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17)
>
三年级上册
>
天气
>
三上第三单元三现教案
三上第三单元三现教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0
2
/30
剩余2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三单元解析主备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备注研讨团队单元主题天气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课(节)标题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分解课时量我们关心天气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 表中。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认识气温计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研讨部分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科学态度目标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有2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针对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测量气温本课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节课就要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由此发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聚焦部分,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探索部分,回顾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研讨部分,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展示各组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察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拓展部分,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课(节)标题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分解课时量测量降水量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科学态度目标 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量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十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的。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观测风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观察云天空中漂浮的云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聚焦部分将学生观察的视野转向天空。而问题“我们怎么观察云”进一步聚焦到观察云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探索部分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什么云。由于云无法收集,所以要求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云、记录云,也鼓励学生去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证据,为下一步图片资料的对比做准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记录。再通过对比教科书上的图片,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第二个活动,在学生充分观察了云并认识云的形态之后,让学生来观察云量。研讨部分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画的云的形状,再和教科书上的云的三种形态进行比对。第二个问题主要让学生交流云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补充气象学上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把天空看作一个圆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超过1/4但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科学概念目标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和阴。科学探究目标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并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基本形态。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并用简图记录。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云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天气的信息,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是晴天,4天是少云,6天是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已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1我们关心天气总课时总第(17)课时课型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关键能力:(探究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在教师引导下,将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核心素养:(科学素养)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教学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学生: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6分钟)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预设:天气)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实现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化了也是水。)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提问: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非常炎热的天气也有可能是阴天,非常寒冷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温暖,阴天和寒冷分类在一起吗?那应该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该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起,将温暖和寒冷分在一起。)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对比三种天空。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风天气的分成一类。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提问: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讨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害。呈现四、拓展:记录“天气日历”(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有一类专门研究天气的科学家叫做气象学家。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1.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天气呢?出示图片:大雨天。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提问: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实验记录表中尝试自己画一画。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提问: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6.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课后作业设计下面是某地的最近五天的天气预报,请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周二的天气是:();气温是()。2、在最后这五天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冷暖:冷热温暖天气阴晴:阴多云晴大雨雨雪:小雨中雨大雨雷雨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风:微风大风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2.认识气温计总课时总第(18)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关键能力: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核心素养:通过观察气温计模型,练习气温计的正确读法,能够熟练地读出数据。养成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兴趣。教学重点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记录手册。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提问: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预设:太阳可以放出热量。)2.交流: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预设:气温。)3.交流: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预设:气温计。)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揭示课题:认识气温计(板书)。 实现二、探索: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预设20分钟)(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材料准备: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2.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1。3.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4.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9页活动1的记录。(特别强调:观察气温计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材料准备:每两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气温计,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的结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要怎么读呢?2.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说说读数的方法。3.交流: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4.气温计在读数时有什么方法呢?PPT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5.PPT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6.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5℃、50℃、42℃、0℃、-50℃、-42℃。另一位同学帮忙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交换任务,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7.出示活动手册,完成第9页活动记录2。呈现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5分钟)1.学生反馈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四、拓展:观察其他温度计,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预设12分钟)1.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PPT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2.PPT出示三幅图: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小组讨论,请2-3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发现。 4.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课后作业设计作业:老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日期:____地点:______小组:____测量时间气温(℃)早晨(8:00)第二节课后(10:00)中午(12:00)第六节课后(14:00)傍晚(16:00)板书设计3.2认识气温计结构: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0C)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3.测量气温总课时总第(19)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关键能力: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核心素养: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2.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揭示课题3.聚焦问题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实现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一)去室外测量气温[材料准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2、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3.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4、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5、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6.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特别强调: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 8、总结并过渡: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材料准备: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据]1.提问: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2.出示: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说明: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现?3.提问: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会画吗?4.PPT演示: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①找气温,点上点;②对应条,划横线;③涂颜色,即完成。5.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提问: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2.提问: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3.提问: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呈现四、拓展: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小资料]1.总结: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2.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3.教师PPT展示。4.作业:看看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是否和今天发现的规律相同。课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3.4.测量降水量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关键能力: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核心素养: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记录一个月的降水量教学资源与工具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带有刻度尺的纸条,胶带纸;喷壶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导入新课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前两次的降水,哪一次大一些?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每次降水的多少呢?实现二、制作雨量器1、出示气象站的雨量器。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水量来区分雨的等级。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雨量器呢?三、模拟测量降水量1、模拟测量降水量A、用喷壶模拟降雨30秒。 B、观察降水量。(雨量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平放。(2)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2、交流:在测量降水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3、阅读气象学家对降水量的分级。4、分析:刚才模拟降水中下雨的等级是多少。5、指导画降水量的柱状图。呈现四、课后练习,观测记录降水量1、在下雨的天气里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2、记录每次的降水量并画出柱状图。3、记录、统计一个月的降水量。课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3.5.观测风总课时总第(2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关键能力: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知道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核心素养:培养遇到问题时能够多加思考并尝试解决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并制作简易风旗练习估测风速等级.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并制作简易风旗练习估测风速等级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课件,制作风旗的材料:轻薄的布、硬纸板,电风扇等。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情境导入(3分钟教师)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打开电风扇后,你们能感受到什么?二、自主感悟(5分钟学生)2.说说你们对风的认识。3.今天我们就来从科学的角度学习如何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学生提出风有大小和方向板书:观测风实现二、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活动一:利用地面物体的变化来判断风。1.说一说: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和描述呢?(可以利用地面物体来判断)2.用课件展示一些风吹动烟、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3.师生小结利用地面物体判断风的方法:看烟囱上的烟是否垂直;大树是否在摇摆;国旗有没有飘动;晾晒的衣服是否飘动等。三、走进生活(10分钟师生)活动二:制作一面小风旗。1.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2.用课件展示制作小风旗的实验材料,谈话:这些都是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自制一个简易的工具来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3.学生观看制作指导视频。4.分发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面简易小风旗。 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实现五、拓展演练(8分钟学生)活动三:用小风旗观测风速和风向。1.介绍测量风向的方法以及8个方位图。强调: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2.介绍测量风速等级的方法。风旗不动:无风,0级;风旗微动:微风,1级;风旗展开飘动:大风,2级。3.到操场上观察风旗2分钟,记录风向和风速。呈现六、系统总结(4分钟教师)1.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预设:根据风旗的飘动方向判断风向,根据风旗的展开情况来判断风的大小。看烟囱的烟是直的还是弯的,可以判断风向,看弯曲角度可以判断风的大小。2.对比分析,每个小组的观测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风的方向和大小无时无刻都是在变化的。课后作业设计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观测风风向风速(风吹来的方向)(风的大小)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3.6.观测云总课时总第(2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关键能力:1.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核心素养:培养遇到问题时能够多加思考并尝试解决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教学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情境导入(3分钟教师)1.初识概念: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二、自主感悟(5分钟学生)2.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呀?预设:这是天空中漂亮的云朵。3.追问:那你觉得这朵云像什么形状呀?预设:像小狗、兔子、猫咪·....4.聚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外面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和天气的阴晴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实现三、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活动一:观察云并认识云的形态。1.明确任务;把观察到的云的形状绘制到记录单上。2.介绍观察云的具体操作方法。3.强调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要到室外空旷处观察。②太阳强烈时,不要用眼睛正对着太阳,以免灼伤眼睛。③及时把观察到的云的形状绘制下来。4.收集观测结果,对比分析。5.提问:刚才我们对比了每个小组绘制的云的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形状不同,云的多少也不同)6.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三种云的图片。追问:如果我们要根据云的形状来进行分类呢?可以怎么分?(学生思考)7.教师介绍积云、层云、卷云的形状、特点。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 实现8.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云根据形态可以分为3类,那这三类云和天气情况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不同的云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预设1:看到大团、堆积的云,说明很有可能要下雨了。预设2:在艳阳高照时,我们经常看到纤维、羽毛状的卷云。一、走进生活(10分钟师生)活动二:观察云量,绘制云量图。2.动手操作,将观察到的1.用课件展示儿幅不同云量的图片,提问:观察对比这几幅图片,云量、形状画出来,体你有什么发现?验记录的过程。预设:天气不一样,有的是阴天,有的是晴天。2.追问:云的多少与天气情况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云越多,说明越有可能下雨。预设2:天空中,万里无云,说明天气是晴天。3.追问:那我们应该怎么简单地来记录天气情况呢?预设:可以像刚才一样画图来表示。4.将云量分别与“晴”“多云”“阴”建立练习,绘制云量图。五、拓展演练(8分钟学生)1.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这些云进行分类。2.说说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4.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A.晴天B.阴天C.多云5.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呈现二、系统总结(4分钟教师)1.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2.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课后作业设计1.坚持每天到室外观察云的形状和云量的多少,及时把“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内容记录下来。板书设计6.观察云云的分类云量积云层云卷云晴天多云阴天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三现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寻找天气变化的规律。探究实践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态度责任目标: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2.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教学资源与工具ppt课件、其他教学素材等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2.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3.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4.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实现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材料准备:长沙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1.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长沙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2.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长沙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3.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 呈现三、研讨:整理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2.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3.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4.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5.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长沙6.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1.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2.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课后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课题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总课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等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探究实践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态度责任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4.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教学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稿纸、学生活动手册流程集体备课设计个人二次备课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为什么?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呢。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动也更灵活了。④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给风定了10个等级。1000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0到12级。⑤到了宋朝,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就更加丰富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闪电、冰雹、气候带等,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列了四道测雨雪的算式,可以用来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并制造了现存最早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在我国河南省。⑦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融合。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到了清朝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3.揭示课题:那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天气预报究竟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板书)实现二、探索: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介绍部分仪器。2.提问: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谁来说一说?3.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视频。)4.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呈现三、研讨: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1.提问: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2.天脸介绍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课后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与收获问题与对策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1部编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时练
2021部编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及反思
2021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三上数学第3单元测量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示径课堂教学共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9-12 21:00:01
页数:30
价格:¥8
大小:1.80 MB
文章作者:180****875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