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中国乡土社会做过深刻论述。陈忠实的《白鹿原》,现在看来,无疑是描写中国乡土社会和历史的一部有经典意义的长篇小说。如果说,鲁迅、茅盾所写的乡土世界,是南方的乡土社会,那么,陈忠实所写的乡土世界,则是北方的乡土社会。鲁迅笔下的半城半村的S城、半镇半村的鲁镇和封闭的未庄,因为有弯曲的水道,有乌篷船,就有了江南的特点。茅盾笔下的“春蚕”,也是江南的代表性意象。而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则是厚实的平整广阔的黄土台塬,其间也有沟坎,但那是平原与平原之间的过渡,而不是崇山峻岭中那深不见底的沟壑。这一切,都充分地体现了“白鹿原”的世界,这个关中平原的乡土世界,它与水乡的南方不同,它是北方的,是黄土地的北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自然也有不同的文化。“白鹿原”世界与其他乡土社会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它在古代处于“京畿”之地。西安曾是周秦汉唐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因此,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既是一个北方的自然世界,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乡土文学世界。从乡土文学角度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自有天地。鲁迅、茅盾等,其出身或是没落的大家庭,或是小康之家,他们很早就离开故乡,成为学生或洋学生,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他们写乡土,多少都有回忆或怀旧的成分。陈忠实则是地道的农民家庭出身,生于斯,长于斯,靠土地吃饭,虽然也读了高中,但毕业后就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三十岁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四十岁虽然当了专业作家,却一直住在农村,直到五十岁写出《白鹿原》才正式住进城里。因此,从熟悉农村社会、了解农民群体来看;陈忠实有他超出常人的生活厚度和体验深度。从他们作品的特点看,鲁迅是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前驱与代表,他的乡土小说,带着对旧文化的批判眼光,他像医生一样,拿着解剖刀,解剖旧社会和人的病灶与病根。茅盾,他的文学角色总体上是一个城里人,他是站在左翼思想和文化角度,揭示资本主义裹挟下农村的衰败。后来的赵树理和孙犁,也写乡土,他们的作品甚至带有“山药蛋”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荷花淀”清芬的荷香与水气。再后来的柳青和浩 然,他们所写的关于农村的作品,泥土气息仍然浓郁,农村人物及生活景象也丰富生动,但其要旨,是写“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人”。比较来看,陈忠实的长篇《白鹿原》,不能说是后来居上,但确实在写乡土社会方面,由于学习和借鉴了文学前辈的经验,在前贤开辟的各种路径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终成自家风景。陈忠实笔下的乡土社会,更趋于乡土社会特别是北方关中乡土社会的本真。《白鹿原》以文学的形式,记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成熟的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这部作品在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民族关于乡土真实而深刻的记忆。(摘编自邢小利《注目南原觅白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从社会学角度深刻论述过中国乡土社会,《白鹿原》则从文学角度记载还原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B.鲁迅、茅盾等作家所写的乡土世界多水、船、春蚕等南方水乡代表意象,而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则是北方厚实的黄土台塬。C.“白鹿原”在古代处于“京畿”之地,因此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既是一个北方的自然世界,也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学世界。D.陈忠实的《白鹿原》在写乡土社会方面学习和借鉴了文学前辈的经验,相比前辈的创作,不能说是后来居上,但有自家风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通过《乡土中国》引出《白鹿原》,指出了《白鹿原》在中国乡土社会和历史中的价值意义。B.文中通过对比鲁迅、茅盾笔下的南方和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北方,证明了北方乡土社会更有研究价值。C.文中介绍鲁迅、茅盾、赵树理、孙犁等乡土文学作家的创作特点,指出了他们与陈忠实的创作有不同。D.无论是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还是从作品的特点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都有自己的特点,值得关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茅盾等作家写乡土文学多少有回忆或怀旧成分,陈忠实与他们的出身和求学经历有较大的差别。B.陈忠实创作的《白鹿原》自有天地,这与他农民家庭的出身以及超出常人的生活厚度和体验深度有关。C.鲁迅的乡土小说通过对旧文化的批判来解剖旧社会,而茅盾的创作则揭示资本主义裹挟下农村的衰 败。D.赵树理、孙犁、柳青、浩然等作家的乡土文学具有泥土气息和浪漫情怀,旨在写出“全新的‘社会’和‘人’”。【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白鹿原》则从文学角度记载还原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说法不当,扩大范围。原文最后一段是“《白鹿原》以文学的形式,记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成熟的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B.“证明了北方乡土社会更有研究价值”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样说。原文“而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则是厚实的平整广阔的黄土台塬”“它与水乡的南方不同,它是北方的,是黄土地的北方”,只是将它们进行对比,说明《白鹿原》所写的是不同于鲁迅、茅盾笔下南方的北方景色。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由原文“后来的赵树理和孙犁,也写乡土……再后来的柳青和浩然,他们所写的关于农村的作品,泥土气息仍然浓郁,农村人物及生活景象也丰富生动,但其要旨,是写‘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人’”可知,选项将“赵树理、孙犁”与“柳青、浩然等作家”的乡土文学特点等内容杂糅。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被人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液桥实验中,王亚平则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将塑料板的距离拉远,“桥”也没有断开。由于气液界面之间存在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好比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正是这样一层 “虚拟”的薄膜,使得液桥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而不会“垮塌”。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课堂”中,还有人气“顶流”冰墩墩前来助阵。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摘编自李云舒《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国空间站上演“点水成冰”》)材料二: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黄伟芬: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叶菲菲:天宫课堂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再现平时生活的现象,发现地面的生活经验都被打破了。天宫课堂实验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体系,引起了大家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会引起深度的思考,这样就会引发学习行为。记者:航天员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答案。我们是如何设计这些实验的?黄伟芬:“小实验,大道理”,实验内容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设计实验时,我们广泛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工程约束条件,在确保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再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经多轮专家讨论评审,对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讲解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最终呈现给大家精彩纷呈的授课实验项目。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展活动,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此外,面向孩子们征集的搭载实验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中,我相信来自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将是我们后续天宫课堂的精彩一笔。(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材料三: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传送至舱内显示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大屏幕就是仪表与照明分系 统的重要设备之一。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摘编自央广网《刷屏的“天宫课堂”是如何实现的?》)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宫课堂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再现平时生活的现象,发现地面的生活经验都被打破,这是其最重要的意义。B.空间站液桥实验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气液界面之间表面张力的作用,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液桥实验的生活经验。C.天宫课堂的内容不在于展示实验现象,而在于呈现科学原理。液桥实验、微重力下的抛物实验都是这种理念的体现。D.天宫课堂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启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动,让科学不再是“雾里看花”。6.请简要概括太空授课大受欢迎的原因。【答案】4.B5.A6.①趣味性强。所选实验富有趣味,天地互动增加了趣味。②富有参与性。有利于鼓励人们的奇思妙想,引发学习行为。③选项科学。选择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的项目。④定位准确。面向大众,不追求高深、复杂的概念,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B.“地面多台高清摄像机”错,材料三中是“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液桥实验的生活经验”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可知,在地面能完成,只是在太空更明显。C.“不在于展示实验现象,而在于呈现科学原理”说法错误,由材料二“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知选项逻辑错误。D.“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动”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可知,选项把将来设想当做了现实。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可概括出,趣味性强。所选实验富有趣味,天地互动增加了趣味。结合“天宫课堂实验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体系,引起了大家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会引起深度的思考,这样就会引发学习行为”可概括出,富有益处。可以激发人们的奇思妙想,引发学习行为。结合“设计实验时,我们广泛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可概括出,选项科学。选择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的项目。结合“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概括出,定位准确。面向大众,不追求高深、复杂的概念,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边城沈从文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电。翠翠在暗中抖着。祖父也醒了,知道她害怕,且担心她着凉,还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祖父说:“翠翠,不要怕!”翠翠说:“我不怕!”说了还想说:“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 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祖孙两人便默默的躺在床上听雨声雷声。醒来时天已亮了,雨不知在何时业已止息,只听到溪两岸山沟里注水入溪的声音。翠翠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赶忙向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不多久,全茶峒城里外都知道这个消息了。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但只一会儿,翠翠又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的哭起来。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下,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面,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杨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过三天后船总来商量接翠翠过家里去住,翠翠却想看守祖父的坟山,不愿即刻进城。只请船总过城里衙门去为说句话,许杨马兵暂时同她住住,船总顺顺答应了这件事,就走了。杨马兵既是个上五十岁了的人,说故事的本领比翠翠祖父高一筹,加之凡事特别关心,做事又勤快又干净,因此同翠翠住下来,使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过渡时有人问及可怜的祖父,黄昏时想起祖父,皆使翠翠心酸,觉得十分凄凉。两人每日在黄昏中同晚上,坐在门前溪边高崖上,谈点那个躺在湿土里可怜祖父的旧事,有许多是翠翠先前所不知道的,说来便更使翠翠心中柔和。又说到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如何使女孩子动心。又说到翠翠的母亲,如何善于唱歌,而且所唱的那些歌在当时如何流行。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 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过了四七,船总顺顺派人来请马兵进城去,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中去,作为二老的媳妇。但二老人既在辰州,先就莫提这件事,且搬过河街去住,等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马兵以为这件事得问翠翠。回来时,把顺顺的意思向翠翠说过后,又为翠翠出主张,以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里去不好,还是不如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驾船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碧溪岨的白塔,与茶峒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除了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各平民捐了些钱以外,各大寨子也有人拿册子去捐钱。为了这塔成就并不是给谁一个人的好处,应尽每个人来积德造福,尽每个人皆有捐钱的机会,因此在渡船上也放了个两头有节的大竹筒,中部锯了一口,尽过渡人自由把钱投进去,竹筒满了马兵就捎进城中首事人处去,另外又带了个竹筒回来。过渡人一看老船夫不见了,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就明白那老的已作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静静躺到土坑里去了,必一面用同情的眼色瞧着翠翠,一面就摸出钱来塞到竹筒中去。“天保佑你,死了的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翠翠明白那些捐钱人的意思,心里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夜晚风雨交加,营造了凄伤的氛围;写第二天虫声、月色、蓝天的景象,表现了边城的秀美,衬托出翠翠的淳朴。B.小说中“白塔”与茶峒风水有关系,象征着当地愚昧落后的文化传统;二老对“渡船”和“碾坊”的选择代表着对爱情和金钱的选择。C.大老的死,二老的出走,外公的死因,其实都与翠翠有关,翠翠却并不知情,虽然船总顺顺同意她入门,但她只能孤独地等待。D.小说最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既表现了翠翠的心理,给人一种悲剧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8.杨马兵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沈从文曾说,创作《边城》是“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地说明”。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B8.①补充了故事内容,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串连起众多人物;③展示了纯朴善良的人性之美。 9.如:亲情之爱。①祖孙之爱,祖父与翠翠相依为命,祖父对翠翠无私慈爱,翠翠对祖父的孝顺敬爱。②父子之爱,船总顺顺对两个儿子的关爱,为大老的死伤怀,对祖父的冷淡;希望二老娶个好人家,为了二老同意接纳翠翠。③兄弟之爱(大老二老诚挚的手足之情),为了成全二老出去闯滩而死,二老对大老的死深感愧疚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白塔……象征着当地愚昧落后的文化传统”错。“白塔”象征着古老、原始的当地文化传统,有落后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①结合“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蛆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可知,补充了故事内容,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②结合“两人每日在黄昏中同晚上,坐在门前溪边高崖上,谈点那个躺在湿土里可怜祖父的旧事,有许多是翠翠先前所不知道的,说来便更使翠翠心中柔和。又说到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如何使女孩子动心。又说到翠翠的母亲,如何善于唱歌,而且所唱的那些歌在当时如何流行”可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串连起众多人物。③结合“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可知,展示了纯朴善良的人性之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如:亲情之爱。①结合“翠翠在暗中抖着。祖父也醒了,知道她害怕,且担心她着凉,还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过三天后船总来商量接翠翠过家里去住,翠翠却想看守祖父坟山,不愿即刻进城”可知,祖孙之爱,祖父与翠翠相依为命,祖父对翠翠无私慈爱,翠翠对祖父的孝顺敬爱。 ②结合“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过了四七,船总顺顺派人来请马兵进城去,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中去,作为二老的媳妇。但二老人既在辰州,先就莫提这件事,且搬过河街去住,等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可知,父子之爱,船总顺顺对两个儿子的关爱,为大老的死伤怀,对祖父的冷淡;希望二老娶个好人家,为了二老同意接纳翠翠。③结合“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可知,兄弟之爱(大老二老诚挚的手足之情),为了成全二老出去闯滩而死,二老对大老的死深感愧疚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主盟文坛,声华烜赫。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佘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为补书之于此。(节选自钱谦益《震川先生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B.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C.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D.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除,授予官职,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中的“除”字含义不同。C.迟暮,晚年。与“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中的“迟暮”字含义相同。D.叙,叙说。与“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中的“叙”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少有才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一生多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迁居在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B.归有光学过六经,文学成就很高,文章得司马迁的风神脉理,写诗似无意求工而有自己独特个性,超越流俗。C.起初王弇州声名显赫,归有光只是乡间儒士,王弇州晚年认为归有光是难得的人才,可继承韩、欧的传统。D.山阴县状元置办酒席招待徐渭,但徐渭在士人家避雨时看见墙上悬挂归有光文章,不能舍去,因此很晚才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2)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答案】10.D11.B12.A13.(1)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有流言蜚语让上级听到了,上级就调他去做顺德通判。(2)学士命仆人把墙壁上文章卷起取来,点灯赶忙阅读,面对面赞叹欣赏,一直到天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书贾翁氏夜梦归有光说:“快刻书,如稍微拖延就全被涂改了。”刻成以后,贾人写文章祭祀归有光,详言所梦之事,如今还记载在集子后面。“亟成之”中“成之”是动宾结构,“亟”作状语修饰“成之”,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C;“贾人为文祭熙甫”中“祭熙甫”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D。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含义不同”错。除,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句意:授官长兴知县。/任命我为洗马。C.正确。迟暮,都是“晚年”的意思。句意:而王弇州晚年感到后悔。/唯恐美人也将有暮年到来。D.正确。叙,都是“叙说”的意思。句意:每当说起张文隐的事情。/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A.“一生多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错误,原文第二段“乙丑,举进士”,由此看出曾中过进士。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恶”,不喜欢;“闻”,使……闻,让人听到;“通判”,作通判。(2)“卷起轴”,把墙壁上文章卷起;“达旦”,天亮。参考译文: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六经、三史、八大家等书全已通晓,逐渐成为一代大儒。嘉靖十九年,南京考取举人第二名,受到茶陵人张文隐赏识。这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各地来求学的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不称呼他的名氏。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有的诉讼案件的判决在处理时,就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有流言蜚语让上级知道了,上级就调他去做顺德通判。隆庆四年,祝贺皇上,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向来了解归有光,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庙实录。归有光作古文,原以六经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了其中的风韵神理。他的文章相比于唐宋八大家,他自认为可以比肩追随欧、曾,与王临川不相上下。他的诗看似无意求工,却有自己特色,不是一般的流俗文章可以相比的。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声名显赫,归有光只是抱着经书在乡间的儒士。王弇州晚年赞颂归有光说:“一千年来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执意走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人们说归有光的文章至此有了定论,而王弇 州晚年感到后悔,是比不上归有光啊!归有光死后,他的儿子子宁整理他的遗文,妄加窜改。贾人翁氏夜梦归有光说:“快刻书,如稍微拖延就全被涂改了。”刻成以后,贾人写文章祭祀归有光,详言所梦之事,如今还记载在集子后面。嘉靖末年,山阴县状元大绶任职翰林学士,置办酒席招待乡人徐渭。到了晚上,很久才来。学士问他说:“为何迟到?”徐渭说:“刚才在一个士人家避雨,看见墙上悬挂归有光文章,堪称今天的欧阳修。不能放弃离开,因此迟到!”学士命仆人把墙壁上文章卷起取来,点灯赶忙阅读,面对面赞叹欣赏,一直到天亮。归有光看重平生知己,每当说起张文隐的事情,就痛哭流涕。恐怕没有把徐渭这件事让归有光知道吧?在此为他补写上这一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淡黄柳①姜夔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紧张萧条的氛围。B.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其中后两句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C.词中“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写出了词人的境况,而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出空城的荒凉和词人的凄清。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排遣愁思很勉强,“怕”字点明词人有感时伤春之忧。15.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答案】14.A15.①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②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③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紧张萧条的氛围”错。本词的首句“空城晓角”写的是在江北的合肥清晨清寂萧条的氛围,《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写的是淮南扬州黄昏清寂萧条的氛围。没有“紧张”的氛围。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意思是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由此看出,诗句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②“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写春光何处,只有池水自碧的岑寂之感。“燕燕飞来,问春何在”,运用拟人,写燕子问询春天在哪里,赋予燕子人的情态,生动自然地写出对春光逝去的惋惜。由此看出,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③“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与当时花凋春去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询问春天何处却只看到池塘碧水,弥漫着凄清冷隽的气氛,以空寂的春景反衬空城的冷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客居他乡的愁苦和家国的隐恨。由此看出,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时光流逝,一刻也不停留,季节更相替换。(2)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作者独自生活,孤单无依的情状。(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伤诸葛亮出兵伐魏却未能兴复汉室,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答案】①.日月忽其不淹兮②.春与秋其代序③.茕茕孑立④.形影相吊⑤.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序”“茕”“孑”“捷”“长”“襟”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元三五三年暮春三月之初,王羲之在文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位魏晋名士行走在会稽山间林道中,这些东晋士人都有惊人的相似——趋雅避俗,好山乐水。他们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暮春的温暖阳光,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①,博得一片好评。这类文人雅兴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欢乐和无穷韵味。三月是一个②的月份,生命如此旺盛,此时集于野外,正是满目滴翠。今日的兰亭依然③,只是人工痕迹多了。当年孙绰笔下“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的景象眼前看似也有,但情致不再是自然的气味,总给人感觉缺少了灵秀之气。公元三五三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雅集失去了原创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已经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段中的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答案】17.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②春意盎然(万物勃发)③风景如画(曲径通幽)18.①引用王羲之的名句,增添了文化韵味(勾起对兰亭集会的畅想),也说明古代当地的自然环境美好;②引用孙绰的句子,是通过感受的对比来表达对自然之美消逝的失落(人工之美不如自然之美)。【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承接“诗思敏捷”,可填“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就随口说出。出口成章:形容人文思敏捷,口才好。②此处对应阳春三月,下承“生命如此旺盛”,可填“春意盎然”“万物勃发”。春意盎然:春天生机勃勃,韵味正浓。万物勃发:指的是春天到来时,大自然中所有的植物和生物开始生长发芽,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③此处说兰亭依据像过去一样景色优美,可填“风景如画”“曲径通幽”。风景如画:比喻风景像画卷一样优美,富有意境。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是王羲之名文《兰亭集序》里的名言,描写当时兰亭集会美好的自然环境,此处引用既增添了文化韵味,又勾起读者关于集会的畅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让人感觉身心愉悦。②“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是引用一代名士孙绰的句子,和如今“人工痕迹多了”的兰亭形成对比,表明人工之美不如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之美消逝的失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至今,咸作为“百味之首”,①。人们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峻的威胁。②,高盐饮食排在第一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每日烹调用盐人均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③。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同时,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兴奋性增强,容易“失控”,结果就表现为动脉收缩,血压增高。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收缩压随之平均增高2.86毫米汞柱。而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隐匿杀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答案】19.①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②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③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20.使用比喻的修辞。将高盐饮食比作隐藏的杀手,突出了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害,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2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咸作为‘百味之首’”可知,填入句子应该与滋味有关,而后文说到“人们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说明咸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有滋味,所以可以填入“让人们的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第二空,从后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可知,这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根据“高盐饮食排在第一位”可推测出,在人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很多不健康的习惯,故可以填入“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第三空,通过后文“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可知,过多摄入食盐会升高血压,那么食盐的摄入量就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故可以填入“食盐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在文段中,作者写到“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此处是将高盐饮食比喻为“隐匿杀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们知道,杀手是危害人的生命的,此处作者用“隐匿杀手”这一比喻,非常形象地体现了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混用,应删除“根据”或者“显示”;二是语序不当,“人均”放在“每日”前;三是成分残缺,在“组织”后加“规定”。修改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学生村官杨宁是大家交口称赞的“脱贫领头人”,但她在当村官的十年间也承受着种竹、辣椒、高山葛根三次失败的巨大压力。中国防空导弹从无到有、从近到远,总指挥沈忠芳居功至伟,但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为此隐姓埋名60年,与家人形同陌路。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命题关注社会热点,围绕两位感动中国人物来命题,涉及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赞扬优秀人物的精神。大学生村官杨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脱贫领头人”;沈忠芳隐姓埋名60年,与家人形同陌路,只为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为国家、人民的幸福奋斗。审题要注意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成就与付出、成功与艰辛的关系,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认识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任何成功与辉煌的背后都有巨大的付出、难言的艰辛。这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牢记国家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苦练本领,默默躬耕,忍受艰难,磨炼意志,为成功铸牢根基。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铸就成功辉煌与承受艰幸压力”的关系,“忍受艰幸压力”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艰辛”走向辉煌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忍受艰辛压力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如顶住压力、不惧艰辛成就个人成功;顶住压力、不惧艰辛造就集体辉煌;顶住压力、不惧艰辛助力民族复兴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银发知播”忍受网络恶意攻击,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中国航天追梦人”遇挫折而不言弃,顶住巨大压力开创航天新格局等事例,论证辉煌来自战胜压力、艰辛,要获得成功,就要承受艰难。也可以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名言,论证承受艰难的重要性。还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佛系”“骄纵一族”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辉煌来自战胜压力、艰辛。2.英雄的背后是付出。3.承受艰难压力,收获成功辉煌。4.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1:36: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683.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