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审美追求,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和体现。建筑艺术的和谐美,影响到营造观念的各个方面。在布局安排上,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讲究各单体建筑物的横向有序铺排,各单体之间又用廊柱等结构将它们联结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在建筑方位、建筑色彩以及建筑空间分割等方面,又深受阴阳、五行等观念之影响,将人、自然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尚中”情结,集中体现在对中轴线意识的强化和运用上。中轴线南北贯穿,建筑物左右对称,秩序井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传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少在周代,院落空间已呈均衡对称,就已经出现了中轴线,进而南北方位逐渐与东西方位分野。面南为贵以后,南北轴线逐渐成为主轴线,重要建筑及空间位置正处于中轴线上。与中轴线建筑形式美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均衡的建筑形象,在审美视觉上给人以安稳、持重、冷静、坦然之感。但是,建筑的布局绝不是一种理想化的产物,这种理想的对称均衡模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往往受制于具体的场地、地形、交通等因素,匠人往往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使人在观感上仍获得对称均衡的审美效果。体量也是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品质。传统建筑是皇权的象征,礼制的标帜,不同功能的建筑都要求有不同的体量。宫殿、都城、坛庙、陵寝等建筑形制,只有用巨大的有等级的体量,才能象征皇权的尊贵威慑和礼制的森严秩序,才能更有力地彰显人与社会之“和”。儒家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儒道两家都讲“和”,都讲“天人合一”。如果说,儒家思想通过宫殿、都城、陵寝、宗庙、民居等建筑形态,规范了伦理道德,以情与理的统一为审美理想,孜孜以求人与社会之和谐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之于建筑则是以心与物的统一为审美理想,通过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园林这一建筑形式,为文人 士大夫的畅怀游心提供了一个自由之境。园林艺术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分景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统一与融合。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园林的和谐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中国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虚实相生、动静相济、淡雅幽远、自然含蓄而又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摘编自刘月《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之维》)材料二: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园林首要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显然受到了素朴天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把某个景观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此景观自身,成为其一部分,这种手法就是“借景”。所“借”之景既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借”实景之例如颐和园,以大手笔“借”引了附近的西山之景,尽管源自人之巧思,但却宛如天成。中国古典园林也善于借影、声、光、香等虚景。《红楼梦》中大观园有一亭,名“沁芳”,水光借绕堤翠柳而显得澄碧,流水借隔岸花香而沁得芬芳,小亭从而浸润于缥缈清香及潋滟水色之中,这应该是一例“借”虚景之佳作。甚至从园林景观的命名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建筑与自然互映融会的情趣,比如,在“锄月轩”里可以体会到“自锄明月种梅花”的闲适。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更多倚重于道家顺应天然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互补的文化取向在典型的前庭后园式的中国庭院建筑形态中可窥一斑。前庭后园的空间结构中,整个建筑群的前部是主体建筑,供人日常居住并且进行社会交流;后部的花园则是冶游休憩之所。在前部的居住之地,士子文人执礼有节,履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典训;在后部的冶游之处,他们优游闲适,享受着世外桃源般幽雅无羁的生活情趣。正屋主室的严格对称透出了儒家对于伦理秩序的讲究;花园风景的迂回曲折则体现出道家对于自然情趣的追求。一座庭园的结构安排隐然融会了两种处世立身的精神诉求。(摘编自汪洪澜《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材料三:“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分成三大块,以中轴线对称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保持建筑风格的一致。主庭院建筑环绕水面,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使人感到开朗宁静。在建筑色彩上,保留了苏州特有的清淡、秀丽的黑白色调,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室内运用光线来做设计,菱形、海棠形、方形等样式的漏窗依墙而设,伴随太阳移动形成动人的光影效果。观 赏者尽管处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氛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的哲学内涵在建筑上的最基本体现。B.中国古代建筑重视中轴线的作用,南北轴线逐渐成为主轴线,东西方位的建筑相对而言不再重要。C.园林建筑和谐之美,有儒家思想影响下由杂多与差异构成的优美,也有道家思想影响下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D.前庭后园式的庭院建筑形态是儒道互补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以统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中国传统建筑群的均衡之美,即使受到具体场地、地形、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也往往不会缺失,这得益于匠人巧妙的艺术处理。B.如果宫殿、坛庙、陵寝、民居等建筑形制,没有用巨大的有等级的体量,儒家所崇尚的“大壮”之美就无从体现。C.园林之景借助命名可增添情趣,如苏州园林“风来亭”就是借助虚景的典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长风送月来”的惬意。D.士子文人在主体建筑执礼有节,在后部的花园优游闲适,足见修齐治平的理想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可以和谐相融。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是()A.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阿房宫,有“前殿阿房,东西四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记载。B.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有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成的。C.《红楼梦》中,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D.故宫的部分房屋设计,用统一的柱子等距离排放,柱后窗门样式相同或相近,屋室多为左右对称,或是在柱边放置大小齐一、数量齐一的台基。4.“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明朝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杰作,请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哪些理念。【答案】1.C2.B3.C4.①“人作”,在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等多种造园手法,源自人之巧思;“天开”,追求的是自然美与 艺术美高度统一,宛如天成。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素朴自然。5.①讲究群体组合的和谐之美,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保持建筑风格一致;②讲究对称均衡之美,新馆东、中、西三路布局,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使人产生和谐之感;③讲究色彩的和谐,新馆保留苏州特有的清淡、秀丽的黑白色调,与苏州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④善于借景,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借助水面增添意境之美;善于借助窗子与光线营造韵味无穷的效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儒家思想影响下由杂多与差异构成的优美”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园林的和谐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可见,“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并不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民居……没有用巨大有等级的体量……”错误,原文是说“宫殿、都城、坛庙、陵寝等建筑形制,只有用巨大的有等级的体量”,不包括“民居”;“儒家所崇尚的‘大壮’之美就无从体现”错误,说法绝对化,原文是说“儒家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体现了儒家崇尚的“大壮”之美。B.建筑物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体现了儒家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C.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特点。D.体现了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材料一“园林艺术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分景 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和材料二“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借景”“中国古典园林也善于借影、声、光、香等虚景”可知,“人作”,在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等多种造园手法,源自人之巧思;从材料一“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统一与融合”和材料二“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更多倚重于道家顺应天然的思想”可知,“天开”,追求的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宛如天成。从材料二“中国传统园林首要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显然受到了素朴天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可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素朴自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在布局安排上,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讲究各单体建筑物的横向有序铺排,各单体之间又用廊柱等结构将它们联结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和材料三“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保持建筑风格的一致”可知,讲究群体组合的和谐之美,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保持建筑风格一致;从材料一“与中轴线建筑形式美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和材料三“以中轴线对称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可知,讲究对称均衡之美,新馆东、中、西三路布局,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使人产生和谐之感;从材料二“中国古典园林也善于借影、声、光、香等虚景”和材料三“在建筑色彩上,保留了苏州特有的清淡、秀丽的黑白色调,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可知,讲究色彩的和谐,新馆保留苏州特有的清淡、秀丽的黑白色调,与苏州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材料二“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和材料三“主庭院建筑环绕水面,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使人感到开朗宁静”“室内运用光线来做设计,菱形、海棠形、方形等样式的漏窗依墙而设,伴随太阳移动形成动人的光影效果”可知,善于借景,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布局;借助水面增添意境之美;善于借助窗子与光线营造韵味无穷的效果。(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收茅盾二百里内的十多个小乡镇上,几乎天天有饥饿的农民“聚众滋扰”。老通宝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多多头也干了这犯“王法”的事,于是整夜睡不安稳,“不回来倒干净,地痞胚子,我不认账这个儿子。”被围的市镇不得不首先开了那“方便之门”:农民可以向米店赊米,到秋收的时候,一石还一石;当铺里来一次免息放赎;镇上的商会筹措一百五十担米交给村长去分俵。 保安队与“方便之门”双管齐下,居然那“抢米囤”的风潮渐渐平下去;这时已经是阴历六月底,农事也迫近到眉毛梢了。老通宝一家总算仰仗那风潮,这一晌来天天是一顿饭,两顿粥,而且除了风潮前阿四赊来的三斗米是冤枉债而外,竟也没有添上什么新债。现在又要种田了,阿四和四大娘觉得那就是强迫他们把债台增高。老通宝看见儿子媳妇那样懒懒地不起劲,就更加暴躁。“明天,后天,一定要分秧了!阿四,还不打算打算肥料?”“上年还剩下一包肥田粉在这里呀!”阿四有气无力地回答。突然老通宝跳了起来,恶狠狠地看定了他的儿子说:“什么肥田粉!毒药!洋鬼子害人的毒药!我就知道祖宗传下来的豆饼好!豆饼力道长!肥田粉吊过了壮气,那田还能用么?今年一定要用豆饼了!”“哪来的钱去买一张饼呢?”“放屁!照你说,就不用种田了!不种田,吃什么,用什么,拿什么来还债?”第二天一清早,小陈老爷刚刚抽足了鸦片打算睡觉,老通宝突然来借钱了。数目不多,一张豆饼的代价。一心想睡觉的小陈老爷再三推托不开,只好答应出面到豆饼行去赊。老通宝一路上有说有笑,到家后他把那饼放在廊檐下,却板起了脸孔对儿子媳妇说:“死了才不来管你们呀!什么债,你们不要多问,你们只替我做!”春蚕时期的幻想,现在又在老通宝的倔强的头脑里蓬勃发长,正和田里那些秧一样,拔似的长得非常快。河里的水却也飞快地往下缩。好容易从那干涸的河里车起了浑浊的泥水来,经过那六七丈远的沟,便被那燥渴的泥土截收了一半。田里那些壮健的稻梗就同患了贫血症似的一天一天见得黄萎了。老通宝看着心疼,急得搓手跺脚没办法。四大娘冷一句热一句抱怨:白费了人工,而且多欠出一张豆饼的债!不单是老通宝家,谁家的田不是三五天内就要干裂的像龟甲呀!唯一的办法是到镇上去租一架“洋水车”救急。老通宝一听到“洋”字,就有点不高兴。况且他也不大相信那洋水车会有那么大法力。正在这样怀疑着的老通宝还没开口,四大娘却先愤愤地叫了起来;“洋水车倒好。可是租钱呢?没有钱呀!听说踏满一爿田就要一块多钱!”“天老爷显灵。今晚上落一场雨,就好了!”他急急忙忙跑到村外小桥头那座简陋不堪的“财神堂”前磕了许多响头,许了大大的愿心。这一夜,老通宝整夜没有合眼。正午时分,毒太阳就同火烫一般,那些守在小桥上的人忽然发一声喊:来了!——那就是洋水车!“水就从这管口里出来,灌到田里!”管理那软管子的镇上人很卖弄似的对旁边的乡下人说。突然,那船上的机器发喘似的叫起来。接着,咕的一声,第一口水从软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 汩汩地直泻,一点也不为难。老通宝站得略远些,瞪出了眼睛,注意地看着。他也不和儿子媳妇商量,径拉了保人,担保了二分月息的八块钱,也叫那软管子到他田里放水去了。太阳落山的时候。老通宝的田里平铺着一寸深的油绿绿的水,微风吹着,水皱的像老太婆的脸。老通宝看着很快活,也不理四大娘的唠唠叨叨聒着“又是八块钱的债”!接着是凉爽的秋风来了。四十多天的亢旱酷热已成为过去的噩梦。村坊里的人全有喜色。老通宝更断言着“有四担米的收成”,是一个大熟年!有时他小心地抚着那重甸甸下垂的稻穗,便幻想到也许竟有五担的收成,而且粒粒谷都是那么壮实!只要一次好收成,乡下人就可以翻身,天老爷到底是生眼睛的!但是镇上的商人却也生着眼睛,他们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稻还没收割,镇上的米价就跌了!到乡下人收获他们几个月辛苦的生产,把那粒粒壮实的谷打落到稻筒里的时候,镇上的米价飞快地跌到六元一石!再到乡下人不怕眼睛盲地砻谷的时候,镇上的米价跌到一担糙米只值四元!最后,乡下人挑了糙米上市,就是三元一担也不容易出脱!米店的老板冷冷地看着哭丧着脸的乡下人,爱理不理似的冷冷地说:“这还是今天的盘子呀!明天还要跌!”然而讨债的人却川流不绝地在村坊里跑,汹汹然嚷着骂着。请他们收米罢?好的!糙米两元九角,白米三元六角!老通宝幻想的肥皂泡整个爆破了!全村坊的农民哭着,嚷着,骂着。“还种什么田!白辛苦了一阵子,还欠债!”——四大娘发疯似的见到人就说这一句话。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当他断气的时候,舌头已经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似乎说:“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一九三三年一月(有删改)【注】《春蚕》《秋收》《残冬》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米囤”风潮让被围的市镇打开“方便之门”,人们因此渡过眼前难关,初步显露出斗争才会有希望的主题。B.文中两次提及“春蚕”,从“春蚕”到“秋收”愈加悲惨的人物遭际,体现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C.老通宝的心情随着庄稼起伏多变,喜悦、着急、盼望,最终因希望破灭而送命,小说的节奏也随之缓急有变。D.文中先写农民丰收在望,继而写农民丰收成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产生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7.关于文中的次要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多多头有着最初的觉醒,干了犯“王法”的事,但老通宝认为这直接触犯了自己的尊严。B.管理软管子的镇上人的卖弄似的话语让老通宝下定了使用洋水车的决心,推动了情节发展。C.米店老板冷冷的表情和腔调,表现了事不关己的商人对农民命运的漠不关心和无情嘲弄。D.四大娘对种田的怀疑和欠债的担忧,在小说倒数第二段得到了应验,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悲苦。8.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中老通宝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好的结尾,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本文结尾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D8.①官、商、地主等多重盘剥,农民饱受压迫。②“洋”货深入农村,传统稳定的农村经济受到冲击。③农村贫穷落后,种地已经不能摆脱贫困,农民遭遇悲惨。9.①结尾写老通宝舌头僵硬不能说话,作者却还写他眼睛明朗,让他用眼睛似说非说出“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的话语。②反常的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明朗的眼神,眼睛仍似说非说的话透出了老通宝在生命的终点做出了改变,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思考。③以此结尾,深化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中国农民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觉醒,走革命的道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错,文中作者对破产农民充满同情,他们深受多重大山迫害,生活艰辛悲苦,没有怒其不争。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A.“但老通宝认为这直接触犯了自己的尊严”错,原文为“老通宝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多多头也干了这犯‘王法’的事,于是整夜睡不安稳,‘不回来倒干净,地痞胚子,我不认账这个儿子’”,老通宝是认为儿子的走法违法,没有认为直接触犯了自己的尊严,选项无中生有。B.“管理软管子的镇上人的卖弄似的话语让老通宝下定了使用洋水车的决心”错,原文有“第一口水从软 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汩汩地直泻,一点也不为难”,老通宝看到了羊水车的效果,才决定使用的。C.“无情嘲弄”错,原文有“米店的老板冷冷地看着哭丧着脸的乡下人,爱理不理似的冷冷地说:‘这还是今天的盘子呀!明天还要跌!’”米店老板有的是冷漠和残酷压榨,并没有嘲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能力。结合“聚众滋扰……保安队与……居然那“抢米围”的风潮渐渐平下去”“镇上的商人却也生着眼睛,他们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稻还没收割,镇上的米价就跌了!到乡下人收获他们几个月辛苦的生产,把那粒粒壮实的谷打落到稻筒里的时候,镇上的米价飞快地跌到六元一石”分析可知,农民受政府管制,商人压米价,还要交地租,官、商、地主等多重盘剥,农民饱受压迫。结合“什么肥田粉!毒药!洋鬼子害人的毒药!我就知道祖宗传下来的豆饼好!豆饼力道长!肥田粉吊过了壮气,那田还能用么?今年一定要用豆饼了!……唯一的办法是到镇上去租一架‘洋水车’救急”可知,“洋”货深入农村,传统稳定的农村经济受到冲击。结合“老通宝一家总算仰仗那风潮,这一晌来天天是一顿饭,两顿粥……老通宝幻想的肥皂泡整个爆破了!全村坊的农民哭着,嚷着,骂着。‘还种什么田!白辛苦了一阵子,还欠债!’”分析可知,农村吃不饱饭,贫穷落后,种地欠债,丰收乐也还不起债,已经不能摆脱贫困,农民遭遇悲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当他断气的时候,舌头已经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结尾写老通宝舌头僵硬不能说话,作者却还写他眼睛明朗,让他用眼睛似说非说出“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的话语。这一不合常理的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明朗的眼神,眼睛仍似说非说的话“真想不到你是对的”,和开头对多多头咬牙切齿的愤恨形成对比,透出了老通宝在生命的终点明白了农民反抗的原因,思想做出了改变,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以此结尾,深化了小说主题,老通宝的勤劳换来的是更多的债,这就引发读者思考,中国农民的出路是什么。老通宝对多多头的认同表明了他的觉醒,这告诉读者:中国农民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觉醒,走革命的道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壄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贵、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材料二: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具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魏征《谏遣使市马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诸蕃闻之A且不重B中国C但使彼国D安宁E则诸国之马不求F自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B.涂,指道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思相同。C.下,指落后,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下”意思相同。D.遽,文中是“就”的意思,“遽”与成语“疾言遽色”中的“遽”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皇帝爱好驰骋射猎,司马相如跟随身旁,出于皇帝自身安全的考虑,写了这篇奏疏。B.材料一从逸材之兽和人之不意两个方面来写射猎的危险,劝谏皇上深察无形之危和隐微之祸,及早防备。C.材料二魏征认为太宗在可汗封立之前就到各国买马,会让西域各国认为太宗的目的并不是专立可汗。D.材料二唐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劝谏,停止买马,并遍施恩惠,说明他善于纳谏,是位贤明的君主。 13.材料一、二同是“劝谏”,但劝谏方式不同,请加以分析。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促织》)(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答案】10.ACE11.C12.D13.材料一,语气委婉,情辞恳切,把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叙事结合了起来。先从皇上亲自打猎说起,接着还从打猎的实际情况考虑,指出可能发生的其它危险,还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等语谆谆进谏,从而劝皇上以身体和天下为重,不要再亲自打猎。材料二,直言不讳的劝谏唐太宗,有理有据。魏征先是明确的指出唐太宗不该买马,这样会让西域和少数民族不服,接着魏征又引述古代汉文帝、光武帝,以及苏则劝谏魏文帝的故事。14.(1)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2)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也会看不起我们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诸蕃”为主语,“闻”为谓语,“之”为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A处断;“中国”作“不重”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断;“诸国之马”作主语,连词“则”一般用于句首,所以“则”前断句,E处断。故选A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涂”都指道路。句意:而喜欢奔驰在有万分之一危险的道路上却认为快乐。/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C.“‘下’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下”,落后;降低身份或自取下策。句意:怎么在这件事情上的见识,还不如汉文帝、汉光武帝呢?/却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D.正确。“遽”,就/惊慌。句意: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说话急躁,神色慌乱。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并遍施恩惠”错误。由原文“太宗遽令止之”可知,唐太宗最终只是停止了买马,并没有“遍施恩惠”。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古到今,规劝别人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规劝皇帝。但由于作者把自己的说辞操作得语气委婉,情辞恳切,把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叙事结合了起来,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的意思虽然很简单明白,但他说得极为婉转。尽管只是为了劝皇上不要打猎,但他先从皇上亲自打猎说起,然后说野兽中可能会有极其凶猛的,而皇上猝不及防,就很可能遇上危险,并把这种危险比作胡、越、羌、夷袭击皇上的车驾,从而把打猎与国家的安危联系了起来。因此,他认为皇上不应该亲自打猎。接着,作者还从打猎的实际情况考虑,指出它还可能发生的其它危险。还以“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等语谆谆进谏,希望皇上看到打猎所隐藏的各种祸患,从而劝皇上以身体和天下为重,不要再亲自打猎。本文虽是进谏,但说理生动、恳切,有委婉动人的效果。材料二,直言不讳的劝谏唐太宗,有理有据。结合“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具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可知,魏征先是明确的指出唐太宗不该买马,这样会让西域和少数民族不服;结合“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可知,接着魏征又引述古代汉文帝、光武帝,以及苏则劝谏魏文帝的故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然”,但是;“隐”,暗;“中”,合;“胸怀”,自己的心事;“藏”,装起来;“示”,给……看。(2)“秋毫”,一点东西;“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府库”,仓库;“待”,等待。参考译文:材料一:司马相如跟随皇上到长杨一带打猎,这时候天子正喜欢亲自射击狗熊和野猪,驾着车追击野兽。相如因而上书规劝说:“臣听说,有些事物虽然同类而能力不同,所以同是武士,论力气要数乌获,论敏捷要 算庆忌,论勇敢必定是孟贲和夏育。以臣的愚陋之见,内心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应该是这样。如今陛下喜好涉足险境,射击猛兽,万一突然遇上凶猛异常的野兽,它在不能存身的地方惊骇起来,朝着皇上随从车辆扬起的尘土猛扑过来,车子来不及调转车辕,人来不及施展武艺。这时,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艺都用不上,连枯木朽株都成了防身的障碍了。这就像胡、越起兵于皇上的车驾之下,而羌、夷逼近车厢一样,难道不危险吗?即使预备周全而万无一失,那种地方也不是身为天子者所应该靠近的。再说,纵然派人先开路而后出行,在大路中间奔驰,尚且不时可能发生脱衔断橛的变故,更何况涉足于荒林草莽之中,驰骋于丘陵山野之上,眼前只顾猎取禽兽的快乐,而内心却没有防备意外的警惕,这种情况下发生灾祸恐怕是很难避免的了。忽视天子的尊贵地位,却不能认为安全,而喜欢奔驰在有万分之一危险的道路上却认为快乐,我私自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大凡英明的人能在事情尚未萌发之前就早已预见,智慧的人能在危险尚未形成之时便设法避免,灾祸往往潜伏在隐微的地方,发生于人们疏忽大意的时候。所以俗话说:‘家有千金财,不坐屋檐下。’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说明大道理。臣衷心希望陛下留意明察这一点。”(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有回来,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现在派遣的使者是以封立可汗为名义的,可汗尚未封立,就到各国去买马。突厥人一定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买马,而不是专程去封立可汗。这样,可汗虽然被封立了,他也不会对陛下感恩;立不成的话,就会产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也会看不起我们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从前汉文帝时,有人献千里马。文帝说:‘我巡幸时每天行进三十里,打仗时每天行进五十里,仪仗走在我的前面,副车跟在我的后面,我单独骑一匹千里马,能走到哪里去呢?’于是给了献马人一些路费,让他回去了。汉光武帝时,有人献千里马和宝剑,光武帝让千里马拉装载战鼓的车,宝剑赐给手下的骑士。今天陛下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怎么在这件事情上的见识,还不如汉文帝、汉光武帝呢?”还有,魏文帝想寻找西域的大珍珠,苏则说:‘如果陛下恩惠遍及天下,那(珍珠)不找也会自己来,寻找得来的珍珠是不值得珍贵的。’陛下就算不能仰慕汉文帝高尚的德行,能不害怕苏则正直的话吗?”太宗就下令停办了这件事。(魏征《谏遣使市马疏》)(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别谢师宰王安石 闾阖①城西地如水,鸡鸣黄尘波浪起。穷年一马望扶桑②,东得省门③身辄止。簿书期会老纷纷,邂逅论心喜有君。数日未多还舍我,相看愁思乱于云。【注】①阊阖:原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这里借指京城。②扶桑:代指太阳。③省门:宫门,禁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扶桑”写诗人的政治理想,“穷年一马”表现诗人追求的执着与孤独。B.“身辄止”表现诗人渴望实现政治抱负却无法继续精进的无奈与无力之感。C.“老纷纷”写诗人官务冗繁,以此更衬托出与好友谢师宰“论心”的欣喜之情。D.尾联中诗人写与友人短暂相聚后而又离别的伤感,以景结情,余味无穷。16.本诗的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加以赏析。【答案】15.B16.首联不仅用两个比喻修辞,“地如水”喻指生活的平定安宁,“波浪起”暗指动荡不安羁旅漂泊的日子,增强生动形象性,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京城生活的安逸太平和在外奔波的劳顿、困苦、不安,从中可见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坚守,不惧孤独和艰难的勇敢、顽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却无法继续精进的无奈与无力之感”错,对应“望扶桑”,应该是指理想的实现。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炼句)的能力。“闾阖城西地如水,鸡鸣黄尘波浪起”大意是说住在京城城西生活是安逸,鸡鸣便起身的羁旅漂泊日子是危险不定、艰辛劳顿的。“水”喻指平静,安宁无波;“波浪”喻指动荡不安、前途未卜。比喻修辞生活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诗人无惧无畏,执着而孤独。如水之地与波浪起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羁旅漂泊生活的凄苦无定,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不懈的追求,从中可见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坚守,不惧孤独和艰难的勇敢、顽强。(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谏言唐太宗对百姓不要用严刑监督和声威震慑,因为这样会使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开阔的意境或衬托内心的豪迈,或反衬个体的渺小,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广阔的湖面上,安置一叶小舟,就属于前者。(3)小刚参加六朝古都南京研学游,每到一处都能怀想历史,产生千古兴亡之感,于是他借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己之感怀。【答案】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貌恭而不心服③.玉鉴琼田三万顷④.着我扁舟一叶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苟”“恭”“鉴”“琼”“顷”“着”“衰”“凝”“霏”。三、整本书阅读在《红楼梦》研读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对回目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风格,形成了如下研究成果。请完成小题。18.下列《红楼梦》回目的相关情节不以薛宝钗为主要人物的一项是()A.滴翠亭杨妃戏彩蝶B.错里错以错劝哥哥C.薛小妹新编怀古诗D.蘅芜君兰言解疑癖19.《红楼梦》一些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冠以一个字,以概括和凸显其品性和个性,即所谓“一字评”。如“俏平儿”“(1)晴雯”“(2)探春”“时宝钗”……请从(1)(2)中任选一个将所缺的字补充完整,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20.《红楼梦》回目名的风格极具特点,请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概括第十六回回目名的风格特色。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示例: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雅俗并列。用“梅花雪”来对应“母蝗虫”,一个是妙玉用“梅花雪”烹茶,极其高雅;一个是用“母蝗虫”来代指刘姥姥,颇为俗气,雅俗共赏,饶有情趣。【答案】18.C19.(1)勇(2)敏20.悲喜交加。用“凤藻宫”来对应“黄泉路”,在第十六回回目里,一个是贾元春因为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富贵和恩宠都达到了极点;可秦钟年纪轻轻竟然病死。前者走向生命的巅峰状态,是喜;后者却已上奈何桥边,是悲,内容悲喜交加,构思巧妙。【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C.“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的内容,其中的“薛小妹”是指薛宝琴,薛宝琴是薛 蟠、薛宝钗的堂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1)“勇”者无畏、无惧,同样也“无谋”。晴雯的“勇”出现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晴雯对贾宝玉有情,为了贾宝玉,可以悍不畏死,是为“勇”。晴雯为贾宝玉“勇”值得赞颂。也是她迥异于其他人的品格。她守在贾宝玉身边洁身自好,坚守品格,在所有人都蝇营狗苟为前程不惜献身取媚时,对无良品行不屑一顾绝不苟同。晴雯的“勇”也害了她。勇者无畏,勇者也无谋。看晴雯在大观园的经历,很容易给人一种“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印象。(2)“敏”的古意比现代要丰富,除了常用的“快”以外,还有“谋”。敏、谋同义。所以,“敏探春”,不单是说她反应快,也说她看得透,想得深。探春的“敏”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她对自己的出生非常敏感。探春是庶出,这使得她在贾府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她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非常清楚,并且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这种敏感也促使她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其次,探春对府中的不合理和浪费之处非常敏感。她平时观察细致,发现了许多府内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比如买办胭脂水粉的浪费等。她借管家之际兴利除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把大观园的田地水域等承包给仆佣,从而节省了府内的开支,也增加了一些收入。最后,探春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也非常敏感。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她善于观察人的言行举止,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她也关注社会现象,对府内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进行批评和反对,表现出她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红楼梦》第十六回回目里,用“凤藻宫”来对应“黄泉路”,一个是贾元春因为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富贵和恩宠都达到了极点;可秦钟年纪轻轻竟然病死。根据《红楼梦》原文描述,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元春很早的时候被选入宫中做女史,之后寂寂无闻,现在突然之间就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为贤德妃,对于贾府众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贾府也从以前的权贵变为国戚,可谓是达到权势的顶峰,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秦钟被父亲打了一顿,父亲还丧了命,这件事,对秦钟的打击也是比较致命的。秦钟从小体弱,身体遭受一顿毒打,肯定是挨不住的。身体的伤,经过调养其实还是有治愈的机会,但秦钟的父亲被气死,让他内心遭受了良心的谴责,最终郁郁寡欢。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走向生命的巅峰状态,是喜;秦钟年纪轻轻却已上奈何桥边,是悲,内容悲喜交加,构 思巧妙。四、微写作21.根据下面题目,按要求作答。追求正义,坚守良知,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学习了《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之后,你对这句话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答案】例文:学习了《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之后,我对“正义”和“良知”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青年,更应坚守良知的人生底线,追求正义,传递正能量;唤醒我们的悲悯情怀和良知,引导我们心怀善念,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去关怀身处困境的人们,启发我们心怀悲悯,对他们伸以援手,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善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题目。审题指导:从材料来看,学习了《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之后,我们认识到追求正义、坚守良知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应该对人类的有深切关怀,心怀悲悯,传递温暖。构思指导:可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先论述强调悲悯情怀的必要性;最后可以论述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然后号召人人要心有大爱,抱以善意,伸出援手等。行文可运用递进式、总分式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具有思辨色彩。五、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也有人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很重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到了两种观点,一是在人生路上的岔道口有重要的几步,意在表明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巨变。它们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二是人生的路每一步都很重要。意在强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个人的成功就在自己每一天每一步的努力和坚持当中,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最后才能够成功。综合来看,两种观点并不矛盾,第一种是强调人生选择的关键性,选择很重要,有时候选择对了,就有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而如果选错了路,人生也就会跑偏了方向。第二种是强调人生奋斗路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重要性,当然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经历长年累月的耕耘,并且能在艰难困苦中一直前行的人,人生才会更加真实,更加丰盈。因此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选择的方向,又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行文思路上,可采用总分式结构布局谋篇,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坚定人生方向,一路风雨兼程。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人生要有方向,要有正确的选择,选择对了会事半功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是方向选择是第一步,想要继续走下去,那就是坚持不懈,所有的成功都是坚持到底的努力奋斗。因为方向明确,行动努力,又能坚持到底,功到自然成。立意:1.找准行动的指南,稳扎稳打地前行。2.方向对了更需要坚持不懈。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安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05:5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0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