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这说明了周朝()A.确立了高度的君主集权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C.建立了多民族封建国家D.推行分封宗法维系政治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巩固统治,D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这一时期,周王室对地方是一种间接统治,排除B项;秦朝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巡视地方。汉兴。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A.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为汉代所沿用B.秦汉统治者重视地方监察机构设置C.秦汉监察体制发挥实际效能有限D.秦汉政府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可知秦与汉均设置专门的地方监察官,“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表明秦汉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B项正确;监察御史、刺史属于地方监察机构,并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制度的效能,排除C项;汉朝并未有效的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文宗时,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按照《唐律疏议·捕亡》“杀人者斩。”但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首罪免其父,有 光孝义,请减死配流。最终诏许其决流。这说明唐朝()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崇德尚贤诗书传家D.引礼入律礼法合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上官兴杀人,其父亲下狱。最终他自首换出了父亲。杀人按唐律当斩,但其行为彰显了孝义,所以最终处流放之刑。”说明了唐代法律审理中考虑了父子伦理亲情。体现了唐朝礼法融合的趋势,D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适用于秦朝,排除A项;材料强调礼法融合并非强调慎刑慎罚,崇德尚贤,排除BC项。故选D项。4.宋代的货币是迄今为止出土量最多的。尤以铜钱为主。在产铜铁的地方,多设铸钱监,管理铜钱铸造。北宋铸钱量很大,神宗熙宁末至元丰初年(1077年前后),铜钱岁铸行量达到了600万贯,但仍然出现了严重的“钱荒”。宋代“钱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囤积使得铜钱流通不足B.边疆危机导致财政支出巨大C.海外贸易兴盛商品经济繁荣D.赋税征铜政府垄断铜钱铸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铸钱量很大,但仍然出现了严重的‘钱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商品交易所需的货币数量巨大,因此出现了“钱荒”,C项正确;民间囤积只是小规模事件,并不是造成“钱荒”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是“钱荒”的客观原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排除B项;赋税征收的货币仍会流入市场,与“钱荒”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电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如图所示,卫所集中分布于区域,对图中卫所分布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①开发边疆加强了民族融合B.②经略边疆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③制御蒙古有利于拱卫京师D.④内保财赋有利于防范沿海倭寇【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明代卫所主要分布在分布在④东南地区,既能保障国家对东南沿海赋税的征收,又能有效抵御东南沿海倭寇的泛滥,D项正确;①京师附近,既可以抵御北方蒙古的入侵,又能防卫京师,排除A项;分布在②西南地区开发了边疆,有利于推进改土归流,西南地区并非历史上的西域,排除B项;分布在③西北地区开发边疆稳固了西北边防,排除C项;故选D项。6.据刘大鹏著《退想斋日记》记载“20世纪初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新设学堂,凡入控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选官制度变革()A.切断了士人与国家的制度化联系B.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C.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化D.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新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可知,反映了科举制被废除引发了当时士大夫的深切担忧,主要是因为废除科举制切断了传统士人与国家政权之间的联系,A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忧虑科举被废,没有涉及职业观更加多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士人忧虑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思考,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立宪法、设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说明了()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维新变法在中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初期主张立宪法、开议院,后期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主张设制度局,反映维新派面对变革阻力,逐渐妥协退让,B项正确;晚清拒绝改革的说法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百日维新没有将君主立宪的主张付诸实践,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国共产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形式。不同政权对地主阶级态度有很大的差异。1942年中共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从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调整()A.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B.改变了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C有助于巩团苏维埃政权建设D.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42年中共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从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土地政策调整是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私有制现象,排除B项;1937年国共合作实现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苏维埃政权口号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1954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年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A.服务于国内的政治变革运动B.争取了社会主义在我国实现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D.健全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的曲折历程。1954年、1962年均因现实条件中断,改革开放后起草,但是经济条件不具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后,才正式颁布,反映了法治建设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受国内政治变动影响,并非服务于政治变革,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且我国到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材料突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推动民法典建设,无法体现民主制度健全,排除D项。故选C项。10.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政府()A.主动学习借鉴西方经验B.正逐步放弃“一边倒”的政策C.积极全面发展睦邻外交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 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可知,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愿意积极开展对外经贸交流,D项正确;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并没有提及要鉴西方经验,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愿意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并非是积极全面发展睦邻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11.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首要任务。下图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投资情况。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上图反映了当代中国()A.各民族之间的差距已经消失B.以民族工作为中心工作C.民族共同繁荣目标初步达成D.民族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固定投资,说明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民族治理成效显著,D项正确;民族间差距已消失说法错误,民族间的差距不可能消失,排除A项;当代中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不是民族工作,排除B项;当代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尚未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城邦推行陶片放逐法,投票时使用陶片,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雅典著名政治家阿里斯德岱斯被多数人投票最终被放逐。当问到为什么要在陶片上写阿里斯德岱斯的名字时,公民回答道“他名气太大,我听烦了。”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实施程序B.直接民主无法确保公平正义C.公正性缺失导致雅典城邦瓦解D.雅典的民主保护多数人利益【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公民回答道“他名气太大,我听烦了。”于是在陶片上写下了他的的名字,最终阿里斯德岱斯被逐出雅典。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公民大会的议程,与司法审判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雅典城邦瓦解,排除C项;雅典民主保障公民的权益,雅典公民只占人口的少数,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以来,美国从西到东分为太平洋时间、山地时间、中部时间和东部时间。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时区标准。并且美国政府还宣布实行夏冬双时制,绝大多数地区于每年3月的第二个周日凌晨采用夏令时,但东南部、西部各有一些州立法不使用。复杂的时区和夏令时差别()A.是美国地方权力膨胀的结果B.受美国地域跨度的影响较大C.反映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有限D.是美国国家权力结构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采用复杂时区,夏冬双时制被绝大多数地区采用,但东南部、西部各有一些州立法不使用,这体现了美国联邦制下各州享有自行决定本州事务的权力,这种差别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产物,即联邦制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项正确;是否使用夏令时是各州的权力,不是地方权力膨胀的结果,这种差别也不主要是地域跨度导致的,排除AB项;美国联邦政府有较大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4.现代著名法学家亨金曾对现代社会的国际关系做出总结道:“在各国关系中,文明的进步表现为从武力到外交,又从外交到法律的运动。”下列事件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C.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各国关系中,文明的进步表现为从武力到外交,又从外交到法律的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相应的国际会议,以及建立的各类国际体系,体现了从武力到外交,再从外交到法律的发展过程,B项正确;“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是单一的历史事件,不能反映变化历程的全貌,排除A项;“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是单一的历史事件,不能反映变化历程的全貌,排除C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单一的历史事件,不能反映变化历程的全貌,排除D项。故选B项。 15.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全球贸易与全球市场》这一篇目中对19世纪以来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进行了如下表系统的统计。由表中关税税率的变化可知()国别时间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6英国45-55004171761.7美国34-4540-503320539673.5A.英美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B.世界贸易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远超英国D.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以来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可以看出1820—1985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不断下降,特别是在二战后下降更为明显,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英美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的时间跨度,排除A项;美国经济实力远高于英国,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际贸易税率的下降,而不是强调贸易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中,一位贫民窟长大的少年涉嫌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十二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了案件的陪审团。按照法律程序,陪审团必须是一致的意见才会被法庭所采纳。首先站出来赞成无罪的是8号,由于8号的坚持,也随着对三个关健证据的科学推测,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最后,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无罪!这一投票过程反映了美国陪审团制度()A.疑罪从无体现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B.程序正义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证据意识注重收寻证据追寻事实的真相D.种族歧视有违自然法则的平等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陪审团成员8 号,首先站出来进行无罪推论。通过分析现有的证据,最终所有陪审员投出了无罪的一票。说明了美国法律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因程序完善带来的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美国法律注重证据,但是陪审团和法官只是基于现有证据做出公正审判,并不需要收寻证据,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种族歧视。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材料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一部体系宏大的《颜氏家训》,给颜氏一族和社会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它的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材料二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年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答案】(1)特点:重视家训文化;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阐述立身、治家、处世之道;强调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影响深远,形成了完备的家庭教育体系。(2)主张: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促进了中国家庭教育近代化;传承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民族意识觉醒,爱国救亡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子女;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借鉴意义。【解析】【详解】(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为人处世等。” 可推出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阐述立身、治家、处世之道;根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可推出强调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可推出重视家训文化;根据材料一“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可推出影响深远,形成了完备的家庭教育体系。(2)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根据材料二“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可推出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材料二“1921年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可推出突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严复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可从家庭教育的近代化、传承传统文化、民族意识的觉醒等角度进行分析。即促进了中国家庭教育近代化;传承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民族意识觉醒,爱国救亡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子女;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借鉴意义。18.【关税变革和关税自主】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了。—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1)根据材料一图表概括当时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变化的历史意义。【答案】(1)变化:①1913——1918年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②1918 年后海关税征收额不断上升。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②一战结束后(1918年以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2)意义:①推动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②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③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④增加了财政收入。【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可知从1913年到1918年海关关税征收额在下降,而从1918年后不断上升。原因:结合所学,分两个阶段,从国际因素来分析。1913-1918年,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1918-1921年,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二“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可知近代中国晚清政府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部分关税权。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内市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关税的近代化等角度分析。19.【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从产生到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表明,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一致的,如对职位进行分类:“考绩制”的广泛运用;重视对文官的培训;文官制度法制化;恪守“政 治中立”原则;讲求“职业道德”等。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摘编自刘然《西方文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并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旧的官吏任用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国科举制影响;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克里米亚战争所暴露出的政府管理的弊端;政党更替影响政府工作。(2)区别: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不实行政治中立;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西方文官服务于资产阶级,中国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理由: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需要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制度。中国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要求;西方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得出旧的官吏任用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依据材料“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得出中国科举制影响;依据材料“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得出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从工业革命的推动分析,得出工业化的推动;从战争的影响分析,得出克里米亚战争所暴露出的政府管理的弊端;从政党政治分析,得出政党更替影响政府工作。(2)区别:依据材料“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出西方文官制度坚持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不实行政治中立;从两者的职位划分分析,得出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从服务的对象分析,得出西方文官服务于资产阶级,中国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理由:从西方的政党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分析,得出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需要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制度。中国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要求;从两国国家性质以及服务的对象分析,得出西方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20.【照片中的历史】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有历史爱好者在搜集有关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外交的相关图片时,得出从古至今的四幅以外交为主题的图片,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图1《客使图》图2《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影》(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东罗马的使节)图3《尼克松访华新闻图片》图4《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新闻图片》请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有历史关联的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照片见证了中国外交发展,说明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论述:壁画、影像图片和纪念邮票都是重要的史料,承担了记录历史的作用。这四幅图片,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了相应时期的中国外交状况,从盛唐时期外交盛况到现代社会的独立自主 外交,展现了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演变历程。在国力强盛的唐代,文化繁荣,统治开明,对外交往频繁,亚欧各国使团也纷纷来华,《客使图(壁画)》就反映了唐代外交官员即鸿胪寺官员接待从东罗马而来的使团的情景,这是唐代综合国力强盛的一种证明。明成祖时期开启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这是强盛国力支撑下的政府外交行为。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更好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在七十年代选择恢复与美国的正常外交关系,这是国家在独立自主地位下自由选择的结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又有较大提升,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主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更好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发展。综上所述,中国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外交选择,是与该时期的中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变化的展现。【示例2】论题:历史照片增强了对历史的认知,见证了中国自古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来进行外交实践。论述:壁画、影像图片和纪念邮票都是重要的史料,承担了记录历史的作用。这四幅图片,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了相应时期的中国外交状况,从盛唐时期外交盛况到现代社会的独立自主外交,归根到底都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从唐代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有力提升了唐代的国家影响力,丰富了唐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内容,而郑和下西洋的行为,更是宣扬了国威,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客观上拓展了明朝的海外贸易范围。建国以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主导上海合作组织等建立,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政府站在自身国家利益基础上采取的相应外交政策,起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国这些时期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壁画、影像图片和纪念邮票都是重要的史料,承担了记录历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分析四幅图片蕴含的深层次历史信息,提取相关的信息,然后选取恰当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取信息,可以从照片反映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历史内涵或者影响来分析。例如选取图一、图二,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外交官员即鸿胪寺官员接待从东罗马而来的使团、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当时政府的强大,据此可以拟定论题为“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论述环节,需要结合材料,从这 两个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几个维度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表达清晰。例如,在国力强盛的唐代,文化繁荣,统治开明,对外交往频繁,亚欧各国使团也纷纷来华,《客使图(壁画)》就反映了唐代外交官员即鸿胪寺官员接待从东罗马而来的使团的情景,这是唐代综合国力强盛的一种证明。明成祖时期开启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这是强盛国力支撑下的政府外交行为。最后需要总结回扣观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3 07:57:06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