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6届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都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延绵不断”B.“多元一体”C.“同出一脉”D.“兼容并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在起源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都有文明出现,且具有地域特点,同时这些文明又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文明的延绵不断,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的文明在来源上是相同的,不能体现同出一脉,排除C项;兼容并蓄指的是中华文明对周边文化的兼收并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灭商后,西周的版图空前扩大,为了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周王把王畿之外广大地区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裔等,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周王为了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分封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裔为诸侯的制度,故选D;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排除A;世袭制是指财产和权力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排除B;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排除C。【点睛】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4.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B.强化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融D.加强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B项排除;CD项是分封制的影响,排除。5.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西学东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被称为百家争鸣。A项正确;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排除B项;唐朝中期掀起了复兴儒学运动,排除C项;近代中国开始的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6.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主张为政以德的礼仪派”“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主张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兼爱的反战派”。下列正确对应该描述的是()A.儒、道、法、墨B.儒、墨、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为政以德的礼仪派”是儒家学派。“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学派。“主张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是法家学派。“提倡兼爱的反战派”是墨家学派。因此A项正确;BCD项顺序颠倒,排除BCD项。故选A项。 7.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C.王室衰微名存实亡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土地、人口、兵力都减少,各诸侯国都不再顾忌周王室,C项正确;材料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无法控制诸侯,排除AB项;材料不是桓王注重睦邻友好,而是强调王室衰微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C项。8.《论语·八佾》中有一段话,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是说,周朝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由此可知,孔子()A.具有改革精神B.主张恢复周朝礼乐制度C.反对制度束缚D.注重修正统治者的修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孔子认为周朝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制度完备,因此孔子称赞周礼。这说明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是守旧的奴隶主贵族,而非改革派,排除A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恢复周礼,这是保守的表现,并不反对制度束缚,排除C项;注重修正统治者的修养,与材料的主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后,周边的戎狄蛮夷各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表明A.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C.民族认同观念产生发展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纽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自称“华夏”,在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新鲜血液发展壮大,这表明民族认同观念产生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国家统一 的态度,得不出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之间的冲突,得不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排除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部很多。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开始出现铁农具B.各地均衡发展C.农耕技术成熟D.生产力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地出现战国时期的铁器,说明当时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D项正确;“开始”一说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各地均衝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未体现农耕技术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1.《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A.加大赋税征收以增加国家收入B.分化社会阶层以稳定统治秩序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的发展D.增强农商竞争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中国)。根据材料“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可知,商鞅认为,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加国家收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分化社会阶层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强农商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12.李白曾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建立了大一统王朝D.修筑了万里长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属于最大贡献,排除。故选C项。 13.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罪犯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秦始皇的这些举措()A.客观上带动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B.表明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C.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据题干“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蜀、桂林、南海等郡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秦始皇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有利于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A项正确;秦始皇的这些举措不能体现秦统一符合历史趋势,排除B项;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排除C项;“解决了边疆地区民族矛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4.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A.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限制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D.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有关皇帝的事务都有专门的称呼,这体现了皇帝地位的至高无上,说明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对皇权的限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皇帝的独特权威,顺应历史潮流和发展逐步强化的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15.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西晋D.隋朝【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皇帝下辖中朝即公卿百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成立了中(内)外朝制度,B项正确;秦朝皇帝下辖三公九卿,排除A项;西晋王朝注重国家机构的设置,其基本上是沿袭了曹魏之制,并有所完善和发展,尚书台改称尚书都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隋朝皇帝下辖三省,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推行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制度,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是汉朝初期推行的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推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D.秦统一的意义【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知,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即秦统一的意义,D项正确;秦统一的背景有: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各地域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公元前230一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排除B项;秦统一的方式是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各盐产区设盐官,负责组织盐业生产,将产品统一收购发卖。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平抑市场物价B.加强中央集权C.推动商业发展D.提高煮盐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119年的汉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汉武帝设盐官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其根本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汉武帝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平抑物价和提高煮盐质量,排除AD项;盐铁官营是政府控制商业,排除C项。故选B项。19.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儒学开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显学B.儒道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C.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恢复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的统一,反映了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C项正确;儒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具有影响力的显学,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儒道思想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排除D项。故选C项。20.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 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说明当时()A.儒学独尊B.三教并行C.儒学式微D.理学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可知当时佛、儒、道三教和谐相处,B项正确。材料强调三人友好对话,没有突显或者贬斥儒学的地位,排除A、C项;据所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材料并没有涉及理学,且理学形成于北宋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A.顽固的忠君意识B.激进的功利思想C.昂扬的进取精神D.浓厚的宗法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凿空”及所学可知,司马迁、霍去病、张骞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体现了昂扬进取的精神,C项正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未涉及忠君意识,排除A项;功利思想是注重讲求建功立业,计功取利的思想。选项“激进的功利思想”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法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广汉语与汉字,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予以确定,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进行使用推广,禁止鲜卑语的使用。该做法A.瓦解了士族阶层B.促进了经济发展C.推动了民族交融D.激化了阶级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孝文帝推广汉语和汉字,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选C项;文化层面的措施与瓦解士族阶层无关,排除A项;说汉语并能不能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说汉语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排除D项。故 选C项。【点睛】23.“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河),亦有过(长)江在晋陵郡界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类现象大量存在,其影响是()A.促进了西晋完成短暂统一B.有利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D.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体现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也就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晋永嘉大乱不是西晋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北民大量南迁的影响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无关,排除B项;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交融,但不能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24.前秦立国不久,逐一消灭了前燕、前凉等国,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又迅速土崩瓦解,之前归附前秦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这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是()A.南北对峙B.士族崛起C.分裂混乱D.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六国时期前秦虽然统一北方,但因为淝水之战失败,又迅速土崩瓦解。结合所学,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民族矛盾比较尖锐,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北方地区的局势,不能得出南北对峙,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士族崛起,排除B项;北方的分裂战乱和前秦的短暂统一,反映民族矛盾仍然比较尖锐,不能体现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25.魏晋南北朝时期,“夷”“夏”政权均以“正朔”自居,斥对方为“闰位”。汉族政权从夷狄血统出发,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藐视异族文化,以此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内迁诸族则以儒学为中心,抓住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文化意义为统治合法性寻找依据。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A.确立了同源共祖的意识B.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体现了华夏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拒斥D.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合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均以正统自居,汉族政权指出少数民族政权是异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则强调自身接受了正统文化。汉族政权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吸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汉族政权提出少数民族“非我族类”,表明同源共祖的意识尚未完全确立,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繁荣,儒学的地位有所动摇而非强化,排除B项;据材料,汉族政权指出少数民族政权“非我族类”,目的是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而非拒绝异质文化。华夏文化具有包容性,不断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排除C项。故选D项。26.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唐代中后期节度使在属地内拥有任免官吏、世袭统治的特点,形成了独立的割据势力,史学界将此现象称为藩镇割据,故选B;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为首的叛乱,排除A;朋党之争是不同利益集团间的斗争,排除C;五代十国局面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排除D。27.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内容可知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项正确;秦朝、唐朝和明朝都与“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本,政得其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可知,唐太宗认为作为君主应注重百姓,必须先安养百姓,体现了其民本思想主张,即体现了其以民为本,政得其民的主张,D项正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主要体现了善于用人方面,不符合题干主旨内容,排除A项;“选贤任能,整顿吏治”主要体现了选官方面,而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民本思想,排除B项;唐玄宗时期发展生产,改革兵制,而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注重百姓的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9.问号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民族交往B.制度变革C.经济发展D.商贸往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体现的是唐朝同吐蕃之间的交流。“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渤海郡王”,体现的是唐朝同东北民族之间的联系,这些都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A项正确;表格涉及的是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无法得出制度信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贸往来,排除BCD项。故选A项。30.2021年端午节,河南卫视播出舞蹈《祈》火遍全网,用水下舞蹈的方式将诞生于印度、结合了道教“羽人”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风格的敦煌壁画“飞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网友赞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敦煌“飞天”的形成表明()A.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发展B.不同地区审美趋于统一C.敦煌成为世界艺术中心D.现实主义画风盛极一时【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敦煌“飞天”是融合了印度文化、道教、汉族服饰形成的,可知敦煌“飞天”的形成表明文化交流推动了艺术的发展,A项正确;不同地区的审美不会趋于统一,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因此无法得出敦煌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排除C项;敦煌“飞天”不属于现实主义画风,排除D项。故选A项。31.《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时在官员选拔上实施九品中正制,有人批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也即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加强而非废除贵族特权,排除A项;士族把持政权,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32.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阴森凄厉、鲜血淋淋、悲惨痛苦的景象。而唐代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庄严肃穆、温柔妩媚、雄健威武的生活气息。这体现出()A.艺术作品受社会局势的影响B.佛教成为社会主要宗教信仰C.三教合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D.儒学彻底失去文化主流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到唐朝(中国)。据材料“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阴森凄厉、鲜血淋淋、悲惨痛苦的景象。而唐代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庄严肃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期,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唐朝处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时期,所以佛教艺术作品呈现的景象不同,说明艺术作品受社会局势的影响,A项正确;仅从景象的不同,无法判定社会的主要宗教信仰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的发展,并未提及道教和儒家的信息,排除C项;儒学自汉朝后,在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33.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等;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按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起重要影响。以上材料说明() A.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B.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C.唐朝吸收周边国家文化D.唐朝文学已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等;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按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起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算学博士,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按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起重要影响,这些信息表现的都是唐朝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没有描述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唐文化对周边的影响,而非唐吸收周边国家文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唐朝文学是否已发展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34.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兼收并蓄B.风格单一C.世俗倾向D.固守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含有“中亚元素”,可见唐朝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A项正确;风格单一与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中亚元素”不符合,排除B项;题中信息并没有提及市民等有关世俗化的内容,排除C项;D项强调“固守传统”,与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中亚元素”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5.《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通过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制约了地方行政效 率的提高,C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地方分权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面。而材料反映了宋朝通过分化事权,削弱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36.史料记载某一政权的官制特色为:“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据此可知,该官制为()A.南北面官B.四等人制C.猛安谋克D.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可知,这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A项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地方权力C.改善自然环境D.完善选官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行省制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辖,A项正确;行省犬牙交错,意在限制地方政治实力,排除B项;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会改善自然环境,排除C项;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8.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A.教育体制的创新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C.书院功能的改变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而到元朝,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考核可以任命官职,说明元朝的书院官学化趋势明显,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的变化,据此判断不出整个元代教育体制的变化,排除A项;书院仍是教书育人与传播文化的场所,功能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元代文化思想的繁荣,排除D 项。故选B项。39.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A.维吾尔族B.黎族C.回族D.锡伯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C项正确;符合题意的民族为回族,并非维吾尔族、黎族和锡伯族,排除ABD项。故选C项。40.元朝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只能向衙门提起申诉,但是申诉的结果绝大多数都是蒙古人胜,汉人、南人败诉。由此可见,元朝()A.沿袭女真传统制度B.法律系统瘫痪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D.社会治安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四等人制,这是一种民族歧视政策,C项正确;四等人制与女真传统制度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治安混乱,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 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3)根据材料三,评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相互学习,民族差异逐渐消除,民族大交融局面形成。(3)三国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为增强国力,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国重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尽管三国时期国家分裂,但同东汉末割据混战相比,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具有进步性。【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可分析出北方战乱频繁。后果:根据材料“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可分析出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可分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相互学习,民族差异逐渐消除,民族大交融局面形成。【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可分析出三国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根据材料“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分析出各国为增强国力,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可分析出各国重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尽管三国时期国家分裂,但同东汉末割据混战相比,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具有进步性。42.人才选拔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方式①察举制推荐 魏晋南北朝②地方品评隋唐科举制考试(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3)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答案】(1)汉朝;九品中正制。(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3)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发展,尤其唐诗繁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产生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拔方式地方品评。【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主题:根据材料所列举的选官制度可知,反映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1:35: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40.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