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17)
>
三年级上册
>
空气
>
三上第二单元三现教案
三上第二单元三现教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2
2
/32
剩余3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解析主备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备注研讨团队单元主题空气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本单元中,教师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并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感觉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以流动的,自然界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课(节)标题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分解课时量第1课感受空气作为单元起始课,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空气与一种典型固体(石头)和一种典型液体(水)进行对比,找相同点,比如占据一定空间、能否被压缩、是否有质量,等等,本单元后续课时的研究内容都是基于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展开的。1、知道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空气总会充满各处。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1课(节)标题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分解 课时量第2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本课将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三个连贯的实验,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水中倒扣的杯子底部纸团不湿,初步证明空气占据了杯内空间;在第二个实验中,杯底打孔,水占据了原先空气的空间,将杯子中的纸团浸湿;在第三个实验中,用打气筒往杯子里打气,空气排开水后重新占据了空间。这三个实验,环环相扣,证明了空气和水及其他普通物质一样,会占据空间。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空间,并且充满各处。2、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布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1第3课压缩空气空气和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课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空气和水的不同点上,关注到空气能否被压缩的问题上。本课通过推拉注射器的对比实验,证明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和扩张,并让学生尝试从物质微粒的角度进行形象化的表述和解释。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空间,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2、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1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围绕这个问题研究空气作为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通过天平这种测量工具,让学生用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测量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反差,会让学生从质量这个维度上重新认识空气的物质属性。1、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2、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1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什么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计出一袋空气(100筒空气)的质量。学生将这袋空气的质量与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体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知。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2、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记录。1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教科书用热气球作为引入,提出热气球是怎样上升和下降的问题。学生对热气球并不陌生,从其他方面都有所了解。本课希望通过一个有趣的“热气球”1、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2、1 模拟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的细节中感受到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空气的冷热与热气球的升降建立起直接的逻辑关系。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第7课风的成因在认识了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后,学生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就更为容易。教科书首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了模拟实验所需的一系列材料。本课通过一套简单的风模拟实验装置,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差是空气流动成风的原因。教师可以提示上节课的实验内容与本节课的探究有直接联系,引导学生从空气的冷热角度进行思考。1、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2、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1第8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本课作为单元的收尾课,除了让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意义外,也从概括、归纳、整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到的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教科书中列举了三种学习小结的方式,启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小结。教师可以借此评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1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1感受空气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关键能力: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核心素养: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教学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1套、班级记录表。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摸。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一一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实现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一)游戏一:感受空气[材料准备: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1.出示: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塑料袋,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压.....(填入气泡图中)(二)游戏二:传递游戏[材料准备:每组准备水、石块、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碗]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碗,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4.学生汇报交流:(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是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预设: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是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 呈现三、拓展:认识物质三态(预设5分钟)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四、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感受空气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关键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核心素养:1.能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教学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教学资源与工具学生实验材料1套,塑料瓶1个、气球、课件。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一张纸巾,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 实现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预设25分钟)(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一)压杯入水▲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3.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没变。)(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预设:没有。)(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预设:杯子压下去时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二)扎孔观察。.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按住小孔,压杯入水。(3)松开手指,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二)扎孔观察▲观察与思考:①当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在图3和图4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②还有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4.简单交流: (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预设:水。)(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了。)(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3.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里打气的时候,杯子里有什么变化?4.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里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降。)(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呈现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预设5分钟)1.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出了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课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2.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湿水进入杯子不湿杯内有空气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2.3《压缩空气》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关键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3.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4.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核心素养: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教学资源与工具注射器、活动手册、记录纸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出示气泡图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2.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二、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两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注射器。提问:你会使用吗?(学生上来演示)提问: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预设:针筒)针筒上面还有什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么?(预设:刻度)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预设:活塞)2.演示抽一段空气。提问: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预设: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预测)提问: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预设:拉得动或者拉不动)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交流预测,问题指向: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扩张的程度是多少?3.如果把空气换成同样多的水呢?能推得动或者拉的动吗?再预测。4.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5.学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三、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 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6.学生修正观点。拓展:知识应用(预设3分钟)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课后作业设计问答题有一天,小猫咪咪发现了一个瓶子,这个瓶子上面还有一个漏斗被固定在瓶口(无法被分开)。咪咪对这个瓶子爱不释手,它决定用这个瓶子来存水。可是,当咪咪把水从漏斗倒进去时,它发现水无法从漏斗流下来,咪咪被吓得哇哇大叫。小朋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给咪咪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吗?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流下来呢?板书设计3.压缩空气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向下压向上拉原因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2.4空气有质量吗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关键能力:1.学生通过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工具来测量空气的质量。2.学生通过经历称量过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应合理看待实验的数据。核心素养: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这一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2.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3.学生通过探究质量问题的活动了解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教学重点学生思考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去判断后加入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去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班级记录表、多媒体课件。小组: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聚焦:聚焦质量问题,观摩操作方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本课用的简易天平、皮球、绿豆]1.出示一年级实验中用过的简易天平,让学生回顾天平的用途。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天平倾斜的时候),也可以用回形针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的时候)。出示本节课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这个天平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质量问题。(说明一下指针和刻度如果看,偏转意味着什么。) 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2.出示一个皮球,我们也像用回形针一样称一称皮球的质量是多少,只不过今天我们不用回形针,改用绿豆,至于为什么用绿豆,等这节课结束你就知道啦。3.教师演示称皮球的质量。在左盘放入皮球,左边变重,指针向右边偏转,往右盘中慢慢倒入绿豆,当天平开始动起来后变成几颗几颗加,直至天平平衡。让学生说一说:皮球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皮球的质量相当于右盘里那么多的绿豆的质量。)二、探索:思考探究方法,严谨实验论证(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1.皮球是有质量的,相当于这么多绿豆,木块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颗绿豆,这一杯水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绿豆(教师事先称过把图加上去),那么我们这个单元主要在研究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学生思考1分钟,请几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2.不管你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还是没有质量的,都只是你的猜想,科学家他们一开始也在这样猜想,然后他们就去寻找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我们也来想一想用我们讲台上放着的这个实验装置怎样去证实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如果想不到,适时出示打气筒。) 3.教师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再放回左边的盘里。提问:天平怎么样变化判断空气有质量呢?预设:天平左边倾斜表示空气有质量,天平仍旧平衡说明空气没有质量。4.如果天平左边下降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提问:那怎么样让天平再次平衡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操作。(预设:加绿豆。)提问:加进去的绿豆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相当于增加的空气的质量。)5.出示注意点:(1)分工明确(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人人都要观察下天平的变化),按序进行(不记得步骤的看黑板),测两次,记录数据;(2)轻声交流,动作幅度要小(任何剧烈的行动都会影响天平的平衡);(3)天平快要平衡的时候绿豆要一颗一颗的加,加得多了就取出,但是一定要记住数量。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查看学生实验进度,绿豆数量出来的在班级记录表上记下来,展示用。三、研讨:实验结果和发现(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1.请全班交流讨论:①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致,你同意现在的结果吗?②根据你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展示全班的实验结论,学生观察每组加的绿豆的数量,说说发现。分析数据不一样的原因。 3.指针的偏转不明显,偏转的格数少,加的绿豆数也很少,说明空气的质量很轻很轻。(加5颗左右绿豆,10颗绿豆约0.8克)教师出示事先用电子天平测出来的10筒空气的质量,用数据说明空气质量很轻。四、拓展:解释皮球放气后天平如何变化(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球针、皮球、简易天平]1.思考: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把皮球放回左盘,天平会怎样?并说说理由。(预设:放掉气的皮球放上去后,左盘变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有质量。)2.教师演示。学生尝试解释现象。3.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课后作业设计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B.空气也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C.空气的质量就是空气的好差,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了板书设计4.空气有质量吗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2.5一袋空气的质量有多少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关键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核心素养: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教学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资源与工具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二、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1.找方法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 谈话:嗯,说得有点道理。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怎么称还记得吗?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教师:真厉害,假设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1.称重量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谈话:嗯,这也是一个方法,可是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谈话:你真是聪明小博士呀。其他同学听懂了吗?我请人再说一说。若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听不懂,教师可利用板贴进行演示。 接下去,教师布置学生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号为材料员收发整理材料。每个同学轮流做实验,1号同学用绿豆衡量,2号同学用回形针,3号同学用乒乓球,4号同学用小泡沫球。其中一个同学在称量时,他对面的两位同学为打气员,旁边的同学帮助一起观察指针。最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时间为18分钟。三、研讨空气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1.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一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主要是给学生视觉上强烈的冲击,给今后密度的学习做好铺垫。课后作业设计在袋子里充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质量大约多少?请写出你的测量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课题2.6我们来做热气球总课时总第()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关键能力:1.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核心素养: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以及危害性。教学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教学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蜡烛1支,点火器1个,塑料袋1个,纸筒1个,教学课件及视频。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有一些旅游景点会提供游客乘坐热气球的服务,有没同学乘坐过热气球?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2.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 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3.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二、探索: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1.提供材料,尝试设计(1)提问:老师有一个较大的塑料袋,这个就是今天我们课堂上的“热气球”。当然,只有这一个塑料袋当然没法直接让它飞起来,还需要什么?教师出示蜡烛,演示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简单介绍点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谈话:现在,我们能利用这个热源来让“热气球”升空了吗,谁愿意上来试一下。(3)教师出示纸筒,提问:为了避免蜡烛火焰温度过高直接熔化“热气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纸筒,你们知道纸筒怎样使用吗?2.“热力”升空,感知变化(1)谈话:接下来我们不仅要让“热气球”升空,更重要的是研究它是怎样升空的。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要首先看学生活动手册,来了解活动中重点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2)提供材料,学生活动:利用蜡烛、纸筒让“热气球”升空。 三、研讨:实验发现及解释(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回顾活动,分析成败(1)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很高,过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落下来,说说看,你们时怎么做的?有什么技巧吗?(2)讨论:也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没那么高,也来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做的?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讨论:塑料袋加热后会上升,怎么解释?后来又慢慢落下来,为什么?(预设: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热气球,调查本班中有否乘坐过热气球的学生,如有乘坐的学生,可以让他凭经验先来介绍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再通过热气球升空前的加热短视频,使本堂课研究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预设:用火来进行加热。)学生尝试,发现问题:直接用蜡烛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很难,容易使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小组同学讨论,并在学习单上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置(画设计图)。展示学生的设计图,讨论优劣及分析需要注意的事项:纸筒带有孔的一面靠下,需要进气;塑料袋的边缘不能过低,以免把进气孔堵住;纸筒上端温度仍然较高,塑料袋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纸筒上端…… 学生阅读活动手册,了解观察的重点及思考记录的方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上交材料。讨论分析,解释原因(1)展示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情况,讨论:加热前后,塑料袋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课后作业设计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A.孔明灯体积大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板书设计我们来做“热气球”现象:表面变热了---------------空气变热了“热气球”变得鼓起来-----空气体积膨胀一手要拎着一手按着-------空气会上升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第二单元空气2.7风的成因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关键能力: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核心素养: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资源与工具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风车]1.出示小风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拿着风车跑)提问: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预设:风)2.提问: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板书:外力空气流动3.讲述: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实现二、探索研讨:系列化微课1.播放微课1(大致内容:火箭发射,燃烧。探测器进入大气层,燃烧。着落时缓冲,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刚刚你看到了哪些利用了空气的现象。预设: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外加实物板贴。 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或者作用?引导学生复习班级纪录表内容。预设:缓冲,有弹性。压缩,占据空间。1.探测器成功降落了,宇航员已经在工作了。播放微课2(大致内容:火星救援片段,宇航员遭遇风暴,撤退时主人公马克被击中,留在了火星,其余队员逃离火星。)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出现了风暴,沙子被风吹起来了。其实地球上也有很多类型的风。ppt出示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图片。风带来的都是坏处么?有没有好处?预设:清凉,发电。复习前几课内容,板贴风力发电。2.马克还活着吗?播放微课3(大致内容:马克大难不死,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刚刚片段主要讲了什么?预设:马克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那植物需要空气么?预设:有需要和不需要空气的,分别说说理由。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二、探索: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1.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3.提问: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出示蚊香。4.讲述: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流动的还是看不见。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5.提问:如果我把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盒中,里面的空气会怎样?(预设:空气会从盒子边上的小孔中补充进去)6.讲述:实验步骤(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7.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呈现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1.师生共同梳理:(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2)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个实验因为蜡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5.播放“风的成因”视频。6.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课后作业设计1.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并放到盒中,盒外蚊香的烟会()。A.进入盒子中B.垂直往上飘C.向四面八方飘2.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形成的。A.雷电B.太阳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3.风和下列空气的()性质有关。A.能够压缩B.会流动C.有重量板书设计7.风的成因外力空气的流动风冷热温差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冷空气热空气冷空气风风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关键能力:通过观看视频,交流研讨,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学生通过研讨活动,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学资源与工具之前课时的班级记录表,ppt,微课,板贴,学习单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火星旅行,想不想去?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和火星吧。板贴地球和火星图片地球和火星表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空气,有没有同学知道叫什么?2.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有什么作用?预设:生存,呼吸,呼吸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板贴3.再看看火星大气情况(ppt出示火星大气情况)。我们这样可以直接去火星么?你的理由?你有什么办法?根据生成进行板贴。预设1.需要宇航服,宇航服提供什么保护和支持?呼吸的氧气,温度,保护。预设2.要用火箭,燃烧4.那我们就准备跟着探测器一起去火星了,去的路上,请解决这两个问题。换一个陌生环境,让学生有新鲜感,利用宇航服完成大气层,呼吸等知识点的教学,缺乏氧气难以生存,可以说明空气是一种资源,在火星上属于稀缺资源。利用火箭,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实现二、探索研讨:系列化微课1.播放微课1(大致内容:火箭发射,燃烧。探测器进入大气层,燃烧。着落时缓冲,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刚刚你看到了哪些利用了空气的现象。预设: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外加实物板贴。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或者作用?引导学生复习班级纪录表内容。预设:缓冲,有弹性。压缩,占据空间。1.探测器成功降落了,宇航员已经在工作了。播放微课2(大致内容:火星救援片段,宇航员遭遇风暴,撤退时主人公马克被击中,留在了火星,其余队员逃离火星。)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出现了风暴,沙子被风吹起来了。其实地球上也有很多类型的风。ppt出示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图片。风带来的都是坏处么?有没有好处?预设:清凉,发电。复习前几课内容,板贴风力发电。2.马克还活着吗?播放微课3(大致内容:马克大难不死,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刚刚片段主要讲了什么?预设:马克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那植物需要空气么?预设:有需要和不需要空气的,分别说说理由。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1.植物怎么利用空气?预设:初级要求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呼吸。部分同学会说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板贴,根据生成画箭头。 2.马克很高兴的在火星上等待救援,真的这么顺利么?微课(大致内容:马克的居住舱爆炸,土豆全部死亡,存活时间大打折扣。)3.马克遇到什么困难了?原因是什么?预设:居住舱爆炸,土豆死光了。爆炸,可能原因1:里面热,外面冷。蜡烛在里面,空气宝宝想往外流。(风的形成)可能原因2:里面空气多,外面空气少,空气宝宝会想方设法往外流。(压强差,学生前概念。)原因3:被风暴击中,出现破损。4.马克只能度日如年的继续等待救援,能救援成功么?同样,带着这两个问题哦。1.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2.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么?播放微课5(大致内容:地球派救援来,但救援出了点问题,最后利用空气进行推进,完成救援。)刚刚观察到了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你能解释么?预设: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推进,改变运动方向。解释: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根据生成适时板贴。5.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地球。火星和地球,你更喜欢居住在哪里?你的理由?预设:说明理由都可以,复习本课内容。6.PPT出示大气污染图,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星际移民太不容易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环境,绿色出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观看微课,发现微课中有哪些运用了空气的现象,结合学过的知识,尝试用科学用语解释本质特征,迁移应用。利用板画把每一个剧本的关键点贴出来,每一个关键点,解决一个教学目标,6个关键点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依次完成大气层,生物呼吸,燃烧,具有能量,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等本课目标和前七课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梳理。 呈现小结1.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地球。火星和地球,你更喜欢居住在哪里?你的理由?预设:说明理由都可以,复习本课内容。2.PPT出示大气污染图,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星际移民太不容易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环境,绿色出行。课后作业设计1.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A.吹泡泡B.打篮球C.喝盒装饮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及反思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山行》说课稿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夜书所见》说课稿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案及反思
部编三上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及反思
三上第三单元三现教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9-12 21:05:01
页数:32
价格:¥8
大小:727.48 KB
文章作者:180****875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