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份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材料二: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 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 的诗教观高度契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在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老兵”和军马梁晓声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八年前,老兵自然是新入伍的小兵,被分到了东北大地上的一处军马场。多亏他在家里养过马,了解马,爱马,所以很快就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第四年当上了班长,第五年他被所在部队授予“模范班长”的称号。他那一班战士中曾有人说:“班长爱咱们像一位母亲爱儿子!”却立即有人反对:“他爱军马才爱到那样!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哎,你自己承认不,班长?”正在替战士补鞋的他,笑了笑,没吱声儿。众战士逼他回答。无奈之下,他真挚地说:“其实呢,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为谁驯养军马?为骑兵部队嘛。军马是骑兵不会说话的战友。我们今天多爱军马一分,军马明天就会以忠诚多回报我们的骑兵兄弟一分。爱马也等于爱人啊!”于是战士们都肃然了。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大哭了一场——家信中说,他家那匹马病死了。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是不会病死的…… 从此以后,他更爱一匹枣红军马了。它端秀的额头上,有像扑克牌中的方块似的一处白毛。他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白头心儿”。他家那匹马的额头正中也有“白头心儿”,只不过马身不是枣红色,而是菊花青色的……“白头心儿”救了他一命。那一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另一匹马的背上一头掼了下去。恰巧“白头心儿”随着受惊的马群冲过来,它一口将他叼起。否则,他将毙命于万蹄之下无疑……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有的军马从此做了普普通通的劳役马;有的做了什么风景区的观娱马,供游人骑着逛景区,照相;有的被什么特技马术队买走了,“白头心儿”便在其中。“白头心儿”被买走时他在场。那马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任买主鞭打叱喝,岿然不动。他不忍眼见它受虐,轻轻拍着它脖子,对它耳语般地说:“‘白头心儿’啊,何苦的呢?乖乖跟人家走吧,啊?我不会忘了你的,有一天我会把你买回来,让你成为我的马的!”——分明,马听懂了他的话,马头在他肩上磨蹭了几番,生了根似的马蹄才终于迈动起来……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中的一个。上级批准他们鸣枪告别军马场,每人鸣枪的次数可以和自己入伍的年限一样。但他只鸣放了七枪。指导员说:“老兵,我替你数着呢,你还差一枪。”他双眼噙泪回答:“指导员,我不满八年军龄,差四个月……”如血的夕阳沉到地平线以下了,当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夜幕降临时分,他们乘军车离开了军马场……他突然拍着军车驾驶室的棚盖大喊:“停车!”车停下了。他喃喃地说:“我……我好像听到了‘白头心儿’的嘶叫……”然而其实只有风声……这提前四个月退役的“老兵”,在归乡的途中,在一个地界毗连大草原的小县城里,竟然发现了“白头心儿”。更确切地说,是那马首先发现了他。他循着马嘶声望去,见“白头心儿”也正望着他,卧在一幢砖房前。马旁,一根高木杆上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吕记马肉”。他走近它,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军马在为某电影摄制组效劳过程中弄断了一条腿,看来废了,只有杀死卖肉了。他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出了一个数,那笔钱超过他的复员费,而老板却不肯让价。“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了为止。”老板认为他傻,认为那马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精心照料“白头心儿”。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起来了。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并且,还白赠了他一副马鞍。于是这“老兵”和曾救过他命的那一匹军马,朝行暮宿,向着他的家乡,开始了他们的“长征”……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胡子拉碴、风尘仆仆、穿一身军装的男人,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有“白头心儿”的长鬃枣红马蹒跚地来到家门前。 他激动地叫了一声:“妈!”老母亲惊喜地认出他是她那参军八年一次也没探过家的儿子!他惭愧地说:“妈,我的复员费几乎都花光在路上了……”他又说:“妈,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了家乡的山头,俯瞰着几处穷困得近乎败落的村子,他对“白头心儿”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帮我把咱们的家乡彻底变个样儿吧!”马儿安闲地吃着青草……文本二: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有删改)文本二: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西藏墨脱,从军16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22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本文选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有战士说老兵“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老兵“笑了笑,没吱声儿”,说明他默认了这个战士的说法。B.文本一写“白头心儿”救了老兵一命,后来老兵又在马肉店救了“白头心儿”,老兵与军马之间相互救助源自彼此深厚的感情。C.文本二马勇称军马为“老战友”,这样的称呼既带着军营生活的特定色彩,也体现了“铁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D.两个文本分别讲述了老兵、马勇与军马之间的感人故事,既突出了战士对军马的爱,也突出了军马对主人公的忠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写老兵养过马,了解马,爱马,这既交代了他工作出色的原因,也为后文描写人和马的真挚情感埋下了伏笔。 B.文本一关于“如血的夕阳”和“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兵退役离开军马场时沉重的心情。C.“胡子拉碴”“风尘仆仆”“蹒跚”等描写外貌和动作的词,突出了老兵回乡时的落魄与寒碜。D.两个文本都写到“老兵”和“军马”,两个形象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作品更有感召力。8.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的老兵形象更丰满,请简要分析。(4分)9.两个文本内容相近但艺术表现不同,请从叙事和描写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材料二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有三处不当,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昔者A舜欲以乐传B教于天下C乃令重黎D举夔于草莽之中E而进之F舜以为乐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五声”,又叫“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B.“是非”,古文中有口舌纠纷、评论、对错之意,文中是“对和错”之意。C.“质”,在文中指“做人质”,与成语“文质彬彬”中的“质”意思不相同。 D.“信”,指相信,与《左传•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的“信”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得到管仲而称霸,吴王因太宰嚭听信勾践最终身死国灭,由此论证举荐人的重要性。B.材料一论证观点时,列举多个事例作为论据,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文章内容深入浅出。C.在陪太子去邯郸做人质之前,庞葱用寓言故事委婉地劝讽魏王,可等他回国后,魏王却再也不召见他。D.“夔一足”的故事、“三人成虎”的寓言都阐述了对信息传播不加辨析的后果,颇有现实指导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14.两则文本都涉及信息传播的辨析,请简要说明如何辨析信息传播的真伪。(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谢仲谋①示新诗黄庭坚赠我新诗许指瑕,令人失喜更惊嗟。清于夷则初秋律②,美似芙蓉八月花。采菲直须论下体③,链金犹欲去寒沙。唐朝韩老夸张籍④,定有云孙作世家⑤。【注】①仲谋,张询字仲谋,是诗人的好朋友。②夷则,古代乐律名;初秋律,乐律又与月令相配,夷则为七月之律。③菲,萝卜;下体,指萝卜的根。④韩老,指唐代诗人韩愈。⑤云孙,远孙,张询与唐代诗人张籍同姓,故称;作世家,继承家族的风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谋把他新创作的诗篇赠送给诗人,诗人读后感到十分高兴,且惊叹不已。B.颔联用比喻手法,称赞仲谋的诗会像古代乐律般流传,像八月芙蓉般美丽。C.尾联借唐代韩愈夸奖张籍的旧事,称赞仲谋作诗能够继承张家的优良传统。D.本诗是回应好友寄的新诗而发表的评论,感情真挚,善用典故却不落俗套。16.这首评论诗作的诗篇,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诗歌主张?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2)《〈论语〉十二章》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3)《大学之道》中,指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自从我出了两本书后,我妈便在村里四处吹嘘我是“作家”。可村民们只看到我整天蓬头垢面地满村追鸭子,纷纷表示①。而我妈对他们说着说着,扭头一看,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地跑,边跑边挥棍子,也实在不像样,便觉得很没面子。在阿克哈拉村,我实在是个②的人物。主要有四大疑点:一、不结婚;二、不工作;三、不串门;四、不体面。然而这个冬天,我终于要像模像样地做一件作家才做的事了——我要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于是我妈赶紧四处散播这个消息,并进一步宣扬我的③。然而如何让牧民们理解我这一行为呢?她只能作如下解释:“她要写。把你们的,这样的,那样的,事嘛,全写出来!”牧民们便“噢”地④,又低声交头接耳:“那有什么可写的!”无论如何,“一个汉族姑娘要进冬窝子”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遍了喀吾图乡的几个牧业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这是我们最为深切的感悟,也是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C.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D.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者羞涩?(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近年来,体坛渐成顶流“星工厂”,每逢大赛火出圈,不是偶“燃”是必然。体育明星“破圈”,在于奋勇拼搏中传递的价值观,以实力为底气、以奋斗为内核、以健康为载体。①,个别粉丝以造星模式追星,丢了竞技体育的纯粹性。 这种方式追体育之星,②,实则平添运动员戾气。竞技体育向来靠成绩说话,偏执的情感绑架,只会干扰运动员备训状态。今年4月,一名粉丝跟踪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多日后非法入侵他的酒店房间,樊被迫报警,网友不禁直呼汗颜,如此追星可“刑”吗?③,“追捧”反而变成“打扰”。莫让饭圈成怪圈,赛场与观众席之间才是追星的最佳距离,关注比赛本身就是对运动员的最大支持。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理智追星才能成全更好的自己。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2.谐音双关,就是利用汉语中的同音或音近现象,使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语义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试就此赏析文中的斜体字“燃”与“刑”。(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09:3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