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铜梁二中高一政治月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3分)1.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形容的是()A.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C.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D.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答案】A【解析】【详解】A:“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句话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反映当时没有火,吃各种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喝它们的血,没有麻和丝,衣服用羽毛和毛皮来做,说明生产力极其低下,A正确。BCD: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即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的状况,不是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状况的描述,没有反映原始社会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反映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从“上层建筑”角度看这一阶段()①生产工具简陋,以石器为主②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以氏族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④一切大事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从“上层建筑”角度看,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一切大事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④符合题意。①:生产工具简陋,以石器为主,这是从生产力角度对原始社会的认识,①与题意不符。②: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这是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状况的认识,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3.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②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平均分配消费品④生产资料私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消费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②③正确。④: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不是私有,④错误。故本题选A。4.1959年,在山东泰安南部的大汶口发掘出的“大汶口墓葬群”,距今约5000年。其中一座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有象牙器、绿松石、鳄鱼鳞板等。相比之下,许多小墓穴十分简陋、窄小,没有奢侈品,仅有死者生前使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大汶口墓葬群中的“富墓”与“贫墓”说明(  )①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的加剧 ②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对立 ④个体劳动取代集体劳动逐渐盛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大汶口墓葬群中的“富墓”与“贫墓”体现了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①②符合题意。③:大汶口发掘出“大汶口墓葬群”,距今约5000年,此时尚未进入奴隶社会,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了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的加剧,与个体劳动是否取代集体劳动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关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私有制的产生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③不公平理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②私有制的出现意味着社会的倒退 ④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私有制的出现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①④正确。②:私有制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②错误。③:生产力发展才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③错误。故本题选B。6.卢梭说,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硬说“这块土地是我的”并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他所说的话,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的缔造者。在进入社会之前,人类只有自然生理上的不平等,进入社会之后才有了地位、特权、财富等等的不平等。据此,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①生产力不断发展是私有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②私有观念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③原始社会是一个只有自然和生理上不平等的理想社会④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导致贫富分化,原始社会逐渐解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卢梭认为进入社会之后才有了地位、特权、财富等等的不平等,首先有了私有观念的人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的缔造者,这体现了生产力不断发展是私有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私有观念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故①②正确。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难以抵抗天灾人祸,不是理想社会,故③不选。④:根据教材可知,生产工具的改进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7.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诗经·东方未明》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生活状况: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①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②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并不完全占有奴隶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①错误。②④: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并且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④正确。③: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③错误。故本题选D。8.2022年9月,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共计投入1400万元。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出土有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可以推测出三星堆文明时期()①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突出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剥削的基础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三星堆文明时期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突出,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②④正确。①:原始社会时期,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排除。③: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排除。故本题选D。9.“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据此,下列关于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形态推断不正确的是()①“君子”可收地租占有“伐木工”全部劳动成果②“伐木工和君子”间形成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③“伐木工与君子”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基本矛盾④“伐木工”可能因强制劳动而失去全部人身自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④:该段话属于《诗经·魏风·伐檀》,文章主要揭露了贵族不劳而获、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行径,描绘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即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形成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②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③: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因此奴隶主并不是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①③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井田制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字意为: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下列对井田制所处的历史时期生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②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④被奴役的劳动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井田制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商周时期,当时社会是奴隶社会,人类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被奴役的劳动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②④正确。①: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但该时期是奴隶社会,①错误。③: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但该时期是奴隶社会,③错误。 故本题选C。11.在奴隶制的生产方式下,奴隶一无所有,甚至连奴隶本身也成为奴隶主的财产,奴隶在残酷的剥削下,不断用逃亡、暴动等方式进行反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就需要使用有组织的、特别的暴力工具。这个有组织的暴力工具,就是国家。由此可见()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生产力越发达,国家的政治职能就会越明显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④国家采用何种政体形式受阶级利益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反抗,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逐步建立了军队等暴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国家制度。因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需要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阶级根源,①③正确。②: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剥削比较直接、粗暴,因而阶级矛盾尖锐,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就比较明显,②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国家的产生,未强调影响政体的因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以下正确表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  )A.地主阶级占有全部的土地B.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C.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变相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D.使用机器大工业进行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A: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A说法错误。B: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这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B符合题意。C: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变相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劳动成果,C说法错误。D:使用机器大工业进行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13.唐宋时期有很多“悯农诗”,这些诗歌描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分贫困的现象,如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需要用来缴纳地租③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导致农民生活困苦的根本原因,①正确。②: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对自己支配,②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现封建社会社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严重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④正确。故本题选B。14.马克思指出,“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工人是自由人,能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工人虽拥有部分生产资料,但仍然是受苦最深的阶级④工人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自由劳动者虽然有了自由但是失去了一切的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经济来源,故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劳动者角度,未提到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故②不选。③:材料中指出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15.从15世纪开始,英国社会发生了一.场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一圈地运动。圈地者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法,有时是直接利用钱赎买,有时则是利用自己的政治与社会权利,强迫贫苦农民去城里工作。由此可见,“圈地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的作用是()A.提供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B.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C.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D.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A:“圈地运动”强迫贫苦农民去城里工作,可见“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提供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A正确。B: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圈地运动”的作用,也不符合事实,排除B。C: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通过海外殖民掠夺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提供了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排除C。D: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排除D。故本题选A。16.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大量货币资本③出现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新兴资产阶级④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根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资本,二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②④观点符合题意。①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和出现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新兴资产阶级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必备的基本条件,①③观点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17.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很多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揭露的是资本主义黑暗的一面,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③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18.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妈妈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说明()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②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少③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④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材料显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①③符合题意。②:“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少”说法明显错误,②排除。④:材料并未显示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1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B: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通过科技革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A:材料中提到的是科技创新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D:材料观点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0.《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 【详解】②: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阶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②符合题意。④: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④符合题意。①: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①说法错误。③: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总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3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武官村获得一件青铜大方鼎。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80厘米,重875千克。由于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于是便称为司母戊大方鼎。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它是由铜、锡、铅的合金铸成,制作技术相当精巧。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个只能熔化12.7千克。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要浇铸司母戊大方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每个坩埚如果按3—4人操作计算,那么浇注这一道工序,就需要有二三百名奴隶的密切协作才能进行。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加上采料、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奴隶就更多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说明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答案】①表现:金属工具广泛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奴隶社会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也发展起来。②原因: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在于新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青铜大方鼎考点考查:奴隶社会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谈谈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说明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属于理解原因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调用奴隶社会的有关知识先回答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再对奴隶社会进行评价。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关键词:精巧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人员的分工协作,采料、运输和配料。→可联系金属工具的应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发展。原因:关键词:青铜器制作需要人员的分工协作,良好的制作技术。→联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发明应用,劳动分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佣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时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队,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方免不得脱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相比有什么大的变化。【答案】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两汉时期、东汉末年到魏晋的生产关系状况考点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封建制生产关系,需要调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要求说明该生产关系的特点。考生可根据所学知识,接着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西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佣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可联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关键词②:他们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可联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有了生产积极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一部著作,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国际主义精神;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列宁曾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语言描述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肩负着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这种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详解】本题为简答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可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10-25 04:3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6.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