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高一语文·全解全析12367111215CDDBBBBB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山东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性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篇,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 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为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情主体是一个单个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现者。普希金说过:“我的永远正直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来说,自我与时代、与人民是一致的,因为诗人本身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人民的一员。伟大的诗人往往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气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这样,他的诗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摘编自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材料二:当前,中国新诗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称为诗人的人越来越多,写诗似乎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随意。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反意义等现象,而代之以虚拟、玩世、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但却以它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诗不但缺乏境界,甚至以庸俗、低劣、丑恶入诗。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发生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的变故,也会对全球、全人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信息时代人们的命运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诗人不会像一只工蚁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巢穴,而不预见人类共同命运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个人感情的抒发是诗歌的本能,但关键在于不同高度的观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诗人不应该将自己紧闭在狭小的天地间。抒发强烈的个人色彩之情并非诗歌的全部,尤其当这种感情缺乏时代感时。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多关心自己的国家和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像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诗人一样写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远意义的诗,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摘编自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诗人郑敏访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主体性与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三者不一样,因为这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B.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得到极大认同,以至当时的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C.当今中国新诗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其原因之一是舍弃“真善美”的生命价值而导致了境界不高。D.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诗歌创作中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答案】C【解析】A项“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错。B项“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错。D项“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中的“层林”“鹰”“鱼”等,表现诗人的意志情感,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B.如果诗人不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写出的作品就可能反映不出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性的人民心声。C.关于新诗创作中的个性色彩与时代性的关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又都特别强调了时代性。D.只要中国新诗人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和时代,就能改变广大读者对新诗不满、失望和弃之而去的局面。【答案】D【解析】条件关系错。这种关系太绝对化。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整体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大众化诗歌率先提供一种民主开放的想象性文化空间,网络诗歌爆发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光明网)B.“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感受与全新的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国青年报》》)C.“我们今天的诗人,不应以为新诗是白话体,就与古汉语无关。诗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赋予它当代的阐释。”(中国作家网)D.“一方面诗是心灵的产物,另一方面心灵也必然会对时代有所感应。诗人是敏感的,他们能够凭着直觉捕捉到时代的种种风云变动。”(中国诗歌网)【答案】D【解析】这是迁移运用类选择题。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要求新诗的作者要适应时代,适应需要。因而D最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答案】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诗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的观点;②接着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③然后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④最后详细阐述新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从材料一看,文本是以递进式方式进行推进的。先说观点,再释观点内涵,然后介绍现状等。5.闻一多的《红烛》体现了“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的论断,请根据诗歌《红烛》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红烛》在意象的选择、幻想想象、情绪渲染、威叹词回环使用、诗歌节奏等方面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个性色彩;《红烛》表现了人生成长过程中普遍的青春困惑与希望、理想追求以及勇于奉献的人生选择,包含着时代的声音。两者结合,体现了“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的特点。(每点3分) 【解析】这是运用材料中观点来评析课本中诗歌。“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答题时要强调《红烛》的个性与共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湖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地回忆孙犁一九四一年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部队决定休息几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我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样冷天,我来洗脸,反倒妨碍了人。我心里一时挂火,就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那人说。“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她冷冷地望着我,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屋里蒸汽腾腾,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垒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没有把着眼点放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上,而是选择了战斗中间相对平静的阶段,写出了军民之间的日常生活和鱼水之情。B.“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女孩口中提到“装”,既写出了乡下人的纯朴真实,又写出了部队上人的虚假,同时也表明女孩对作者的心里反抗。C.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处处从“我”的视角和所见所闻出发进行叙述,增添了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和主观抒情气氛。D.孙犁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特点,本文取材小中见大,构思新颖别致,情感细腻含蓄,文笔清新活泼。【答案】B【解析】这是女孩玩笑揶揄的话,不是要刻画部队上人的虚假。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回忆从我到河边洗脸开始,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B.小说故事情节别开生面,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C.小说体察人民苦乐,直面人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使作品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清香。D.小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虽然发生在战争年代,却没有刀光剑影,生活也充满着诗意。【答案】B【解析】离奇曲折错。8.(4分)分析并概括文中女孩子的人物性格。【答案】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从开篇女孩子骂人的话,到关心他没袜子,再到关于占领北平揶揄的语句,都反映女孩子有话不藏,热情大方,开朗直白的性格。②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女孩子会做袜子,一学就会织布等,说明了她的心灵手巧,做事勤快,热爱劳动。③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从女孩主动帮我做袜子,要我去她家洗脸,吃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解析】此人物形象分析题。应用形容词对主人公性格进行评析。以上要点只要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9.(6分)简要分析本文的对话艺术。【答案】①通过对话引领主要人物出场。小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引领了女孩子出场。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全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语,是我与女孩子一家人的对话,正是通过这些话,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女孩子的鲜明性格。③通过对话铺张情节。小说主要叙述了“卫生话题”“做袜子”“作运输”“买织布机”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中铺展推动的。 ④人物对话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小说一篇,“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她冷冷地望着我,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这是肖像描写与动作描写,这些描写与对话描写,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⑤运用对话中的伏笔、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章中两次关于“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对话,前后相应,表现了对话语言的构思精巧与浑然一体。【解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应侧重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以上答案答对三点即给满分。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将军广者,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生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如此A以百骑走B匈奴追射我立尽C今我留D匈奴E必以我F为大军之诱【答案】BCD【解析】此句的意思是:现在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良家子,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B.平旦,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即平明。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C.麾下,将帅的大旗之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也可以是对将帅的敬称。文中指李广的部下。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列传七十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说法错误,卯时指早晨五点钟到七点钟的时间。而平旦对应的是寅时,也就是夜里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是名将之后且骑射技艺高超。李广的先祖李信,秦朝时任将军,追获了燕太子丹;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他也从小练就了一身高强的射技。B.李广心胸狭窄。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后来李广被重新起用,特意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C.李广深受官兵爱戴。他治军简易,体恤士卒,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带兵遇到粮食和水缺乏的情况,他总是让所有士卒先喝水、先吃饭。D.李广令匈奴闻风丧胆。他有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在上郡时多次打败匈奴,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李广心胸狭窄”“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可知霸陵尉是一个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人,所以李广处置他并不能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4分)(2)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竟死。(4分)【答案】(1)(4分)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2)(4分)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解析】(1)“居”,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没多久;“入”,入侵;“徙”,调动官职。(2)“讷”,言语迟钝;“居”,和……在一起;“戏”,游戏,消遣;“竟”,直到……终了。14.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精心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试从文中各举出一例作具体评析。(3分)【答案】 典型事例一:中贵人受伤,李广追杀匈奴三人,遇险后成功逃脱。细节描写:①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②离敌军阵地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士兵解下马鞍躺卧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敌军感到奇怪,不敢进击,半夜引兵退去。典型事例二:李广出雁门关攻打匈奴时,匈奴兵多,李广兵败被活捉后机智逃生。细节描写:李广被抓后,走了十多里,假装死去,斜视到他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跳跃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少年的弓与马。随后在逃跑途中带领残部,射杀追击的敌人,最终得以逃脱。【解析】原文中为了表现李广的机智主要选取了两个事例。典型事例一:中贵人受伤,李广追杀匈奴三人,遇险后成功逃脱。典型事例二:李广出雁门关攻打匈奴时,匈奴兵多,李广兵败被活捉后机智逃生。事例一的细节描写:由原文“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令诸骑曰:‘前!’”“令士皆解鞍纵马卧。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可知,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而后又从容地让士兵们原地解鞍休息,使敌人更坚信自己有伏兵,最终让敌人自行离去。突出了李广的机智勇敢。事例二的细节描写:由原文“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知李广兵败被匈奴抓住后,在被押送的途中假装死去,找准时机抢了一个匈奴少年的马与弓,随后在逃跑途中带领残部,射杀追击的敌人,最终得以逃脱。突出了李广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参考译文:将军李广,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天子派一名受宠的宦官跟随李广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李广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 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全体(下马)解下马鞍,和马躺卧。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没有前往接应。过了四年,李广从卫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生擒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视到他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跳跃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赶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在家闲居了数年。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呵斥,禁止李广通行。就把李广扣留在霸陵亭住了一宿。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不全都喝到水,李广就不靠近水,士兵没全都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从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中①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注】①春中(zhong):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chàn):探测、察看。④御:进用,饮、喝的意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和颔联,通过写鸟鸣、花开,农民修整桑枝、察看水路,描绘了一幅春意浓郁的田园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农事的热爱。B.颈联描写燕子识旧巢,旧主人翻看新日历,暗示时光更替,表现了主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满心期盼。C.尾联写面对美好的田园春光,想到作客在外的人,他们无缘享受这一切,不由得为之惋惜和惆怅。 D、诗中人们在春天的感召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人们的精神面貌有如一片春意欣欣向荣,显得健康、饱满。【答案】B【解析】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展望,而不是主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16.诗颔联与杨万里《插秧歌》的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都运用了恰切的动词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表现诗歌主旨。请分别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插秧歌》首联以"抛""接""拔""插"这四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农户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地抛秧接秧、拔秧插秧的繁忙劳动状态,(2分)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或:表达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之情),富于生活情趣。(1分)②《春中田园作》颔联以"持""伐""荷""觇"这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民手持斧头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察看泉水通路的劳作情景,为一年的农事劳作拉开序幕,(2分)表现出人们对未来满怀憧憬(或:对美好的明天的追求)。(1分)【解析】考题明确要求从动词角度分析。先将两首相关联句中的动词找出来,然后分析其作用,特别是表达的主旨情趣。(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曾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有几回闻”对音乐给予高度评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语句:“,。”(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答案】(1)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三、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新媒体时代,①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性等特点,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⑥他们将短视频这一形式与乡村本土文化内容创造相结合,⑦以日常化、生活化的乡村为叙事场景,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 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A  ,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还是烟火气息,都让人们看到  B ,以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案】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B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的情况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产生的,应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B处,“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烟火气息”说的是乡村短视频内容,都能展现乡村面貌,“让人们看到”的首先是乡村面貌,应填: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⑧来呈现(或“展现”等)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解析】④“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句式杂糅,改为“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⑧“发现……面貌”动宾不搭配,把“发现”改为“呈现”或“展现”;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搭配不当,改为“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儿时的春节,其实和现在没有太大的不同,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我记事起的第一个春节,是幼儿园中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我买了新衣服,再加上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瞬间收获了三身新衣服。鞋子呢?初次参加工作的大舅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红皮鞋;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大伯,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双棕色搭扣的小牛皮鞋,把上海滩的时尚洋气带到了我的身边。除夕还没到,姥姥就把过年吃的烧肉、烧鸡、烧鱼、炸糕等吃食送到了我家。后来,筹备年货的工作就落到了爸爸妈妈头上。早早地,爸爸会买好年画、对联、福字,给我讲倒着贴“福”字的习俗。妈妈则在用满满当当一桌又一桌的美食,抚慰过年那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货的筹备悄然落在了我肩上,不仅要准备自己家的,还有父母和亲戚的,遇到了好货,总要问他们一句:“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这是过年的仪式感,点滴亲情在不经意间流淌。20. 文中加点的词“筹备”可换成“准备”,“抚慰”可换成“喂饱”,但表达效果不如原词,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筹备”指筹划、考虑,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重大的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多指一般行动。这里将“筹备”大词小用,更能够突出春节在作者家人心中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春节的浓厚的感情。②“喂饱”指让对方吃饱,而“抚慰”意思是抚恤、安慰。此处使用“抚慰”一词将胃与心相连,体现了妈妈准备的美食不仅让家人和亲友的胃得到满足,心灵也得到安抚,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对春节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筹备”和“准备”两个词的含义和用法的不同点:“筹备”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一般用于重大的事情;而“准备”多指一般行动。此处是说自己“筹备年货”这件事,将“筹备”大词小用,更能够突出作者对春节的重视和对春节的感情,体现春节在作者家人心中的重要性。“喂饱”与“抚慰”,前者用于通俗,更加口语化,而后者更文雅,有书面语特点。此处说“抚慰过年那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除了食物的满足,更侧重精神和心灵的满足。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话家常,读来倍感亲切温馨,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分)【答案】画横线句运用朴实日常的口语,情境化地再现了作者筹备自家、父母和亲戚的年货的情形,充满生活气息,流露出对父母和亲戚的关心惦念,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温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的部分运用地道的生活语言,舍弃了官方正式的书面语言,“自己家的”“父母和亲戚的”“好货”和“备上”等词语极富口语化色彩,“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更是大家熟悉的交际口语,生活气息浓重。同时选择散句,表达自然,贴近实际,如话家常。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1)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2)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答案】①“像‘禾下乘凉梦’……”中的“像”表示举例,以“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为例,说明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②“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中的“像”表示比喻,将喜庆团圆的氛围比作图腾,凸显了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I中的“像”表举例,“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是所举的事例,“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说明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II中的“像”表比喻,“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本体是春节喜庆团圆的氛围,喻体是图腾,二者相似点是“万古长存”,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 四、写作(60分)23.(2023湖南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漫画作者:林帝浣)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从漫画材料看,要分清长大与成长不同内涵。长大是我们在按照父母要求长大了,成长则是我们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与认知。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有如下立意:1.既要长大,更要成长2.成长比长大更重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7:50: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40.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