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语文试题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每道3分,主观题6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 ,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B.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C.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D.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斗争残酷,但在毛泽东笔下,战时留下的弹洞都成为关山的美景点缀,这充分体现了乐观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北国雪霁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B.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C.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3.阅读下面毛泽东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答案】1.B2.C3.C4.①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对他们评说。如: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人的功过是非,都是辩证性地评说。②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③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强加因果。从材料一第四段“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的描述中,可知,这才是其世代流传的原因。毛泽东诗词风格与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说法错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浪漫主义手法。B.“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说法错误。毛泽东并没有否认“焚书坑儒”的真实性,只是强调对其认识和评价可能有误解。D.“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说法错误。通过材料二第二段“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可知,毛泽东推崇的是唐太宗的指挥才能。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并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红装素裹”指的是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这里将阳光照射雪面比作人穿上红衣,用了比喻手法。B.诗句中的虎豹熊罴都是庞然大物,喻指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拦路虎,用了比喻手法。C.诗句中用“击”“翔”等人格化的常见动词来表现鹰和鱼的动作,用了拟人手法。D.诗句把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用了比喻手法。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①依据文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可以概括总结,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但同时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对他们评说;②依据文句“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可以概括,毛泽东认为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依据文句“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概括得出,毛泽东认为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每道3分,简答题每道6分,共21分)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百合花(节选)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 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一句表现了时间等待的漫长,暗示这个中秋之夜非同寻常。B.新媳妇不顾劝说,在通讯员死后继续为他缝补衣服上的“破洞”,说明新媳妇觉得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她家抱被子时撕破的,她有自责而想弥补些什么。C.作者有意避开对通讯员牺牲过程的描写,只是借他人之口交代了事情经过,集中写新媳妇的种种行为和反应,使小说弥漫着深深的忧伤和悲凉的气氛。D.《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舒缓的感觉,把一个残酷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说明新媳妇觉得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她家抱被子时撕破的,她有自责而想弥补些什么”,分析太表面,新媳妇缝补破洞固然是因为这个破洞是在她家撕破的,但更多的是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戴车匠(节选)汪曾祺 戴车匠年纪还不顶大,不过他有时也想想老,想得还很暧昧,不管惨切安和,总离着他还远,不迫切。他不是那种一步即跌入老境的人,他只是缓缓的,从容的与他的时光厮守。是的,他已经过了人生的峰顶。有那么一点的,颤栗着,心沉着,急促的呼吸着,张张望望,彷徨不安,不知觉中就越过了那一点。这一点并不突出,闪耀,戴车匠也许纪念着,也许忽略了。这就是所谓中年。吃过了早饭,看儿子夹了青布书包(他知道他的生书已经在油灯下读熟,为他欢喜),拿了零用钱,跳下台阶,转身走了,戴车匠还在条桌边坐了一会。天气很好。街上扫过不久,还极干净。店铺开了门的不少,也还有没有开的。这就都要一家一家的全打开的。也许有一家从此就开不了那几块排门了,不过这样的事究竟不多。巷口卖烧饼油条的摊子热闹过一阵,又开始第二阵热闹了。烧饼槌子敲得极有精神(槌子是从戴车匠家买去的),油条锅里涌着金色泡沫。风吹着丁家绵线店的大布招卷来卷去。在公安局当书办的徐先生埋着头走来,匆忙地向准备好点头的戴车匠点一个头,过去了。一个党部工友提一桶浆子在对面墙上贴标语。戴车匠笑,因为有一张贴倒了。正看到知道一定有的那一张,“中华民国万岁”,他那把短嘴南瓜形老紫砂壶已经送了出来,茶泡好了,这他就要开始工作了。把茶壶带过去,放在大小车床之间的一个小几上,小几连在车床上。坐到与车床连在一起的高凳上,戴车匠也就与车床连在一起,是一体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先试试,踹两下踏板,看牛皮带活不活;迎亮看一看旋刀,装上去,敲两下;拿起一块材料,估量一下,眼睛细一细,这就起手。旋刀割削着木料,发出轻快柔驯的细细声音,狭狭长长,轻轻薄薄的木花吐出来。木花吐出来,车床的铁轴无声而晶亮,滑滑润润的转动,牛皮带往来牵动,戴车匠的两脚一上一下。木花吐出来,旋刀服从他的意志,受他多年经验的指导,旋成圆球,旋成瓶颈状,旋苗条的腰身,旋出一笔难以描画的弧线,一个悬胆,一个羊角弯,一个螺纹,一个杵脚,一个瓢状的,铲状的空槽,一个银锭元宝形,一个云头如意形……狭狭长长轻轻薄薄的木花吐出来,如兰叶,如书带草,如新韭,如番瓜瓤,戴车匠的背佝偻着,左眉低一点,右眉挑一点,嘴唇微微翕合,好像总在轻声吹着口哨。木花吐出来,挂一点在车床架子上,大部分从那个方洞里落下去,落在地板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木花吐出来,宛转的,绵缠的,谐协的,安定的,不慌不忙的吐出来,随着旋刀悦耳的吟唱……平常日子,下午,戴车匠常常要出去跑跑,车匠店就空在那儿。但是看上去一点都不虚乏,不散漫,不寂寞,不无主。仍旧是小,而充实。若是时间稍久,一切,店堂,车床,黄雀,洋老鼠,蝈蝈,伸进来的一片阳光,阳光中浮尘飞舞,物件,空间;隔壁侯银匠的槌子声音与戴车匠车床声音是不解因缘,现在银匠槌子敲在砧子上像绳索少了一股;门外的行人,和屋后补着一件衣服的他的女人,都在等待,等待他回来,等待把缺了一点什么似的变为完满。--—戴车匠店的店身特别高,为了他的工作(第一木料就怕潮),又垫了极厚的地板,微仰着头看上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也许因为高,有点像个小戏台,所以有那种感觉吧。——自然不完全是。戴车匠所做的东西我们好多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戴车匠做螺蛳弓卖。我们看着他做,自 己挑竹子,选麻线,交他一步一步做好,戴车匠自己在小几上蓝花大碗中拈一个螺蛳吃了,螺壳套在“箭”上,很用力的样子(其实毫不用力),拉开,射出去,半天,听得落在瓦沟里(瓦沟扫屋每年都要扫下好些螺壳来),然后交给我们。——他自己儿子那一把弓特别大,有劲,射得远。戴车匠看着他儿子跟别人比射,细了眼睛,半晌,又没有什么意义的摇摇头。为什么要摇摇头呢?也许他想到儿子一天天大起来了么?也许。我离开故乡日久,戴车匠如果还在,也颇老了。我不知因何而觉得他儿子不会再继续父亲这一行业。车匠的手艺从此也许竟成了绝学,因为世界上好像已经无需那许多东西,有别种东西替代了。我相信你们之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无从知道车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见过。或者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那么他的儿子干什么呢﹖也许可以到铁工厂当一名练习生吧。他是不是像他的父亲呢,就不知道了。——很抱歉,我跟你说了这么些平淡而不免沉闷的琐屑事情,又无起伏波澜,又无熔裁结构,逶逶迤迤,没一个完。真是对不起得很。真没有法子,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淡沉闷,无结构起伏的城,沉默的城;城里充满着戴车匠这样的人;如果那也算是活动,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活动。——唔,不尽然,当然,下回我们可以说一点别的,我想想看。(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叙述时间比较模糊,几乎没有具体明确的时间标志,主要描写的只是戴车匠的生活,一种近乎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B.文章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工作时娴熟的动作和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C.文章最后一段几处用了第二人称,仿佛与人面对面谈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D.作者说“或者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表达了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及对其技艺后继无人的惋惜与愤慨之情。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2段运用“踹”“看”“装”“敲”“拿”等动词描搴出了戴车匠“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的“可感动”的状态。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相较于第一人称,有更为便捷的自由发挥的机会,也便于抒发感情,增强作品的抒情意味。C.小说第3段描写了戴车匠工作的动人情景。语言长短结合,多用短句,清爽利索,节制而富有弹性,显示了戴车匠对生活的热爱。D.小说对戴车匠的形象做了精心刻画,尤其是他对传统技艺的虔诚态度,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 8.汪曾祺曾经说:“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特点。小说《戴车匠》怎样体现出汪曾祺的这种创作观的?请简要分析。9.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答案】6.D7.B8.①情节生活化、真实化。小说叙事归结为“回忆”,不以虚构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②人物性格质朴自然,小说写戴车匠,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呈现人物本真的性格特点。③语言抒情化。使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戴车匠的工作状态、戴车匠爱孩子的品性和童心。④叙事风格舒缓,营造了一种对传统技艺流逝的淡淡的忧伤。9.①作者对以戴车匠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者的技艺和品德的赞美钦佩之情。②作者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后继无人的惋惜、忧虑之情。③作者对四十前故乡自由淳朴和谐的生活方式的怀念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D.“表达了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及对其技艺后继无人的惋惜与愤慨之情”错误。并无“愤慨”之情,应为对传统手艺无人继承的“忧虑”。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也便于抒发感情,增强作品的抒情意味”错误。一般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属于客观叙述。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中汪曾祺的创作观认为小说要有生活化,要有真诚性的特点,在分析小说《戴车匠》是怎样体现出汪曾祺的创作观时要抓住“生活”“真诚”“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三个特点来分析。文章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工作时娴熟的动作和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主要描写了戴车匠的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消失的惋惜之情。叙事情节生活化、真实化,正文也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这些都体现了“小说是谈生活”的特点。 小说的主人公戴车匠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工作专注勤奋,车床技艺精湛,疼爱孩子,具有行业忧患意识的传统手工艺人形象,对他的描写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呈现了人物本真的性格特点,这体现了“小说要真诚”的特点。“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先试试,踹两下踏板,看牛皮带活不活;迎亮看一看旋刀,装上去,敲两下;拿起一块材料,估量一下,眼睛细一细,这就起手。旋刀割削着木料,发出轻快柔驯的细细声音,狭狭长长,轻轻薄薄的木花吐出来”,这段文字用语散文化,运用“踹”“看”“装”“敲”“拿”等动词描搴出了戴车匠“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的“可感动”的状态。“我们看着他做,自己挑竹子,选麻线,交他一步一步做好,戴车匠自己在小几上蓝花大碗中拈一个螺蛳吃了,螺壳套在‘箭’上,很用力的样子(其实毫不用力),拉开,射出去,半天,听得落在瓦沟里(瓦沟扫屋每年都要扫下好些螺壳来),然后交给我们”,这段文字用语散文化,表现了戴车匠爱孩子的品性和童心。这些体现了“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的特点。“我相信你们之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无从知道车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见过。或者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那么他的儿子干什么呢﹖也许可以到铁工厂当一名练习生吧”,作者认为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他的儿子也许到铁工厂当一名练习生,这段文字叙事风格舒缓,营造了一种对传统技艺流逝的淡淡的忧伤。【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文章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工作时娴熟的动作和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我们看着他做,自己挑竹子,选麻线,交他一步一步做好,戴车匠自己在小几上蓝花大碗中拈一个螺蛳吃了,螺壳套在‘箭’上,很用力的样子(其实毫不用力),拉开,射出去,半天,听得落在瓦沟里(瓦沟扫屋每年都要扫下好些螺壳来),然后交给我们”,这段文字用语散文化,表现了戴车匠爱孩子的品性和童心,表达了对戴车匠品德的赞美钦佩之情。“我相信你们之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无从知道车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见过。或者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那么他的儿子干什么呢﹖也许可以到铁工厂当一名练习生吧”,作者说“或者戴车匠是最后的车匠了”,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及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后继无人的惋惜、忧虑之情。“我离开故乡日久,戴车匠如果还在,也颇老了”“——很抱歉,我跟你说了这么些平淡而不免沉闷的琐屑事情,又无起伏波澜,又无熔裁结构,逶逶迤迤,没一个完。真是对不起得很。真没有法子,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淡沉闷,无结构起伏的城,沉默的城;城里充满着戴车匠这样的人”,在作者眼里故乡的这些平淡而不免沉闷的琐屑事情没一个完,表达了作者对四十前故乡自由淳朴和谐的生活方式的怀念之情。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道3分;翻译题每道5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选项中对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又不肯竟学竟:努力,加倍 B.毋妄言,族矣族:一族人C.以故事得已故事:过去的事情D.项羽乃悉引兵渡漳河引:牵引1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B.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C.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D.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1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②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答案】10.D11.C12.C13.(1)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繇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2)打了胜仗而将领骄傲、士卒懈怠的就要失败。现在士卒稍有懈怠,秦兵日益增多,我替你担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楚军攻打秦军,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已经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秦”作“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C;“楚战士”作“无不一以当十”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竟,最终,终了。句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B.族,动词,族灭,灭族。句意:不许胡说八道,当心灭族。C.正确。句意:因此事情得到了结。D.引,率领。句意: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漳河 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错误。原文“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可见是项梁的父亲被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也无中生有。B.“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错误。由原文“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可知,原文说的“梁以此奇籍”的“此”指项羽说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也。”D.“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错误。原文“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可见此处渡过的是漳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主办”,主持办理;“阴”,暗中;“以”,用;“部勒”,部署调度。(2)“骄”,骄傲;“惰”,懈怠;“少”,稍有;“为”,替;“畏”,担心。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所以姓项氏。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曾因栎阳罪案受到牵连,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繇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因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要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了。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项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胆识的府吏,把所要做的起兵反秦这件事情向大家讲清楚,于是征集吴中士卒起义。派人搜罗下属各县丁壮,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安排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没有得到任用,自己去向项梁申述。项梁说:“前些时候有一丧事,让你主办一件事,你不能办,因此不任用你。”于是大家都很佩服项梁。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籍为裨 将,镇抚下属县邑。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等到到达定陶,又一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项梁越来越轻视秦军,面有骄色。宋义就劝告项梁说:“打了胜仗而将领骄傲、士卒懈怠的就要失败。现在士卒稍有懈怠,秦兵日益增多,我替你担心。”项梁不听劝告。秦果然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项羽便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士卒渡河,援救巨鹿。战事稍有胜利,陈余又向项羽请求救兵。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漳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已经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三、诗歌鉴赏(选择题每道3分,主观题6分,共18分)14.根据所学,下面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C。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复活的土地艾青 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 充满信心。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1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D.“就在此刻/你一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曲解诗意。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没有用到形容词”判断错误。本诗虽不像一般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了“高亢”“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故选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17.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18.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本诗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意象进行比较,简述两个菊花意象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案】17.D18.①《感遇四首(其二)》中,“菊花”代表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不得志之士。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洁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②“采菊”中的“菊花”代表淳朴的自然和田园。此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的能力。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作者自比海棠,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学习海棠花的矜持。写的是海棠清高的形象。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和此诗表达情感一致,即才华超群却无人赏识,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能力。《感遇四首(其二)》的开篇,李白没有直接描写菊花的高洁或傲霜,而是另辟蹊径,先感叹一番菊花的茎干。东篱边的菊花,茎干疏细,枝叶微小,虽说和兰蕙群芳有所不同,却也自有一番芳菲,只有菊花才能在秋日展现出独有的美。在这菊花盛开的秋日,却没有人带着美酒来欣赏菊花之美,真是白白辜负了清 露对菊花的滋润。诗的最后,李白感叹道:菊花盛开的时候不去采撷,等花枯叶落、菊香凋萎的时候,想采摘也不可能了。这里的“菊花”代表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不得志之士。此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高洁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这里的“菊花”和南山一样,代表的是自然,是淳朴的田园,此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四、默写(每空1分,共7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涉江采芙蓉》想象虚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②几千年以前的人们很朴实,热恋中的男女对物质要求也不高,即便是赠送一株野草,对方也会觉得漂亮非常,《诗经·风·静女》中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便是明证。③《沁园春·长沙》中,概括壮丽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___________。主忠信,___________,过,则勿惮改。”【答案】①.还顾望旧乡②.长路漫浩浩③.自牧归荑④.洵美且异⑤.万类霜天竞自由⑥.学则不固⑦.无友不如己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顾、漫、荑、洵、竞。五、语言文字运用题(选择题每道3分,简答题4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_____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________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________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 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_____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萌发心甘情愿可望而不可即出人意料B.激发心甘情愿风马牛不相及出人意料C.萌发心悦诚服风马牛不相及出其不意D.激发心悦诚服可望而不可即出其不意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B.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D.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答案】20.A21.C【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激发:刺激使奋发。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可知,应用“萌发”。第二处,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此处说的是凤娇为“北京话”付出心里一点儿也不勉强,应用“心甘情愿”。第三处,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此处说的是爱情难以拥有,应用“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处,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此处没有采取行动的意思,应用“出人意料”。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杰出的后起之秀”语意重复,可删去“杰出”;二是“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女孩”后加“清泉般的心灵”。 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22.阅读《论语》三则,完成后面的习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分析这三则语录中,谈谈儒家认为怎样做才是行“孝道”。【答案】生前尽心奉养,尊敬爱戴;死后认真办理父母亲丧事,追怀、祭祀;继承父母的遗志,不随便改变其生前之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第一则,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第二则,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第三则,“父在,观其志”,是说做儿子的要以父亲为尊,不得擅作主张,应当跟着父亲好好学习。“父没,观其行”是在要求为人子父母去世,没人监督的时候,一个人的言行完全出于自主,其言其行如果一如父母在世一般。“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做儿子的应当谨慎地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古人对于父母,除听从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在古人看来,继承先人未完成的功业,这是“顺”的行动。参考译文: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曾子说:“认真办理父母亲丧事,追怀、祭祀历代祖先,老百姓的品德就会忠实厚重。”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从材料来看,主要对青春进行了阐述,先指出青春只有一次并且色彩各异,然后指出各种青春的标签,不同的人对青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青春有着不同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都是青春的痕迹,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们在青春时期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会有结果。当然,这些“标签”里,我们要有一个褒贬是非,如对“爱国青年”“热血青年”是一种肯定,而对“丧系青年”“佛系青年”则应该揭示其根源,指出其问题。【立意】1.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2.理想不可灭,勇气不可失;3.青年要立志做大事;4.把青春奋斗融入时代主题;5.生逢其时,重任在肩;6.负责的青春不迷茫;7.青春需要不懈的奋斗。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20:55: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3.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