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伍隍中学2021级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婚姻多采用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才能完成,《礼记·内则》提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这种婚姻制度A.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B.成为宗法制实施的重要保障C.凸显出女性尊贵的社会地位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提到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聘娶婚成为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这说明这种婚姻制度的作用是区分妻妾,这是明确宗法制中嫡长子的关键,B项正确;西周森严的社会等级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构建起来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女性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实现疆域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即位不久,出现日食。他趁机下了一道罪己诏,主动承认自己“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公元前177年,又出现了日食,而这一次,文帝则让宰相周勃去封地任职,使他离开长安政治核心圈。汉文帝这两次日食的举措()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意在削弱丞相的势力C.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D.推动儒学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在第一次出现日食时下罪己诏,主动示弱,是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第二次日食出现时,汉文帝利用契机,打击权臣,是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两次举措都顺应了政治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与巩固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中汉文帝的第二次的举措可以体现出对丞相势力的削弱,但第一次举措体现不出,排除B项。汉文帝的两次举措对儒学地位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有关记述。这体现了当时记述出处 “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魏书》“长沙寺僧业富沃,铸黄金为龙数千两埋土中,历相传付,称为下方黄铁,颖胄因取此龙,以充军实。”《南齐书》“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梁书》A.国家财政依赖寺院经济B.佛教始终受到统治者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面临挑战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以北魏五位皇帝为原型为佛祖造像,寺院经济实力强大,控制大量人口和资源等,佛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增强,反映出当时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寺院经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不能说明国家材料依赖寺院经济,排除A项;佛教“始终”受到统治者推崇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材料不能说明佛教盛行破坏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代,“尘世有摇小鼓而售戏而具者”。所谓“摇小鼓”是指商贩在叫卖吆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特色音响广告,它借助一定的器具,形成一定的音乐认知,成为特定的引向具体商品的替身。“摇小鼓”的出现A.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B.凸显了商贩的市场意识C.瓦解了城市的坊市界限D.催生了音乐艺术商业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贩为了促销自己所卖的商品,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叫卖方式“叫卖、吆喝”及后来的“摇小鼓”,因而“摇小鼓”的出现凸显了商贩的市场意识,B项正确;“摇小鼓”只是商业领域中的一种叫卖方式,并非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不属于市民文化的范畴,排除A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难以得出D项“催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孔庙从祀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孔庙。孔庙从祀延续千年,其间以“传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为以事功著称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开创了以“行道之儒”从祀之风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对改革的推崇B.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理学正统地位确立D.范仲淹学术影响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清代,范仲淹成为以事功著称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开创了以‘行道之儒’从祀之风气”可知,清代推崇范仲淹,主要和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是推崇范仲淹改革,排除A项;南宋之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材料不是范仲淹学术影响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政府将盐税作为重要税源,采用专区专卖形式严加管控。1855年,曾国藩向朝廷奏请拨给浙江盐商3万盐引作为销售凭证,由浙江盐商自行运销至江西、湖南等地,浙盐从而跨越了传统的销售地界。此举主要缘于()A.政府萌发近代盐业管理意识B.南方局势动荡扰乱盐业销售C.列强发动战争加剧盐业危机D.外国商品输入加述白银外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年(中国)。根据材料“1855年,曾国藩向朝廷奏请拨给浙江盐商3万盐引作为销售凭证,由浙江盐商自行运销至江西、湖南等地,浙盐从而跨越了传统的销售地界。”可得出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扰乱了清朝原有的盐业产销体制,使得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调整,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近代盐业管理意识的萌发,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列强对华发动战争,排除C项。根据并未涉及白银外流,排除D项。故选B项。7.从1872年创刊开始《申报》刊登的广告,所占版面的比例越来越大,所用字体、字型逐渐富于多样性,插图也逐渐从无到有,从手绘图片发展到摄影图片,且广告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商品销售或营利性服务信息到最终系统而持续地进行营销策划的转变过程。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A.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B.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C.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D.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后期,广告的版面增加,字体、字型、插图等不断丰富,广告内容从简单介绍商品发展为系统、持续地营销策划等,反映了工商业经济发展对《申报》刊登广告的影响,C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并非商业广告日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只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因 素,排除B项;近代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只提供了技术手段,并非《申报》刊登广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8.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双簧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用文言文历数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罪状;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写的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旧文学辩护的驳斥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举意在A.提倡科学与民主B.全面否定传统文化C.宣传马克思主义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青年》通过新旧文学的争论,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以此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没有体现科学与民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争论,没有体现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南京国民政府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录用制度()A.体现了选拔程序的严谨性B.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C.推动了文官体制的近代化D.激发了革命青年的家国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务员的选拔程序,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务员的录用标准,未涉及文官体制的近代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主要是为政治服务,而不是激发革命青年的家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B项。10.山西辽县在1940年抗日根据地加强村政建设前,只有33个编村,每村干部3人;村政建设开始后,缩小编村规模,仅辽县东部(西部为日占区)就有71个编村,各村普遍建立平均近20人的村政委员会,只有村长1人脱离生产。这()A.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模B.提高了敌后军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动员效果D.体现了民主政权建设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村政建设后,辽县东部编村规模大大缩小,村政委员会规模大大扩大,使更多村民参与到村政事务中,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动员效果,C项正确;村政建设主要是在现有的根据地范围内进行,而非扩大敌后根据地规模,排除A项;材料内容属于政权建设,与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政权建设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1.197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套涵盖初高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绝大多数知识点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再版发行,考生们纷纷抢购。其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突飞猛进B.高中招生急剧增加C.政策调整拉动需求D.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高考恢复,因此社会对数理化等书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说明的是政策调整对社会需求的拉动,C项正确;AB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主要和政策调整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2.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可知,1994年,通过汇率改革,中央统一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并提高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数据体现了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这刺激了出口,从而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D项正确;“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夸大了我国汇率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提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能推动我国商品出口,缩小对外贸易的逆差,排除B项;我国于21世纪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 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摘编自《外交近代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答案】(1)变化: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外交内容,由单一经济通商管理向全面的对外交往转变;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外交文书,由夷书定例向“照会”样式转变;外交态度与状态,由居高临下向屈辱外交转变;外交主权和地位,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外交转变。原因: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中西交往加强,中国外交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2)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改革开放后,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提出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影响:新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可知,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根据材料“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 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可知,外交内容,由单一经济通商管理向全面的对外交往转变;根据材料“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可知,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根据材料“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可知,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根据材料“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可知,外交文书,由夷书定例向“照会”样式转变;根据材料“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可知,外交态度与状态,由居高临下向屈辱外交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交主权和地位,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外交转变。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根据材料“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交往加强,中国外交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程: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知,改革开放后,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可知,十八大后,提出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影响: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知,新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可知,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根据材料“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可知,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下是新中国1949—2009年科技辉煌60年重大发明与创新成果节选时间重大科学发明与技术创造20世纪50年代号召向科学进军,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试制成功新型喷气式飞机,发现大庆油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北京牌电视机诞生,第一台国产计算机103机诞生。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万吨级水压机研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建设成功,运营规模世界第一的北京地铁一号线通车。20世纪70年代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治疟新药“青蒿素”研制成功,袁隆平培育出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第一代国产主战坦克69式坦克诞生,王选实现精密汉字存入计算机,第一根石英光纤诞生开启中国光纤数字化通信新时代,北大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首次实现输出印制中文报纸。20世纪80年代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试射成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转移核糖核酸,中国首个移动电话系统诞生,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开通。20世纪90年代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银河10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鉴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国产歼10首次试飞成功,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21世纪初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诞生,神舟系列.飞船升空,嫦娥探月工程开展,三峡大坝建成,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节选自王渝生《新中国科技发展60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符合主题,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阐述:科技发明与创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50、6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重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科技进步对普通民众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改革开放后,科技下移,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技发展带来了通讯、医疗卫生、原子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需求。总之,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扬其长避其短,造福于民,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示例二论题:新中国科技发展与中国的国际地位阐述:科技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直接影响国际地位的变化。建国时,中国科技基础薄弱,自力更生下,50年代先后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等多个大型油田,甩掉了“贫油国”帽子。60、7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苏美核垄断与对华核威胁,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贡献了科技力量。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使中国向科技强国方向迈进。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其他可供思考的角度:1.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2.新中国外交演进对科技发展作用;2.国际形势变迁下的新中国科技;3.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50、60年代中国科技;4.经济发展视域下的新中国科技;5.科技创新改变中国思想观念;6.新中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7.新中国的成立与科技现代化发展;8.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保障;9.社会局势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10.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新中国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阐述时可从表格中四个阶段的具体成就入手,概括不同时期的科技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如50、6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重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科技进步对普通民众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改革开放后,科技下移,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技发展带来了通讯、医疗卫生、原子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需求。同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如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新中国外交演进对科技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提炼主题并阐述。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前,女校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教科书的内容都贯穿着三从四德、贞操节烈等封建思想。“五四”时期,伴随着“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的深入,受五四运动的冲击,女子教育开始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杜威“平民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一场以平民化为特征普及女子平民教育的运动兴起并迅速在全国蔓延,京、津、沪等地都办起了许多为女子求学的平民女校,平民女校的建立打破了少数贵族女子独占教育的权力。为了解决平民女子就学期间的经济问题,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在舆论的鼓吹下,湖南等地设立了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全国掀起了女子留学的热潮,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女子半工半读教育。自清末兴女学以来,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女子教育在教育机构中,采取的是男女两性双轨制。“五四”思想的影响下,广大妇女加深了对建立中国男女平等教育体系的历史迫切感,强烈要求大学开女禁、中学男女同校。 ——摘编自高羽《“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女子教育观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女子教育变革的表现及其意义。【答案】(1)西方启蒙思想和先进教育理论的传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表现: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女子的平民教育,女子工读运动、女子留学教育;大学开女禁。意义:冲击了封建礼教束缚,解放了思想,一定程度上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和独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五四运动时期。据材料“伴随着‘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的深入”可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据材料“随着杜威‘平民主义’教育理论的传入”可知,先进教育理论的传入;据材料“一场以平民化为特征普及女子平民教育的运动兴起并迅速在全蔓延”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据材料“‘五四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可知,五四运动的发生;结合所学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的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五四运动时期。第一小问是表现,据材料“女子教育开始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可知,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感;据材料“一场以平民化为特征普及女子平民教育的运动兴起并迅速在全国蔓延”可知,提出女子的平民教育;据材料“又发展出了女子工读运动,在舆论的鼓吹下,湖南等地设立了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全国掀起了女子留学的热潮,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女子半工半读教育”可知,女子工读运动、女子留学教育;据材料“采取的是男女两性双轨制”“强烈要求大学开女禁、中学男女同校”可知,大学开女禁。第二小问是意义,结合所学从冲击了封建礼教束缚、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和独立的角度分析。16.材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贯彻效忠国家理念;以立法方式实施;动员范围涉及社会各界;动员方式多样(或从中央向地方层层推进)等。(2)影响: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或有利于日本短期内调动了大量的战争力量);有利于日本维持长期的对外侵略(或激发了本国的战争潜力);对日本社会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或将日本社会绑定在战争机器上)。【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得出政府主导动员;根据材料“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可知政府要求贯彻效忠国家理念;根据材料“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得出动员由中央向地方层层推进;根据材料“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得出以立法为主要手段且动员范围广泛。(2)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快对外扩张进程、维持对外侵略的长期动力及对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进行回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材料二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 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答案】(1)[参考答案]问题: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原因:国家政局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私人田产的存在;政府掌控土地的减少。(2)[参考答案]白居易:批评两税法不合理的征税方式,两税法导致钱重物轻的社会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人民负担,主张恢复租庸调制。柳宗元:两税法导致贫富差距更大,社会问题更大,主张恢复租庸调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敦煌户简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得出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原因:从玄宗时期,均田户数较多,结合国力分析,得出国家政局和经济的发展;从土地兼并的角度分析,得出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据材料“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助田3000亩”,得出私人田产的存在;从国家掌控的土地分析,得出政府掌控土地的减少。【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得出批评两税法不合理的征税方式,两税法导致钱重物轻的社会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人民负担,主张恢复租庸调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8:20:0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40.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