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2.12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摘编自王一川《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维度》)材料二:按传统分类,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认知、道德和审美三种。认知思维追求真,发展着人的智力;道德实践追求善,发展着人的德性;审美体验追求美,发展着人的情感。艺术则是一种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和认知思维、道德实践一起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还能为人的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因此,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来理解艺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艺术置于人的现实生存和发展语境之中,为艺术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偏于感性的创造性的掌握方式,在艺术中,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感性能力和素养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这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并非专注于对象的性质,而是关注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蕴含着很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感悟。正因为艺术更多地显示了“意义”,因此与揭示事物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认知不同,它可以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艺术的实践并非主要建构现实的对象,而是偏于创造非现实的心灵时空。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有物质性的一面,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工匠的劳动成果并无区别。但实际上,艺术家创造的那个“物”是一种意象的替代品,其审美和人文价值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这个物所能体现的意象。例如,一件雕塑品,在非艺术眼光里,等于一件普通物品:它有物的重量、体积等。但在艺术眼光里,这件雕塑品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当人用艺术的眼光看这件作品时,雕塑的物的属性褪去了,而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描述他对古希腊雕塑品《断臂的维纳斯》的感受,他说:“这是真的肌肉”,“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一块被雕琢过的石头,在这位雕塑家眼里完全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意义的。当我们谈论一件艺术品时,“艺术品”有多重存在样态:作为物理存在的一个物品,作为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作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一件商品等,而这些其实都不是具有艺术特性的存在。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此刻,艺术品是超越了“物性”“现实性”的创造性意识的对象,此刻的艺术品是富于“灵性”的。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摘编自杜卫《关于经典艺术人文价值的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有可能会释放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B.对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三重维度的论断,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C.认知、道德和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主要方式,相关活动分别在追求真、善、美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希腊雕塑作品《断臂的维纳斯》是雕塑家的劳动成果,而在观赏者眼中却成为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有利于实现“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B.艺术可以让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能力和素养得到发挥,并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C.由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同一件雕塑品显现出的特性和价值也就不同,但是雕塑品本身的属性并未发生变化。D.艺术品是富于“灵性”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刘海粟认为:“一方面发挥艺术创造之天才,他方面以审美深入吾人生活之中,使吾人浸淫于美的环境。”B.鲁迅认为:“‘国粹’多的公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C.引进《阿凡达》等影片,推动国内电影企业先后制作了《英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电影。D.《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随后又独自聆听梨香院内传来的《牡丹亭》唱段。4.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看法进行简要分析。5.如何发挥艺术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C4.①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可见自然风景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这是观赏者以主观审美的方式掌握客观外物的结果。②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之后,可以使观赏者体验其中的诗意,进而拓展了观赏者的生存时空,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5.①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涵养人的品德和修养。②充分利用本国艺术资源,借鉴外来优秀艺术资源,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③培养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④挖掘经典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丰富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错误,曲解文意。从材料一“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可知,“只是源于”“忽视了”表述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错误。从材料二“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可知,不是“每个人”,而只是“创作者或欣赏者”。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从材料一“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维度”是“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当前历史境遇中存在的三种中外文化元素,有可能为当前公共艺术教育打开相互联系的三重维度,形成一种三方互动的新格局。A.强调“美环境”,没有涉及“外来性”。B.强调“国粹”,没有涉及“外来性”。C.引进《阿凡达》等影片,推动国内电影发展,能体现“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的融合。D.共读《西厢记》和听《牡丹亭》唱段的情节,没有涉及“外来性”。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当人用艺术的眼光看这件作品时,雕塑的物的属性褪去了,而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可知,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可见自然风景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这是观赏者以主观审美的方式掌握客观外物的结果。从“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可知, 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之后,可以使观赏者体验其中的诗意,进而拓展了观赏者的生存时空,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可知,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涵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从材料一“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可知,充分利用本国艺术资源,借鉴外来优秀艺术资源,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从材料二“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来理解艺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偏于感性的创造性的掌握方式……可以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可知,培养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材料二“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可知,挖掘经典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丰富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遇〔日本〕石川乔司终于见到您了!昭子满怀眷恋地看着眼前那人。这一找就是五十多年啊。当时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已成为年近八十岁的垂垂老者。那也没什么奇怪的,当年才五岁的我,现在不也是个年逾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吗?为参加亡母十三周年忌辰祭拜,昭子坐上了开往东京的中央直达特快列车。从上车的那一刻起,邻座的老人就让她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先搭话的是老人。“那个,请问你到哪?”“您好。我坐到终点,您呢?”“我也是……唉,是我糊涂了,这车本来就是直达终点,半途不停的。”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都在自嘲落伍于时代了。这时候,对方眉宇间的黑痣引起了昭子的注意,她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老人一边讷讷地说着话,一边凑近昭子:“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坐这车,请多多关照。”“啊,我也是第一次呢,该是我请您多关照才对啊!”二人彼此低头致礼的时候,老人头顶的两个样子奇特的发旋特别惹眼。昭子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嗓子眼儿了,记忆的闸门顿时被打开……兵荒马乱之际,昭子和母亲挤上了一列超员的夜行列车。车厢里拥挤不堪,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唯有昭子不受影响,还觉得很好玩,因为有一个身体结实的高个子兵哥哥驮着她。她朝下一看,发现兵哥哥的发际渗满汗水,头顶中央并列着两个奇特的发旋。昭子突然产生冲动:将来我一定要做这个兵哥哥的新娘。列车在黑暗中不停地前进,前进……后来,昭子从母亲口中知道了当时的艰难处境。那是战败之年(1945年)秋天的事,当时交通十分不便,长途旅行尤为艰难。母亲接到娘家发来的“父亲病危”的电报后,攥着好不容易搞到手的火车票,带着才五岁的昭子,离开九州的婆家赶往远在栃木的娘家。那时候母亲肚子里还怀着弟弟,车厢里拥挤不堪,母亲快撑不住了。就在这时,一个像是复员兵的年轻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年轻人让昭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腾出空间,自始至终保护着母亲不被周围乘客挤倒,一直到东京终点站……受到如此体贴的照顾,母亲感激不尽,但东京车站人流汹涌、秩序混乱,母亲还来不及道一声谢,就同年轻人走散了。这成了母亲一生的遗憾。从那以后,她就凭着当时年轻人说过的一句“我叫中村”这唯一的线索四处打听他的下落。但直到最后,母亲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如果找到他,你一定要代我谢谢他……”昭子牢牢记住了母亲临终时说的话。现在昭子终于同恩人不期而遇了。望着老人的脸,昭子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你是有什么心事吗?”老人微笑着问,同时若无其事地将手搭在了昭子肩上。“没……好久不见,中村先生。”最后几个字她是带着哭腔说出来的。“哎?”老人脸上掠过一道惊异之色。“您大概已经忘了,毕竟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昭子下意识地触摸老人的手。随着真相渐明,老人的手开始颤抖起来。昭子的话一说完,老人就重重叹了一口气。“这真是奇遇啊!我也一直记着呢。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回国便遇到你们这对幸福的母女,当时你还骑在我脖子上撒了泡尿呢。”“啊,是吗?”昭子被这意外的话羞得满脸通红。“一闭上眼睛,那时的情景就浮现出来。你稚嫩的小脸,还有你母亲的模样……你母亲长得真漂 亮。”“要是母亲在世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话该有多好。”时间在慢慢流逝。说不定眼下这趟特快列车疾驶的线路,正是五十六年前载着二十岁中村和五岁昭子的破旧火车开过的线路。车窗外,似乎可以看见那时黑暗笼罩下的凋敝景色。“五十六年啊!记得母亲常常说,中村的头文字是N,咱关姓的头文字是S(N和S分别是日汉字‘中’和‘关’的发音声母),这也是磁石的北极和南极,互相吸引,照理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可为什么总是找不到呢?在这里见到您,大概真是磁力的作用吧!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的身体悬浮着,离开地面有十厘米……”昭子说出这番像是酒后的醉话,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而老人则一直沉默不语。他在苦苦思索着,五十六年前与眼前这个女人擦肩而过,半个世纪后竟又重逢,各自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在复员回乡的列车上,邂逅一对幸福和睦的母女成了他走向沉沦的起点。他千里迢迢回家后发现,在战败导致的穷困中挣扎的父亲、母亲、姐姐彼此反目。不久,灾难又频频降临这个破败的家:父亲因甲醇中毒失明,母亲跟着别的男人私奔,姐姐被占领军污辱,最后,他自己也离开了家。他在想:你们怎么找得到我呢?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高墙里度过的……老人自嘲般地歪着嘴,他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刚才摸到手的钱包重新放回去而不被对方发觉。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列车都是载着不同的人生在疾驶。(杜海清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昭子前后两次乘坐的是完全不同的列车,但走的可能是同一条线路,这使得她能够又一次在列车上遇到中村。B.为使昭子能在五十六年后认出中村具有合理性,小说特意点出了中村眉间的黑痣、头顶的奇特发旋这些相貌特征。C.母亲对于当年照顾自己的中村感激在心,临终还嘱咐女儿找到恩人致谢,母亲的言行强化了昭子对往事的记忆。D.年轻的中村对困难中母女的照顾非常周到体贴,充公体现了他人性中的善良,与他后来的沉沦形成鲜明的对比。7.关于小说的首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倒叙手法,直接从昭子巧遇并认出老年中村写起,形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B.“终于见到您了!”起笔即是昭子的内心独白,且语气强烈,有先声夺人的效果。C.“五十六年”“二十岁”“八十岁”“六十岁”等表示时间的数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D.小说整体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本段则采用第一人称,便于揭示人物的心理。 8.小说最后部分中村偷窃昭子钱包的情节为什么特别让人感到意外?前文为这一情节埋下了哪些伏笔?9.有评论者认为,二战后日本出现的反战文学的视角大都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其对战争的反思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A7.D8.第一问:小说前文一直从昭子的角度叙事,写她再遇中村的激动和对往事的回忆,读者和昭子一样对中村的窃贼身份一无所知,最后部分忽然转为从中村的角度叙事并揭示偷窃真相,特别让人意外。第二问:小说前文写中村主动搭话,后来又凑近昭子,还若无其事地将手搭在了昭子肩上,这些都是为后来中村的偷窃行为埋下的伏笔,使人觉得合理而不突兀。9.①本文通过中村一家的遭遇和中村从善良的复员军人走向堕落的悲剧,表现了战争给日本普通民众造成的伤害,蕴含着反战主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②中村作为军人复员前可能是侵略者、杀人者,小说并未涉及这些内容,只写作为“受害者”的遭遇,回避对战争根源的反思,其反思意识有明显的局限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这使得她能够又一次在列车上到中村”错误,强加因果,两人的相遇纯属偶然。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采用第一人称”错误。从“昭子满怀眷恋地看着眼前那人”一句可知,本段采用的有也是第三人称叙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叙事,但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基于昭子叙事的,文章前半部分记述了昭子在列车上遇到恩人,回忆小时候遇恩人等情节,在这些情节中都展现了“恩人”的善良,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了恩人是乐于助人的好人形象,读者和昭子一样对中村的窃贼身份一无所知。而文章从“在复员回乡的列车上,邂逅一对幸福和睦的母女成了他走向沉沦的起点”开始,就从中村的角度叙事,交代了中村生活的变故,这种生活的变故让他沉沦,沦为了小偷,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很多年,但此时仍重操旧业。这就使中村形象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让读者感到意外。前文“先搭话的是老人”“老人一边讷讷地说着话,一边凑近昭子”“老人微笑着问,同时若无其事地将 手搭在了昭子肩上”这些情节都是伏笔,作为一个陌生人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反常的,都是中村为了凑近昭子偷东西作铺垫,埋伏笔,使人觉得合理而不突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那是战败之年(1945年)秋天事,当时交通十分不便,长途旅行尤为艰难……那时候母亲肚子里还怀着弟弟,车厢里拥挤不堪,母亲快撑不住了。就在这时,一个像是复员兵的年轻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年轻人让昭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腾出空间,自始至终保护着母亲不被周围乘客挤倒,一直到东京终点站……”可知,此时的中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善良的人,后来却走向堕落,变成了盗贼。“在战败导致的穷困中挣扎的父亲、母亲、姐姐彼此反目”这是他的转变的原因,因此本文表现了战争给日本普通民众造成的伤害,蕴含着反战主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分析“就在这时,一个像是复员兵的年轻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可知,文中列车上年轻的中村是复员军人,从身份上看,他是二战中的侵略者和杀人者,而文中却只写了他因为战争的缘故使家庭变故,终走向堕落,成了一名盗贼,俨然一名战争的受害者,本文回避对战争根源的反思,其反思意识有明显的局限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文种曰:“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曰云有天气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谏而死,是天气前见,亡国之证也。愿君悉心尽意,以说国人。”越王曰:“听孤说国人之辞: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以大国报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诚更其术。于是乃葬死问伤,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迎来,除民所害。然后卑事夫差,往宦士三百人于吴。非孤饭不食,非夫人事不衣。七年不收国,民家有三年之畜。今国之父兄日请于孤曰:‘昔夫差辱吾君王于诸侯,长为天下所耻。今越国富饶,君王节俭,请可报耻。’孤辞之曰:‘昔者我辱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如寡人者,何敢劳吾国之人,以塞吾之宿仇?’父兄又复请曰越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孤悦而许之。”种曰:“未可往也。吴王虽无伐我之心,亦虽动之以怒,不如诠其间,以知其意。”越王曰:“孤不欲有征伐之心,国人请战者三年矣,吾不得不从民人之欲。今闻大夫种谏难。”越父兄又谏曰:“吴可伐。”于是乃大会群臣而令之曰:“有敢谏伐吴者,罪不赦。”蠡种相谓曰:“吾谏已不合矣,然犹听君王之令。”越王复召范蠡谓曰:“吴已杀子胥,道谀者众。吾国之民,又劝孤伐吴。其可伐乎?”范蠡曰:“须明年之春,然后可耳。”其夏六月丙子,勾践复问,范蠡曰:“可伐矣。”以乙酉与吴战,丙戌遂虏杀太子,丁亥入吴,焚姑胥台。吴告急于夫差,夫差方会诸侯于黄池,恐天下闻之,即密不令泄。已盟黄池,乃使人请成于越。勾践自度未能灭,乃与吴平。 (节选自《吴越春秋•卷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兄又复请曰/越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B.父兄又复请曰/越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C.父兄又复请曰/越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D.父兄又复请曰/越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气,意为天命、气数,文中指上天安排的运数或征兆,预示越国可以讨伐吴国。B.“寡人诚更其术”与《六国论》中“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的“诚”意思相同。C.“吊有忧”中的“吊”指凭吊哀悼,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的“吊”意思不同。D.乙酉,文中是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与后文“丙戌”“丁亥”是前后相连的三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践谋划讨伐吴国,向大夫文种询问伐吴是否占据天时人和,文种认为伍子胥因忠谏而死就是有利的天时因素,并提出尽力说服国人的建议。B.勾践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过错;改变治国策略,对内关心民众疾苦,消除他们面临的危害,对外自居卑位,去侍奉吴王夫差。C.文种反对勾践攻打吴国,主张选择恰当的时机,趁吴国疏忽大意时摸清其想法,不能主动去激怒吴国,但是勾践从民心角度表达了不同看法。D.在伐吴问题上,范蠡虽然与勾践观点不同,但还是决定服从国君的命令;勾践两次就伐吴一事向范蠡征求意见,第二次时范蠡顺势予以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昔夫差辱吾君王于诸侯,长为天下所耻。②如寡人者,何敢劳吾国之人,以塞吾之宿仇?14.勾践为什么三次提到越国百姓向其请求伐吴?【答案】10.D11.B12.A13.①从前夫差在诸侯面前侮辱我们的国君,使我们长久以来被天下人耻笑。②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敢劳烦我国的百姓,来报我的旧仇呢? 14.①表明伐吴是民心所向,自己必须听从民意;②百姓反复请战,已为伐吴做好充分准备;③士气高昂,伐吴一定会取得胜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父老兄弟又再次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都是我们国君的儿子。儿子为父亲复仇,臣子为君主报怨,哪敢有不竭尽全力的呢?请让我们再去打仗,来除掉君主的旧仇。”“越四封之内”整体作为“尽吾君子”的主语,且“四封”做“内”的定语,因此应在“内”后断开,排除AC;“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在句中是并举成分,其中“君隙”是动词“复”的宾语,故应在“隙”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说法无误。B.前句中的“诚”意思是“诚恳地”,后句中的“诚”意思是“的确、确实”。句意:我一定诚恳地改变自己的策略/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C.前句中的“吊”即指“凭吊哀悼”,后句中的“吊”指“慰问”。句意:哀悼有丧事的人/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D.说法无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否占据天时人和”错误,勾践向文种询问时,说“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认为自己已经占据了人和的优势,只是询问是否有天时的条件。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辱吾君王于诸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诸侯辱吾君王”;“辱”,侮辱;“长”,长久以来;“为天下所耻”,“为”表被动;“耻”,耻笑。 ②“劳”,使动用法,使……劳苦;“塞”,报(仇);“宿”,旧的,过去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昔夫差辱吾君王于诸侯,长为天下所耻。今越国富饶,君王节俭,请可报耻”“孤不欲有征伐之心,国人请战者三年矣,吾不得不从民人之欲”“吾国之民,又劝孤伐吴”可知,伐吴是民心所向,自己必须听从民意。根据原文“今国之父兄日请于孤曰”“父兄又复请曰”“越父兄又谏曰:‘吴可伐。’”可知,百姓反复请战,已为伐吴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原文“父兄又复请曰,诚四封之内,尽吾君子,子报父仇,臣复君隙,岂敢有不尽力者乎?臣请复战,以除君王之宿仇”可知,士气高昂,伐吴一定会取得胜利。参考译文:勾践十五年,谋划攻打吴国。勾践对大夫文种说:“我确实已经向国内的百姓解释过这件事了,百姓们都很高兴。但你从前说过,等有了上天的征兆就会立刻来告诉我,现在是否有应验了呢?”文种说:“吴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伍子胥。现在伍子胥因忠诚劝谏吴王而死,这是上天安排的运数,是吴国要灭亡的征兆啊。请您尽心竭力地去说服百姓。”越王说:“你先听一下我劝说国民的话: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用来向大国报仇,致使百姓战死而尸骨暴露在原野中。这是我的罪过啊。我一定诚恳地改变自己的策略。于是我就埋葬战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哀悼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欢送前往外国的人,迎接来到越国的人,消除他们面临的危害。然后我谦卑地去服侍吴王夫差,一起和我到吴国去做奴仆的人有三百个。不是用我自己种的粮食做的饭,我就不吃,不是用我夫人织的布做的衣服,我就不穿。七年里没有向国内民众收取赋税,民众每家都有三年的存粮。现在国内的父老兄弟每天都向我请求说:‘从前夫差在诸侯面前侮辱我们的国君,使我们长久以来被天下人耻笑。现在越国已经富足,大王又节约俭省,请允许我们去报仇雪耻。’我拒绝他们说:‘从前我受到屈辱,不是诸位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敢劳烦我国的百姓,来报我的旧仇呢?’父老兄弟又再次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都是我们国君的儿子。儿子为父亲复仇,臣子为君主报怨,哪敢有不竭尽全力的呢?请让我们再去打仗,来除掉君主的旧仇。’我高兴地答应了他们。”文种说:“现在还不能去(报仇)。吴王虽然没有进攻我们的念头,但也不能激怒他,不如在他疏忽的时候,摸清他的心思。”越王说:“我并不想有攻打吴国的想法,但百姓们请求作战已经三年了,我不得不顺从民众的愿望。现在却听到大夫文种竭力劝谏这件事。”越国的父老兄弟又劝告说:“可以去攻打吴国了。”于是,勾践就大会群臣,命令他们说:“如果还有敢劝阻我攻打吴国的,罪不可赦。”范蠡、文种相互说:“我们的劝说已经没有用了,然而我们还是要听从君王的命令。”越王又召见范蠡说:“吴王已经杀掉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我国的民众又劝我讨伐吴国。 可以去讨伐吗?”范蠡说:“须等到明年春天,然后才可以。”这一年的夏季六月丙子日,勾践又问范蠡,范蠡说:“可以攻打了。”在乙酉日这一天与吴军作战,丙戌日便俘虏杀死了太子友,丁亥日攻入吴国都城,放火焚烧了姑胥台。吴人向夫差告急,夫差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害怕天下人都听到这一消息,就加以保密而不泄露消息。已经在黄池订立盟约后,才派人到越国求和。勾践估计自己还无法灭掉吴国,于是与吴国讲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辰州建中四年多怀①戎昱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海上红旗满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③。务退④门多掩,愁来酒独斟。天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注】①此诗作于戎昱被贬辰州(治所辰阳,今湖南怀化)任上。②此句指藩镇割据,战乱四起。③禽:通“擒”。④务退:处理完公务之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笔描写所居之地偏僻荒远,又适逢连绵瘴雨,透露出诗人孤寂伤感的心境。B.诗人此时虽然远离京城,但仍表示为报答皇恩甘愿倾洒热血,誓死不移忠贞之心。C.诗人用被擒的隼鸟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对于自己被贬远地的愤怒、怨恨和无奈。D.诗歌的最后四句从日常生活场景入笔,用语平易朴实,忧国忧民之情显豁浓烈。16.后人多认为,戎昱在诗歌创作上追摹杜甫。请以本诗“海上”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这两联诗句体现了戎诗与杜诗的相似之处:①都反映了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国家处于动荡离乱之中的现实,诗人此时身体衰弱,处境艰难,报国无门;②都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与个人心境的苦闷哀伤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蕴藉,感人至极,彰显了沉郁的风格特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愤怒、怨恨和无奈”错误。从全诗来看,诗的基调是忧和愁,没有愤和恨。“隼静早因禽”中“静” 应理解为静待为国效力的时机。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指藩镇割据,战乱四起,国家处于动荡离乱之中的现实,而自己此时被贬远地,已是满头白发,身体衰弱,但仍表示为报答皇恩甘愿倾洒热血,誓死不移忠贞之心。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与个人心境的苦闷哀伤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蕴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意思是: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的精神痛苦,感人至极,彰显了沉郁的风格特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当朋友因痛悔过去无法自拔,而忽略了当下和未来时,我们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劝解。(2)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树种得好的原因,他说树木长寿茂盛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______,______”。(3)猿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②.知来者之可追③.能顺木之天④.以致其性焉尔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回(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已”“致”“哀”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田间地头到抗疫现场,从祖国边疆到异国他乡,从足球赛场到绚丽舞台,从扫黑一线到绿色军营, 创作者将十年间无数为国家、为社会、为生活努力奋斗的身影浓缩进11个故事中,以点带面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___①____的变化——在时下播出的众多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剧目中,《我们这十年》以宏大的时代格局、鲜明的主题立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格外引人注目。在“我们这十年”作品主旨的统御下,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大时代折射小人物,对新时代中国重大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巡礼。在创作格局、题材视野和叙事角度上,该剧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为作品赋予了____②___的深度、广度、力度与温度,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高远的创作格调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这十年》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国气魄。作品为现实题材影视创作赋予了新时代的审美风范和文化气象,必将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____③____的一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翻天覆地海纳百川浓墨重彩19.该剧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图景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20.四个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体现了《我们这十年》创作题材之广、范围之大的特点。凸显了该剧宏大的创作格局、多彩的时代图景和以点代面的艺术构思。【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巨大的变化,所以应该用成语“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非常巨大。第二空,由“深度、广度、力度与温度”可知,此处是指作品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所以应该用成语“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接纳和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醒目突出的一笔,所以应该用成语“浓墨重彩”。“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描绘。形容着力叙述或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多维聚焦”前加上“该剧”;二是搭配不当,“时代发展转换为……生活故事”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时代发展图景”;三是不合逻辑,“大时代折射小人物”不合逻辑,应该是“小人物折射大时代”。【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从田间地头到抗疫现场”“从祖国边疆到异国他乡”“从足球赛场到绚丽舞台”“从扫黑一线到绿色军营”四个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从……到……”体现了《我们这十年》创作题材之广、范围之大的特点。结合“创作者将十年间无数为国家、为社会、为生活努力奋斗的身影浓缩进11个故事中,以点带面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下播出的众多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剧目中,《我们这十年》以宏大的时代格局、鲜明的主题立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格外引人注目”可知,凸显了该剧宏大的创作格局、多彩的时代图景和以点代面的艺术构思。(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阵雨之后,我们总能在空气中闻到一股“泥土的芬芳”,这个味道清新自然,让人总是忍不住多呼吸两口。那么“香味”的来源到底在哪儿呢?其实在稀疏多孔的土壤中,存在着一种含有土腥味的特殊物质,叫作“土臭素”。雨滴落到地面时,会把这种气体包裹住,形成许多小气泡,当这种气体扑面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其他醇一样,醇类分子往往在挥发的过程中释放强烈的气味,比如大家比较常见的酒精。潮湿的天气有助于提升放线菌的活性并形成更多的土臭素,所以,小雨过后,我们更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夏天的雷阵雨常伴随着电闪雷鸣,科学理论分析认为,_________。因为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被电离成为正氧离子和负氧离子。此外,雷阵雨本身也会一扫空气中飘浮着的粉尘,也会使得空气更加清新。2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B.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假洋鬼子的一条假辫子。C.航天英雄聂海胜等三位同志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荣誉“八一勋章”。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C22.①我们就会闻到泥土的清香②土臭素是一种醇③闪电也有清新空气的作用【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划波浪线处双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特定称谓。A.“紧”字是出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而该项中双引号的用法是表示引用。B.句中“深恶而痛绝之”出自宋代朱熹对《孟子·尽心下》的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因此该项中的双引号的用法为直接引用。同时,鲁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也能突出强调阿Q对“假洋鬼子”的“假辫子”的厌恶之深,故也有强调的作用。C.“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故此处的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本句语含讽刺。“大师”并不是真正的大师,“捧”字和“挂”字写出了“大师”到了国外卑躬屈膝的嘴脸。“发扬国光”讽刺了这一做法,是反语。故句中双引号的用法是表示讽刺和否定。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第一段作为引入,提出问题:“阵雨之后”,我们能闻到的“泥土的芬芳”来自哪里。第二段是紧承第一段回答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因此结合横线前的代词“这种”,可推测出此空应对应第一段填“闻到泥土的清香”。主语仍然与第一段开头的主语一致,补充“我们”。第二空,结合横线后的句子“正如其他醇一样”可知,此空要填的内容也是一种“醇”。再结合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本段开头的空的内容与“土臭素”有关。所以此空可填“土臭素是一种醇”。第三空,通读第四段内容可知,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与前文一致,也是在围绕“空气清新”分析成因。再结合横线前后的句子“夏天的雷阵雨常伴随着电闪雷鸣”与“因为在闪电的作用下”,可以推测出此空的主语是“闪电”。由于前文都是在“土臭素”对空气清新的作用,而这一段是在讲“闪电”,因此需要添加关联词“也”。因此可填“闪电也有清新空气的作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基本手法中的“雕”与“塑”是两个恰好相反的过程。“雕”是做减法,通过剔除材料中的某些部分来实现造型;“塑”是做加法,通过把材料叠加在一起来完成作品。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减掉它多余的部分;也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给它加 上合适的部分。雕塑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减其浮华,加其精髓波兹曼曾言:“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诚者斯言,随波逐流地活着,只会将自己推向毁灭的地狱。要我说,减其浮华,加其精髓,留得灵魂一缕香。浮华乃人生累赘,弃之显人生大智。何为减其浮华?它是盖茨比于戴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真谛;是画魂潘玉良抛开世俗偏见孤独追求美的境界;是理查德·帕克之死背后关于人性的启示。学会减法吧,减去那些看似闪闪发光的头衔,减去那些让虚荣心膨胀的称赞,减去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傲。少了外在的包袱,轻装上阵,难道不好吗?得其风骨,增其内涵,充实精神与灵魂!生于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都自认为掌握了加法的真谛,每天不加选择地将一切信息放进大脑,可这些真的能使我们更充实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从不盲目学习网络语言,来增加自己的负担,因为纯净的经典文化早已融入我的思想。杨绛先生译过一句西方哲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合理地置身事外的态度是我们应学习的,不争无关之物方能为精神本体留一方净土。何为真正的加法?加《老子》朴素辩证之理,加《菜根谭》宁和淳朴之味,加《论语》仁义孝悌之礼。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旁人看不见摸不着,但举手投足间不经意露出的风雅却可让你熠熠生辉。加减合宜,书写人生大美格局!缘何钱钟书拒当东方之子?缘何余光中执意书写乡愁?缘何历经失败科学家仍孜孜不倦?是人生加减法背后的神秘魔力,是完美精神与灵魂的召唤。若只是加,人生难免沉重;若只是减,人生便百无聊赖。加减之下,是秦玥飞从耶鲁回国后甘为村干部的勇敢;加减之下,是“我至少为科学排除了一个选项”的奉献;加减之下,是代代人生生不息的追求。减其浮华,加其精髓。英国诗人多恩曾言:“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一味加而不减,吝啬的葛朗台已在前方召唤贪心之人;一味减而不加,碌碌无为的失败者在前方向你招手。学会做加减法吧,让你的人生更显睿智,让你的灵魂更有价值,让你人生的征途更加圆满!人生的大智慧在于大彻大悟自己是谁的那一刻,其他都毫无意义!此刻,就用加减法去认识自己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为雕塑艺术,然后对“雕”和“塑”进行介绍,指出“雕”是做减法,而“塑”是做加法,要想让材料成为艺术品,就是对它进行“加”或者“减”。并由此引出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加”与“减”构成思辨的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两个核心要素。因此,考生立意时要从整体辩证思考二者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思辨的核心必须扣住“雕塑技巧”谈人生的“加减法”。首先要明确“减”与“加”的内涵。由材料意义指向,我们推断“减”应该是外在的东西,即少些名缰利锁的羁绊,少些世俗之欲,少些虚浮之念;“加”应该是由内向外的东西,即要增加学识、本领、道德素养等内在的东西,这样方能淬炼灵魂的钢火,增加灵魂的含金量,从而自觉地服务社会,成就大美人生。考生也可跳出材料既定的“加”“减”意义窠臼,如人生需“减”的仅仅只是外在的东西吗?“加”的内容还可以是什么?由此展开联想,“减”的也可以是陈腐观念这些内在的糟粕,“加”的也可以是前沿的新鲜前卫的观念。“减”是为人生减负,好集中精力轻装上阵,享受丰富人生;“加”是汲取精神营养,催人奋发有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此外要明确“减”与“加”二元思辨的侧重点在于揭示意义作用,即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有何意义作用。立意:1.做好人生加减法。2.加加减减当中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3.人生需要减其浮华,加其风骨。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期末试题(PDF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21:2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2.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