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3/26

4/26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新课导入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 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知识讲解一:战国七雄知识讲解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卿大夫篡权立国也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在政治上夺权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相关史事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国铜壶性质: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结合教材和课外书籍阅读,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影响典故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魏国遭重创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影响: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知识讲解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商鞅出身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一)人物介绍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二)背景经济方面:铁质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我们要学会从经济、政治等因素分析历史背景 (三)目的及时间、人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目的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类型内容作用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行政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也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总之,有利于军事强兵(四)内容 (五)意义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强兵,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商鞅变化是成功还是失败呢?1、《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①变法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且变法措施行之有效,执行坚决,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③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④商鞅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信任,使变法深入人心。启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公元前359年,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组织民户,实行“连坐法”。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别家不告发,一同受重罚。2.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立门户,不得过依赖生活;否则,加倍出赋税。3.奖励生产。凡努力耕织生产粟帛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可以免除徭役;凡弃农经商或因好吃懒做以致穷困的,连同妻子儿女一同罚做奴婢。4.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凡为国家立下战功,按功劳大小受赏。贵族没有军功,不得享受爵位;不论贵族市民,如有私斗,按犯罪轻重受刑。——吴晗《中国馆历史读本》知识加油站 知识讲解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平原。古时也在饱受水患之苦:从川西北雪山中发源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一)修建李冰石像 (二)构成及功能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三)意义相关史事: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多万亩。意义: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课堂小结 B随堂训练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B2、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A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者是()A.李冰B.商鞅C.秦始皇D.李春 地主士兵农民贵族4、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03 12:10:02 页数:26
价格:¥3 大小:3.3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