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北斗星盟阶段性联考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对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株高、花色等性状出现很多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性状分离D.环境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理解。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3、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详解】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因此一对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株高、花色等性状出现很多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设法降低出生率是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B.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C.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和协调发展D.频繁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B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详解】A、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是设法降低出生率,例如通过计划生育,A正确;B、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气候变异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不单纯是人为因素,B错误;C、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和协调发展,C正确;D、频繁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其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故选B。3.小球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的优点。下列关于小球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进行细胞分化B.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小球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不能进行细胞分化,A错误;B、小球藻含有核糖体,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C、小球藻的遗传物质是DNA,可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D、小球藻自养生物,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D正确。故选A。4.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不存在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 C.植物体内筛管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胚胎发育过程中存细胞凋亡,A错误;B、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凋亡不会引起炎症反应,B错误;C、筛管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错误;D、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D。5.植物接受环境刺激后,在体内主要通过激素来传递信号。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脱水缩合转变为生长素C.若对种子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D.植物体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可通过释放更多的乙烯利从而增强抗逆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3、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详解】A、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不具有两重性,A错误;B、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其成分是吲哚乙酸,不需要经过脱水缩合, B错误;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所以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赤霉素合成,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C正确;D、乙烯利是植株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不能合成乙烯利,D错误。故选C。6.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往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溶液变为灰绿色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时D瓶溶液需先反应一段时间再和E瓶相通D.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与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可进行厌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判断酵母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但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B、由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酒精反应,使溶液有橙色变成灰绿色,但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B错误;C、实验时D瓶溶液需先反应一段时间再和E瓶相通,目的是消耗掉D瓶中的氧气,保证通入E瓶的二氧化碳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正确;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而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D.所有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几乎都相同证明所有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增多,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B正确;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C正确;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几乎相同,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很大,D错误。故选D。8.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人因为剧烈运动而大量出汗会使机体偏离稳态C.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D.血糖浓度、尿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均属于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成分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2、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而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A错误;B、人体内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剧烈运动而大量出汗机体没有偏离稳态,B错误;C、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等溶质微粒的数目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正确; 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尿液中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C。9.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面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中出现单附着染色体,细胞将一直停留在分裂中期B.MAD2蛋白会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周期性的合成与消失C.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能继续分裂可能与MAD2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匀分布在赤道面上,是适合观察细胞染色体组数量和形态的时期。由题意可知,MAD2蛋白监控单附着染色体的存在,正确排列的细胞中期的染色体上无MAD2蛋白。【详解】A、若细胞中出现单附着染色体,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面上,故若细胞中出现单附着染色体,细胞不会一直停留在分裂中期,而是会延迟进行后期,A错误;B、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有MAD2蛋白,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故可推测MAD2蛋白会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周期性的合成与消失,B正确;C、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时,细胞后期将延后,而用微针勾出单附着染色体施加压力,细胞分裂能正常进行,故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拉力有关,C正确;D、MAD2蛋白监控细胞中染色体的错误排列,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能继续分裂,可能与MAD2蛋白的监控功能缺失有关,即与MAD2基因发生突变有关,D正确。故选A。10.最近全国各地陆续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即之前接种过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市民,加强针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我国自主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通过类似病毒感染的途 径来建立人体免疫屏障)目前已完成二期临床和拓展临床试验,效果良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鼻喷式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鼻喷式疫苗也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C.接种重组蛋白疫苗属于被动免疫D.接种加强针可增加接种者的抗体数量但无法增加抗体种类【答案】A【解析】【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详解】A、鼻喷式疫苗是通过类似病毒感染的途径来建立人体免疫屏障,是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B、鼻喷式疫苗是通过类似病毒感染的途径来建立人体免疫屏障,是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不能感染细胞,因此鼻喷式疫苗不能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B错误;C、接种重组蛋白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使机体在接触病毒前就获得抵抗力,属于主动免疫,C错误;D、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其含有的抗原有所不同,能够增加抗体种类和数量,D错误。故选A。11.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代表两种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B.东北虎属于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时会走向灭绝C.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大于X时,增长率逐渐增大后下降D.r对策生物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形成S型增长曲线【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K对策生物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灭绝点X;r对策生物的曲 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而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A、据题意图中虚线表示Nt+1=Nt,则S点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S代表K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当图中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其种群数量会很快增加到S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当种群数量高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其种群数量会很快降低到S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故图中S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r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据图可知: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时,种群数量会减少到0,种群就会走向灭绝,故东北虎属于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时会走向灭绝,B正确;C、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大于X时,增长率逐渐下降,C错误;D、据图可知:r对策生物曲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而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很难灭绝,D正确。故选C。12.下图表示光照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处理及光照持续时间B.红光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远红光逆转C.短日照植物必须在日照时间少于临界值时才开花D.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茎尖或者叶腋处【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光照、不同的光照处理、光照或黑暗的持续时间,A错误;B、由第4条和第5条信息中可知,红光打断黑暗周期短日照植物不开花,再加入远红光,短日照植物开花,故红光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远红光逆转,B正确; C、由第3条信息可知,当日照时间少于临界值时,短日照植物也未开花,故短日照植物必须是日照时间少于临界值,且必须连续黑暗,才可以开花,C错误;D、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到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结论A32P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离心后获得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H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不含放射性的病毒检测到病毒具有放射性,说明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CR型菌+死的S型菌出现S型菌菌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普通(14N)培养基第二次分裂后,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出现中带和轻带,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的原理: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详解】A、应该分别用32P标记和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病毒不能独立代谢,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原料合成病毒的RNA和蛋白质,B错误;C、死的R型菌+S型菌,后代出现S型菌,是S型菌繁殖的结果,R型菌转化成S型菌需要有活的R型菌,C错误;D、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普通(14N)培养基,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经过一次DNA复制后,离心后分布在中带,继续进行第二次复制,形成的四个DNA中两个出现在中带,两个出现在轻带,若为全保 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DNA会分布在中带和轻带,若为分散式复制,则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DNA会全部分布在中带,因此若经二次分裂后,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出现中带和轻带,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D。14.草蛉是棉蚜和桃蚜的主要天敌,桃蚜生长于红花(一种药用植物)。为探究棉田间种红花招引草蛉防治棉蚜的效果,与常规防治对比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棉田中草蛉属于三级消费者B.实验组棉田和常规棉田中棉蚜的环境容纳量相同C.棉花与红花间种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单株产量D.棉田间种红花招引草蛉体现了种内信息素能协调个体间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棉蚜和桃蚜属于一级消费者,棉田中草蛉属于二级消费者,A错误;B、实验棉田棉蚜的环境容纳量较常规棉田的小,因为实验棉田间种红花招引草蛉,草蛉是棉蚜的主要天敌,抑制了棉蚜的种群数量,B错误;C、棉花与红花间种,高低搭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扩大有效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充分利用光能,同时招引草蛉防治棉蚜,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单株产量,C正确;D、棉田间种红花招引草蛉体现了种间信息素能协调种间活动,D错误。故选C。 15.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B.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D.利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要选用相同的样方面积【答案】A【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故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A正确;B、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B错误;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C错误;D、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D错误。故选A。16.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B.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细胞C.ATP/ADP比率的上升,使胞内K+浓度增加,促进Ca2+内流,进而促进胰岛素释放D.Ⅱ型糖尿病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或存在胰岛细胞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人体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A正确;B、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经GLUT2载体,为协助扩散,故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C、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闭,胞内K+浓度增加,促进Ca2+内流,进而促进胰岛素释放,C正确;D、胰岛素需要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Ⅱ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D错误。故选D。17.下图曲线甲与乙表示森林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B.a点可表示顶极群落C.造成曲线b点到c点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D.d点时森林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0【答案】D【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曲线乙生物多样性起点为0,故乙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甲为次生演替,A正确;B、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生物多样性变化不大,因此a点可表示顶极群落,B正确;C、b点到c点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可能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改变,故造成曲线b点到c点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C正确;D、d点时群落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净生产量等于零,森林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0,D错误。故选D。1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食草)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5,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A.1.96B.2.20C.1.41D.2.65 【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详解】由题意可知:人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时的食物链为:植物性食物→人,人以食草动物性食物为食时的食物链为:植物性食物→食草动物→人,设地球粮食产量为m,人类(食草)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时,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可供养人口为X,则X/2是植食性食物提供的能量,X/2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因此m=X/210%+X/210%10%=5X+50X=55X;若将(食草)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5,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可供养人口为Y,则5Y/6是植食性食物提供的能量,Y/6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因此m=5Y/610%+Y/610%10%=75Y/3;因此55X=75Y/3,Y:X=165:75=2.20,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放入Ⅰ、Ⅱ两种溶液中,某时刻观察到的细胞如图甲,测得细胞失水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Ⅱ两种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差异是因为溶液浓度不同造成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C.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①内溶液浓度可能低于②内溶液浓度D.图乙c点时,Ⅱ溶液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根据图I中失水量的变化,可推测细胞在该溶液中的发生了质壁分离;根据图II中失水量的变化可知细胞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应该是溶液中的溶质被细胞吸收所致。【详解】A、Ⅰ、Ⅱ两条曲线的差异是Ⅰ、Ⅱ溶液溶质不同,Ⅰ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Ⅱ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A错误;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紫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B错误; C、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判断此时为质壁分离还是复原,或者是保持不变,此时①内溶液的浓度和②内溶液的浓度大小无法判断,故①内溶液浓度可能低于②内溶液浓度,C正确;D、当细胞处于c点时,液泡体积与O点的体积一样,但此时细胞液中多了外界溶液中进入液泡的溶质,此时Ⅱ溶液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初始浓度,D错误。故选C。20.某二倍体生物因发生单基因显性突变而患某种先天性疾病,但不影响繁殖。已知患病雌性个体与正常雄性杂交,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都患病,雌性个体都正常。由此推测()A患病雌性个体与F1雄性个体杂交,F2雌性个体都患病B.患病雌性个体与F1雄性个体杂交,F2雄性个体都患病C.患病雄性个体与F1雌性个体杂交,F2中有50%的个体正常D.患病雄性个体与F1雌性个体杂交,F2中雄性个体有50%的正常,F2雌性都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该生物患病雌性个体与正常雄性杂交,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都患病,雌性个体都正常,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亲本正常雄性个体(隐性性状),后代雌性个体都正常(隐性性状)。因此该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故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该疾病的基因为A、a,可推测患病雌性个体ZAW,正常雄性为ZaZa,则F1为ZAZa、ZaW,患病雌性个体ZAW与F1雄性个体ZAZa杂交,F2雌性个体为ZAW、ZaW,并非都患病,A错误;B、患病雌性个体(ZAW)与F1雄性个体(ZAZa)杂交,F2雄性个体为ZAZA、ZAZa,都患病,B正确;CD、当患病雄性个体为ZAZA时,与F1雌性个体(ZaW)杂交,F2中雌雄个体全部患病,CD错误。故选B。21.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环境中,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下,部分胞嘧啶加上活化的甲基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使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碱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甲基化修饰将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B.线粒体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高甲基化水平可遗传给子代 D.DNA的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的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详解】A、真核细胞基因具有的启动子——相当于转录的开关——也可以被修饰。如果给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CH3),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因而不能完成转录。这个过程称为DNA的甲基化,相当于给DNA戴上隐身帽子,使基因内存储的信息无法被读取。故DNA的甲基化修饰使基因无法转录进而无法翻译,不改变蛋白质结构,A错误;B、DNA甲基化修饰使基因无法转录进而无法翻译,DNA序列不变,也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故线粒体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C、由于受精卵中线粒体DNA主要来自卵细胞,因此,只有女性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高甲基化水平可遗传,C错误;D、DNA的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D错误。故选B。22.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是由淋巴干细胞分化产生的B.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病原体,可将其降解为多种肽段C.乙物质上有两个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位点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1,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免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 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2、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抗原-MHC复合体,乙表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丙表示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详解】A、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多种血细胞,其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外,其他种类均属于白细胞,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故图中吞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A错误;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水解酶,在处理病原体时,可将其降解为多肽,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乙物质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乙物质上只有一个抗原-MHC复合体结合位点,C错误;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D错误。故选B。23.将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都用32P标记)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D段一个细胞中含4个四分体B.GH段一个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或XXYYC.IJ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1D.KL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的条数为2或3或4【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为有丝分裂、b为减数分裂;AB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果蝇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B、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经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一个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Y,B错误; C、IJ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由于性染色体X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故IJ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1,C正确;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其中1个DNA分子一条链32P,一条链31P,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为31P,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故KL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的条数为可能为0、1、2、3、4,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24.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填生理过程)。一定区域内获得的草烘干到恒重后测得的重量(单位通常用g/m2表示),可代表草的______,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该重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值即为草的______。(2)有时科研工作者会用粪堆计数法测算某些中、大型动物的种群密度。某科研人员打算在调查区调查某种鹿类的种群密度,共布设了若干个调查样地。科研人员需根据坡向和植被类型再按______原则确定若干个样方,计数样方中的粪堆数目。请用相关字母表示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______(D表示种群密度,N表示处理后T天内粪堆数,A表示个体日排粪率或次数,S表示调查面积。)(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气味属于______信息,上述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______。(4)图乙被狼摄入的能量包含了鼠的哪些能量去路______;若A中能量为,B中能量为,C中的能量为,狼同化的能量为,则从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这是属于在______层次上对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答案】(1)①.d②.光合作用③.生物量④.净初级生产量(2)①.随机取样②.D=N/A·T·S (3)①.化学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物个体的生存的密切关系(4)①.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②.15%③.食物链【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分析乙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小问1详解】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是经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完成,即图甲中的d过程。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等,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即图甲中的a过程。生产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测得所有植物的干重即为生产者的生物量。故一定区域内获得的草烘干到恒重后测得的重量,可代表草的生物量(单位通常用g/m2表示)。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该重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值即为草的净初级生产量。【小问2详解】需根据坡向和植被类型再按随机取样原则确定若干个样方,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为:D=N÷(A·T·S)(D表示种群密度,N表示处理后T天内粪堆数,A表示个体日排粪率或次数,S表示调查面积)。【小问3详解】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这体现的是种间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4详解】图乙被狼摄入的能量包含狼的同化量和狼粪便中的能量,即被狼摄入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中的能量。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传递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即:(2.4×108÷1.6×109)×100%=15%。可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这属于在食物链层次上对能量流动进行研究。25.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优良的观赏海棠品种,并试图将海棠进行推广。对此,工作人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本地海棠和丽莎海棠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比较不同品种海棠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工作人员提取并分离了光合色素。提取光合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2)光照强度为m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消耗的CO2来源于______(场所)。n1代表本地海棠的______,是指一定条件下本地海棠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______。图中n2大于n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n1条件下丽莎海棠叶肉细胞中的三碳酸、五碳糖含量分别比n2条件下______。(3)图中海棠净光合速率用______表示。测定海棠光合速率时,将其叶片放在特定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的氧气),置于黑暗环境下,CO2每小时增加30umol,如果给予充足的光照(其他条件不变),容器内的CO2每小时减少150umol,那么在此光照条件下这些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生成______umol三碳酸。若将原光照改为相同强度红光照射,短期内叶肉细胞中三碳酸的含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①.光合色素溶于有机溶剂②.蓝紫光(2)①.线粒体和细胞外②.光饱和点③.最小光照强度④.丽莎海棠叶绿素含量高⑤.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⑥.少、少(3)①.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②.360③.不变【解析】【分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由于色素存在于细胞内,需要先破碎细胞才能释放出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色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小问1详解】提取光合色素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m时,净光合速率为0,海棠整体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消耗的CO2除来源于线粒体外,还来自于细胞外;n1是本地海棠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图中n2大于n1,指丽莎海棠光饱和点高于本地海棠光饱和点,根据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可知,可能的原因有丽莎海棠叶绿素含量高于本地海棠、丽莎海棠固定 二氧化碳能力强于本地海棠;n1条件下丽莎海棠还未达光饱和点,因此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还会继续增加,故叶肉细胞中的三碳酸、五碳糖含量均比n2条件下少。【小问3详解】图中海棠净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来表示。据题意海棠叶片通过呼吸作用CO2每小时增加30umol,如果给予充足的光照(其他条件不变),容器内的CO2每小时减少150umol,则在此光照条件下这些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CO2量为30+150=180umol,由于一分子CO2被固定后,形成两个C3分子,故在此光照条件下这些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生成三碳酸为:180×2=360umol。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将原光照改为相同强度红光照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无明显影响,因此短期内叶肉细胞中三碳酸的含量不变。26.膝反射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下图图1表示膝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膝反射过程中某一时刻传入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状态(表1、表2分别接于a、b处)。(1)膝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______组成,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灰质,脊髓灰质是______集中的部位。(2)当甲处受到适宜刺激时,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______,该过程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其中乙处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的形式为______,释放的递质属于______(“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3)膝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选填“a到b”、“b到a”或“双向”),此时a处正在发生______过程。表1的指针将会往______(填“左”或“右”)偏转。表1和表2指针的最大偏转值相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_____的特点。【答案】(1)①.伸肌②.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2)①.收缩和舒张(顺序不能换)②.不属于③.电信号→化学信号④.兴奋性(3)①.a到b②.复极化③.右④.不衰减性【解析】【分析】膝反射的效应器为伸肌,膝反射发生时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由①②③④,再到④突触的突触后期,最后传到效应器伸肌;屈肌反射的效应器为屈肌,屈肌反射发生时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由①②③⑤⑥⑦,最后传到效应器屈肌。 【小问1详解】根据图1可知,膝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伸肌组成,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灰质,所以脊髓灰质是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集中的部位。【小问2详解】甲为传入神经,当甲处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发生膝反射,使得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因为刺激是发生在传入神经上,而不是感受器,不构成反射的结构,所以该过程不属于反射;乙处为突触,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的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向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传递,图1所示释放的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使得其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从而使得屈肌舒张。【小问3详解】据图2,a处钾离子外流属于复极化过程。是发生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而b处钠离子内流为发生动作电位,所以兴奋在向右传导,即a到b。电流方向是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指针将会往向右偏转。表1和表2指针的最大偏转值相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的特点。27.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和H/h相互作用产生的,HH和Hh个体能合成H物质,H物质在IA或IB基因作用下形成A抗原或B抗原,而hh个体不能产生H物质,他们的红细胞不能被抗H的抗体所凝集,这种人称为孟买型,在表型上显现为“O”型。其机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以下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已知I/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为探究H/h基因位置,研究人员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i的夫妻所生子女的血型情况进行调查,若他们所生子女中______,说明H/h也在9号染色体上,若他们所生子女中______,那么H/h不在9号染色体上,孟买血型的传递遵循______定律。(2)经研究证明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若小明是B型血,他的父母都是O型血,那么小明父母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______种(注:父(母)Aa×母(父)AA视为一种)。(3)图2中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若Ⅱ-1和Ⅱ-2夫妇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两人血型都为AB型的概率是______。请写出Ⅱ-1和Ⅱ-2夫妇婚配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______。(4)IA与i的显性表现形式是______。在生物界,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杂合子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而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型血与O型血之比约为1:1或全是O型血②.A型血与O型血之比约为1:3(或O型血后代明显多于A型血后代)③.自由组合定律(2)6种(3)①.HhIBi、HhIBIB②.1/16③.(4)①.完全显性②.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解析】【分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已知I/i位于第9号染色体,为探究H/h基因位置,研究人员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i的夫妻所生子女的血型情况进行调查,若H/h也在9号染色体上,则有两种情况:①IA与H在一条染色体上,HhIAi和hhii的夫妻所生子女的血型基因型为HhIAi、hhii,则A型血与O型血之比约为1:1;②IA与h在一条染色体上,HhIAi和hhii的夫妻所生子女的血型基因型为hhIAi、Hhii,则全是O型血;若H/h不在9号染色体上,孟买血型的传递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HhIAi和hhii的夫妻所生子女的血型基因型为HhIAi、Hhii、hhIAi、hhii,则A型血与O型血之比约为1:3。【小问2详解】经研究证明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孟买血型的传递不属于伴性遗传,若小明是B型血,他的父母都是O型血,那么小明父母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hhIBIB和HHii、hhIBi和HHii、hhIBIB和Hhii、hhIBi和Hhii、hhIAIB和HHii、hhIAIB和Hhii共6种。【小问3详解】据图2可知:II-1基因型为HHIAi和II-2为O型血婚配,得到III-1为O型血(H_ii)和III-2为AB型血(H_IAIB),可推测II-2基因型为hhIBi,故I-1为O型血(H_ii或hh__)和Ⅰ-2为B型血(H_IB_)生了II-2为O型血(hhIBi),则Ⅰ-2的基因型为HhIBi或HhIBIB;Ⅱ-1和Ⅱ-2夫妇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两人血型都为AB型的概率是1/4×1/4=1/16。Ⅱ-1和Ⅱ-2夫妇婚配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为: 【小问4详解】IA与i的显性表现形式是完全显性,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8.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异常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引起Graves病的重要原因,131I对Graves病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验证以上说法,科研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材料与用具:符合要求的Graves病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若干只,131I药物(连续6周每天喂饲适量),安慰剂,生化检测仪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Graves病模型小鼠的制备:通过转基因技术向健康小鼠转入______基因,使其表达产物刺激小鼠产生相应抗体,检测甲状腺形态及血清中相应物质含量,符合模型要求后即制备成功。(2)根据图中曲线写出实验分组情况。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健康小鼠+安慰剂。(3)预测三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____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结果用曲线图表 示)。(4)机体通过______调控轴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Graves病是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反应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异常。由实验结果可推知,Graves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与____________的作用相同。(5)请分析通过131I药物对Graves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受体(2)①.甲组:Graves病模型小鼠+安慰剂②.乙组:Graves病模型小鼠+131I药物(3)(4)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②.自身免疫/过度反应③.促甲状腺激素(5)131I释放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解析】【分析】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据题意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引起Graves病的重要原因,因此Graves病模型小鼠的制备过程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向健康小鼠转入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使其表达获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小鼠产生相应抗体,检测甲状腺形态及血清中相应物质含量,符合模型要求后即制备成功。【小问2详解】验证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引起Graves病的重要原因,131I对Graves病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实验中,据图中曲线可知甲、丙两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发生变化,且甲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丙组健康小鼠,可推测甲组小鼠为Graves病模型小鼠并且未使用131I药物;乙组小鼠刚开始甲状腺激素含量高 于丙组,说明乙组小鼠为Graves病模型小鼠,一段短时间后乙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说明使用了131I药物;因此甲组:Graves病模型小鼠+安慰剂、乙组:Graves病模型小鼠+131I药物。【小问3详解】据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引起Graves病的重要原因,131I对Graves病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乙组Graves病模型小鼠使用131I药物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而对于甲组Graves病模型小鼠,与丙组健康小鼠相比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但由于甲、丙两组小鼠未使用131I药物,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曲线图如下:【小问4详解】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Graves病是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异常。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知,与健康小鼠相比,Graves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存在负反馈调节,故推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同。【小问5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19 07:05:01 页数:26
价格:¥2 大小:1.3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