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5诫子书书:书信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篆隶楷简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表示用言语向人发出警告;戒声,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诫”是让人产生警戒之心而不犯错。楷书写作誡,简化作诫。本义是警告、规劝,让人有所警觉注意。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新课导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作者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背景链接 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bóyínzàosuì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题思路]①理解句意,理解语句意思,把握其内在逻辑;②明确成分,弄清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③抓关键词。考点划分朗读节奏B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译文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助词,的。品行,行为。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节俭。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学以致用、勤奋致富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译文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增长。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常见的考查形式: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技法:翻译五原则——留、替、调、增、删。答题四步骤——审清、译准、连顺、誉清。考点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古义:修养。今义:治理。字词句式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一词多义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动词,学习)(名词,学业)成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动词,完成、实现)(动词,成为、变为)(名词,品行、行为)(动词,运行)行君子之行日月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动词,失去)(动词,离开)去意与日去太丘舍去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距离)高山景行《观沧海》《〈论语〉十二章》大势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小儿辩日》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词类活用 俭以养德: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高山景行君子之行大势已去意与日去学以致用非宁静无以致远◆成语积累(品行,行为)(丧失)(达到) 立论阐发论证学习任务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学”“才”“志”划分文章层次,完成思维导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养德的要求、途径淡泊宁静→明确志向,达成志向:阐发“②____”的价值先正后反:“静”与③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反面说明:不“静”(“淫慢”“险躁”)的害处惜时勤学反面论述:④___________逻辑严密修身治学 梳理“静”与“淫慢”“险躁”的关系。研读赏析静淡泊宁静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反面表现(明)志(成)学枯落 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济宁中考)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宁静好学,淡泊名利,生活节俭,以养成良好的品德。 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成才静俭惜时学习立志外在节制欲望基础保障内心宁静专一前提 小结: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②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静心专一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 深入探究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地沉思,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就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淫慢”“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从学习的角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1.名句默写。(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彰显“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作者围绕“静”,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关于“志”与“学”的关系,作者认为“明志”是“成学”的前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本文先立论阐发,再从正反面论证,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言语虽短却意蕴悠长。C告诫孩子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青海中考)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 4.(山西中考)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示例】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而且意蕴深远。 诫子书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结构梳理成才志存高远学习广才惜时勤学谆谆告诫修身治学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希望儿子坚定意志,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学有所成。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诫子书》和《诫外生书》(外生即外甥)均是诸葛亮对晚辈的殷切告诫。这两篇文章在话题、写信目的等方面有什么异同?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生书》)《诫子书》与《诫外生书》比较阅读 书信篇目共同话题劝诫对象写信目的成语积累《诫子书》《诫外生书》立志、学习儿子外甥希望儿子立志成才,宁静淡泊以修身养性,惜时勤学。希望外甥以先贤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宽广,虚心学习,立志成才。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志存高远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一)诸葛瞻的故事 1.关于淡泊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隆中“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身养性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抚平了父母早逝给他带来的心灵创伤,也益于他养成淡泊宁静的胸怀气度。(二)诸葛亮的个人修养与品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译文: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身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关于节俭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他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家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浙江兰溪诸葛后裔。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译文:诸葛亮临终时命后人将他葬于汉中定军山,依山为坟,坟墓能容纳棺材,入殓穿平时衣物即可,不需要金玉珍宝陪葬。 背诵全文。课外搜集诸葛亮生平经历和经典的故事,网上查找,也可以读《隆中对》和《出师表》,了解诸葛亮有哪些事迹,具有哪些精神。课后作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2:20:01 页数:36
价格:¥2 大小:7.0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