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湖北省高二9月起点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武丁是商代的第23代国君。在当王储的时候,其父小乙让武丁长期居住在民间,使他熟悉农业生产,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百姓疾苦。武丁即位初,曾经“三年不言",为的是“默以思道”,“以观国风”。这说明商代统治者A.重视国家治理B.重民思想形成C.强调农业生产D.实践仁政理念2.春秋时期,由于“国”和“野”的区别逐渐消失,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乡、里很早就产生了。乡、里的负责官吏称乡长和里长,由于各诸侯国之下的地方政权为乡、里,所以当时的诸侯国君都直接地与乡、里的官员发生关系。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的局面形成B.社会转型的趋势已经出现C.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秦朝的文书制度的实施方式非常严格和规范。例如:在撰写文书时,官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撰写。在谏、疏等文书中,官员必须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告,但是也必须注意措辞,不能过于直言,更不能有任何的攻击性言辞。这样,官员的言辞和行为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文书制度的实施A.有利于保障君主决策的科学性B.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C.导致了政府行政运行的保守性D.明确了君主和臣子的权利义务4.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311~589),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据此可知,“文化采借”A.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加剧的产物B.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加快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D.奠定了隋唐文化繁荣的基础5.面对“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等状,王安石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可能是世界上最星使用考试考核方法进行年级开等的教育制度。由此可见,“三舍法”的创立主要针对A.学校教育注重死记硬置B.变法运动需要创新人才C.科举选人脱离社会实园D.儒学正统地位面临挑品6.朱元璋经常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由“吏部考其股最”,分为5等;同时,严惩贪官污吏,受财任法者,1贯以下杖70,每5贯加1等,至50贯纹,“脏至六十两以上者,袅首示众。”为了监督官吏,特地规定:凡地方长官贪醋者,允许老百姓上京城告发。上述材料可以用来 说明明初A.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B.以民为本初具民主理念C.整肃吏治实践善治目标D.革除吏治弊病成效显署7.“固邦本”是张居正实施社会改革的主体思想之一,他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高。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稿以资商,则商病。”“故……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的这一思想A.改变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B.利于增加财政收入C.主张减轻商税推动经济发展D.注重解决民生问题8.下表为部分维新人士的求学经历。由此可知A.上海成为中西交流的中心B.传统教育影响根深落固C.个人价值扎根于时代需要D.西学东渐决定个人命运9.清帝退位后,党、社问题迅速成为北京居民街读卷议的热门话题。众多的政治团体、党派他们的宗旨、纲领、宣言中,纷纷表示“拥护共和”、“谋求共和”、“建设共和”、“促进共和”、“巩固民国基础”等。无论是激进型政党,还是保守派政党,在称颂民主制度、认同共和主义立场上都是一致的。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C.共和体制的群众基础广温D.中华民国统治基础稳固10.1940年2月,中共在晋绥根据地成立了音绥游击行政行署:1941年8月,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统一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1943年1月,音西北行政公署正式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西北和绥远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进一步统一,晋绥根据地行政机构名程的调整旨在A.发动百团大战的战路需要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增强敌后抗战的领导力量D.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截止1953年6月底,全国人口为60191万人。登记的选民为32000万人,占18罗以上人口数的97%以上,至1954年6月,基层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一选举活动A.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保障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顺利完成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预示着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盈12.1978年秋夏之际,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这一“借地”方式A.源直土一届三中全会政策推动B.体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C.标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D.摆脱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纵13.1066年“诺曼底征服”后,西欧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度被引入英国,根据这一制度,遇到战事,国王的封臣应该率领与其土地面积相应数量的骑士为国王服额兵役40天,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那么国王就要对他征收盾牌钱。从查理一世起,除了盾牌钱之外,国王还征收罚金,理由是贾医不服军役因而导致战场上缺少指挥官。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英国A.国王权利的加强B.国家财政收入的匮乏C.贵族势力的衰落D.对外殖民战争的频繁14.13世纪后,尚武斗狼色彩浓厚的传统比武大会逐渐向公共庆典和仪式型转变,参赛者多追求勇武技巧来博取观众的赞赏和荣誉,甚至是为了向其爱恋的女人展示自己的威猛和求爱的决心由此,比武大会开始蒙上温馨典雅的色彩,观赏性和娱乐性逐渐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骑士精神的强化B.文艺复兴的影响C.市民阶层的扩大D.社会发展的推动15.1787年,保守派在制宪会议上宜称:主要危险来直“我们的[州]宪法的民主成分。人民所行便的政府的权力会把其他部门春没。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主的办法。”这反映了美国当时A.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看B.宪法缺乏民主因素 C.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D.人民权利缺乏保障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均田制】(16分)材料一(北魏)均田制有如下特点:第一,均田制下所授田有露田、桑田、麻田、住宅地和莱地,露田、麻田有还有授,由对建国家行使权力按劳动力的多少进行分配,农民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系因和它回,家民可以传世继承,甚至可以买卖,似乎享有一定的所有权,但农民如果术能及时种植,即由国家收回,可见农民对桑田也只有占有权。第二,北魏丁男校露田40亩,妇女20亩,加籍田共计120亩,而且,桑田是计算在借田之内的。第三,北魏严格限制露田、麻田的买卖,桑田也只能买卖其定额的不足或盈余部分。第四,均田制规定奴坤体良人授回,并没有限制授回奴牌的数目。第五,均田制规定了地方官更的授田,这种田地禁止买卖。“诸宰民之官,各随地险公田,剩史十五项,太守十项,治中别驾各八项,县令、那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材料二唐代均田制规定:1.对百姓的授田。丁男和18岁以上的中男,每人授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回,20亩为水业田;60岁以上的者男,患有重疾病和残废者,投口分田40亩;寡妻妾授口分田30亩:……工商业者,在宽乡者授永业田10亩,口分田40亩,在狭乡者不授;僧徒、道士给口分田30亩,尼姑、女冠给口分团20亩2.对贵族官僚的授田。有封爵的贵族按爵位等级授永业田100顷至50顷;职事官按品级授永业田60顷至2顷……以地租收入作为俸禄的补充。3.授田原则,凡授田,在10月至12月之间进什,授田按照“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的原则。授田足的地区称宽乡,不足的称狭乡,狭乡口分田减平给授。愿意迁往宽乡的,允许出卖口分田。一般百姓家贫无以共葬者,可以出卖永业田。官人的“永业田”及赐四欲卖及贴赁者,皆不在禁限。——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均田制与北魏相比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均田制的影响。(6分)17.【调查研究】(14分)材料一正当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追求,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药方时,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传入了中国,最初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的一般是西方的学者,他们中间有传教士、有社会学的教授。他们的调查多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比如人力车夫、农村经济等。而20世起20年代,随着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和留学生的陆续回国,国内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社会学系,学生们在学习中接受了社会调查的方法,中国人开始了自己主持的实地调查。——摘编自罗花《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历史渊源》材料二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时信》指出;几年犯错误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往往根据片面的虚假的汇报材料做出判断和决定。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领导人员,把深入基层,亲自进行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随信转发了毛泽东1930年写的《关于调查研究》 (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全国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到农村、工厂、连队、学校等基层单位蹲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并就地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如《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等等。——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8分)18.【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治理】(13分)材料一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城市特许状的获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特许状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12又被称为“人民权利的保护神"。无论如何,城市成为自由的庇护所,从此以后,自由的身份成为市民阶层的普遍属性。人身自由权的获得往往意味着动产自由权的附带取得,但是不动产的解放却需另费周章。法国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特许状所包含的这些自由权是对商人阶层所持有的事实权利的法律上的认可和扩大,它们成为城市自治的成长基础,为城市自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这些涉及治权的自由权则打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为城市市民开创新的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因此,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自治是西方宪政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宪政制度和宪政思想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摘编自冷霞《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研究》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是一个自发演变的结果。经济上源于贸易的日益增长,商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权的取得主要是依赖于特许状。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在多元政治格局下形成了多元的权力制衡。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始于清末新政,清末地方自治的兴起首先源于西方地方自治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此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除了通过正式法律授权授予地方自治机构自治权外,清政府还通过传统的“官绅合治”方式推进地方自治的实施。清末城市共同体并不存在有效的权力制衡,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城市对外冲突方面,清末皇权式微,清廷已无力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地方往往落入军阀或是外国侵略势力之手。——摘编自王婷《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成为自由的庇护所”的具体表现,简析“这些涉及治权的自由权则打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柳领,为城市市民开创新的政治文明真定了基础”的含义。(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的不同点。(6分)19.【中医存废之争】(12分材料甲午以降,中国时刻面临为列强瓜分的见机。至此危难之际,部分开明人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望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进而围绕中医学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国人士展开了激烈争论。 ——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请以“中医存废”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表述成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18:20:01 页数:10
价格:¥2 大小:1.7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