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1(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课题总览《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 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有《珠玉词》等存世。作者简介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词解读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不得已,没有办法。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古诗今译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主旨归纳 诗词鉴赏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起句触景生情,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夕阳西下”既写眼前景,又喻人到暮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 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历来为人所称道。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文《醉翁亭记》等。作者简介 诗词解读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桨。指颍州西湖。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细小的波纹。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古诗今译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主旨归纳 诗词鉴赏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以静写动,写出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结句却是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对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相见欢朱敦儒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qìnɡ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作者简介 诗词解读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进军中原之事。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复国土。请人代自己做。今属江苏。 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到扬州。古诗今译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主旨归纳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词鉴赏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的嘲讽,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如梦令李清照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作者简介 诗词解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边的亭子。黄昏时候。大醉。尽了兴致。乘船返回。荷花。奋力把船划出去。这里泛指水鸟。 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惊起了满滩的鸥鹭。古诗今译 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主旨归纳 这首小令,为词人早期所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为“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流露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诗词鉴赏 显示了词人忘情的心态。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至此,词突然结束,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10:20:01 页数:36
价格:¥2 大小:1.0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