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阶段调研试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 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答案】1.B2.C3.A4.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 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意味着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仍然有消极因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B.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开头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然后点明“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第二段讲人们片面认识道家的无为,然后点明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以道家的庄子学派何老子学派为代表。第三段讲韩非的观点,即“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明确观点“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段讲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第五段得出结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这五段主要讲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第六段讲“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道两家也有一致认同的思想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兼济天下”,同时救济各个方面。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是道家的无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 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在五面包围中(节选)魏巍坚守坑道第15天,又发生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团指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出来。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唤。他仿佛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似的。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出一两滴水珠。他就撕了一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碗里。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熏热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同志们!醒醒,喝水啦!”“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 小徐站在那里不动。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哽哑得很厉害。“不行!我不能喝。”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转到郭祥手里,居然还剩下小半碗,几粒明亮的泪珠,扑哒扑哒掉到小瓷碗里……坑道口传来刺耳的叫声:“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19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还是快快投降吧!”“中国士兵们!你们实在太可怜了。你们被上级骗出来,来到千里迢迢的异国,住的是深山土洞,过的是野蛮人的生活,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饿死,干部却不闻不问,你们何苦还要为他们卖命?还是到自由的世界来吧!……”“参谋长!有人乘机说破坏话了!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嘛叫我们在这儿受罪?……”“走!我们找他谈谈。”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独有白鹤寿半躺半卧,眯细着眼在想什么,整个身躯就像一尾鱼切掉头尾后的“中段”。郭祥在他面前一站,严厉地问:“你刚才说了些什么?”“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诉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机挑拨离间,瓦解我们士气,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级为了给我们送东西,牺牲了多少好同志!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为什么要凭空造谣?”白鹤寿手指轻微战栗着,低下头去。坚守坑道多日,总攻尚未开始,郭祥觉得有必要解释几句:“我们坚守坑道,就是为了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反击就会一举成功!”“同志们!我们在最前沿坚守坑道是非常光荣的。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面包围,还是第一次,恐怕你们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吧!这是非常难得的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好机会。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我们应该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几个嘀溜!谁嘀溜打得好,我就给他记功!” ……晚九时,疙瘩李带领两名战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绳提溜着十几个空罐头盒,前后共总不过五分钟。“好干脆呀!”“全靠副连长的那几个破罐头盒子,他钻到东边那个炸弹坑里把罐头盒子一摇,敌人机枪就冲着他打,我们从西边就上去了。”郭祥正准备派第二个小组出发抢水,忽然听见一片声嚷:“上级给我们送水来啦!”“同志们送水来啦!”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有的抢上去握手,有的抱着他们的膀子,眼里流着涔涔的热泪。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战士身上也背着二三十个水壶。“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话音未落,老模范背着一个大口袋进来。后边跟着四五个人,一个个都背着口袋,满身灰黑色泥土,显然都是从焦黑的土地上爬过来的。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这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呀?”“你猜猜看!”老模范笑着说,“这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哪!”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战士们紧贴潮湿的石壁,减轻焦渴的感觉,来渲染缺水的状况;依然抱着手榴弹,来凸显他们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觉。B.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来找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急躁、焦灼,他认为伤员们喝不上水,是他的过错、失职。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还剩下小半碗,泪珠掉到瓷碗里,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深为同志间的相互关心和战友间的无私而感动的心理。D.文中对于乔大夯刻画虽着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无私、任劳任怨,同时也表现了他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责的心理。7.关于文中“坑道让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生员小徐让同志们醒醒,喝水,体现了他对受伤的同志们的关心。B.伤员们让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认为参谋长指挥打仗,职责更重要。C.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出于无奈,也为后文的继续让水做了铺垫。D.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对伤员的关心,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8.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9.有人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些远离家乡为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在邻国山岭上的人们,这些在弥天的烟火中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竟突然变得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D8.(1)对话富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2)场景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便于浓墨重彩塑造英雄;(3)运用对比,敌我对比,处境的对比,英雄与反面人物的对比,凸显英雄形象。9.(1)不合适。①内容,最后一段写气氛严肃、庄重和静穆,表达对祖国的敬意,语意完整;②写法,运用气氛对比变化,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收束简捷,余韵无穷;③结构,照应上文欢乐场面,使结构更加严谨。④加的结尾,点明主旨过于直白,不符合小说含而不露的特点。(2)合适。①内容,通过战士们神情的变化,表达对祖国无限的敬意,最高的礼赞,深化了文章主旨;②写法,运用类比,直接抒情,更能彰显对志愿军的崇敬,对祖国的依恋;③结构,照应上文“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使结构更加严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勇敢无私”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来给战士们送水送萝卜,体现不出勇敢无私;他只说“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没有“深深自责的心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批评……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错误,“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傻孩子,光凭一个人 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不是表现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直接的语言描写,“侧面”也不准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特色的能力。“‘同志们!醒醒,喝水啦!’‘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对话富有个性,小徐的,战士的,参谋长上的,都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大家谁也舍不得多喝水,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都那么无私无畏,为别人着想;“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以坑道为整体场景,综合描述,场景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便于浓墨重彩塑造英雄;“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19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这是敌我的对比;“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嘛叫我们在这儿受罪?”“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面包围,还是第一次……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这是处境的对比,英雄与反面人物的对比。多种运用对比手法的运用,凸显了英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认为不合适,就应分析原结尾的好处;认为合适,就分析加的这个结尾的好处。不合适。内容上,最后一段“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写气氛严肃、庄重和静穆,语言简洁凝练,表达对祖国的敬意,语意完整;写法上,“欢欣,热烈,活跃”和“严肃、庄重和静穆”形成鲜明对比,运用气氛对比变化,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收束简捷,余韵无穷,引人深思;结构上,照应上文“一片声嚷……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的欢乐场面,使结构更加严谨。加的结尾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点明主旨过于直白,不符合小说含蓄蕴藉的特点。 合适。内容上,“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竟突然变得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通过战士们神情的变化,表达对祖国无限的敬意,最高的礼赞,深化了文章主旨;写法上,“无比坚强刚毅”与“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运用类比,直接抒情,展现战士们的侠骨柔情,更能彰显对志愿军的崇敬,对祖国的依恋;结构上,照应上文“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是对其的进一步阐释,使结构更加严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文本二: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选编自吴兢《唐太宗吞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B.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C.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D.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欲不夺农时”与“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夺”含义相同。B.阴阳家,原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C.“农时甚要”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D.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C.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D.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14.太宗皇帝反驳萧瑀奏言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A12.D13.(1)凡是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一样。(2)现在(我)减少徭役赋税,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富裕。14.①吉凶取决于人的行为,不必拘泥于阴阳之说。②农时很重要,不能耽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 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君无为则人乐”和“君多欲则人苦”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BC;“抑情损欲”是“所以”引导的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错误。耽误。/改变.句意: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男子汉的志向却不可改变。C.正确。要紧。/邀请。句意:农时很要紧。/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富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错误。结合原文“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可知,“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不是让百姓富裕,而是让百姓尊贵的方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端”,发端,萌芽;“然”,同“燃”,燃烧;“达”,流通,指泉水涌出。(2)“省”,减少;“夺”,耽误;“比屋”,借指百姓,这里可译作“他们”;“恣”,顺应;“耕稼”,种植庄稼。【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可知,吉凶取决于人的行为,不必拘泥于阴阳之说。从“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可知,农时很重要,不能耽误。参考译文:文本一: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耽误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 战,对内崇尚奢侈的宫室,人力已经用尽,灾祸于是发生。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没有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但是(这)在开始容易,完成它却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才能尽善尽美。”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会万事吉祥。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他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怎么能不高兴呢?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使他们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赋役,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富裕。我还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尊贵。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打猎也乐在其中了。”文本二: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一口将蝗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令王安石①伊吕②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②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 挚,因辅佐汤王灭夏而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字子牙,晚年辅佐武王灭商,封侯于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词人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B.此词上阕以“穷”“通”两字开篇,表达词人对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受到重用的赞美,并暗含了词人对更多士人不被发现、不被赏识、不被任用的命运的同情惋惜之情。C.“风虎云龙”化用《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四字巧用比喻,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园。D.整首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16.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兴王只在谈笑中”一句的作用。【答案】15.C16.①承接上句写商汤王、周武王起用贤臣,贤臣与君主合作无间,为后句写诗人对其的赞美做铺垫。②突出了词人对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③词人看到了国家兴盛的关键所在,“兴王”是词人“以史托今”的理性思考,既强调了君主开创基业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臣子辅佐君王的重要性,振聋发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错误,应该是“以‘风云’喻贤才,‘龙虎’喻贤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诗句作用的能力。“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承接上句写商汤王、周武王起用贤臣,贤臣与君主合作无间,为后句写诗人对其的赞美做铺垫。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突出了词人对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词人看到了国家兴盛的关键所在,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兴王”是词人“以史托今”的理性思考,既强调了君主开创基业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臣子辅佐君王 的重要性,振聋发聩。(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自伐者无功②.自矜者不长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江畔何人初见月⑥.江月何年初照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矜、庶、壹、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静而后能安B.迩之事父兄之不慈弟C.见贤思齐焉焉能攻之D.不足以事父母故乱异家以利其家【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A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B项,之:助词,调节音节/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C项,焉:语气助词,无具体意义/副词,怎么。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19.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答案】B【解析】【详解】例句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古代想要把自己光明德性在天下昭明的人。A项,判断句,句意为: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B项,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在事物没有出现乱象之前,就要治理好。C项,宾语前置句,“以仁为己任”,句意为: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D项,省略句,“或以(之)封”,句意为: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故选B。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欲不欲B.能不龟手一也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故亏父而自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欲:动词,没有活用,想要。句意: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B.龟:使动用法,使皮肤冻裂。句意: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C.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D.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句意: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让自己受利。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①____,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面对劳动形态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②_____。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③_____。准确地 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答案】①.而是人需要耕种②.还要改进方式③.教育是目的【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说明后面应当反过来表达,且需要用“而是”衔接;再联系后句“尤其是中小学生”说明这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强调人需要耕种,因此可以写“而是人需要耕种”。第二空,联系后文“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以及“这样的劳动方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等句子,可知这里说的是劳动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因此可以写“还要改进方式”。第三空,根据前文的“导向”,以及后文的“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说明需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目的,还要与“劳动是手段”对应,因此可以写“教育是目的”。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定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曾延期至7月举行。通知要求,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开展全覆盖式防疫教育和防疫培训,确保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熟知防疫知识和操作流程。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完善招生办法,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选拔优秀学生。【答案】①2021年全国高考时间确定;②落实高考防疫要求;③试题开放灵活;④成绩不公开(或“严禁炒作高考成绩”);⑤完善招生办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二句是高考时间,第一句是时间,事件,“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定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即“2021年全国高考时间确定”;第二句是与之相关的2020年高考时间;第三四五句是第二层,防疫要求“通知要求……确保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 熟知防疫知识和操作流程”,即“落实高考防疫要求”;第六句是试题情况,“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即“试题开放灵活”;第七八句关于高考成绩的情况,“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即“成绩不公开”;最后一句是招生办法,“完善招生办法,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选拔优秀学生”,即“完善招生办法”。注意字数限制。【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古代优秀的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爱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选择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烛之武临危受命,将爱国落实到了行动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世的爱国者,同样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爱国。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国,总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他们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关。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深藏功名、埋首奉献的张富清,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申纪兰……“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以行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 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欣欣向荣。这些功勋模范人物竭尽所能乃至穷尽毕生之力,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家国同梦、共创美好、复兴伟大中国是他们最本真、最深层、最恒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这种情感不会因时空的暌隔而阻绝,而衰减。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艰难见真心、磨练出意志,越是负重前行,砥砺奋进,越是需要激励起强烈的爱国心。爱国、报国、强国是新时代我们的人生追求和责任担当。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也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需要面前,爱国情感总能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指引一个人建树卓著功勋。可以说,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源泉。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拂去岁月的尘雾,打开历史的启示录,我们看到,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只有那些与祖国荣辱与共、以坚定的爱国信仰紧紧把握住今天、不辱祖国使命的人,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永生的机遇,化为永存的浪花。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爱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正是因为这一份份伟大的爱国情,才使得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如今,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深深地烙下华夏后代的足印,每一寸都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选择。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第一段材料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名人的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魏征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永昌犯颜直谏;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杜牧、苏洵目光如炬,总结历史,针砭时弊,讽谏 当朝,他们以文为剑,舞动乾坤。本段以四则事例来表明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第二段材料先总述古代优秀的士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处世哲学,然后从正面阐述在其位就积极用世,为国家的献智献力;从反面阐述纵使不在其位也要心系家国,牵挂国事。突出表现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把“治国、平天下”当成终极目的,要积极用世,心怀天下。这两段材料分别以历史事例和分析论证共同阐述了一个优秀的人该如何处世的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同样也适用于当下。修得满腹才学,献身于家国;无论处庙堂,还是居江湖,都要一片丹心向祖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行文可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入题,列举霍去病灭匈奴、圣女贞德追求自由民主、乔紫薇获奖的事迹等事例对中心进行论证。然后以五四青年激荡的青春与当下躺平、佛系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凸显中心。立意:1.修得满腹经纶,献于家国社会。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心系家国,青春无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21:1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5.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