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三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沈从文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辰河是沅水支流,在辰溪县城北岸和沅水汇流。吕家坪离辰溪县约一百四十里,算得是辰河中部一个腰站。既然是个小小水码头,情形也就和其他码头差不多,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用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这个地方上“覆查税”。既有省里委派来的收税官吏在此落脚,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临近数里,几个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萝卜溪是吕家坪附近一个较富足的村子。萝卜溪人以种瓜种菜种橘子为业,村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园,就中橘园既广大,家道又殷实,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应分得数滕长顺。滕长顺原来同本地许多人一样,年青时两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饭。因为年纪青,手脚灵便,对待主顾又诚实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发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来掌舵把子,再后来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讨媳妇,两夫妇强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断的作,积下的钱便越来越多。这个人于是记起两句老话:“人要落脚,树要生根。”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当家的依然还在沅水流域弄船,妇人就带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园,养猪养鸡。自从民国以来,二十年中沅水流域不知经过几十次大小内战,许多人的水上事业,在内战时被拉船、 封船、派捐、捉伕,全毁了。世界老在变,这个人却一面由于气运,一面由于才能,在种种变故里,不特发了家,而且发了人。妇人为他一共养了两个男孩、三个女孩,到现在,孩子已长大成人。这一家人都俨然无宗教信仰,但观音生日、财神生日、药王生日,以及一切传说中的神佛生日,却从俗敬香或吃斋,出份子给当地办会首事人。一切农村社会传统的节会与禁忌,都遵守奉行,十分虔敬。正月里出行,必选个良辰吉日。惊蛰节,必从俗做荞粑吃。寒食清明必上坟。端午必包裹粽子,门户上悬一束蒲艾,于五月五日午时造五毒八宝膏药,配六一散、痧药。全家喝过雄黄酒后,便换好了新衣服,上吕家坪去看赛船。七月中元节,作佛事有盂兰盆会,必为亡人祖宗远亲近戚焚烧纸钱,用锡箔折金银锞子,且作荷花灯放到河中漂去。八月敬月亮,一家人团聚赏月。九月重阳登高,必用紫芽姜焖鸭子野餐。冬天冬蛰,在门限边用石灰撒成弓形,射杀百虫。……总之,凡事从俗,并遵照书上所有办理,毫不苟且,从应有情景中,一家人得到节日的解放欢乐和忌日的严肃心境。然而这小地方正如别的世界一样,正常的如粮赋、粮赋附加捐、保安附加捐,不定期而照例无可避免的如驻防军借款、派粮、派捐、派夫役,总而言之,世界既然老在变,变来变去,轮到乡下人还只是出钱。明白世界在变,且用气运来解释这在变动中临到本人必然的忧患,另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枫木坳上坐坳守祠堂的老水手。这个人的身世如一个故事,命运恰与陆地生根的滕长顺两相对照。对于这个人,老同乡一望而知这十余年来在外面生活是不甚得意的。头发业已花白,一只手似乎扭坏了,面貌萎悴,背上的包袱小小的。滕长顺原来和他同样驾船吃水上饭,现在看看这个远房老宗兄铩羽回来,象是已经倦于风浪,人既无儿无女,无可依靠,年纪又将近六十,因此向他提议:“老大爷,我看你做水鸭子也实在够累了,年纪不少了,倒不如歇下来,爽性到我家里去住,粗茶淡饭总有一口。”老水手眯着小眼睛看定了长顺,摇摇那只扭坏了的臂膊,叹一口气,笑将起来。当天就背了那个小小包袱,和长顺回到萝卜溪的橘子园。当地姓滕宗族多,一起了家,总得把一部分花在祠堂庙宇方面去,为祖宗增光,儿孙积福,并表扬个人手足勤俭的榜样。其时有个开油坊起家的滕姓寡妇,出了一笔钱,把整个枫树坳山头空地买来,在坳上造了座祠堂。祠堂造好后要个年纪大的看守,长顺为老水手说了句好话,因此这老水手就成了枫树坳上坐坳守祠堂人。(摘编自沈从文《长河》)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于捕捉颜色气味来描写自然景观。写橘子“丹朱明黄”,橘花“香馥醉人”,寥寥几笔绘出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景。B.小说提到两千年前被逐而经过此地的屈原,既是在强调此地悠久的历史,又是在借屈原的不幸命运,暗示小说的悲剧结局。 C.小说中覆查税、粮赋、派捐、派夫役等赋税征役名目众多,反映了特定时代湘西地区的反动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D.作者歌颂传统湘西社会朴实、勤劳、和平的人情美,却又担忧这美好的一切终将在时代巨变的冲击下消失无踪。2.以《乡土中国》的社会学角度解读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差序格局社会中,人们对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别。过路人在村里摘橘子吃不必花钱,但到镇上要吃橘子只能买卖。B.乡土社会中人们依附土地为生,与土地密不可分。所以长顺做水上生意攒下家财后,必要买田地落脚,安家立业。C.乡土社会中人们自觉遵循传统,因而长顺一家虽无宗教信仰,却虔敬谨严地奉行一年中所有时令节日的习俗规定。D.人情网络中的熟人之间讲交情,互帮助。老水手飘零半生回乡,长顺不仅请他住进自己家,后又推荐他做守祠人。3.沈从文曾自述《长河》是“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请结合文本分析何为“常”与“变”。4.与《边城》一样,《长河》也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本赏析这一艺术特色。【答案】1.B2.A3.①“常”指的是这片土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恒常不变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乃至传统文化。如过路人口渴吃橘子不必花钱的淳朴民风,年轻时吃水上饭、年老时落叶归根的人生道路,如一年到头虔诚奉行的生活日常;②“变”指的是时代巨变、军阀混战给这个地方的人们带来的变化,如运送罐头洋货的码头暗示了外来文明的冲击,卖狗矢柑的老妇人说明了人心的变化,如多次爆发的内战、繁多的捐税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4.①淡化情节,结构松散。文中并无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着意设置悬念、高潮,叙述随性自由,不依循线性结构;②虚化人物,重在写意。小说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对“长顺”“老水手”的刻画以简笔勾勒为主,较少细致的描写;③关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小说写的是萝卜溪这个小乡村里普通人家长顺家的日常生活;④强化环境,营造意境。小说用诗意化抒情化的笔调,描绘了风光秀丽、人情淳朴的湘西乡土社会,营造了田园牧歌的浪漫意境。【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又是在借屈原的不幸命运,暗示小说的悲剧结局”错。文中写故乡底蕴古老深厚、民风淳朴,体现出对故乡民风民俗的记忆和风土人情的依恋。并未暗示小说的悲剧结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A.“差序格局社会中,人们对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别”错。原文第四段“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临近数里,几个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据此看出,是说人情风俗不相同,并非对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别。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①“常”指的是这片土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恒常不变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乃至传统文化。原文“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滕长顺原来同本地许多人一样,年青时两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饭。因为年纪青,手脚灵便,对待主顾又诚实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发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来掌舵把子,再后来且作了大船主”“这个人于是记起两句老话:‘人要落脚,树要生根。’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当家的依然还在沅水流域弄船,妇人就带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园,养猪养鸡”“这一家人都俨然无宗教信仰,但观音生日、财神生日、药王生日,以及一切传说中的神佛生日,却从俗敬香或吃斋,出份子给当地办会首事人。一切农村社会传统的节会与禁忌,都遵守奉行,十分虔敬”,据此可分析出“常”体现在如过路人口渴吃橘子不必花钱的淳朴民风,年轻时吃水上饭、年老时落叶归根的人生道路,如一年到头虔诚奉行的生活日常;②“变”指的是时代巨变、军阀混战给这个地方的人们带来的变化,原文“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用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然而这小地方正如别的世界一样,正常的如粮赋、粮赋附加捐、保安附加捐,不定期而照例无可避免的如驻防军借款、派粮、派捐、派夫役,总而言之,世界既然老在变,变来变去,轮到乡下人还只是出钱”,据此可分析出,“变”体现在如运送罐头洋货的码头暗示了外来文明的冲击,卖狗矢柑的老妇 人说明了人心的变化,如多次爆发的内战、繁多的捐税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长河》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散文化小说,其艺术特色体现在:①淡化情节,结构松散在描写湘西的风景人情中叙述故事,原文写宽阔的大河从一大片火红的橘子园旁缓缓流过,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稍回来外乡说不完的新鲜事,带出去吕家坪人岁岁年年的期望与,同时写勤劳稳重的橘子园主人长顺,将农家生活娓娓道来,描绘了这一户平常人家在大环境动荡时的沉浮,讲述了特殊环境里中国农民的喜怒哀乐。据此可分析出,文中并无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着意设置悬念、高潮,叙述随性自由,不依循线性结构;②虚化人物,重在写意。小说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原文“这个人就是在枫木坳上坐坳守祠堂的老水手。这个人的身世如一个故事,命运恰与陆地生根的滕长顺两相对照。对于这个人,老同乡一望而知这十余年来在外面生活是不甚得意的。头发业已花白,一只手似乎扭坏了,面貌萎悴,背上的包袱小小的”,据此看出,对“长顺”“老水手”的刻画以简笔勾勒为主,较少细致的描写:③关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原文“萝卜溪人以种瓜种菜种橘子为业,村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园,就中橘园既广大,家道又殷实,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应分得数滕长顺”“滕长顺原来同本地许多人一样,年青时两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饭。因为年纪青,手脚灵便,对待主顾又诚实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发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来掌舵把子,再后来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讨媳妇,两夫妇强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断的作,积下的钱便越来越多。……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当家的依然还在沅水流域弄船,妇人就带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园,养猪养鸡”,据此分析出,小说写的是萝卜溪这个小乡村里普通人家长顺家的日常生活;④强化环境,营造意境。原文橘柚之花的诗意化描写如“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热闹的码头场景如“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用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淳朴善良的民风如“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典型的乡村生活场景如“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 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当家的依然还在沅水流域弄船,妇人就带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园,养猪养鸡”等,据此分析出,小说用诗意化抒情化的笔调,描绘了风光秀丽、人情淳朴的湘西乡土社会,营造了田园牧歌的浪漫意境。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11小题,每题1分,共11分)5.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是谁之过与?B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D.风吹草低见牛羊而见乎其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第一个,动词,责备;第二个,名词,过错。句意:我恐怕该责备你了/这是谁的过错呢?用法不同,意义不同。B.第一个,名词,引导盲人走路的人;第二个,动词,辅佐。句意:还要你这个引导盲人走路的人做什么?/现在子路和冉求,辅佐季孙氏。用法不同,意义不同。C.两个都是动词,痛恨。句意: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屈原痛恨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用法和意义均相同。D.第一个,同“现”,显露;第二个,同“现”,表现。句意: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用法相同,意义不同。故选C。6.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B.无乃尔是过与?C.夫晋,何厌之有?D.何以伐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A.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这是国家的臣子。B.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应是“无乃过尔与”。句意:恐怕该责备你了吧?C.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应是“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D.介词的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何伐为”。句意:为什么要讨伐他呢?故选A。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雉堞圮毁,蓁莽荒秽B.止于贮妓女,藏歌舞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荒秽”,荒芜。古今同义。句意:城墙倒塌损毁了,野草丛生一片荒芜。B.古义,能歌善舞的人;今义,唱歌跳舞。句意: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和能歌善舞的人罢了。C.古义,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句意: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D.古义,志趣相同;今义,一起共事的人。句意: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故选A。8.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听其议论之宏辩C.观其容貌之秀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助词,的。句意: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的气概。B.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聆听他能言善辩的议论。C.定语后置标志。句意:观看他秀丽伟岸的容貌。D.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 故选A。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俊采星驰(指人才)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B.披绣闼,俯雕甍(开)逸兴遄飞(迅速)C.气凌彭泽之樽(超过)天高地迥(远)D.等终军之弱冠(等到)恭疏短引(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等”,动词,与……相同。故选D。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襟三江而带五湖②俊采星驰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上出重霄⑤目吴会于云间⑥萍水相逢⑦屈贾谊于长沙⑧梓泽丘墟A.①⑦/②④⑥/③/⑤⑧B.①/②④⑥/③/⑤⑧/⑦C.①/②④/③/⑤⑧/⑥⑦D.①②/③/④⑥/⑤⑧/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1)“襟”,意动用法,“以……为衣襟”。句意: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2)“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句意:有才华的人像星星一样很多。(3)“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句意:宾主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4)“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冲出九霄云外。(5)“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句意: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6)“萍水”,名词作状语,像萍水一样。句意: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7)“屈”,使动用法,“使……委屈”。句意: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8)“丘墟”,名词做动词,变成废墟。句意:梓泽之地变成了废墟。故选B。1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B.阮籍猖狂C.陈力就列D.一介书生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句意:不远千里迎接。B.“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一般指狂妄而放肆,贬义。句意:阮籍狂放,不拘礼法。C.“就列”:古义,担任职位;今义,进入行列。句意: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D.“一介”,古今义都是“一个”的意思。句意:一个书生。故选D。12.下列句中对“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③⑤⑥/②/④C.①②③④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②“而”:连词,表递进,况且。句意: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③“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④“而”:连词,表并列。句意: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⑤“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⑥“而”:连词,表并列。句意: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可见,①③⑤,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④⑥,连词,表并列。故选A。13.下列各句中,对“相”的解说没有错误的一组是()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本句中的“相”可理解成“我”。)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佐)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丞相)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⑧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1)正确。句意: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运的是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妻子。(2)正确。句意:(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3)正确。句意: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有何必要用辅助者呢?(4)正确。句意: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5)正确。句意:树枝相互覆盖,叶子相互交错相通。(6)正确。句意: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要任命子婴为丞相,珍宝尽数归他所有。(7)错误,应是“互相”的意思。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8)错误,应是“互相”的意思。句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故选A。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像是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C.他日趋庭,叨陪里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会;今天举起双袖作揖谒见阎公,(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D.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得意生不逢时,(只能)抚弄着司马相如的赋独自叹惋。【答案】D【解析】【详解】D项,“杨得意生不逢时”错误,应为“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的人来举荐”。故选D。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三江:泛指长江中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B.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后世有“下榻”之说。临川之笔:代指王安石。C.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或指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D.请缨:宗悫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指投军报国。投笔: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谢家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泛指长江中游”说法错误,应泛指长江中下游。B.“临川之笔:代指王安石”说法错误,应指当时在临川做官的谢灵运。D.“宗悫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说法错误,请求皇帝赐给长缨的应是终军。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 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20.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答案】16.FIK17.B18.C19.(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20.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解析】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句,“有相伐者”是“诸侯”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做下一句的状语,“者”后断开;“尚耻之”省略主语“我们”,“耻”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做谓语,宾语是“之”,结构完整,“之”后断开;“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断开。故FIK三处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四方之志”的“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四方之志”指志向远大。B.“意思相同”错误。保存/问候,探望。句意:我的坟墓也要筑(或保存)在这里/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意思不同。C.“僻”都指地处偏远。句意: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D.“非天质之卑”的“卑”,低下。句意: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不是天资低下。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文中“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意思是“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可见吴国是在攻打齐晋两国的过程中消耗兵力,并非齐晋同时出兵会击败吴军。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万乘”“千乘”,万辆战车,千辆战车;“私”,占有;“切”,深深;“为”,替;“恐”,担忧。(2)“则……也”,判断句;“以”,用;“余兵”,剩下的部队;“临”,攻伐。【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结合颜渊、子路(季路)、子贡等人的特点以及出使诸侯所需人才作答。如材料一中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可见颜渊的特点在“德行”;“政事:冉有,季路”,可见子路“季路”的特长是“政事”;“言语:宰我,子贡”,可见子贡的特长在“言语”。由此可知,子贡擅长言辞,这符合出使的要求。同时材料一提到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孔子的答语中提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见子贡请教学业之时曾涉及过出使之事。参考译文: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向南拜见吴王,对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义在保存鲁国,勇在侵损强大的秦国威势超过晋国,那么成就霸王之业就不必怀疑了。”吴王说:“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不可,您攻打越国回来,齐国也就占有了鲁国。再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他出兵跟从您。这样您就使越国空虚(让越国没有力量背后偷袭),而名义上是率领诸侯一起讨伐。”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道:“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现在先生竟然亲自到这里来!”子贡说:“现在吴王既然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如果吴国不能战胜齐国,那就是君王的福分;假如吴国战胜了齐国,必定又会乘胜调兵去对付晋国。我请求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共同进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吴国这疲败之际,一定能消灭吴国了!”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部署兵力没有撤回,果 真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国晋国争为强者,晋军发动攻击,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渡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其丞相。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混乱,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确实如此。(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毛君游陈氏园苏辙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随意状态。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22.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1.C22.①暮春时节,风雨连绵,诗人游园所见应是桃李凋谢,满地落红,但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②诗中展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错,“无巡”指喝酒没有次序,“更无巡”三字,表达出诗人高涨的激情,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一时间忘记了贬谪的痛苦。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人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的能力。首联“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介绍诗人游访的原因,“增筑园亭草木新”写陈氏最近新筑了一处园亭,心情振奋,并希望与朋友们分享他的快乐。次句交代天气状况,“损花风雨怨频频”,近几日 风雨不断,那些盛开的花朵都遭到了摧折,令人愁怨不堪。诗人们看见满地残花,一定在心里怜惜,更叹息美好总是短暂。但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这就是颔联“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诗人在主人的陪同下,在小园中惬意地闲逛,只见翠竹重生、芍药璀璨。筼筜,是生长在水边的高大竹子。作者用“迎初暑”三字,描绘出春末夏初之时,竹叶青青、茂密挺拔的景象。而芍药却似乎对春天恋恋不舍,依然摇曳多姿地盛开,好像在殷勤地挽留着春姑娘。“犹堪”二字,传达出一份不舍之意。虽然桃花、梨花纷纷凋谢,但是翠竹茂盛,芍药盛开,草木清新,绿意盎然,也让人感到了一丝安慰。面对满地落红,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过去的路上更是“归轩有喜”,可见其乐观、洒脱。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听说这个不幸消息之后,心里非常着急,他宁愿自己辞职,也要以此交换兄长脱离险境。但是朝廷并未准许他的请求,还将其贬为筠州(江西高安)盐酒税。在被贬的境遇中,诗人并未过分在意人生的挫折,而是展现出了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典故,写出即使没有名师传授和神仙指点,也能成为抗金名将。(2)在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一个“举”字将荷花亭亭玉立的风姿表现到了极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3)“月”本无情,只因诗人寓情其中,“月”也就生出悲欢离合之情。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的“月”是寂寞清冷的;王维的《山居秋暝》“______,_______”中的“月”是闲适安逸的。(4)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主人公装扮之后姿容艳丽,暗含自怜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是“_______”,写出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的一句是“_______”。(6)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古代圣贤遭遇磨难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水面清圆④.一一风荷举⑤.明月松间照⑥.清泉石上流⑦.照花前后镜⑧.花面交相映⑨.东风夜放花千树⑩.宝马雕车香满路⑪.以舒其愤⑫.思垂空文以自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授”“骊”“映”“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的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云锦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千百年来这项技术能够留存下来,实属(A)。云锦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在中国各种丝织品中(B)。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汇集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专家称其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南京云锦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也是全世界乃至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博物馆2023开年首展中展出的作品《梅鹤迎春》,以象征吉庆长寿的仙鹤为题材,结合极具生命力的梅、竹、茶花,给人以(C)的美感。通幅共用40多种真丝色绒线,具备丝质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特征。24.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5.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3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4.A难能可贵(弥足珍贵)B首屈一指(独占鳌头)C欣欣向荣(生机勃勃)25.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有“寸锦寸金”之称。26.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靠人记忆编织”“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千百年来这项技术能够留存下来”推断这种技术能保存下来不容易,故可填写“难能可贵”或“弥足珍贵”。“难能可贵”: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第二空:依据“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推断云锦丝织技术达到了最高的程度,故可填写“首屈一指”或 “独占鳌头”。“首屈一指”:屈指计算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居首位。“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第三空:依据“象征吉庆长寿”“结合极具生命力”推断给人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故可填写“欣欣向荣”或“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然后把“南京云锦”的定语“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的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改成单独的几个句子,“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改为“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添加谓语动词“是”,改为“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最后,以“南京云锦”为主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表述为: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有“寸锦寸金”之称。【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造成语义不明。“南京云锦”后应加“被”字构成被字句,即“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二是语序不对,应是先“中华民族”,再“全世界”,即“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故修改为: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针灸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中医临床治疗学的方法,(①)。针刺法据记载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于东方的远古居民临海而居,很多人得了痈疡病。为了消除病痛,(②),把脓血放出来,发现病就好了,于是砭石就成了当时治疗痈疡病的工具,称为“针砭”。艾灸法据记载也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于北方的远古居民因居住环境寒苦而出现腹部寒凉和胀满不消化症状,后来人们发现靠近火源或用温热的东西熨烫能使病症减轻,(③),被广泛运用。针刺和艾灸技术与中医经络和腧穴理论的结合,使针灸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公元6世纪以后,针灸医学先后传到了朝鲜、日本、欧洲,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190多个国家使用针灸法。我国独具特色的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人类健康也起到了更广泛的作用和影响。 27.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8.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7.①分针刺法和艾灸法;②人们用砭石(针、石针)刺破皮肤;③由此发明了艾灸法(热疗法、热疗技术)。28.针灸法疗效显著,并在6世纪以后传到世界各地,故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第一句为总领句,介绍针灸法的原理、目的等,后文分别介绍了“针刺法”和“艾灸法”,可见此处应总说有这两种方法,可填:分针刺法和艾灸法;②由前文介绍“砭石就成了当时治疗痈疡病的工具,称为‘针砭’”可知针刺法采用的工具是“针”或“石针”;根据“把脓血放出来”可知是刺破皮肤,可填:人们用砭石(针、石针)刺破皮肤;③这里是介绍“艾灸法”,此句在句子最后起到总结作用,前面介绍了艾灸法发明的原因,此处可填:由此发明了艾灸法(热疗法、热疗技术)。注意字数限制。【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一句说的是针灸法,关键句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概括出:针灸法疗效显著;第二句是介绍针灸法开始流传的时间“公元6世纪以后”和范围广泛“先后传到了朝鲜、日本、欧洲,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190多个国家使用针灸法”,此句可压缩为“传到世界各地”;第三句介绍针灸法的重要性,“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分析主要内容可知,原因是“针灸法疗效显著”“在6世纪以后传到世界各地”,结果是“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用“因为”“所以”,或者“故而”这样的关联词语连接两个部分即可。四、写作(60分)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牛大自耕田;也有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以上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牛大自耕田”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只有体形高大的牛才能耕种田地。这句谚语的含义是,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才能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责任,牛大了,自然会耕田。“玉不琢,不成器”指玉石不经过打磨,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就不能成才。“自耕田”和“玉不琢,不成器”使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根本上是统一的。人要能够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前提条件是让自己变得有实力和能力,因此,这就需我们要有主观能动性,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技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样我们也需要外部的“雕琢”和管理,才能成才,就如璞玉,没有雕琢是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的,就如花园里的花朵需要园丁的浇灌和修剪才能更美好,泥巴需要工匠的塑性才能成为器物一样,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我们是难以成才的。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变强大需要受教育”;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让自己变强大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不变强大则成为废柴;最后可以论述变强大的条件是主动成才和受教育相结合。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立意:1.琢磨才能成玉。2.让自己变得强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3:11: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66.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