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默写(1)品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可感受物我两忘之境,获得闲雅之趣。(2)吟诵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射天狼”,可感受洒脱豪迈之气,坚定报国之志。(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明白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面对世事变迁,我们要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4)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常常以此自勉。二、基础知识综合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一首诗仅有方寸大小,一阕词不过寥寥①数行。文人们或叙事□或怀古口或咏物,或抒情,用感性的yùn②律将人生的体悟吟咏为一首首传唱不息的历史歌谣。读诗词,人们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心之精微、情之真挚、诗之工巧、词之别样。在反复的吟诵中,潜藏在诗词内蕴中的精神、价值观或生活方式渐次浮现,同此哀乐,古今共赏,传承千古。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不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吗?(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①寥寥______    ②yùn_____律(2)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顿号  逗号B.逗号  逗号C.逗号  顿号D.顿号  顿号(3)下列与“历史歌谣”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诗词内蕴B.生活方式C.流传至今D.世间况味(4)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积累意识】3.《左传》是_________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4.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______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______査字典望其旗靡mǐ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mí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3)靡:_________【归纳意识】5.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比较意识】6.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品鉴意识】7.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吴隐之传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②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⑤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③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③班:分给,赐予。④振:同“赈”,救济。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积累意识】8.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__________。【语感意识】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崇德意识】10.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破冰迎春归文章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读画面】11.选文围绕“迎春”风俗着重描绘了哪两个画面?12.请从下面语句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品析表达效果。(1)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从词语运用角度品析)(2)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品析)选__句。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思路】13.小博同学认为,在朗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除第⑯段。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读情感】14.深入理解文章,会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联系全文,谈谈第⑲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请答出两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经历风雨增长才干文章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读观点】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逻辑】16.朗读时,小雅同学认为下面两句话说理形象深刻,放在文中可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将句子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相应的位置。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甲]_____[乙]_____________1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读思想】18.阅读第④段,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六、选择题19.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博同学展示读书笔记,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红星照耀中国》,我发现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B.读《儒林外史》,我认为小说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主要情节,反映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C.读《骆驼祥子》,我发现这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语言力作,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北京方言。D.读《海底两万里》,我认为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七、名著阅读20.在“感悟与评价”环节,主持人围绕“爱”这一主题,提供了以下作品。请你任选其一,写一段感悟或评价。不少于30字。《艾青诗选》   《昆虫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示例: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德艺兼备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八、综合性学习21.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学期伊始,学校计划开展“绿化家园,健康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树木•种下希望】开展植树活动前,植树组整理了两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解答相应的问题。材料一:东北部分地区地下10、30厘米处平均解冻日期城市解冻日期10厘米(日/月)30厘米(日/月)哈尔滨5/417/4长春4/414/4 通化31/310/4延吉26/37/4沈阳25/35/4材料二:①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②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水分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1)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吉林省各地是否适合植树?请你参考材料一,简要说明理由。(2)小雅同学有疑惑:为什么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树苗,并剪去大量枝叶?请你根据材料二,给小雅同学做出解释。“小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德•种下美好】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美术组同学推荐了绘画作品(见材料三)。材料三:(3)下面是小雅同学对画作主题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种下一棵树,种下整个春天。B.浇灌一棵树,浇灌绿色生活。C.年年植树无山不翠,岁岁造林有岭皆春。D.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4)宣传组准备了三则宣传语,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则,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①草木植成,国之富也。②看得见的树,看不见的生态系统。③保护树木,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树人•种下理想】 (5)活动结束,请你补全下面的句子,作为结束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尊重自然,_______自然,_______自然,节约资源,绿色生活。让我们和树一起茁壮成长,努力向上!九、作文22.按要求作文毕业在即,学校准备编辑一本作品集,记录学生们深藏于心底的感动,纪念熠熠生辉的时光,感受岁月的深情与温度。请你以“感动盈怀岁月暖”为题,为作品集写一篇文章。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23.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学者闻一多在一个个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手记里,记录着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包括如何反复推导公式,如何多次演算数据……一篇薄薄十页纸的论文,手稿却有800多页。那一页页手稿上,中文、英文、大字、小字、算式、图标,他都写得一丝不苟。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参考答案:1.悠然见南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1)liǎo韵(2)B(3)C(4)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3.儒4.军队跟从(跟随)倒下5.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6.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7.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8.眼泪9.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0.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11.围绕“破冰迎春图和背冰亮膘图”或“破冰图和背冰图”回答。12.示例一:选(1)句。运用“持”“舞”“砸”“撬”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黄河汉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动作,描绘了雄壮豪迈的破冰画面,表达了黄河汉对春天的渴盼之情,表达作者对黄河汉的赞美。示例二:选(2)句。运用排比修辞,增强语势,描绘了想象中的丰收图景,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13.示例一:不认同。内容上,本段主要交代“背冰”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对黄河汉踔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精神的赞美;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旨突出。结构上,承接上文“迎春风俗”,为后文写背冰的时代风采和深化主旨做铺垫。示例二:认同。内容上,本段主要交代“背冰”的精神内涵,此内容在前文中已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得很充分,后文通过描写“打领头旗”的场景表现这风俗的时代风采;删除此段,内容依然完整,且表达含蓄,意蕴丰富。结构上,删除此段,从第⑮段到第⑰段,自然过渡,由迎春风俗“极具魅力”到“更具时代风采”,进而引出迎春风俗的时代意义,表达连贯完整。14.通过描述破冰迎春风俗,表达了作者对勤劳人民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15.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16.【甲】②【乙】①17.举例论证(例证法)。围绕“列举曾耀祥竭智尽力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回答。18.示例:青少年正处于求学的黄金时期,应该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勇于面对困难,苦练本领,增长才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9.B 20.示例一:在《艾青诗选》中,诗人以赤子之心为这片土地歌唱,唤起了一代代人心中的爱和希望。示例二:法布尔将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上。在《昆虫记》中,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1.(1)不适合。围绕“土壤尚未解冻,温度低”回答。(2)示例: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树苗,剪去大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3)D(4)示例一: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示例二:看得见的树,看不见的生态系统。示例三:保护树木,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5)示例一:①顺应   ②保护示例二:①敬畏   ②守护22.例文:文章略23.例文:文章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01:43:01 页数:8
价格:¥16 大小:137.53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