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层次的高低。实际上,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光辉。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因为文化无处不在。人类有人类的文化,国家有国家的文化,民族有民族的文化,地域有地域的文化,行业有行业的文化。同时,文化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在变迁,在激荡,在淘汰,在创造,在积累,不同的时代与社会有不同时代与 社会的文化。(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作》)材料二:近年来,诸多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质文艺作品次第涌现。《唐宫夜宴》《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蕴含了浪漫悠久的东方美学品格,《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塑造了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这些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影视艺术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国之美的传播。近期,某动画电影中“宽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发争议,与此类似的,某产品广告中的“眯眯眼”造型以及部分摄影作品中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广泛讨论之中。一个文化群体的“关”到底由谁来定义?又应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的出现,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而对其进行厘清,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长时间以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于强势一方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文化的定义与描绘从未停止.这种定义和描绘却常常带有误解甚至扭曲,是漠视这些国家的文化本体与历史遭遇的结果。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它应该是怎样的?它可以是怎样的?在当下世界传播格局下,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让中国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断与决定,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应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本源、文化本体、文化构成与文化发展脉络,真正拥有文化自觉意识,真切知晓我们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何而美,为谁而美。《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等在中国电影各个阶段涌现出的那些彰显着人民性光芒的优秀作品,《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扬了一部部文化经典的电视综艺,无不对中国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进行了深刻挖掘,它们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感、文化纵深感的中国形象。我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来自文化的传承;五千年文明史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我们更应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与此同时,文化从业者还应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能力。在数字时代,跨文化、跨国界传播更具技术上的便利。《遇见工匠》《伟大诗人杜甫》等一批国际传播纪实作品,表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塑造了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实现了在国际国内的有效传播。(摘编自陈杰《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为根本,有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支撑。 B.文艺家应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C.鉴于当前文化审美存在的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本体的漠视,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势在必行。D.中国电影各阶段涌现出一批展现中国人文之美的优秀作品,既彰显了文化自信,又有效助力了中国之美的传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经典在文化层面价值创造和精神构建的要素是发现生命、礼赞自然、敬畏宇宙。B.文艺创作的层次性强调了由看山是山式创作到写出精神、写出文化的循序渐进过程。C.厘清中国之美应该由谁定义、如何定义的漫长历史渊源,极具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D.材料二通过例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对中国人文之美的现状予以客观呈现和辩证分析。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香港记者陈贝儿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无穷之路》,讲述中国脱贫、人民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B.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是一部家庭悲剧,体现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翻译到中国之后,增强了中国女性的觉醒意识。C.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展现了周家人在大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轨迹,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引发了观众的时代共鸣。D.中国摄影师罗冰的作品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作品中的中国模特与其他不同肤色的模特共同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女性之美。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和文化的关系。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文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想法。【答案】1.B2.D3.B4.①文艺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态,文艺能直接表现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②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否有文化追求、体现如何,将决定文艺创作层次的高低。5.①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②传承发展中国文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塑造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纵深感的中国文化形象;丰富文化传播形式,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能力,实现中国文化在国内国际的有效传播。【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错,材料一只是说“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可见,选项中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系的表述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文艺经典在文化层面价值创造和精神构建的要素是发现生命、礼赞自然、敬畏宇宙”错。材料一说“《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可见,原文是说《兰亭集序》的文化表达,并不是说“文艺经典”,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B.“写出文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错。材料一是“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可见,原文是说文艺创作对层次性的要求是“写出精神,写出文化”,并非强调“循序渐进过程”。C.“厘清中国之美应该由谁定义、如何定义的漫长历史渊源”错。材料二是“一个文化群体的‘关’到底由谁来定义?又应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的出现,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而对其进行厘清,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原文厘清的不是“历史渊源”,而是说“一个文化群体的‘关’到底由谁来定义?又应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B.“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体现的是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增强了中国女性的觉醒意识,这话剧并没有体现中国文化自信,也没有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所以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根据“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可知:文艺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态,文艺能直接表现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 (2)根据“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层次的高低”可知: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否有文化追求、体现如何,将决定文艺创作层次的高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应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本源、文化本体、文化构成与文化发展脉络,真正拥有文化自觉意识,真切知晓我们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何而美,为谁而美”“我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来自文化的传承;五千年文明史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我们更应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可知: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2)根据“《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等在中国电影各个阶段涌现出的那些彰显着人民性光芒的优秀作品,《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扬了一部部文化经典的电视综艺,无不对中国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进行了深刻挖掘,它们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感、文化纵深感的中国形象”可知:传承发展中国文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塑造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纵深感的中国文化形象;(3)根据“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它应该是怎样的?它可以是怎样的?在当下世界传播格局下,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让中国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断与决定,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文化从业者还应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能力。在数字时代,跨文化、跨国界传播更具技术上的便利。《遇见工匠》《伟大诗人杜甫》等一批国际传播纪实作品,表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塑造了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人形象,实现了在国际国内的有效传播”可知:丰富文化传播形式,提升传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能力,实现中国文化在国内国际的有效传播。(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老岁月里的大人物郭宝昌①北京人有句俗话:“仰头老婆低头汉。”王师父就是“低头汉”那种。个头儿不高,剃一大光头,脑瓜顶儿永远都锃光瓦亮,永远是乡下人的短打扮,永远贴者墙根儿走,永远只低头看眼巴前的路;走起路来腰板直溜背却有些驼,微有点儿外入字;眯着眼似笑非笑,一脸平和谦恭,好像是对不起谁似的,见了熟人只打招呼,从不主动搭话也不看你,那感觉一拳就能把他打一跟头,真看不出有什么功夫。 ②他教我功夫时已七十二岁高龄,我学了一年。据说他走镖二十年间,遇敌无数,但从来没伤过人,没杀过人,还没丢过镖,自己也没受过伤,简直不可思议。他有个原则: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能不伤人则不伤人。有一次遇到一伙悍匪,死说活说也不让路,王师父也不急,说行,等我脱了汗褟儿再动手。王师父脱下汗褟儿四下望了望,连棵树都没有,没地儿挂,只见路边有块巨石,他举了举衣服说别叫风刮跑了,走到巨石前伸出右手,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头抠住石头缝隙一用力,竟把足有千斤重的巨石掀了起来,然后把衣服往石下一塞,又轻轻放下巨石压住,起身说道:“哪位先来?”那帮悍匪一见,知道遇见武林高手了,一哄而散。③民国二十年左右,他在路上遇到一彪人马,为首的居然是个老道士,说久闻王金山大名,一定要比个高下,王师父万般无奈只能交手了,最后竟然败下阵来。这老道士也不劫镖,率众匪扬长而去。自此王师父隐退江湖,回京城西山老家务农去了。至于后来怎么到了宅门儿里看家护院,未闻其详。④一九六四年初的一天,我路过六郎庄,在六郎庄武术社,听几个大汉正在聊武术界的一些事儿,居然两三次提到了王师父。我就上前问:你们说的是王金山吧?几个大汉都愣住了,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简单说明来历,几个汉子招手让我过去,我坐到席棚下的长凳上,说起师父王金山,那可说的就多了。⑤虽说王师父在府上看家护院,但府中人从未拿他当下人,老爷子也始终称他“王师父”,还帮他抚养他的孙子,直到大学毕业。王师父除了教教孩子们练武以外,就是每天夜里十二点跟着老爷子巡查宅院,十几年来没出过差错。头厅里有一张窄床,是王师父的,可从没见他在床上躺着睡觉,他只在一张很古旧的太师椅上“五心(脚心、手心、脑门心)朝天”地盘腿而坐,上了床也是这般,似乎睡着了,可院子内外发生什么事,他永远一清二楚。⑥一九五二年夏天,王师父没吃午饭,一直盘腿坐在太师椅上,像是僧人在打坐。我们一帮孩子出来进去打闹喊叫,他照睡不误,一动不动一个下午,谁也没当回事。到了吃晚饭时才发现,老人家就那么坐着归天了,七十九岁。⑦我特别伤心,因为几年来王师父对我特好。他看出来了,宅门里的少爷小姐都看不起我,玩儿不到一块儿,我只和他的孙子合得来,他就经常带我们去逛街,买大刀、逛天桥、喝面茶、剥头、洗澡。当年鲜鱼口西口把口不远有个“大香园”澡堂子,王师父每个月都带着我和他孙子去洗一两次澡。王金山一进去,正泡在池子里洗澡的老少爷们儿便都起身慢慢围拢来,请安问好之后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撺掇起哄:“王师父,露一手!”经常盛情难却,只好露一手,洗澡堂水池子旁常年摆着一条长凳,被水泡透了,两米多长,两三寸厚,上面盖着一层又厚又糙的麻袋片,足有两三百斤重。只见王师父上前躬下腰伸出右手把住长凳的一头,卡在拇指和四指之间,然后伸直臂膀不打弯儿,竟把长凳端了起来,一下子让人联想到当年镖路上手抠巨石的景象。澡堂里围观的众人喝彩叫好,武术社的汉子们听我讲这事也叫好。那天我要走了他们还送我一大兜荸荠,几个大汉还抱拳拱手说:“师叔慢走!” ⑧一九四八年;国民党快完蛋了,各路溃退的残兵败将龟缩到北平城里,学校、寺庙、会馆全被他们占了,好多门窗被卸下来烧火取暖,整个北平人心惶惶,盗贼丛生防不胜防。王师父就夜夜不得安生了,每天十二点拉掉电闸就开始巡视。那天我们忽然被一阵闹声惊醒。院子里一片通明,出事了。我爬起来刚要往外跑,只听一声断喝:都不许出来!关上门!我忙又缩了回来趴到窗户上向外看。院当中站着老爷子和王师父,两人手中都提着一把鬼头刀,旁边四五个仆人手里也都抄了棍棒,狼狗大青儿“汪、汪”地吼叫着,隐约听到“当啷当啷”的小钢铃声,越来越近,所有人都抬头望。只见一个黑影哈着腰快步走,一跃上了北屋脊,铃铛声也大了:黑影窜到西北角,稍稍一停,向院子里微微一鞠躬,突然老爷子大喊一声:“赏!”一个仆人立刻把一个装着大洋的小兜包递给王师父,只见王师父将那小兜包挂在鬼头刀的刀尖儿上,向上用力一甩,那兜包飞了过去,不偏不倚落在黑影举起的手上,黑影一矮身顺势在屋脊上磕了一个头,一缩身不见了,铃铛声隐隐远去。老爷子喊大家:“好了好了没事儿了,拉闸睡觉。”(节选自《收获》2021年第2期《非虚构·老岁月里的大人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欲扬先抑,开头着力渲染王师父貌不惊人、普通平常,为下文他的传奇经历蓄势铺垫,增强了表达效果。B.第④段中六郎庄闲谈颇具匠心,侧而表现了王师父的影响力之大,也自然地完成了由写传闻到写亲历的过渡。C.第⑦段讲述王师父端起长発的细节,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表达出“我”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对王师父的怀念。D.平常休息“五心朝天”盘腿打坐,离世时仍保持这个姿势,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王师父面对生死的豁达超脱。7.关于文中“夜半御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盗贼挂铃而来,先鞠躬后磕头再离去,侧面说明了王师父的声名远扬。B.王师父“一甩”的劲道准头显示了功夫的不凡,在客观上震慑了盗贼。C.王师父未阻止老爷子对盗贼的“赏”钱之举,是出于对老爷子的尊重。D.王师父身负看家护院的职责而并没有主动出击,这符合他的行事原则。8.王师父是普通镖师,却被作者认为是“大人物”,请简要概括其“大”在何处。9.著名学者吴密认为,优秀的写实小说,“绝非原来之实境”,而是“幻境之最真者”,同时,要讲究“剪裁之法”。本文作为“非虚构”作品,对吴宓的如上观点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平和谦恭不高调;②武艺高强不逞强; ③与人善重侠义;④忠于职守不懈怠。9.①将“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听到的传闻结合起来,亦真亦幻,增强了真实性和传奇性;②将人物故事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增强了典型性;③将极尽渲染的详写和一笔带过的略写结合起来,详略得当,增强了艺术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王师父面对生死的豁达超脱”错误。根据原文“他只在一张很古旧的太师椅上‘五心(脚心、手心、脑门心)朝天’地盘腿而坐,上了床也是这般,似乎睡着了,可院子内外发生什么事,他永远一清二楚”“一九五二年夏天,王师父没吃午饭,一直盘腿坐在太师椅上,像是僧人在打坐”“到了吃晚饭时才发现,老人家就那么坐着归天了”可知,这一姿势只是王师父的睡觉习惯,并非对生死的豁达超脱,但这种异于常人的睡觉习惯表现了王师父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是出于对老爷子的尊重”错误。根据原文“他有个原则: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能不伤人则不伤人”“老爷子喊大家:‘好了好了没事儿了,拉闸睡觉’”可知,对老爷子对盗贼的“赏”钱之举,符合他的行事原则,他没有必要阻止,不存在尊重一说,况且这也符合老爷子的意愿。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目《老岁月里的大人物》,作者认为王师父是“大人物”,其“大”主要体现在:根据原文“王师父就是‘低头汉’那种”“永远贴者墙根儿走,永远只低头看眼巴前的路”“眯着眼似笑非笑,一脸平和谦恭,好像是对不起谁似的”“那感觉一拳就能把他打一跟头”可以概括出王师父平和谦恭不高调。根据原文“他有个原则: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能不伤人则不伤人”“路遇悍匪,掀起千斤巨石,吓的悍匪一哄而散”可以概括出王师父武艺高强不逞强。根据原文“他在路上遇到一彪人马,为首的居然是个老道士,说久闻王金山大名,一定要比个高下,王师父万般无奈只能交手了,最后竟然败下阵来”可以概括出王师父与人为善重侠义。根据原文“每天夜里十二点跟着老爷子巡查宅院,十几年来没出过差错”“院子内外发生什么事,他永远 一清二楚”“王师父就夜夜不得安生了,每天十二点拉掉电闸就开始巡视”可以概括出王师父忠于职守不懈怠。【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学者吴密认为,优秀的写实小说既真实又传奇,同时详略得当。本文真实性体现在我是王师父的徒弟,王师父的一些事迹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而本文的传奇性体现在王师父早年间的一些传奇事迹。所以本文作为“非虚构”作品,体现为将“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听到的传闻结合起来,亦真亦幻,增强了真实性和传奇性。本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王师父的一些事迹都有历史背景,显得既真实又传奇,从而具有典型性。所以本文作为“非虚构”作品,体现为将人物故事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增强了典型性。本文详写王师父掀起千斤巨石,吓走悍匪一事,如“他走到巨石前伸出右手,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头抠住石头缝隙一用力,竟把足有千斤重的巨石掀了起来,然后把衣服往石下一塞,又轻轻放下巨石压住”,本文略写王师父路遇道士,最后败阵下来一事,如“为首的居然是个老道士,说久闻王金山大名,一定要比个高下,王师父万般无奈只能交手了,最后竟然败下阵来”。所以本文作为“非虚构”作品,体现为将极尽渲染的详写和一笔带过的略写结合起来,详略得当,增强了艺术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秋,七月,魏公操至阳平。张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初,操承凉州从事及式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拨军截山而还,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侍中辛毗、主簿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操,进兵攻卫,卫等夜遁。张鲁闻阳平已陷,欲降,阎圃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与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之。九月,巴、夷夷帅朴胡、杜濩、任约,各举其众来附。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约为巴郡太守,皆封列侯。冬,十月,始置名号侯以赏军功。十一月,张鲁将家属出降。魏公操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 等皆为列侯。习凿齿论曰:阎圃谏鲁勿王,而曹公追封之,将来之人,孰不思顺!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其此之谓欤!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曹公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矣。(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B.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C.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D.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质,古代卑幼前往拜见尊长时,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文中有“归附”之意。B.夷,本义“东方之人”,为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C.举,意为“带动、率领”,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意思相同。D.列侯,爵位名,汉初称彻侯,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又改列侯:也泛指诸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攻至阳平时,张鲁主张投降,其弟张卫则坚持抵抗,率军队把守关口,并且修筑了军事防御工事。B.辛毗、刘晔等人禀报,说曹军歪打正着占领敌军要屯,夏侯惇怀疑敌军有所图谋,亲往查看方才相信。C.阴平陷落后,张鲁属下想在撤退时烧毁宝货仓库,被张鲁制止,这一善意之举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许。D.阎圃善于审时度势,他劝谏张鲁不要称王,也曾在阳平失陷后主张暂缓投降,这些建议都被张鲁采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2)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 14.曹操最终能够成就霸业的优秀品性有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0.D11.C12.B13.(1)等他前去实地察核,不像听到的那样,于是感叹说:“别人的估量,很少能令人满意。”(2)本来我们想要归顺国家,但是意愿没能达成。如今避开大军强劲的势头(或:锋芒),并没有不良用心。14.①勇于自省,及时反思;②善于变通,因事制宜;③精于赏罚,善笼人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假如不明白这一点,仅重视武力征伐的作用,厚的爵位和赏赐只给那些拼死作战的武士,那么民众百姓会认为动乱有利可图,习惯于争相攻杀,倚仗武力,战乱就不会停止了。“民”作主语,“利于有乱”作谓语,故“利于有乱”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B。“于此”作“不明”的后置状语,故应在“于此”后停顿,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C.“意思相同”错误。“各举其众来附”,句意:各自率领全体部众归附朝廷。举,带动、率领。“戍卒叫,函谷举”,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举”,被攻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怀疑敌军有所图谋”错,原文是“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操,进兵攻卫,卫等夜遁”。可见,原文是说夏侯惇不相信辛毗、刘晔等人的禀报,并不是怀疑敌军有所图谋才亲往查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临履”,前去实地察核;“不如”,不像;“商度”,估量。(2)“归命”,归顺;“走避”,避开;“锐锋”,强劲势头、锋芒;“恶意”,不良用心。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操承凉州从事及式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概括为:勇于自省,及时反思。(2)根据“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之”“张鲁将家属出降。魏公操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概括为:善于变通,因事制宜。(3)根据“曹公追封之,将来之人,孰不思顺……曹公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矣”概括:精于赏罚,善笼人心。参考译文:秋季,七月,魏公曹操抵达阳平。张鲁准备以汉中为代价投降曹操,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兵众数万人凭借关隘坚守,在山上横向筑城墙十余里。当初,曹操听了凉州从事及从武都投降过来的人所说的话:“张鲁容易被击败,阳平城外的南、北山相距很远,无法防守。”便相信了。等他亲自实地观察后,发现不像所听说的那样,因而感叹地说:“别人的揣度,很少能令人满意。"攻打阳平山上的守军时,山势险峻难登,不能及时攻取,士兵死伤很多,军粮也将近用完,曹操心情沮丧,便想让军队开拔,切断山道以后撤走,派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喊回山上的战士。恰巧前锋军队在夜间迷路,误入张卫下属的军营,军营中士兵大惊溃散。侍中辛毗、主簿刘晔等人跟在迷路士兵之后,便报告夏侯、许褚,说:“我军已经占据了敌人的重要据点,敌人已经溃散。”夏侯惇等人还不信。夏侯惇亲眼目睹后,于是回去报告了曹操,继续进兵攻打张卫,张卫等人乘夜逃走。张鲁听说阳平已被曹军攻陷,将要投降,阎圃说:“现在因为受到曹军压力而被迫投降,一定没有什么功劳;不如通过杜濩投奔朴胡,一同抗拒曹军,然后再归顺,功一定大。”于是逃奔南山进入巴中。张鲁部下要烧毁全部宝物和仓库,张鲁说:“本来我们准备归顺国家,而这样的意愿还没有转达上去。如今离开这里(只是为了)躲避大军的锋锐,并没有恶意。宝物仓库,本是国家所有。”于是,把府库封存好以后,张鲁等人才离去。曹操进入南郑,非常赞赏张鲁的做法。又因为张鲁原本有善意,派人前往安慰晓谕他。九月,巴、夷两个少数部族首领朴胡、杜濩、任约,各自率领全体部众归附朝廷。于是朝廷划分巴郡,以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三人都被封为列候。冬季,十月,开始设置只有名号的侯爵,来奖赏那些有军功的人。十一月,张鲁率领家属出来投降。魏公曹操亲迎,授予张鲁镇南将军的官职,按照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万户。同时,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为列侯。习凿齿论说:阎圃劝谏张鲁不要称王,而曹操却追封他,以后的人,哪有不愿归顺曹操的!堵塞水的源头,其下游的水自然不再流动,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假如不明白这一点,仅重视武力征伐的作用,丰 厚的爵位和赏赐只给那些拼死作战的武士,民众百姓便会认为动乱有利可图,习惯于争相攻杀,倚仗武力,战乱就不会停止了。曹操这样封赏,可以说是了解赏罚的根本原则。(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秋野五首①(其三)杜甫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掉头纱帽仄,曝背②竹书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注】①)这组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襄西所作。②曝背:以背向日取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直陈自己不擅礼乐,既可见诗人坦直率真的性情,又暗含其精进勤勉的决心。B.“掉头纱帽仄”描写了诗人骤然转头、纱帽歪斜的画面,情景真实且又饶有趣味。C.尾联着一“小”字,更见秋花之可爱;驻足细嗅,微香隐隐,陶醉之态溢于言表。D.题为“秋野”却不重写景,而以人为中心,于叙事中表达出寓居山野的闲适之情。16.诗歌的首联在内容上对后三联具有统领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首联以寓居山林的读书游玩之“兴”总起,后三联以山林游乐的表现具体体现:颔联纱帽歪斜、手握竹简、曝背取暖,颈联采摘松子、收割蜜房,尾联驻足细嗅花香,在叙事写景中具体体现寓居山野的闲适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A.“首句直陈自己不擅礼乐”错误,“礼乐攻吾短”意思是“礼乐可以治理我身上的短处”,“攻”意思是“治”,体现的是礼乐对自己的意义,暗含自己致力于礼乐的精进勤勉的决心。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诗歌的首联在内容上对后三联有统领作用,首先要明确首联写了什么,然后分析后三联是如何具体呈现的。首联“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意思是“礼乐可以治理我身上的短处,山林可以把我的兴趣助长”,以“礼乐”“山林”“兴”总括诗人寓居山林的状态。颔联“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意思是“我 转过头去,帽子斜侧一边,背对着太阳晒暖,手里的竹简反射着日光”,通过诗人纱帽歪斜、曝背取暖、手握竹简的行为体现诗人读书的状态,这是对首联“礼乐攻吾短”的呈现;颈联“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意思是“风停的时候,我采摘松子,天冷的时候,我收割蜜房”,以“收松子”“割蜜房”写诗人的日常行为,尾联“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意思是“走近稀疏的秋花,我停下脚步,闻其幽香”,以“驻屐近微香”体现诗人的陶醉之态,颈联和尾联是对首联“山林引兴长”的具体呈现。(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_______”一句表明读书人所争辩的问题,并且认为如果“_______”,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晰了。(2)杜甫在岳阳楼上看到洞庭湖吐纳日月的恢宏气势,写下“_______”的千古名句;张孝祥途经洞庭,即景抒怀,用“_______”一句描绘出水面上下一片澄净空明的景象。(3)周公担心成王贪图安逸享乐,于是直接劝诫他“_______”,然后以“_______”告诫他要先懂得耕种收获的艰难,这是《尚书·无逸》的核心观念。【答案】①.尤在于名实②.名实已明③.乾坤日夜浮④.表里俱澄澈⑤.君子所其无逸⑥.先知稼穑之艰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尤”“乾坤”“澄澈”。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然而,有些人却对此①,并没有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不但肥胖可能致使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还可能因为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近日,媒体发布了关于身材焦虑问卷调查的结果,被调查者大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中。形成肥胖的原因或许很多,总结来看离不开六个字:吃得多,动得少。饮食和运动作为两个主要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体重,也许你每天只是多吃了一点,少走了几步,可是②,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直至最后的超重肥胖。一个人肥胖,仅仅是不自律吗?肥胖真的是“肉长在我身上,不要你管”吗?在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中,我们或多或少与“胖”相伴。肥胖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但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共同面对。解决肥胖问题,单单靠每个调整体态的个体的努力 远远不够,从全社会的范围内来看,形成健康饮食、全民运动的共识已经③。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以“肥胖”为陈述对象(主语),写三个短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子间语意连贯,逻辑清晰,不超过45个字。【答案】18.①不以为意②日积月累③势在必行19.肥胖不但可能致使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发生,还可能因为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让人产生心理问题。20.肥胖会给人带来危害;肥胖是吃得多、动得少形成的;肥胖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解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并没有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可知,此处是说有些人对超重肥胖的危害不在意,使用“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第二处,结合“也许你每天只是多吃了一点,少走了几步”“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可知,此处是说慢慢累积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使用“日积月累”。“日积月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第三处,结合“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共同面对”“解决肥胖问题,单单靠每个调整体态的个体的努力远远不够”可知,此处是说要想解决肥胖问题,“形成健康饮食、全民运动的共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使用“势在必行”。“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不但肥胖……”语序不当,前后都是说肥胖的危害,共用主语“肥胖”,所以“肥胖”应放在关联词“不但”的前面;第二处,“致使……等多种疾病”搭配不当,改为“致使……等多种疾病发生”。第二处,“因为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等原因”重复赘余,删除“等原因”;第三处,“产生心理问题”成分残缺,应是“让人(或使人)产生心理问题”。【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第一段,结合“肥胖的危害性……可能致使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还可能因为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产生心理问题”可知,这是说肥胖带来的危害。 第二段,结合“形成肥胖的原因或许很多,总结来看离不开六个字:吃得多,动得少”可知,这是说肥胖形成的原因,即“吃得多,动得少”。第三段,结合“肥胖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但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共同面对。解决肥胖问题,单单靠每个调整体态的个体的努力远远不够,从全社会的范围内来看,形成健康饮食、全民运动的共识已经……”可知,这是说如何解决肥胖问题,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面对。最后以“肥胖”为陈述对象(主语)拟写三个短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和林格尔剪纸,又称内蒙古“剜花”,被誉为农耕文明与草原图腾文化的“活化石”。“剜花”,最费心力的是图案的造型设计:一个好“样”,讲究传神、蓬勃、有味,于红纸上寥寥数笔,①。如京剧开场的“亮相”,只有创作者“动”了心,心思活起来,才是“动”剪的开端。除了“活气”之外,②。开剪时,刀口持鱼游之状,贴着红纸,紧跟线条,剪走形生,游流自若。传统烈马图,看似线条粗犷,裁剪迁曲处则凭着一股巧劲,纸转剪进,一气呵成。点缀环节,最考验手上功夫。常用的“密剪法”,运剪时犹如飞燕,上下快速翻飞,于图案边缘,剪出一圆锯齿花边。如《马背祝福》,以“锯齿”作马鬃,刀法冗密让毛发飘逸灵动,活脱脱一匹骏马纵横驰骋。上个世纪,剪纸曾一度面临消亡。三十多年来,传承人段建珺一边进行剪纸创作,一边抢救剪纸遗存,拍摄手艺照片20余万张,编纂了《中国民问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更是带出了上百位弟子。他常讲,剪纸艺术要勇于创新,但是,③,“活气”和“劲气”都不能丢!21.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都用了“如……”,但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说明。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第一句:打比方,将动剪前的画样比作京剧开场的“亮相”,说明好“样”要有“活气”。②第二句:举例子,以剪纸作品《马背祝福》为例,说明“密剪法”的具体应用及效果。22.①就勾勒出了图案的“活气”②运剪得有一股“劲气”③无论怎么创新【解析】【21题详解】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理解“如”的意思。 第一句:打比方,是比喻句,意思是“如同、好像”,句子是把动剪前的画样比作京剧开场的“亮相”,说明“剜花”时,一个好“样”的图案的造型设计要有“活气”。第二句:举例子,例举了剪纸作品《马背祝福》,来说明“剜花”时,点缀环节常用的“密剪法”的具体应用及效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结合后文“如京剧开场的‘亮相’,只有创作者‘动’了心,心思活起来,才是‘动’剪的开端”这一比方可知,此处强调说明好“样”的图案的造型设计要有“活气”;再结合前文“寥寥数笔”可知,此处应填“就勾勒出了图案的‘活气’”。第②处,结合前文“除了‘活气’之外”及文段最后“‘活气’和‘劲气’都不能丢”以及“传统烈马图,看似线条粗犷,裁剪迁曲处则凭着一股巧劲,纸转剪进,一气呵成”可知,此处强调“剜花”时,运剪还得有一股“劲气”,故此处应填“运剪得有一股‘劲气’”。第③处,结合前文“他常讲,剪纸艺术要勇于创新”可知,此处讲的是剪纸艺术的创新;在结合“但是”表转折强调,及后文“‘活气’和‘劲气’都不能丢”可知,此处分句应是表条件的,故此处可填“无论怎么创新”。四、写作23.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少年时代的雨果十分崇拜作家夏多布里昂。他曾说:“我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后来,雨果通过努力,写出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一系列伟大作品,逐步超过了夏多布里昂。冰雪少年苏翊鸣从小崇拜加拿大名将麦克莫里斯,他不断模仿麦克莫里斯的动作来提升自己。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苏湖鸣与麦克莫里斯同台竞技,最终超越偶像夺得银牌。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追星”方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执理智之刃,破盲目之境有的人崇拜偶像,不惜花大量时间精力为明星“打投”有的人受偶像精神鼓舞,立志向偶像学习,甚至超越偶像。诸如此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丧失理智,盲目追星;有人擦亮慧眼,理智追星;有人心怀感恩,追国之栋梁星。那么,哪些人才是我们该追之星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 执理智之刃,破盲目之境”。理智追“星”,摒弃浮华,抛却滤镜之光芒。出众的长相,出圈的性格,经过包装的明星看起来完美无瑕,吸引大批粉丝的追捧。有些疯狂到跟踪、尾随、监视他们的私生活。殊不知,明星的职业只是众多职业的一种,当灯光熄灭,幕布落下,他们同其他人一样都是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因此,请褪去粉丝滤镜,以看普通人的眼光再次审视追捧的明星,是不是不再那么光芒万丈了?况且追星只是生活的调味剂,生活的重点是生活本身。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追星中,将会本未倒置,因小失大。所以我们要摒弃浮华,理智追“星”。理智追“星”,求真务实,探求精神之内核。什么样的“星”,才是我们该追之星呢?那些为国为民,求真务实之星当是我们该追之星。于敏,隐姓埋名,在茫茫大漠中苦心钻研导弹;顾方舟,潜心研究,十余载终制得一颗糖丸;袁隆平,一心为民,默默在实验田耕耘,终得杂交水稻……在时代的洪流中有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发展助力,造福民生的人民英雄,在平凡的日子里奋斗出伟大的事业。尽管他们的外表朴实无华,可他们的精神内核远超常人。虽然他们从不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但他们的成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们要追捧的,应当是这样一群人,求真务实的国之栋梁。理智追“星”,奋斗进取,彰显青春主旋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富足,但也不能丧失进取之心。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中国青年都狂热地追捧流量,耽于浮华,而不是去沉淀自己,跟随真正的当世“明珠”,社会将难以进步,中国将难以发展。鲁迅先生期盼着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所以,我们应始终保持奋斗之心,以进取压倒苟安,彰显青春主旋律。理智追“星”,择璀璨“明珠”,养浩然正气。青年当“执理智之刃,破盲目之境”,奋斗进取,做时代的中流砥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跨越古今,第一段讲述了少年时代的雨果因为崇拜作家夏多布里昂,立志成为下一个夏多布里昂而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比偶像还高的文学成就的故事。第二段则从当代出发,讲述了冰雪少年苏翊鸣经过努力,终于战胜自己的偶像加拿大名将麦克莫里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夺得银牌的传奇故事。而最后一句话,则很明显告诉我们,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 的方式和目的,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从而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生活中,我们应该有自己崇拜的“星”,但我们崇拜的偶像应该是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明星”,科学界、文学界等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而不应该仅仅喜欢他们的外表。写作时,可以有这样的构思,开篇通过对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理性“追星”,正确选择偶像,更要超越偶像。主体从“怎么办”的角度,对这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首先明确选择偶像的标准,应当选择怎样的偶像,偶像应当是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于国于民有益,于己于他有意义的,可结合当下盲目追星的不良现象来进行论述。其次,崇拜偶像,就要努力成为偶像的样子,需要自身不断努力,以偶像为榜样,不断向偶像靠近。最后论述,崇拜偶像,超越偶像。这个境界是对偶像的最高致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为了超越巨人。只有这样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人类才能断进步。末段再次回扣主题,向楷模榜样学习,对标成为,展鸿鹄高飞之志,不断超越,直抵远方。立意:1.向偶像致敬,向偶像看齐。2.树立精神高标,激励自我成长。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3:10: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1.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