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从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宫,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建筑都是如此。功能复杂,需要更多建筑,就增加更多院落,而很少建高楼。所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实体的构造和装饰上,一方面表现在院落与建筑室内形成的空间里。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它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外围是防御体系,包括筒子河、守卫围房和城墙及其城楼、角楼。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太和门东的协和门,到达外朝东路文华殿。太和门西的熙和门到西路武英殿。太和殿周围用庑房和大门组成院落,殿前两庑中部,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四角立崇楼。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分别是外东路的南三所、宁寿宫;东路的奉先殿、东六宫;中路的后三宫、御花园;西路的养心殿、西六宫;外西路的慈宁宫与花园、寿安宫和英华殿。另外,外朝和内廷的外围和城内零星地块,安排内阁、内官衙署和手工作坊等服务性用房。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这些用厚重的琉璃瓦、泥灰和椽子建成的屋顶,屋角却微徽翘起,显出轻盈面貌。我们可以观赏屋檐下形状特异、凹凸有致的斗棋,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形成明清古建筑檐下的装饰带,又标志了建筑的等级和性质。我们可以观察成排的大木柱之间安装的隔扇和槛窗,它们虽然只不过是门窗而已,但是玲珑剔透的窗格棂花也是造就中国建筑特色的因素。用青砖砌就或用汉白玉包砌的高大台基,庄重地衬托着建筑物,而自身也形 成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一部分。它周围的汉白玉栏杆呈现着一种有节奏的美感,栏杆拍遍,感慨万千。遍布紫禁城的琉璃花门、影壁、精美的石雕,还有几乎每一座建筑都拥有的建筑彩画,这些丰富而节制的建筑艺术手段,营造了故宫建筑物的个性。(摘编自晋宏逵《故宫600年营建往事》)知识链接:①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且四个斜坡面都是曲面。所谓“正脊”,即屋面前后坡的交线;“垂脊”,即屋顶前(后)坡与左右斜坡的交线。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特别重要的建筑。②歇山式屋顶等级仅次于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屋顶最边缘分岔的那四条比较短的脊)。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常用于紫禁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③悬山式屋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级次于歇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建筑前后出檐,左右两侧山墙也有屋面外出。常用于较为重要的值守用房。④硬山式屋顶等级最低,其造型与悬山顶类似,但建筑两侧屋面不外露,由砖墙封护,常用于普通值守用房。⑤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无论屋面有多少条垂脊,最终在屋顶正上方汇聚为一点。攒尖顶没有正脊,不属于正式建筑,被称为杂式建筑,没有等级。多用在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材料二:故宫古建筑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已有近600年历史,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在中国古建营造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种工艺不仅保持着故宫古建筑的原貌,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其次,故宫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其主要建筑,则是附会《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而布置的。而风水、阴阳、五行等的影响,在方位的选定、环境的处理、建筑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三,作为长达491年的明清两代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并掌权执政,这里是国家政治中心权力中枢,曾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军国大事、扑朔迷离的宫闱秘闻以及权力斗争的刀光血影。养 心殿、军机处、文渊阁、武英殿等都有大量遗物,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文物藏品与帝王,宫廷遗存与典章制度,宫廷文化与时代风貌,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四,故宫与北京城市规划和其他明清皇家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是以故宫为中心、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以故宫为中心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7.5公里,成为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使城市布局更为稳定,也从形象上强化了“面南而王”“唯我独尊”的帝王意识。故宫不仅是北京的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丰富内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物。(摘编自郑欣森《故宫里绵延不断的中华历史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建筑群具有的功能越复杂,需要的建筑就越多,设置的院落也就越多,但不采用建筑高楼来解决这个问题。B.故宫建筑群中的建筑有等级和性质之分,可以从建筑的屋顶、屋脊装饰以及屋檐下的构件等方面进行分辨。C.故宫历经近600年的风雨,不仅是我国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还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物。D.故宫古建筑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既融合了儒家的礼制思想,又能体现出风水、阴阳、五行等传统理念的影响。2.下列关于古建筑屋顶图解,正确的一项是()A.B.C.D.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故宫古建筑展开说明的,不过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B.故宫的布局始终未变,三大功能区分为防御体系区域、外朝区域和内廷区域。C.攒尖式屋顶不是正式建筑的屋顶,一般不会出现在故宫建筑群中的值守用房上。D.故宫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也让所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上渗透了帝王意识。4.若故宫出现需要修复的情况,我们在修复时需要注意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5.好的科普说明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答案】1.A2.C3.B4.①修复时要借鉴“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运用完整且形制严格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保持故宫古建筑原貌;②修复时要在布局与细节上严格遵循传统思想与理念,体现故宫古建筑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5.①科学性:在介绍故宫建筑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运用较多与古建筑学相关的科学术语;②逻辑性:如以“首先”“其次”等形式行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③严谨性:阐述中列出具体精确的数字,使表述更加精准而严谨;④通俗性:语言通俗易懂,阐述深入浅出,让人们总体了解故宫古建筑的营建特点及历史价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但不采用建筑高楼来解决这个问题”错。原文说的是“而很少建高楼”。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攒尖式。B.庑殿式。C.悬山式。D.歇山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故宫的布局始终未变”错。原文“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说的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原文“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在中国古建营造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种工艺不仅保持着故宫古建筑的原貌,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可知,修复时要借鉴“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运用完整且形制严格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保持故宫古建筑原貌;由材料二原文“故宫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其主要建筑,则是附会《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而布置的。而风水、阴阳、五行等的影响,在方位的选定、环境的处理、建筑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可知,修复时要在布局与细节上严格遵循传统思想与理念,体现故宫古建筑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科普文是指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其要素应该包含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和通俗性。①科学性:如“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在介绍故宫建筑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运用较多与古建筑学相关的科学术语;②逻辑性:材料二中介绍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如以“首先”“其次”等形式行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③严谨性:如“作为长达491年的明清两代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并掌权执政”,阐述中列出具体精确的数字,使表述更加精准而严谨;④通俗性:如“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以故宫为中心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7.5公里,成为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使城市布局更为稳定,也从形象上强化了‘面南而王’‘唯我独尊’的帝王意识”,语言通俗易懂,阐述深入浅出,让人们总体了解故宫古建筑的营建特点及历史价值。(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 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柴进并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那棒直扫着小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洪教头哪里还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摘编自《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二: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 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摘编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柴进引荐林冲与洪教头相见,而洪教头却表现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待林冲也傲慢无礼,一些言行让柴进心生不满。B.林洪二人比武时,柴进“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暗示林冲不要顾忌他和洪教头的关系,尽可使出本事,对此,林冲也心领神会。C.陆虞候等人在山神庙门前的对话,将他们的罪恶阴谋和狠毒勾当和盘托出,文中用“一个道”“又一个道”,表明林冲并不知道是谁。D.林冲雪夜杀敌是故事的高潮,而最后林冲吃尽了冷酒、丢了被与葫芦、提了花枪,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慨。7.下列对两个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教头藐视林冲的“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一番话,也可表现柴进热情好客、仗义疏财的人物个性。B.文本一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得林冲这一人物更加形象生动,真实可 感。C.文本一发生在月夜,“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为林洪二人开始较量提供了背景。D.山神庙里的大石头“靠住了”门,阻挡住了陆谦等人进去,为林冲察知真相和英勇出击埋下了伏笔。8.“忍”与“狠”是林冲性格的两面。当他忍让时,压抑了“狠”的一面,表现为顺从和妥协;当他怒不可忍时,他的“狠”便表现无遗。两则材料体现了林冲的不同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中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时说:“此文通篇以火字发奇”,请根据节选文段分析“火”的作用。【答案】6.C7.B8.①材料一表现的是林冲的“忍”。林冲对于洪教头的咄咄逼人,一味忍让,即便柴进将话说开,勉强应战的林冲也没有让洪教头太过难堪,只是瞅准破绽,棒扫小腿骨将其打倒。②材料二表现的是林冲的“狠”。林冲在山神庙门前得知阴谋后怒火中烧,手刃了仇敌,快意恩仇。9.①“火”是人物矛盾冲突焦点,以“火烧草料场”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狠毒,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渐趋高潮。②熊熊大火也点燃了林冲心中的怒火,陆虞候等人庙前的对话让林冲怒火中烧,使林冲觉醒并毅然决然奋起反抗。③一场大火揭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大火烧出了世道险恶,烧掉了幻想,也烧出了反抗压迫的力量和勇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表明林冲并不知道是谁”错,原文“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可知林冲能听出三人是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心理”错,文本一没有林冲的心理描写。“歪戴着一顶头巾”是洪教头的外貌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材料一表现的是林冲的“忍”。林冲对于洪教头的咄咄逼人,一味忍让,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即便柴进将话说开,勉强应战的林冲也没有让洪教头 太过难堪,只是瞅准破绽,棒扫小腿骨将其打倒,如“林冲看他步已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那棒直扫着小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②材料二表现的是林冲的“狠”。林冲在山神庙门前得知阴谋后怒火中烧,手刃了仇敌,快意恩仇,“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①“火”是人物矛盾冲突的焦点,文本二中陆虞候、富安等受高俅指使烧了草料场,想要烧死林冲,即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偏偏这些阴谋被寄宿山神庙的林冲听到,引发了后文一系列杀人复仇、逼上梁山的情节。可见以“火烧草料场”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狠毒,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渐趋高潮。②熊熊大火也点燃了林冲心中的怒火,陆虞候等人庙前的对话让林冲怒火中烧,“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这些对话使林冲觉醒并毅然决然奋起反抗,他“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③一场大火揭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林冲性格中逆来顺受的一面,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的一面都被这场大火烧尽了,大火烧出了世道险恶,烧掉了幻想,也烧出了反抗压迫的力量和勇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①,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贞观二年六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贞观六 年三月,长乐公主将出降②,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注】①浇讹:浮薄诈伪。②出降:此处指帝王之女出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魏A征B书C生D未E识F时G务H若I信J其K虚L论M必N败O国P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与《谏太宗十思疏》“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深”字含义不同。B.戊子,文中是指一种干支纪日法,古时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C.矜,文中意为骄傲,与《促织》“虫翘然矜鸣”的“矜”字含义相同。D.故,意为原因,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和大臣们谈论百姓教化时,魏征认为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如同饥渴之人容易对饮食满足,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B.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唐太宗下令她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进谏阻止,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C.皇后知道魏征在长乐公主出嫁之事上的谏言后,就请求派宫中的宦官赏赐魏征财物,并勉励魏征要始终保持正直之心不要改变。D.魏征在朝廷上的直言进谏曾触怒过唐太宗,唐太宗下朝后也曾生气地表示要杀掉魏征,而皇后却巧妙地化解了唐太宗心中的怒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2)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1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在向唐太宗进谏时,每每引用历史,请结合材料概述他引用了哪些史实。【答案】10.DHM11.D12.B 13.(1)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2)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14.①论及百姓教化时,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面达到教化目的;②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③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书生”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生”的后面应加句读,故选D;“若”表假设的连词,故在“若”的前面应加句读,故选H;“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为表假设的句子,“若信其虚论”为假设的条件,“必败国家”为假设所引起的结果,故“若信其虚论”与“必败国家”中间应加句读,故选M。故选DHM。【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深”,表程度,很/与“浅”相对。句意: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B.正确。C.正确。“矜”,均指骄傲、得意之意。句意: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D.“含义相同”错。“故”,原因/交情。句意: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错。原文“上然其言,入告皇后”意思是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受”,接受;“竭”,竭尽。 (2)“引”,援引;“抑”,抑制;“乃”,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①,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可知,论及百姓教化时,他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面达到教化目的。②由原文“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可知,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③由原文“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可知,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参考译文:唐太宗刚继位时,曾经和群臣谈到民众的教化问题,太宗说:“现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好教化。”魏征说:“不是这样。长期享受安定生活的百姓容易骄横安逸,骄横安逸的人就难以教化,经过战乱的百姓忧愁困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对吃的东西满足,口渴的人容易对喝的东西满足。”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封德彝反对说:“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说:“五帝、三王都不更换百姓却能达到教化他们的目的。如果说上古人淳朴,后世渐渐变得浮薄狡诈,那么到现在,应该都成了鬼怪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话。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戊子(十三日),唐太宗对诗臣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看到这本书文辞深奥渊博,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魏征回答说:“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鉴。”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令封给他儿子的领地比分给楚王、淮阳王的封地少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了吧?”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道:“妾屡次听到陛下赞赏魏征,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陛下不可以不听从。”于是请求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征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听说您很正直,今天终于见到了,所以赏赐这些财物。希望场你始终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有一次罢朝回宫,愤怒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常在朝堂上让我难堪。”皇后听了退进内室,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皇后说:“ 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征忠直,是由于隆下的贤明,妾怎能不祝贺。”太宗才高兴起来。(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洞庭湖①元稹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②竟安在,轩乐③讵④曾过。唯有君山⑤下,狂风万古多。【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八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被召回罚俸,之后遭贬谪,困顿州郡十余年。②虞巡:虞舜登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君山。③轩乐:轩辕黄帝之乐。相传黄帝曾在洞庭湖奏乐。④讵:岂,难道。⑤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为湖中众小山之最有名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人生中见过的壮观场面,除了大海就是洞庭湖,可看出洞庭波的浩荡声势。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吞吐日月星河的磅礴气势,炼字精妙形象。C.颈联用典,对虞舜巡狩君山、黄帝在洞庭奏乐表示疑问,借以体现洞庭湖的险恶。D.本诗既通过写景来抒情,同时又直抒胸臆,充分达到了写景与抒情的和谐统一。16.本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均为仕途失意后于洞庭湖的即景抒怀之作,但诗人描写的洞庭湖景色及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不同。【答案】15.D16.①元诗着重描写洞庭湖汹涌的波涛巨浪,象征人世宦海风波的险恶,抒发了诗人身处宦海风波的抑郁之情与厌恶之感。②张词着重描摹皎洁月光下平静澄澈的洞庭湖胜景,抒发了词人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超越宠辱得失的豪迈气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直抒胸臆”错。此诗前两联写洞庭波的浩荡声势,第三联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且对此隐隐表示怀疑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的狂风怒号、浊浪滔天“万古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没有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故选D。【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元诗作写景,起首便冒出“人生”二字,又以海涛比洞庭波,把洞庭波的浩荡声势形容出来了。第二联是对洞庭波的直接描写,那吞吐日月星河的气势丝毫不逊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第三联似乎对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洞庭湖这荒蛮之地,隐隐表示怀疑。亦为反用典故,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自古以来经常发生的事。元诗着重描写洞庭湖汹涌的波涛巨浪,象征人世宦海风波的险恶,抒发了诗人身处宦海风波的抑郁之情与厌恶之感。②张词着重描摹皎洁月光下平静澄澈的洞庭湖胜景,“玉鉴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总之,张词抒发了词人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超越宠辱得失的豪迈气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的《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暴霜露④.斩荆棘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锱铢”“暴”“荆棘”“坼”“日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15年10月,卡夫卡的《变形记》首次发表。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敏锐地嗅到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单行本。库尔特· 沃尔夫出版社名不见经传,卡夫卡也只是闯入文坛的“黑马”,但是为《变形记》绘制封面的乃①的版画家奥托玛尔·施塔克,他因为《拿破仑》一书绘制封面已扬名天下。但卡夫卡仍然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变形记》封面的立场,请求出版社转告对方。奥托玛尔·施塔克绝非等闲之辈,他没有接纳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父母、代理人和妹妹并未出现在《变形记》的封面上,而是用一个青年的形象②,不过在门的画面上,奥托玛尔·施塔克确实向卡夫卡做了妥协:封面画了门。然而这妥协仍背叛了卡夫卡的意志:青年的背后有两扇门,但却是“关闭”了一扇,“敞开”了一扇。③地讲,奥托玛尔·施塔克绘制的《变形记》封面是最接近卡夫卡立场的。之后世界各国出版的《变形记》封面大多彻底背叛了卡夫卡的立场——变形的人或甲虫堂而皇之地成为封面主流,至于门,已然退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卡夫卡对《变形记》封面设计的立场。【答案】18.①大名鼎鼎②取而代之③实事求是19.①不能画变形的人或甲虫;②要画出父母、代理人和妹妹;③要在人物身后画出两扇全部开着或关着的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已扬名天下”指版画家奥托玛尔·施塔克名气大,可用“大名鼎鼎”。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②语境说“用一个青年的形象”取代了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可用“取而代之”。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③语境指下面对奥托玛尔·施塔克绘制的《变形记》封面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可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①由“之后世界各国出版的《变形记》封面大多彻底背叛了卡夫卡的立场——变形的人或甲虫堂而皇之地成为封面主流”概括出“不能画变形的人或甲虫”;②由“他没有接纳卡夫卡画人物的建议,父母、代理人和妹妹并未出现在《变形记》的封面上”概括出“要画出父母、代理人和妹妹”;③由“然而这妥协仍背叛了卡夫卡的意志:青年的背后有两扇门,但却是‘关闭’了一扇,‘敞开’ 了一扇”概括出“要在人物身后画出两扇全部开着或关着的门”。(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蒿,一种南北方都很常见的植物,又称臭蒿、苦蒿、黄花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而性寒。荒郊野外,即使一掌泥土、砾石尚在,它们也总能一丛丛、一簇簇地肆意生长,冒着葱翠欲滴的绿意,摇曳于粗粝的风尘中,并发出窸窣之音,宛若娇羞的村姑三五成群低声细语心上事。一缕浓烈的蒿香,氤氲着我清贫而快乐的童年。那时,在乡间的田边地角路旁,绿油油的,①。它们像稻子一样分蘖、扬花、抽穗、灌浆,并在风中自由生长。家家户户的院墙屋内,都挂着用青蒿编成的草辫,随手扯随手点燃,那浓郁的药香②,让人免受叮咬之苦。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农家的孩子大都在暑期找寻学费来源,采中药割青蒿换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待暑期一到,选几个清晨,手执镰刀将近人高的青蒿放倒,在太阳下曝晒两三日,再打成捆送往供销社药材站——就这样,学费在青蒿馥郁的香气中有了着落。过去,③,家中有了病人就去寻求药草的帮助。儿时的我喜欢打赤脚、光着脑袋淋雨,还满山遍野地疯跑,身上难免会长疖子生疮。母亲把青蒿捣烂,滗出汁水搽在我的患处,不消时日竟能痊愈。谁家孩子掏鸟窝挨了马蜂蜇,薅些蒿叶嫩尖揉碎,捏出汁水涂在伤口,瘙痒顿消。……如此星星点点的记忆,加上挥之不去的青蒿情愫,勾勒出了我的童年时光。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短句,并使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简述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青蒿”为主语并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答案】20.①句式:多使用短句,灵活简洁,节奏感强,突出强调了青蒿不择生长环境以及生命力异常顽强的特点;②比喻:将青蒿风中摇曳发出声响比作“娇羞的村姑三五成群低声细语心上事”,生动形象,画面感强,并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21.①到处都是青蒿②驱走了蚊蝇③乡间缺医少药22.①那个年代,青蒿既可以被孩子割下换取学费,②也可以作为中药用来消炎止痒。【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看,“荒郊野外,即使一掌泥土、砾石尚在,它们也总能一丛丛、一簇簇地肆意生长,冒着葱翠欲滴的绿意,摇曳于粗粝的风尘中,并发出窸窣之音”多用短句,句式简短灵活;“荒郊野外,即使一掌泥土、砾石尚在”突出青蒿生长环境恶劣,“一丛丛、一簇簇地肆意生长,冒着葱翠欲滴的绿意,摇曳于粗粝的风尘中”突出青蒿生命力顽强。从修辞看,“宛若娇羞的村姑三五成群低声细语心上事”运用比喻,本体是“青蒿风中摇曳发出声响”,喻体是“娇羞的村姑三五成群低声细语心上事”,形象生动,富于画面感和想象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在乡间的田边地角路旁”交代青蒿生长的环境,到处都是,应填:到处都是青蒿。②“让人免受叮咬之苦”说明青蒿的香气有驱除蚊蝇的效果,应填:驱走了蚊蝇。③“家中有了病人就去寻求药草的帮助”说明过去乡间医药短缺,应填:乡间缺医少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第四段,围绕“青蒿”主要说了两层意思,一是由“那个年代……采中药割青蒿换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费在青蒿馥郁的香气中有了着落”概括出“那个年代,青蒿可以被孩子割下换取学费”;二是由“把青蒿捣烂,滗出汁水搽在我的患处,不消时日竟能痊愈”“薅些蒿叶嫩尖揉碎,捏出汁水涂在伤口,瘙痒顿消”概括出“可以作为中药用来消炎止痒”。最后用并列连词“既……也”连贯表述,注意以“青蒿”为主语。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想立身,也让他人立身;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让他人事业通达。告诉我们具备了能力,就要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孟子·离娄章句上》中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凡是做事情没有成功,都应该反省自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自省成长,助人长精神这是一个联系空前紧密的时代,“自我”作为关系网中的一个存在,怎样与他者相处才能相得益彰, 决定我们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温度。时时检省自我,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强大,然后把双手递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我们会品尝到更多的人生意趣。身为独立的生命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该怎样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人生变得有价值,这是每个人都正在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前路漫漫,充满太多的未知。既然无法预知,个人的成长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路径前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唯有不断地反思总结,在行走的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更不会“误入歧途”,才会少留遗憾。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为时时反躬自省,所以才能少犯错误,才能让自己由“弱小”变得“强大”。有了强大的能力,我们是孤傲自赏,还是向人施与援手,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和高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普世性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亦或是国家,当我们有能力“助人”时,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双手。这个世界如果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但人世间少了烟火气,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沦为冰窟。当然,要用自己的温暖给别人带去希望,首先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量。而这种能量的储备不是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和狭隘经营,应该以放眼天下、温暖他人的博大胸襟处置。“立己”与“立人”、“达己”与“达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关联的,恰似鲲鹏的双翼,只有和谐共振,才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如果双眼只盯住自己,漠视自己以外的世界,兴许“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自娱自乐可以让自己沉醉,但是,“井底之蛙”的世界很难让人生变得多姿多彩。新时代青年,要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并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记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你的双手递到别人的手中,也会享受到别人温暖给你带来的快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从情境材料的属性和组成看,它是由两句儒家经典名言组成的。就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而言,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话,然后对其意义进行现代意义的解释。从包含的内容看,它指出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在进行自我修养时,不应该只盯住自己,还应兼顾他人——自己具备了能力,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二段引用《孟子》中的话,此语则是从自我的角度说明,如果做事情没有达成目标,当应该时时自省,从自我的角度寻找原因,而不应该找借口推卸责任。把两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唯有戒除自私之心以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加强自我品行的修炼,不断地完善自己,跳出狭隘的“小我”,才能以自己的温暖去温暖更多人。基于此,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可以思考的角度有:我们该如何加强自我修炼,以完善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目的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如何处理发展自我与帮助别人的关系。 厘清情境材料的内容和关系,再看根据材料提出的情境任务,一句话不仅指出了写作时应处理的关系——“结合材料”,也提出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你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与“任务”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写作时可以从两则材料蕴含的语义中提炼核心内容,作为文章构思立意的中心;然后从理论角度加以分析,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不是独立封闭性的,只有与他人建立必然的关联,才能行稳致远;继之宕开一笔换一个视角分析,为了增强说服力,可以从反面加以论证,如果只盯住自己而屏蔽他人,很难有很好地发展。同时,要让自己发展得更好,还应该“时时检省自己”;最后联系现实,重申观点并适度引申,绾结全文。立意:1.心怀他人,快乐自己。2.时时检省方可行稳致远。3.跳出狭隘的自我,才能海阔天空。4.他人为伴不孤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五岳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6:4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1.6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