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秋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己保管好,答题卡交回。3.本次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第I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同一物种的集合体,是进化、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迁入迁出、隔离以及遗传漂变等,随机交配和自交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故选D。2.下列有关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B.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C.“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中枢由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组成,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详解】A、大脑皮层的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所在,该区受损表现为不能说话,其它功能正常,A正确;B、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的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与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B正确;C、植物人一般是由于大脑皮层不能支配低级中枢所致, 脑干及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作用,C正确;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等,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D。3.下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C.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甲为红细胞,A是甲生存的直接环境,所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C是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则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A错误;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大量进入B(组织液)中,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B正确;C、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中HCO3-等某些离子,能够维持 pH的稳定,C正确;D、人体大多数细胞都直接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A。4.如图表示下丘脑在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A能与细胞B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物质A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C.物质A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其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D.下丘脑可能引起细胞B的电位变化或分泌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图中物质A是下丘脑释放的信息分子,可以与细胞B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B的代谢活动。【详解】A、图中物质A是信息分子,能与细胞B上特异性受体结合,A正确;B、下丘脑可以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此时图中物质A相当于释放的神经递质,只作用于胰岛B细胞,而不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中,B错误;C、图中物质A可以使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其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C正确;D、细胞B是下丘脑调控的靶细胞,下丘脑可能引起细胞B的电位变化或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B。5.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B.曲线b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C.由图可知,曲线a的K值大于曲线b的K值D.“J”型曲线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答案】C【解析】【分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阴影部分是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与实际生长的种群数量的差值,可以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A正确;B、曲线b是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如生存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制约,B正确;C、K值是环境容纳量,曲线a是J型曲线,没有K值,C错误;D、“J”型曲线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D正确。故选C。6.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和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a没有参与C.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脊髓中D.牵涉痛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2、分析题图可知,皮肤和内脏属于感受器,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A、图中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a没有参与,B正确;C、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大脑皮层,C错误;D、牵涉痛是生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54分)7.如图展示了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等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数字标号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图中Ⅲ表示___________系统,该系统保证了组织细胞___________(填代谢活动名称)的正常进行。图中能够排出水、无机盐和有机废物的是IV和___________(填图中罗马数字)。图中的B过程表示___________。(2)图中甲、乙、丙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甲表示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A过程中相关物质穿越细胞膜的层数是___________层。如果营养不良,使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导致___________现象。(3)正常人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答案】(1)①.呼吸②.有氧呼吸(“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③.V④.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①.淋巴②.血浆③.0(零)④.组织水肿(或“组织液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HCO3-、HPO42-【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小问1详解】Ⅲ的左右都是双向箭头,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所以是呼吸系统。而氧气的供应可以满足有氧呼吸对氧气的需求。图中可以看到IV和V都能将废物排出体外。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小问2详解】丙单向指向甲,甲单向指向乙,分别表示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管和淋巴单向回流到血浆,因此甲、乙、丙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过程是淋巴单向流回血浆,不穿越细胞膜,所以穿膜层数是零层。如果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到血浆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血浆pH的维持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部分的知识,解决本题需熟练掌握参与物质交换的各个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属于中档题。8.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表:入侵生境幼苗密度(株/m2)成熟植株密度(株/m2)成熟植株高度(cm)草地468123120人工林54895115自然林6886484回答下列问题:(1)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 法调查。紫茎泽兰可产生大量种子,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如果侵入地区能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紫茎泽兰的数量变化曲线将呈_______型。(2)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_____;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______。(3)在自然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在空间上的_______结构。【答案】①.样方法②.J③.自然林④.草地⑤.水平【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图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外来物种入侵等,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因此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紫茎泽兰可产生大量种子,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如果侵入地区能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其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2)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自然林的幼苗密度最大,故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自然林;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草地中紫茎泽兰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最大,故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草地,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3)自然林中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自然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并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9.下图表示成都三岔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丁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群,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值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丙和丁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2)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理念包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请你提出保护三岔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三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5②.捕食和竞争③.15%④.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当传递到第5营养级以后,能量几乎损失殆尽⑤.对湖中的生物及其环境实施就地保护、对濒危物种进行易地保护、适时有计划的捕捞成鱼;禁止排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3.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5条食物链:水草→甲→丙→丁、水草→乙→丙→丁、水草→乙→丁、藻类→乙→丙→丁、藻类→乙→丁。【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丙和丁都以乙为食,体现了竞争关系,丁又以丙为食,体现了捕食关系。(2)识图分析可知,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85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900KJ/(m2▪a),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85÷1900)×100%=15%。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流经每一个营养级时总有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因此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当传递到第5营养级以后,能量几乎损失殆尽,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存。(3)根据分析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可知,针对三岔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保护措施如下:根据就地保护的原则可以对湖中的生物及其环境实施就地保护;根据易地保护的原则对濒危物种进行易地保护;对经常使用的鱼类资源可以采取适时有计划的捕捞成鱼,保护幼鱼;根据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要禁止排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是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够根据图示正确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是突破第(1 )问的关键,把握生物的种间关系,能够结合食物链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能够根据图示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能够利用所学的保护措施结合实际情景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10.下图是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激素B是___________,它之所以能将甲状腺细胞作为靶细胞,是因为___________。(2)①过程对②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过多的激素A又会作用于垂体,使激素B的分泌量_________,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3)免疫系统组成中,免疫活性物质除了图中的抗体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图中细胞甲是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由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4)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病是___________病。过敏反应和该病一样也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导致的,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①.促甲状腺激素②.甲状腺细胞膜上有其(特异性)受体③.促进④.减少⑤.反馈调节⑥.淋巴因子⑦.溶菌酶(1、2空顺序可颠倒)⑧.浆(或“效应B”)⑨.B细胞和记忆(B)细胞⑩.自身免疫⑪.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可知,激素B是由垂体分泌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故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A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并作用于垂体,为甲状腺激素。【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因甲状腺细胞膜上有其(特异性)受体,故其能将甲状腺细胞作为靶细胞;(2)①过程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过程,②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故①对对②过程有促进作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又会作用于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3)免疫系统的免疫活性物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菌酶等;图中细胞甲能分泌抗体,故为浆细胞;该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由记忆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4)自身免疫病是敌我不分,把自己 组织结构当成抗原攻击引起的,故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病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攻击甲状腺细胞引起的,属于是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点睛】明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免疫失调的类型及特点是解题关键。11.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中的某些细胞,并通过复杂调节最终抑制摄食行为。瘦素是在对有关遗传性肥胖小鼠的研究中发现的,科学家发现A、B两只小鼠都会不停摄食,导致其体重长到正常小鼠的3—4倍。现利用A、B两只小鼠做如下实验:实验一:通过外科手术将A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管连通,使两者的血液可流动到对方体内。结果一:正常小鼠无明显变化,A小鼠食欲下降到与正常小鼠基本相同的水平。实验二:通过外科手术将B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血管连通,使两者的血液可流动到对方体内。结果二:B小鼠仍然保持肥胖状态,而正常小鼠食量明显减少,基本不摄食。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小鼠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中的靶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后被__________,B小鼠患遗传性肥胖的原因可能是无法合成___________(选填“瘦素”或“瘦素受体”)。(2)实验一中A小鼠摄食行为恢复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如果将A小鼠和B小鼠的血管连通,预测结果是___________。(4)研究发生,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答案】①.体液(血液循环)②.灭活③.瘦素受体④.A小鼠能够利用正常小鼠体内合成的瘦素⑤.A小鼠恢复正常饮食,B小鼠保持肥胖⑥.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并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两只小鼠属于不同类型的暴食情况,A小鼠在与正常小鼠血管相连后,食欲下降至正常水平,说明A小鼠自身缺乏瘦素,但能利用正常小鼠血液中的瘦素使食欲下降;B小鼠与正常小鼠血管相连后,仍保持肥胖,且使正常小鼠食量下降,说明B小鼠自身不缺乏瘦素,而是缺乏接受瘦素信号的受体,且血液循环将B小鼠体内的瘦素运输至正常小鼠体内,使正常小鼠食欲下降。【详解】(1)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下丘脑中的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结合起作用后被分解;B小鼠与正常小鼠血管相连后,仍保持肥胖,且使正常小鼠食量下降,说明B小鼠自身不缺乏瘦素,而是无法合成瘦素受体;(2)实验一中A小鼠在与正常小鼠血管相连后,食欲下降至正常水平,说明A小鼠能够利用正常小鼠体内合成的瘦素,使饮食恢复正常;(3)分析实验一、二可知,A小鼠体内缺乏瘦素,但有瘦素受体能够利用瘦素,B 小鼠体内瘦素含量正常,但缺乏瘦素受体不能利用瘦素,所以连接A、B两只小鼠的血管,预测结果是A小鼠利用B小鼠体内的瘦素,恢复正常饮食,B小鼠依旧无法利用瘦素,保持肥胖;(4)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07 17:25:01 页数:11
价格:¥2 大小:192.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