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梦回繁华教学设计(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2梦回繁华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一、导入新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自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生:《清明上河图》。)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重点字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作者简介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画中有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十分恢宏。2.目标任务二:寻“繁华”——欣赏一幅好画。◎《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突出印象是繁华。具体印证的句子有:(第3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4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第4段)“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6 (第4段)“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第3段和第4段都提及“繁华”,两段有什么联系?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文题为《梦回繁华》,作者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繁华”?①人物繁多(不同阶层)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毛驴驮队、仆从、轿乘队伍、权贵、行旅、摩肩接踵的行人。②景色繁盛(早春气息)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树木新发的枝芽、北国早春的气息。③商业繁华(店铺种类)茶坊、酒肆、脚店、肉铺、沉檀香料等。④场景繁杂(漕运拱桥)第3段中提到“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宛如飞虹、规模宏敞、结构精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⑤时代繁荣(社会背景)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文化生活十分活跃。⑥工作繁忙(无暇一顾)呼唤叫喊、握篙盘索、驱赶、长途跋涉、无暇一顾。3.目标任务三:理“繁华”——理解一种思路。◎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关键句:第1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第2段: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第3段: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4段: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6 第5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整体介绍画作②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③空间④逻辑◎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行文?请具体说明。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细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第4段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1)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2)接着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上船夫呼喊、桥上的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4.目标任务四:析“繁华”——品味一篇好文。◎如此恢宏的一幅画作,作者是如何将其解说清楚的呢?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通过具体而准确的数据,对《清明上河图》的大小加以说明,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直观的了解。(2)打比方6 主要用来说明不太容易解说的内容,如“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将长卷的画面布局比作乐章,形象地概括了画作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3)摹状貌为将画面内容说明清楚,作者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再现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真实细腻而又准确恰当。如“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生动描绘画面细节,使读者对画面呈现的内容产生画面感。(4)引用主要用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直接引用文献,既清楚,又有权威性。◎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①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不乏专业色彩,在专业性和普及性的结合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向读者介绍《清明上河图》时,适当使用一些普通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术语,让本文不流于一般的泛泛介绍。②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优美,特别是在说明画面内容的部分,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得准确而细致,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同时,这些短语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点非常契合。5.目标任务五:悟“繁华”——深思一场梦境。◎虽人物众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那么作者想表达的只是繁华的内容吗?“梦回”的背后有什么深意呢?请同学们深入文本,去挖掘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阅读提示中写道: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画作背后还蕴含着繁杂的历史内涵,值得我们思考。◎谈一种现象的发生,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认真思考,只有把握住了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我们才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拨开迷雾,理清时代发展的脉络。张择端生活的时代背景政治上:宋徽宗继位之初,重用蔡京,蔡京得势后,开始了自己的专权之路。蔡京培植党羽,把控朝政;收拢国家人事选拔、财政管理大权;停止用科举取士的方法。经济上:重税。除去农业上的苛捐杂税外,宋徽宗听取了蔡京竭天下财富用于享乐的建议。商业和农业上的重税,加深了民众对蔡京和宋徽宗的不满。外交上:宋徽宗在位期间,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当时发生了两件大事,即联金灭辽和靖康之变,宋朝还需要额外支付金国一大笔费用。思想上:宋朝的君王们推崇“重文轻武”思想。6 ◎结合背景材料以及下列两则材料,再读第4段,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句探寻画家和作者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材料一】这幅画中的两个片段:①一座城楼,城门大开,人来人往。这是城门重地,按道理应该是士兵林立,戒备森严。但我们却见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可见城防缺失,守备松懈,军事薄弱。②几个人手扶栏杆远眺,两个孩子衣衫褴褛,伸手向他们乞讨,面对的却是无视或随意打发。【材料二】全卷的中心段情节是即将平息的一场交通事故,这起严重险情的直接责任者是几个纤夫。当时船工们正在船顶上吃饭,纤夫本应该在离拱桥一定距离时停止拉纤,并招呼船工放下桅杆,他们却一直埋头拉纤到拱桥底下,拱桥上下的行人发现了险情——桅杆迎面而来,大声呼救……①画卷中段主要关注船工、纤夫和船夫等底层人物。作者用“沉重”一词写出“粮包”的重量,写出船工的辛苦;“逆水行驶”写出纤夫们的艰辛;“聚集”“围观”写出世人的好奇和冷漠;“无暇一顾”除了生活忙碌之意,也淡淡透露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世人心态……这一组底层人物的逼真刻画,道出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同情。②“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之间构成了一种比照关系,而比照点则聚焦于三类人群的代步工具:长途跋涉的行旅是“骑驴而行”,以驴子作为代步工具;赶集的乡人是“驱赶着”“毛驴驮队”,没有代步工具;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是被众多仆从簇拥的乘轿者,把人像驴一样当作代步工具。这样聚焦于身份差异与代步工具的不同,意在凸显社会阶层的不平等。③乍一看,这座桥容易给人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宏大精美之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北宋京都的繁华。但是夹在“规模宏敞”“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这些表达宏大绚丽意义的词语之间的却是“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暗示北宋巨大的危机。总之,《梦回繁华》认为,《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繁华充其量不过是热闹场面掩盖重大危机的虚假繁华,而社会阶层的分化则是贯穿“繁华”始终的一条暗线。这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写实性很强”,除却文章所言“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完全一致”外,还应该有其言外之意,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国运危机。《梦回繁华》结尾水到渠成地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清明上河图》“不是一般的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结束语:一幅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样一幅传世名画,既是北宋当时繁荣的见证,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其中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梦回繁华,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负青春韶华,在今天这个繁华盛世,再创辉煌!三、作业布置1.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解读〈清明上河图〉》,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6 2.推荐学生观看《国家宝藏之〈千里江山图〉》,为这幅名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本文重点用来训练学生学会浏览与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使用浏览全文和细读重点段落相结合的方法来自读课文,既注重文体特点,还注重文体知识。以“繁华”为主线,紧扣“繁华”一词,第二环节寻“繁华”,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初探文中所说的“繁华”之处,进而整体把握本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快速梳理信息的能力;第三环节理“繁华”,着眼具体段落,快速又准确地把握文本,助益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第四环节析“繁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典雅的语言风格,再探文本内容;第五环节“悟”繁华,结合画作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探究隐藏于画作繁华背后的画家和作者的心情。最后总结归纳,推荐课外阅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期达到课文学习虽已结束,学生趣味犹存的效果。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14 15:55:02 页数:6
价格:¥1 大小:177.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