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人教版八上物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本章复习和总结R·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标要求课前自学准备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巩固复习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点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物理量符号:m3.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kg)(2)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3)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简称“四不变”。5.托盘天平简单测物体质量的步骤:(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3)天平平衡后读数:m物=m砝+m游码示数. 例1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向(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是:. 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中看出指针向右偏,则平衡螺母向左调;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物体的质量为50g+10g+3.4g=63.4g;称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左侧,表示左物重些,因此应向右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例1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向(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是:.平衡螺母左63.4向右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例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1)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g;106.4 例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2)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cm3;30 3.密度与温度: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鉴别物质、选材 例3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kg,测得直径为1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ρ铁=7.9×103kg/m3)解:根据ρ=m/V得V=m/ρ=7.9kg÷(7.9×103kg/m3)=1×10-3m3.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得:L=V/πr2=1×10-3m3÷[3.14×(0.5×10-3m)2]≈1.3×103m.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 例4(湖北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3-11-05 20:25: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48.8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