凝聚宗族,形成了地方强大的势力,从而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主旨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无关,排除B项;土地租佃关系主要是涉及土地兼并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当时已经是土地私有,排除D项。故选A项。5.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此民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B.有利于镇压安史之乱C.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强大D.造成国家外重内轻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可知,反映了唐代西北地区节度使的设置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A项正确;据 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763年,不涉及西北地区,排除B项;藩镇割据侧重的是对中央统治的威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外重内轻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宋代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甚至南宋海上战船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宋代还积极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上贸易,通过市舶条法实现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据此可知宋代()A.放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B.实行兵民合一的政策C.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民间商业资本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宋代积极鼓励民众经营海上贸易,通过设立机构、制定法规来管理(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持和规范)民间海上贸易,从事海上贸易的民众和民船众多,以至于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政府海上战船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表明宋代民间商业资本较为活跃,D项正确;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并未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排除A项;材料提及南宋征调民船作为战船,着并非是让民众平时为民,战时作战,不属于兵民合一政策,排除B项;发展民间海上贸易未能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7.“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代,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因师爷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由此可知明清时期()A.冗官冗费现象严重B.唯才是举的导向C.八股取士的弊端严重D.选官制度走向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师爷......起自明,盛于清代,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可知,“师爷”帮助官员办理大多数事务,这是由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盛行,科举入仕的官员缺乏应有的行政办事能力,C项正确;冗官冗费现象严重是在宋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唯才是举,排除B项;选官制度走向完备是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8.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拥有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宰相制度废除后相权随之消失B.取缔相权后中枢机构仍在不断调整C.军机处取代内阁行使中央决策权D.内阁制的确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拥有实权。”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但为处理政务,设内阁,清朝时期,为满足西北用兵需要,设立军机处等,这些中枢机构的变化说明取缔相权后中枢机构仍在不断调整,B项正确;宰相制度废除后相权随之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中央决策权,属于秘书机构,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9.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A.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B.商品流通种类的逐渐增多C.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形成D.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茶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即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项正确;这三个阶段体现的是主要商品种类的变化,反映不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和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多,排除AB项;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形态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华夷变态》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B.政府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C.海禁政策有所松动D.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可知,1689年,英国、荷兰船只在中国港口大量收购砂糖,造成砂糖缺货,说明当时沿海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反映出当时海禁政策有所松动,C项正确;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商帮信息,排除A项;政府 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监管信息,排除B项;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材料中没有提及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可知,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列强认为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进而成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正确;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说法错误,排除A项;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允许地方督抚对当地集市交易抽取百分之一的“厘金”。1855年,清政府将厘金制推行于全国,厘金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这种现象说明()A.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B.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C.有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D.阻碍近代军事工业产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允许地方督抚对当地集市交易抽取百分之一的‘厘金’。1855年,清政府将厘金制推行于全国,厘金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可知,晚清时期,厘金制推行于全国,但是厘金的征收、使用权多归地方督抚,中央难以支配,说明当时中央权威动摇,地方督抚冲击中央集权,A项正确;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半殖民地化信息,排除B项;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为洋务运动准备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3.下表为1873—1883年轮船招商局主要年份的扩股情况。这说明()A.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日趋规范B.洋务派初步实现了求富目标C.政府积极扶植官办民用企业D.国内融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在1882年以前招商集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882年不仅原定招股目标完成,且所扩新股的目标在1883年很快完成,反映了国人对股份制企业的认可,这一民间踊跃购股现象说明国内融资环境得到改善,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不能说明经营日趋规范,排除A项;“实现”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招商集股的是民间资金,与政府是否扶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进一步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与材料中的信息主旨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但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而共产党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据此可知()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改变B.历史解释需不断被重构C.历史叙述受阶级立场影响D.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救国救民的运动”“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可知,题干体现了国民党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共产党却看到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表明历史叙述受阶级立场影响,D项正确;中国革命性质还是民主革命,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历史解释需并不用不断被重构,排除B项;D项错在开始一词,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座雕塑,命名为《收回英租界(1927)》,该雕塑反映的事件()A.是中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胜利B.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C.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D.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座雕塑,命名为《收回英租界(1927)》”可知,在武汉江汉路上的雕塑,讲的是1927年收回英租界的历史事件,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A项正确;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排除B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是在1928年6月开始,排除C项;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927年的宁汉合流,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图是张仃创作于1936年的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画面中一只身披日本旗、头戴日军钢盔的螃蟹正在横行,面前点燃一枚写有“中华民族”的炸弹。该漫画旨在() A.歌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威力B.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C.抨击日本全面侵华的霸道行径D.说明中国持久抗战的艰难曲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创作于1936年的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画面中一只身披日本旗、头戴日军钢盔的螃蟹正在横行,面前点燃一枚写有‘中华民族’的炸弹。”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的横行,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就一定是消灭日本的一枚炸弹,说明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国共二次合作之时,排除A项;抨击日本全面侵华的霸道行径,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中国持久抗战的提法是在全面抗战开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是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数额变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国政府逐步收回关税主权C.税额变化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数额变化趋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1913—1917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数额减少,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1919—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数额上升,反映了税额变化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C项正确;此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收回关税主权是在30年代,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海关税收的数额变化,没有体现民族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地主、富农占全国耕地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历史现象() A.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推动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为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主、富农占全国耕地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可知,地主富农占全国人口比重和占全国耕地总数的比重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是打土豪分田地,不会分给地主和富农土地,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实行“双减”政策,排除B项;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20.1961年3月,中央发文规定: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分配给社员的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长期归社员使用。后来中央又规定:社员的自留地和开荒地生产的农产品,国家不征收农业税,不计统购。据此可知()A.土地所有制出现变革B.人民公社规模有所扩大C.农村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分配给社员的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长期归社员使用。后来中央又规定:社员的自留地和开荒地生产的农产品,国家不征收农业税,不计统购。”可得出当时土地的经营权有所变化,农民可以自己经营一部分土地,这样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反映出农村经济政策有所调整,C项正确;所有制没变,都是公有,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人民公社的扩大,排除B项;计划体制没有突破,排除D项。故选C项。 21.“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92年11月,台湾海基会的表述要点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说明()A.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B.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实践C.两岸就祖国统一达成共识D.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92年11月,台湾海基会的表述要点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可知,1992年,台湾海基会答复海协会的倡议,明确“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九二共识”的形成说明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进步,D项正确;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排除A项;一国两制目前尚未在台湾实践,排除B项;两岸就祖国统一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22.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高立法机构(还享有一定的行政和司法权力),负责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以及决定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年满20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而无任何门第出身和财产资格的限制。这说明,雅典()A.权力机构的制约与平衡B.民主政治群众基础广泛C.雅典官员整体素养不高D.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运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年满2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参与高级官员选举、法律制定以及其他国家重大事务,这说明,雅典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运作,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公民大会这一个权力机构,看不出制约与平衡,排除A项;古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未成年人、妇女和外邦人无权参政,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官员素养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3.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法律应授予法定继承权给在母腹中的人,以他活着出生为条件。如果还有已经出生的其他人,这一胎儿应和他们共享遗产。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遗嘱自由原则B.蕴含着平等和理性原则C.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D.动摇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法律应授予法定继承权给在母腹中的人,以他活着出生为条件。如果还有已经出生的其他人,这一胎儿应和他们共享遗产。”可得出腹中的胎儿也享受权利,这体现的是平等和理性原则,B项正 确;材料没有体现遗嘱,排除A项;材料与开放性无关,排除C项;贵族统治没有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24.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贸易蓬勃发展。下图是其中一条贸易路线示意图。西班牙王室在这条贸易路线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一贸易路线的开辟()A.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B.引发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C.加快了墨西哥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D.使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贸易路线为太平洋贸易中的生丝贸易,中国的生丝等手工业产品大量销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与菲律宾无关,排除B项;当时的墨西哥比较落后,还不是封建社会,不能得出该项结论,排除C项;西班牙当时是封建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2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加,增加的选民大多数为中等阶级,而且对议会席位重新进行了分配,削弱了贵族在议会的影响力。这反映了英国()A.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B.权力结构发生变动C.议会成为了权力中心D.共和政体由此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加,增加的选民大多数为中等阶级,而且对议会席位重新进行了分配,削弱了贵族在议会的影响力。”可得出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到议会,贵族势力消弱,从而改变了英国的权力结构,B项正确;此时还没有实现普选,平等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议会成为了权力中心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C项;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26.巴黎公社规定:“以前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位由于所得高薪往往成为钻营的对象,而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里,既不应该有高薪的闲职,也不应该有过高的薪额。”这一措施表明巴黎公社() A.维护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B.降低了国家运行和管理成本C.确保公务员人民公仆的本色D.防止了公职人员的贪腐行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前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位由于所得高薪往往成为钻营的对象,而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里,既不应该有高薪的闲职,也不应该有过高的薪额。”可知,在巴黎公社里,高级职位的薪资不应该过高,说明巴黎公社要求确保公务人员人民公仆的本色,实行最高工资制,C项正确;维护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降低了国家运行和管理成本,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降低成本的信息,排除B项;防止了公职人员的贪腐行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7.18、19世纪之交,欧洲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的“主义”,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等,同时还存在保守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欧洲无产阶级登上了舞.【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政治舞台的巨大政治变动,将欧洲各国几乎所有阶层都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工业革命则引起了物质生活的巨变,也引起整个社会阶级结构的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些意向各不相同的社会利益集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B项正确;思想解放是促进因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28.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03年只生产了1700辆车,而1908年增长到10000辆。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原来卖800美元一辆的T型车,1913—1914年降至500美,1925年降到了300美元以下。这种现象()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C.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03年只生产了1700辆车,而1908年增长到10000辆。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原来卖800美元一辆的T型车,1913—1914年降至500美元,1925年降到了300美元以下。” 可知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量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低,这使得汽车消费群体扩大,而汽车使用的是以汽油和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说明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将增大,这必然会带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垄断组织的信息,排除A项;福特公司无法代表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排除D项。故选B项。29.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B.新经济政策取得很大成效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可知,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九成左右是机器设备,但是到了1937年,苏联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说明到了1937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不符合史实,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排除D项。故选A项。30.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需要B.新中间阶层的大量出现C.经济全球化的大力推动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以来,德国为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对福利制度的开支,严格养老金申请条件,A项正确;新中间阶层并没有大量出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是国内政策调整,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与科技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1.不结盟运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富国剥削穷国,要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正是不结盟运动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它的伟大作用和意义之所在。下面有关不结盟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始终是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成员国B.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C.不结盟运动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D.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导致多极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排除A项;不结盟国家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多极化格局在不断演变,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32.七国集团最近发表声明,将逐步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至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英国宣布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关税提高35个百分点等等制裁,这从本质上说明世界经济()A.世界经济发展衰退B.世界经济全球化受挫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D.世界经济独立性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经济制裁,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阻碍了商品等的自由流通。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受挫,B项正确;没有数据印证世界经济衰退,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强,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说明世界经济独立性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地区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雍正时已有“产米之乡”的美誉,并被人称之谓“各省米谷,惟四川所出最多”,水稻亩产达到6-7石。再有像中国台湾的开发,以及广西成为粮食输出省等等,都说明清代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明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大量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花生等高产耐瘠作物,迅速改变了中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潜力。——据柏舟《中国粮食地图: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守护的饭碗从哪儿来》等整理材料二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是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项:推广三田轮作制、发明“草一田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三田轮作制下,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草一田轮作”制下,收获与种子之比由10:1增加到20:1以上。饲料作物引入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大增,同时导致肥料充足,带来粮食高产。上述种种举措,使英国在“17世纪的全球危机”中摆脱了饥荒。——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农业革命兴起的原因。(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英国16—18世纪农业生产不同之处。【答案】(1)特点:以江汉、四川地区为主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粮食产区扩大,产量提高;引进高产农作物,粮食种植结构显著变化;生产效率提高;以小农经营为主。意义: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原因: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3)不同:立足于技术改良和新发明;农牧业有机结合;实行资本主义大农业。【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可知,以江汉、四川地区为主并向周边地区辐射;根据材料“湖广地区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四川......水稻亩产达到6-7石”可知,粮食产区扩大,产量提高;根据材料“从明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大量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花生等高产耐瘠作物,迅速改变了中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可知,引进高产农作物,粮食种植结构显著变化,生产效率提高,但仍以小农经营为主。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同时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原因:根据材料“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可知,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非农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可知,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3)不同:根据材料“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是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可知,立足于技术改良和新发明;根据材料“饲料作物引入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大增,同时导致肥料充足,带来粮食高产。”可知,农牧业有机结合;根据材料“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资本主义大农业。3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在我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表是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表述。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请根据上表中所蕴含的有关“现代化”信息,整体性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现代化”的变化是党和国家理性审视时代的结果论述: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审时度势地调整国家政策方针。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基于当时落后的军备,认识到抗战前期的失败,主要是军事装备问题,因此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军事“现代化。”1954年,正值一五计划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及落后的经济问题。周恩来同志提出“现代化”重点是工业、农业、交通、国防。这些行业的发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保家卫国的现实需要。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政策、新理念,叶剑英同志在总结既往历史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提出了以“民主、法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主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总体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综上:党和国家以实事求是态度,面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制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发展的政策,这是我国成为新时代大国、强国的重要基础。【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整体性提取一个观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革新军制离不开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民主、法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可得出“现代化”的变化是党和国家理性审视时代的结果;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可从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人对于现代化的重视、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现代化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什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 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材料二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癸卯学制,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下图是癸卯学制系统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变化:科举取士身份限制放宽;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和严密。影响:改变了官僚队伍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普及化。(2)特点:①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②教育分类较全面;③重视实业教育;④由精英教育转向国民教育;⑤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意义:①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加速科举制的废除,促进教育近代化,顺应世界潮流;②推动西学传播和思想解放,培养新式人才;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可知,科举取士身份限制放宽;根据材料“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可知,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和严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改变了官僚队伍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普及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6:55:02 页数:18
价格:¥3 大小:560.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