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邢台市四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4第4~8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人虽畏惧太空,但也有一些人尝试飞向天空。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的木鸢(即风筝)是最早的飞行工具之一。北齐的元黄头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飞行的人。明朝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升天的人。而现代中国人不仅实现了飞天,还在太空建了空间站。可见①人们的实践能力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②实践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物质性活动③人通过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④实践高于人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由此可知,要使自己不被眼睛所欺骗①客观规律是事物之间的联系②应将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③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④要亲自参加各类活动以提高认识的可靠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为满足空间站阶段新的任务需求,长二F运载火箭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使其可靠性指标已由原来的0.97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提升至0.99996,代表火箭发射10万次才会有4次逃逸失败的可能,为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见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能借助一定工具获得新认识④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一重要论断凝练了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阐明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懈追求和科学认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追求真理-实践无止境,追求真理无止境②笃行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③揭示真理-真理具有唯一性和变化发展性④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掩饰真理是卑鄙,因害怕真理而撒谎是怯懦。”真理在发展初期总会遇到瓶颈,但真理与科学最终会冲破黑暗,理性的光辉终将照亮世界。美国曾公开要求禁止在公立学校讲授关于进化论的内容,由此在1925年,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猿猴诉讼案”。最后,支持进化论的一方输了官司,但进化论赢得了整个世界的支持。由此可见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是有条件的D.真理是主观的6.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949年以前的校训一般是二言四字,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1949年后校训以二言八字为主,内容多样,比如有学校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校训。改革开放后的校训不仅包括了前期所有形式与内容,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内容,比如以“学习为本,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校训。校训形式与内容的变迁表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③价值判断都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下列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有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光明的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中发展③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A.①②C.②③B.①④D.③④8.党的二十大就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基于①改革开放旨在改变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改革能更好地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③改革能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变革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3年9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敬畏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寻得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听真话、察真情,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敬畏、寻得这把“尺子”的原因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③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④人民群众是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生活中很多看似没用的东西都潜藏着某种价值,当你认为某件东西没用的时候,想想它在其他领域是否有用。价值转换思考法就是要求我们具备一双发现“灵魂”的慧眼,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其潜在的价值。价值转换能使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价值,使有点价值的东西变得更有价值。人们能从看似无用的物品中发现价值在于①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发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事物本身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③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和有条件相互转化④各个领域事物的价值都是人需求在哲学上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23年9月初,“双争”(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有我-2023年8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评选活动入选的名单揭晓。上榜的“河北好人”中,有培育“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带头人,有义务讲解2000余场当好果农“保姆”的七旬老党员,有身残志坚勇救落水游客的大爱村民······评选河北好人①有利于传递文明的力量,践行时代精神②表明社会精神财富重于社会物质财富③是基于先进人物的事迹反映了社会共同追求④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观点①表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②表明优秀文化是国家繁荣振兴的精神力量源泉③说明文化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塑造健全人格④说明文化帮助人们提高精神境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川剧青衣与说唱歌手对歌,流行歌手与说唱俑联动,蜀派古琴与小提琴和鸣,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舞台上碰撞、交融······这一文化盛宴令中外观众赞叹不绝、回味隽永。闭幕式上的文化表演①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②表明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让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④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有观点认为文明不可共存,文明差异是国家冲突、战争的根源。这种文明冲突理论是荒谬的。当代中国发展实践表明,不同文明之间也能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人们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下列由材料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①人们对客观事物只有一种真理性认识②我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不可分割的④中华文明具有超越其他文明的非凡气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近日,某歌手基于《聊斋志异》创作的通俗音乐《花妖》一夜爆红。花妖的说法自古就有。古人认为,有些花经过长年生长或某种奇遇,可幻化为人形,被看作一种妖或精灵。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宝库和动力B.文艺创作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C.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D.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新才能成为经典16.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传承中华文脉①要在继承中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时代精神②要立足国情,在对外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③能推动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为中华文化添加新内涵④要坚持胸怀天下,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世界各国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2022年9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历史的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思想解放中不断打开人类文明进步大门、增强人类文明发展动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拓展通向真理的道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有观点认为,“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这一观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学年开学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多地“开学第一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发挥好校园的作用。辽宁省要求为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开设1节书法课;湖南省郴州市将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课程;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用市级非遗鱼洞乱针绣作品装点廊道墙壁······引入“他山之石”,吸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不妨融入教学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调动多方力量参与,丰富教学形式,以优质师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的种子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各民族所处的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社会生产方式等不同,导致不同民族的文明存在差异。这种文明差异会在一个很长时期存在,不管是谁、不管他有多大的综合国力,都不能否认各国文明的差异。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于9月15日举办。论坛以“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共同进步”为主题,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平台,是展示中华文化之美的世界窗口。论坛邀请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围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旅及影视国际合作等议题演讲、对话,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论坛发布《中国关键词:文明互鉴篇》《中国关键词:传统文化标识篇》多语种系列图书,举行了重要协议签约仪式。论坛还将举办配套活动“图说北京”图书展、“镜头里的北京”短视频展。(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意义。(6分)(2)不能只认同一种文明而否认其他文明的存在。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时代以来,广大青年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蓝图”,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率先垂范······穿越历史风云,激情奋斗是不变的青春气质。新时代中国青年用个人鲜活的青春梦想,汇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书写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篇章。(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2)请你运用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以“赓续传承五四精神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为题,为校报提供一份报道稿。(6分)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个。 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B2.C3.D4.A5.A6.B7.B8.D9.A10.C11.B12.A13.B14.C15.B16.A17.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社会提供了更贴近社会的精神食粮。(3分)②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或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3分)“第二个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因此,“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3分)18.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有利于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3分)②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或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文化自信);(3分)③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引导学生的言行;(或文化塑造人的表现。)(3分)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本领。(3分)19.(1)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举办北京文化论坛,能够向世界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②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兼收并蓄,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进步。(3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民族的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的,各民族所处的地域、社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不同,因此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3分)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是,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2分)②文化作为社会意识,为不同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或者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能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其他文明的存在。(3分)20.(1)①人的价值主要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分)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分)③奋斗的青春,就是在劳动奉献中砥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的社会价值。(2分)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奋斗中,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才干,提高自身的素养,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2分)(2)答案示例:赓续传承五四精神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广大青年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赓续五四精神,传承五四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奔跑,在奋斗中展现青春的魅力,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燃烧自己的青春。评分等级量表:等级水平等级要求水平4(5~6分)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全面展开论述,或能就某一点进行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3(3~4分)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一点进行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水平2(1~2分)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0分)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10-17 17:00:02 页数:8
价格:¥2 大小:37.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