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六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次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得分: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有作为第一个来自敦煌的国风数字人的“天妤”,也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以及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由于众多虚拟数字人取材于传统文化,所以其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妆造典雅,发型设计是“双环望仙髻”,簪花是用金、银、铜等制成的样式多样的金钿;头上戴的嵌松石花钗、珍珠流苏花钿等饰品,是在史料基础上,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妆容上使用的黛眉、斜红、莲花形花钿、桃花妆容,还原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女俑妆容。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不仅如此,由“天妤”发布的“凤凰妆”视频,连续登上平台热榜。受“天妤”影响,很多青少年给自己化起了“国风妆”,甚至还引起了海外美妆达人的竞相模仿。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俞国林、王建《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光明日报》2023年1月)材料二虚拟数字人之所以出现,与技术、资本和人性三种动力相关,三者都有功利主义的取向。虚拟数字人能够承担社会角色、履行社会功能,实现工具价值,本质上包含了功利主义的取向。在数字社会,随着虚拟数字人的快速发展,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都难以摆脱功利主义者的困境。其一,个体层面的功利主义。虚拟数字人都有“拥有者”或者说都有“主人”。有时候这个“主人”就是自己,是“我”;有时候这个“主人”是资本所有者或者购买者。对于企业或者个体而言,打造虚拟数字人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无论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还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其拥有者都是为了获得各种效应,以此来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能力,提升自信、增加收入或提升社会地位。在梅西会议中,麦卡洛克指出:“我特别不喜欢人类。从来都不喜欢。在我看来,人是所有动物中最卑劣的。我看不到任何理由,如果人能将发明比人类自己更有用的机器,那机器为什么不能取而代之,愉快地奴役人类……他们的一切努力都以自己作为唯一的参照物……设法让所有一切都以自我利益为轴心而转动。”对于虚拟数字人的拥有者而言,如何提升服务效率、吸引粉丝、利用粉丝来取得流量、形成经济效应,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在最终意义上,虚拟数字人都会被置于功利主义的困境之中,虚拟数字人的“主人”很有可能陷入这种功利主义困境之中而无法自拔。二是社会层面的功利主义。“强不过三代,旺不过百年”的周期律抹平了人类代际间的不平等。毕竟,按照凯瑟琳·西勃的说法,从信息学视角看,信息栖居于物质形态之中。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模式、思想意识都依赖于脑、脊椎及其他器官;人的躯体和神经系统共同保证了人的思维能力能起作用,一旦躯体死亡,思维能力随之消失,即使最强壮、智慧的人也无法将体力、智力及智慧完全遗传给后代。所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保留人的思想、能力和智慧是未完成的任务。数字社会来临为强者、富有者、聪明者保存、克隆其智力、思想和思维能力找到了载体。由于虚拟数字人的优越继承功能,代际优势继承有了新载体,社会层面的功利主义就会因此被激活。在数字社会,公益性虚拟数字人的形成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但是仅仅将虚拟数字人视为劳动工具,则会加大数字鸿沟。如果资本、技术长时间主导元宇宙和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如果社会给予虚拟数字人单一的价值标准,那么,随着虚拟数字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它们可能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差距、发展机会差距的重要因素,必然会带来社会治理难题。如果现实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者多个虚拟数字人,那么自然人不仅要面对现实世界的竞争,而且还要面 对更多的衍生人之间的竞争。(摘编自谢新水《虚拟数字人的进化历程及成长困境》,《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用科学技术激活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来看,融合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的“虚拟数字人”,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应用在多种场合。B.作者借“天妤”“苏东坡数字人”的形象设计,说明了传统文化类虚拟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C.传统文化的纯学术研究,因为没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应用性”,故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材料一的作者认为,虽然虚拟数字人的未来走向很难判断,但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依然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态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青少年受“天妤”影响给自己化“国风妆”,既说明“天妤”设计是成功的,也充分证明只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开掘,其在当下依然会重焕生机。B.虚拟数字人的功利主义取向,不仅源于促使其产生的三种动力——技术、资本和人性,而且也源于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功能和价值本身。C.企业或者个体打造虚拟数字人是出于对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考量,因此,无论从哪种层面来审视,虚拟数字人的拥有者都会陷入功利主义的困境。D.区别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数字社会中,虚拟数字人因其优越的继承功能,从而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治理难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人物不属于“虚拟数字人”的一项是()A.2020年8月28日,天猫官宣了一位新代言人——“千喵”。TA是易烊千玺的首个个人虚拟形象。B.2007年,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出道。C.两个月内吸粉800万的虚拟美妆博主“柳夜熙”。D.百度打造的人工智能助手“小度”,是一款对话式语音人工智能。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两则材料源于不同的媒介载体,一则出自面向社会大众的新闻报纸,一则来自于面向研究人员的学术刊物,虽然谈论的焦点都是“虚拟数字人”,但两者在侧重点的选择和对待“虚拟数字人”的态度上都有不同,请结合材料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B2.B3.D4.①首先界定“数字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已经在文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②然后以“天妤”为例,说明“数字人”形象是科技之美与传统之美的有机融合,其外在形象本身往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③接着以“苏东坡数字人”为例,论述数字人的设计制作需要技术和文化两个方面。④最后谈及应如何看待“数字人”这一新兴事物。5.①论述侧重点不同,材料一重点论述“虚拟数字人”作为科技产物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传统文化之美的激活,材料二则侧重于分析“虚拟数字人”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面临的功利主义困境。②对“虚拟数字人”的态度上有区别,材料一整体上肯定了“虚拟数字人”在激活传统文化之美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材料二更多表达了对“虚拟数字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思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作者借‘天妤’……的形象设计,说明了”错误。从原文“由于众多虚拟数字人取材于传统文化,所以其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比如,‘天妤’的设计……”“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来看,打造“天妤”是为了说明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只有“苏东坡数字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选项中的相关表述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只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开掘,其在当下依然会重焕生机”错误。国风数字人“天妤”是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的成功尝试,并不能证明只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开掘,其在当下依然会重焕生机,选项的表述绝对。C.“无论从哪种层面来审视,虚拟数字人的拥有者都会陷入功利主义的困境”错误。原文是“在最终意义上,虚拟数字人都会被置于功利主义的困境之中,虚拟数字人的‘主人’很有可能陷入这种功利主义困境之中而无法自拔”,并非任何层面都能得出这一结论,另外,原文是“很有可能”,选项“都会”的表述绝对化。D.“从而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治理难题”错误。虚拟数字人优越的继承功能,只会激活其社会层面的功利主义,而拉大人与人的差距及带来社会问题,是有前提的:“如果资本、技术长时间主导元宇宙和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如果社会给予虚拟数字人单一的价值标准,那么,随着虚拟数字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它们可能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差距、发展机会差距的重要因素,必然会带来社会治理难题”。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能力。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D.“小度”只是语音人工智能,并没有形象。与材料一的“数字人”定义不符。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由“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可知,首先界定“数字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已经在文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第二段,由“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由于众多虚拟数字人取材于传统文化,所以其外在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比如,‘天妤’的设计”可知,然后以“天妤”为例,说明“数字人”形象是科技之美与传统之美的有机融合,其外在形象本身往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第三段,由“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可知,接着以“苏东坡数字人”为例,论述数字人的设计制作需要技术和文化两个方面。第四段,由“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最后谈及应如何看待“数字人”这一新兴事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论述侧重点不同:由“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IP形象”以及标题“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可知,材料一重点论述“虚拟数字人”作为科技产物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传统文化之美的激活;由“在数字社会,随着虚拟数字人的快速发展,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都难以摆脱功利主义者的困境”以及标题“虚拟数字人的进化历程及成长困境”可知,材料二则侧重于分析“虚拟数字人”在个体层面和社会 层面面临的功利主义困境。对“虚拟数字人”的态度上有区别:由“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可知,材料一整体上肯定了“虚拟数字人”在激活传统文化之美方面的积极作用;由“在最终意义上,虚拟数字人都会被置于功利主义的困境之中,虚拟数字人的‘主人’很有可能陷入这种功利主义困境之中而无法自拔”“如果现实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者多个虚拟数字人,那么自然人不仅要面对现实世界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更多的衍生人之间的竞争”可知,材料二更多表达了对“虚拟数字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拉比①【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北理奇蒙德街的一头是不通的,除了基督兄弟学校的学童们放学回家那段时间外,平时很寂静。在街尽头有一幢无人住的两层楼房,跟一块方地上比邻的房子隔开着。街上其他房屋仿佛自以为有像样的住户,而沉下褐色的脸,互相凝视。我们从前的房客,一个教士,死在这屋子的后客厅里。由于长期关闭,所有的房间散发出一股霉味。厨房后面的废物间里,满地都是乱七八糟的废纸。我在其中翻到几本书页卷起而潮湿的平装书:瓦尔特·司各特作的《修道院长》,还有《虔诚的圣餐者》和《维道克回忆录》。屋子后面有个荒芜的花园,中间一株苹果树,四周零零落落的几株灌木;在一棵灌木下面,我发现死去的房客留下的一个生锈的自行车打气筒。那教士是个心肠很好的人,他在遗嘱中把全部存款捐给了各种慈善机构,又把家具赠给他的妹妹。到了日短夜长的冬天,晚饭还没吃完,夜幕就降落了,一幢幢房屋变得阴森森的。头上的夜空显出一片变幻的紫罗兰色,同街灯的微光遥遥相映。我们不停地玩着,直到浑身暖和。当我们折回街道时,灯光已经从一家家厨房的窗子里透出来,把这一带照亮了。如果曼根的姐姐在门口石阶上呼唤弟弟回家吃茶点,我们就在暗中瞧着她对街道东张西望。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影。我靠着栅栏望她。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客厅的地板上,望着她家的门。她一出门走到台阶上,我的心就怦怦跳。我冲到过道里,抓起书就奔,跟在她后面。我紧紧盯住她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走到岔路口,我便加快步子赶过她。每天早晨都是如此。除了随便招呼一声,我从未同她讲过话。可是,她的名字总是使我蠢头蠢脑地激 动。她的形象甚至在最不适宜有浪漫想象的场合也陪伴着我。每逢周末傍晚,我都得跟姑妈上街购物。我们穿行在五光十色的大街上,被醉鬼和讨价还价的婆娘们挤来挤去,周围一片喧嚣:劳工们在诅咒,站在一桶桶猪颊肉旁守望的伙计们尖声叫嚷,街头卖艺人用浓重的鼻音哼着赞美奥唐纳万·罗沙的《大伙儿都来》,或一支感叹祖国动乱的歌谣。这些噪声汇合成一片众生相,我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敌对者中间安然穿过。有时,在莫名其妙地做祷告或唱赞美诗时,她的名字几乎从我嘴里脱口而出。有时,一股沸腾的激情从心底涌起,流入胸中。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同她说话。有一天,薄暮时分,我踅到教士在里面死去的后客厅内。那是一个漆黑的雨夜,屋子里一片沉寂。透过破碎的玻璃窗,我听到雨密密麻麻泻在土地上,针尖似的细雨在湿透了的花坛上不断跳跃。我庆幸自己不能看清一切。我的全部感官似乎想隐蔽起来,我觉得自己快要失去知觉了,于是把双手紧紧合在一起,以致手颤抖了,一面喃喃自语:“啊,爱!啊,爱!”她终于跟我说话了。她一开口,我就慌乱不堪。她问我去不去阿拉比。她说那儿的集市一定丰富多彩,她很想去那。“为啥不去呢?”我问。她不断转动着手腕上的银镯子说,她不能去,因为这一星期女修道院里要做静修。她低下头,门对面街灯的光照着她白嫩的脖子的曲线,照亮了披垂的头发,也照亮了搁在栏杆上的手。灯光使她衣服的一边清晰可见,正好映出衬裙的白色镶边。“你真该去看看,”她说。“我要是去的话,”我说,“一定给你捎点什么的。”从那一晚起,阿拉比这个词的音节在静谧中向我召唤。在课堂里,我很少回答出问题。我瞧着老师的脸从和蔼变得严峻。生活中的正经事使我厌烦,它们使我的愿望不能尽快实现,在我看来,它们都像小孩子的游戏,单调乏味。星期六早晨,我对姑父说,晚上我要到集市去。他正在前客厅衣帽架一边手忙脚乱地找帽刷子,一边漫不经心地说:“行,孩子,我知道了。”他待在过道里,我就没法去前客厅了,趴在窗口眺望了。我低着头走出家门,慢吞吞地到学校去。空气透骨地阴冷。我回家吃饭时,姑父还没回来。我坐着对钟望了一会儿,滴答滴答的钟声使我心烦意乱起来,便走出房间,登上楼梯。那些宽敞的空房间,寒冷而阴沉,却使我无拘无束。我唱起歌来,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我把前额贴住冰冷的玻璃窗,望着她住的那幢昏暗的屋子。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还站在那儿,什么都没看见,只在幻想中看见她那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街灯的光朦胧地照亮呈曲线的脖子、搁在栏杆上的手以及裙子下的镶边。 我在屋里踱来踱去,紧攥着拳头。姑妈说:“兴许今晚去不成了,改天再去看集市吧。”九点,我忽然听见姑父用钥匙在开过道门。接着听见他自言自语,听到衣架被他挂上去的大衣压得直晃荡。晚饭吃到一半,我向他要钱到集市去。他已把这件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人们早已上床,睡过一阵了。”他说。我没笑。姑妈大声说:“还不给钱让他去?你已经叫他等得够长啦!”我紧紧攥着一枚两先令银币向火车站迈开大步走去。我在一列空荡荡的火车的三等车厢找了个座位。过了好久,火车才缓慢地驶出车站,爬行在沿途倾圮的房屋中间,驶过一条闪闪发亮的河流。我下车走到街上。有一只钟被亮光照着,我瞅了一眼:九点五十分。我的面前矗立着一座大建筑物,上面闪亮着那魅人的名字。我怎么也找不到花六便士就能进去的入口。我生怕集市关门,便三脚两步穿过一个旋转门,把一个先令②付给一位神情疲惫的看门人。几乎所有的棚摊都关门了,大半个厅黑沉沉的。我困难地想起到这儿来是为什么,便随意走到一个搭棚摊前,端详着陈列在那里的瓷花瓶和印花茶具。棚摊门口有个女郎,正同两位年轻的先生嬉笑,我听出他们的英格兰口音,模模糊糊听着他们交谈。“噢,我从没说过那种事。”“哎,你肯定说过。”“不,肯定没有!”“难道她没说过?”“说过的,我听见她说的。”“啊,这是……瞎说。”那位女郎看见我,走过来问要买什么。她的声音冷冰冰的,好像出于责任感。我诚惶诚恐地瞧着两排大坛子,低声说:“不买,谢谢。”那女郎把一只花瓶挪了一下,然后回到两个年轻人身边去了。他们又谈起同一个话题。那女人回头瞟了我一二次。我逗留在棚摊前,仿佛真的对那些货物恋恋不舍似的。最后,我慢吞吞地离开那儿,沿着集市中间的小道走去。我把两个便士丢进口袋,跟里面一枚六便士的硬币碰响。接着,我听见长廊尽头传来熄灯的喊声。顿时,大厅,上方漆黑一片。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选自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宗白译,有删改)【注】①阿拉比是1894年都柏林曾举办过的一场大东方节庆的市集活动,在当地有很大影响。②1先令相当于12便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真实展现了高纬度地区冬天的景象,又描绘了都柏林市民的日常生活。B.小说写“我”经过热闹大街时“仿佛捧着圣餐杯”,这一表述形容了曼根的姐姐在“我”心中的神圣。C.“阿拉比”是曼根的姐姐提到的地方,对“我”具有神圣意义,且是小说线索,故小说以此为题。D.“我”在到达“阿拉比”后,把一先令给了看门人,这体现了“我”想进入集市急切难耐的心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主人公的回顾性”叙述视角,它既有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又包含被追忆的往事中的“我”过去正在经历此事时的眼光。B.作者借助光影刻画曼根的姐姐脖子的曲线、头发、手和裙子的镶边,着意展现其在“我”眼中的动人形象。C.姑妈、姑父在小说中是“我”的对立面,他们几次干扰“我”的活动,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D.小说结尾处花了一定笔墨写女郎同两个年轻人对话,为下文“我”的心理变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8.请谈谈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9.有人认为《都柏林人》是由一连串的“精神顿悟”组成的。结合文章结尾部分内容,简析“我”顿悟到了什么?【答案】6.C7.C8.①开头描绘了一头不通、暗沉而寂静的街道以及街道尽头孤零零的楼房,渲染了一种孤独、压抑的氛围,也为小说奠定了基调;②开头描写的街道正是男孩日常生活的地方,通过场景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压抑死气沉沉的社会环境;③用寂静、压抑的外部场景描写来渲染或者表达男孩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④为下文描写男孩对心目中美好浪漫的阿拉比的憧憬向往以及最后的失落愤怒做铺垫。9.①对爱情的顿悟。店员空洞乏味的打情骂俏,女郎们的嬉笑消解了“我”对爱情的神圣想象,与少年心中的纯洁爱情形成对比,“我”顿悟到了爱情神圣性的破灭。②对自我的顿悟。阿拉比的现实情况与自己曾经想象中的样子存在如此大的反差,让“我”顿悟到自己的热情来自对事物一厢情愿的幻想和为了取悦他人的虚荣心。③对理想的顿悟。梦想中光辉灿烂美轮美奂的商场,阿拉比集市的破败、冷漠与无趣,“我”意识到理想的渺茫与虚妄——在这个麻木、瘫痪和压抑的现实社会中,任何美好理想都会始终化为泡影。孩子梦中的“阿拉比”不复存在,现实中的“阿拉比”不过是个世俗之地。【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是小说线索”错误。“阿拉比”不是小说线索。小说单线线索应该是自始至终贯穿。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姑妈、姑父在小说中是‘我’的对立面,他们几次干扰‘我’的活动”错误。姑妈、姑父在小说中没有干扰活动,文中姑妈催促姑父“还不给钱让他去?你已经叫他等得够长啦!”姑父虽然忘记了“我”要去集市的事情,但并未阻拦干扰“我”去阿拉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场景描写作用的能力。由“北理奇蒙德街的一头是不通的,除了基督兄弟学校的学童们放学回家那段时间外,平时很寂静……。在街尽头有一幢无人住的两层楼房,跟一块方地上比邻的房子隔开着。街上其他房屋仿佛自以为有像样的住户,而沉下褐色的脸,互相凝视”可知,开头描绘了一头不通、暗沉而寂静的街道以及街道尽头孤零零的楼房,渲染了一种孤独、压抑的氛围,也为小说奠定了基调;开头描写暗沉而寂静的街道,充满了孤独、压抑的氛围,正是男孩日常生活的地方,通过场景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压抑死气沉沉的社会环境;男孩生活的环境是压抑的,但是男孩对爱情却充满了渴望和憧憬“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客厅的地板上,望着她家的门。她一出门走到台阶上,我的心就怦怦跳”,无疑,男孩与周围环境是格格不入,作者用寂静、压抑的外部场景描写来表达男孩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以及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下文中,“她终于跟我说话了。她一开口,我就慌乱不堪。她问我去不去阿拉比。她说那儿的集市一定丰富多彩,她很想去那”“从那一晚起,阿拉比这个词的音节在静谧中向我召唤”男孩对阿拉比充满了向往,但最后“我逗留在棚摊前,仿佛真的对那些货物恋恋不舍似的……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故开头段的场景描写为下文描写男孩对心目中美好浪漫的阿拉比的憧憬向往以及最后的失落愤怒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对爱情的顿悟。“棚摊门口有个女郎,正同两位年轻的先生嬉笑”“那女郎把一只花瓶挪了一下”“那女人回 头瞟了我一二次”,“我”对女郎没有好感,店员空洞乏味的打情骂俏,女郎们的嬉笑消解了“我”对爱情的神圣想象,与少年心中的纯洁爱情形成对比,“我”“顿悟”到爱情神圣性的破灭。对自我的顿悟。“我”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我”历尽“艰辛”到陌生的阿拉比,就是为了取悦曼根姐姐,由此“顿悟”到自己的热情来自对“爱情”的一厢情愿和为了取悦“爱人”的虚荣心。对理想的顿悟。“我听见长廊尽头传来熄灯的喊声。顿时,大厅上方漆黑一片”,阿拉比集市的黑暗破败与自己曾经想象中的样子存在如此大的反差,梦想中光辉灿烂美轮美奂的商场,现实中阿拉比集市的破败、冷漠与无趣,“我”“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我”意识到理想的渺茫与虚妄——在这个麻木、瘫痪和压抑的现实社会中,任何美好理想都会始终化为泡影。孩子梦中的“阿拉比”不复存在,现实中的“阿拉比”不过是个世俗之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 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迂远/而阔于事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古时候“万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B.“夷”是古代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统称,文中的“夷”泛指与华夏相对的中原以外的民族。C.文中“置君面后去之”和《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两句中的“置”的含意不相同。D.“合从”,即“合纵”,是指齐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以攻强齐,“合纵”成功则称王于天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能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怜惜百姓,其政策能令百姓拥护。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能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范“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之始,为防止祸乱之根,他很少言及利,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D.孟子的主张不被各国诸侯采用,因为诸侯们视能攻善伐之人为强者,认为孟子的仁政不合时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2)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如之何其可也?14.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答案】10.C11.D12.C13.(1)(如果您)诛讨不义的君王而抚慰老百姓,就像及时雨从天而降,老百姓就会非常高兴。(2)如果您杀了他们的父老兄弟,拘禁他们的年轻人,毁坏他们的宗庙,那怎么可以呢?14.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这句话以“水深火热”比喻暴政,“避水火”强调百姓对暴政的厌恶。②“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将仁政比喻为“云霓”,以“望云霓”形象地表现出老百姓对仁政的渴望。③“若时雨降”一句中以“时雨”比喻解救百姓的仁君,突出百姓对仁政的拥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游事”接宾语“齐宣王”,不能分开,排除AB;“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以为”内容,作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正确。设置,选立;放弃。句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沛公就放弃车马。D.错误。“是指齐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以攻强齐”错误,应为秦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以攻强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错误。文中“太史公曰……利诚乱之始也”,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开始的是司马迁;“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防备祸乱根源的是孔子。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诛”,诛讨;“吊”,抚慰,慰问;“时雨”,及时雨。(2)“若”,如果;“系累”,拘禁;“如之何”,怎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避水火也”中的“水火”是“水深火热”之意,和统治阶级的暴政相似,作者以“水深火热”比喻暴政,“避水火”是说要远离暴政,从而强调百姓对暴政的厌恶。②“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云霓”是喻体,“仁政”是本体,将仁政比喻为“云霓”,以“望云霓”形象地表现出老百姓对仁政的渴望。③“若时雨降”一句中“时雨”是喻体,“仁君”是本体,作者以“时雨”比喻解救百姓的仁君,突出百姓对仁政的拥护。参考译文:齐国攻打燕园,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 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齐国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如果您)诛讨不义的君王而抚慰老百姓,就像及时雨从天而降,老百姓就会非常高兴。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了他们的父老兄弟,拘禁他们的年轻人,毁坏他们的宗庙,怎么能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买酒镜湖酒楼陆游阴风号大泽,暮雨上高楼。愁忆新丰酒①,寒思季子裘②。登临天地迮③,老病岁时遒。安得急装去,北平防盛秋④。【注】①新丰,即今西安临潼县。新丰酒,是当地名酒。②季子,指苏秦。季子裘,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③迮,狭窄。④防盛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谓之防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破题,阴风怒号,暮雨潇潇点明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情感基调。B.颔联借“新丰酒”“季子裘”两个典故,委婉表达了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C.颈联写楼上买醉的所见所感,既呼应首联的“上”,又引出尾联的“急装去”。D.尾联“安得”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焦灼无比的心情。16.颈联中哪两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迮”和“遒”两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痛苦和急切的心情。②诗人登临酒楼而远望,觉得天地狭窄,这“狭窄”,是诗人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诗人报国思用却无路请缨,故觉人生之路狭窄;另一方面,天地狭窄,也暗指宋朝半壁江山沦陷,暗含诗人金瓯残缺之痛。③“岁时遒”指时光流逝之快。诗人又老又病,然而功业无望,故越发觉得岁月无情,光阴逼人。“遒”字,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流露出因时光飞逝而产生的焦灼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委婉表达了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错误。一方面,“季子裘”,是指苏秦在秦国求进无望而归时,裘衣破旧,是写其不得志之状;而忆“新丰酒”,是为了排遣愁绪。另一方面,联系“愁”与“寒”两词来看,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结合注释③可知,“迮”,是“狭窄”的意思。“登临天地迮” ,是说诗人登上镜湖酒楼之后远望,感觉天地狭窄,这“狭窄”,是诗人登临之后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联想诗人的经历可知,陆游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打击。诗人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故觉人生之路狭窄;另一方面,联想本诗的创造背景可知,这“狭窄”,也暗指宋朝的半壁江山沦陷于金人之手,暗含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遒”,是“急迫”的意思。“岁时遒”指时光飞逝。从“老病”可知,此时诗人已经年迈又体弱多病,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难以实现,因而越发感觉岁月无情,时不再来,光阴逼人。“遒”字,突出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诗人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壮志难酬,流露出因时光飞逝而产生的焦灼之感。可见,“迮”和“遒”两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痛苦和急切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答案】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④.朝如青丝暮成雪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庶,壹,暮,逸,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忆常常是文学的沃土。记忆逐渐蚀去了现场的重量和坚硬的质感,种种感喟、叹息、悔恨、怀想回旋在往事的缝隙之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文学处理过的记忆时常显得凄美、迷离、摇曳多姿。这时,谁都会想到《追忆似水年华》,想到普鲁斯特。这个天长日久地蛰居于一间隔音的斗室里的作家的记忆将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等一个个孤立的片段编织成一幅斑斓的长卷。为了完成这几百万字的①,普鲁斯特如同把自己锁在记忆的牢笼之中。他的记忆叙事学之中,“小玛德兰点心” 是一个公认的经典段落。一个寒冷的冬季,主人公回到家里,在母亲的劝告下喝了一口热茶。愁眉不展的主人公舀起一勺泡着小玛德兰点心的热茶送到唇边,一个小小的奇迹发生了。带着点心屑的热茶刚刚碰到上颚,一种美妙的快感随即袭来。遥远的往日从记忆的深渊缓缓地浮上来了,带有一小块玛德兰点心的气味。无数往事积压在内心的某一个角落,落满了灰尘,纹丝不动。只有等到了一个解禁的咒语,这些往事才会突然活过来,绘声绘色。普鲁斯特幸运地找到了这个解禁的咒语:一块小点心。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在人生最后的十余年光阴中,普鲁斯特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灌注到了《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的写作上。有一次,他对友人说:“现在必须在我自己的坟墓完工之前为它建造起一座巨大陵寝。”很难想象,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人,他对自己所要完成工作的那种②的紧迫感,以及处处高标的严苛要求。普鲁斯特逝世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全球范围而言,这是一个快餐文化盛行的碎片化时代,一个热衷于各种“新名词”的概念化时代。于是,我们看到网络和媒体对普鲁斯特最③的,是一些带有普氏头衔的专有名词,诸如“普鲁斯特爱情”“普鲁斯特效应”“普鲁斯特时刻”等等,事实上普鲁斯特的遗产远不止这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面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选自《红楼梦》的语句,与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B.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C.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D.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答案】18.①鸿篇巨制(鸿篇巨著)②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分秒必争)③津津乐道19.①这个作家天长日久地蛰居于一间隔音的斗室里,②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等是他生活中一些孤立的片段。③他用记忆将一个个孤立的片段编织成一幅斑斓的长卷。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这几百万字”体现著作之规模宏大,可填“鸿篇巨制(鸿篇巨著)”。“鸿篇巨制” ,指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鸿篇巨著”,规模宏大的著作。第②空,语境中强调普鲁斯特对工作的紧迫感,应填写有珍惜时间之意的成语,可填“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分秒必争)”。“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分秒必争”,指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第③空,语境指网络和媒体对普鲁斯特最愿意说的,可填“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先提炼出句子的主干,这个主干句可以适当保留修饰语。本句的主干可以提炼为:作家的记忆将一个个孤立的片段编织成一幅斑斓的长卷。然后把其他的成分,适当的增删词语,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成句。“这个天长日久地蛰居于一间隔音的斗室里的作家”改为“这个作家天长日久地蛰居于一间隔音的斗室里”;“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等一个个孤立的片段”改为“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等是他生活中一些孤立的片段”。最后,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整合,先说作家蛰居于斗室里,接着应该说他做什么,即“他用记忆将一个个孤立的片段编织成一幅斑斓的长卷”,而这个片段是“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故应置于主干句之后。最后整合为:①这个作家天长日久地蛰居于一间隔音的斗室里,②舞会、社交、长裙、街道上辚辚的马车等是他生活中一些孤立的片段。③他用记忆将一个个孤立的片段编织成一幅斑斓的长卷。【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结合“突然活过来”,可知句子把“往事”当作有生命的人或物来写,运用了比拟的修辞。A.说花有“魂”是比拟;B.“红颜”代指年轻女子,是借代;C.“腮”犹如新荔一样鲜艳润泽,“鼻”犹如鹅脂一样细腻洁白,是比喻;D.“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是夸张,极言史家家大业大。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玻璃上雕刻花纹是很不容易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石,即二氧化硅,它不怕盐酸、硫酸、硝酸甚至王水的侵蚀,只有苛性碱才能略微腐蚀玻璃的一层表皮。①,需要依靠一种会“啃”玻璃的化学物质——氢氟酸。 首先在玻璃器皿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致密的石墙,然后用工具小心地在蜡层上刻画图案,使要雕刻部分的玻璃裸露出来。这时把适量的氢氟酸涂在没有蜡层的表面,氢氟酸遇上裸露的玻璃,②。最后去除石蜡,玻璃器皿上就呈现出先前所设计的花纹了。③?原来它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会冒烟的液体,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腐蚀性非常强,能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氢氟酸还对硅化合物具有强腐蚀性,因为它可以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借它来实现在玻璃上雕花的目的,而这是其他强酸做不到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以“氢氟酸”开头,概括第三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①要想在玻璃上刻出花纹②就会把玻璃“啃”去一层(或者:就会腐蚀其裸露的表层)③那氢氟酸到底是什么呢(或者:氢氟酸为何有如此大威力?氢氟酸为何能腐蚀玻璃?)22.氢氟酸具有超强的腐蚀性,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本段是说要在玻璃上雕刻花纹是很不容易的。根据下文“需要依靠一种会‘啃’玻璃的化学物质——氢氟酸”可知,“啃”去玻璃的化学物质——氢氟酸是因为要在玻璃上刻出花纹,故可填写“要想在玻璃上刻出花纹”。第②处,根据语境“氢氟酸遇上裸露的玻璃”后面太填入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再根据上一段,想要在玻璃上雕花,需要依靠一种会“啃”玻璃的化学物质——氢氟酸。故此处,在氢氟酸遇上裸露的玻璃之后,“就会把玻璃‘啃,去一层”。第③处,根据下文“原来它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可知,本段介绍“氢氟酸”是什么的问题,再结合句后的问号,故可填写“那氢氟酸到底是什么呢”。【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三段文字传达的基本信息是人们利用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的化学原理。题目要求以“氢氟酸”开头,实际上是要求从转换陈述信息的角度作答。由“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腐蚀性非常强,能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可知,氢氟酸具有超强的腐蚀性;由“氢氟酸还对硅化合物具有强腐蚀性,因为它可以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借它来实现在玻璃上雕花的目的” 可知,氢氟酸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然后以“氢氟酸”开头,组织答案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自古就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说,这一说法典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意思是:尺蠖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而《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两种人生态度各有其价值,但又似乎相互矛盾。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生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正大光明的智与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此是“能屈能伸”的具体表现。于人类而言,则是能屈能伸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劣势。至于如何“屈”“伸”,何时“屈”何时“伸”,取决于实际情况。由此,大丈夫在遇到不同的情况下,能自如运用优势,隐藏劣势。不管怎样,大丈夫先思,后智,左右利弊后再巧妙行动,才是最智慧的行为。就如苏轼在《留侯论》中所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因此能屈能伸展现了大丈夫(君子)的“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定”的姿态。面对外界的改变,自身得失处境的改变,以意志坚定面对,保守初心。“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具体实在的因素,以“止”的态度面对,更体现的是一种“勇”。能敢于立足,敢于不违背心中的道,此乃勇。勇的背后是君子心里有明确的,正大光明之原则,有毫不动摇的毅立。苏武牧羊保气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戊戌六君子节气皓天撼地。他们用自己的坚定成就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本色,哪怕生活异常艰难,也傲然挺立到最后。如此,霸业成,英雄显,中华民族永不屈服。所以,说这两句古话矛盾,是因为没有正确看待“能屈能伸”。“屈”与“伸”这两种行为的转换,对于大丈夫而言,并不表示改变原则,前后不一,表示的是大丈夫左右利弊后再巧妙行动的大智慧。大丈夫眼前屈,也许是看到远方利义;眼前伸,也许是必要伸才能得利义。楚汉争霸时期,起初刘邦的兵力远远不及项羽,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鸿门宴上刘邦忍气吞声,赢得了发展和壮大的时机,最终将项羽兵围垓下。而项羽兵败乌江,逃跑就意味着承认失败,所以他毅然放弃生还的机会,赢得了后人的赞叹,让司马迁说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由此,这两句古话 不矛盾,甚至加在一起,可以得出有智、有勇的大丈夫形象。当今时代,人们会拿“能屈能伸”作为自己的挡箭牌,会将自己的顽固和强硬当作不能“屈”的诠释,反而忘了古时这两句话都是用来描写大丈夫的。他们以这两句话为标准,行事做人都有前提——“明”智,“明”勇。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才会用“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来形容君子,而知、仁、勇的标准都合乎最高的境界。没了这最高、最善的境界,知也只能为“歪智”,勇也只能为“乱勇”。准确理解这两种人生态度,才会对“正”知,“正”勇有恰当认识,才能行为上行动,思想上约束,才能如大丈夫一样“能屈能伸”,不能“淫”“移”“屈”,以智慧、勇气,甚至是仁义面对这个世界。只有止于至善,达到品德最高境界,方可称一句:大丈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所举的这两句传世名言,前者的意思是尺蠖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所以,这里强调的“能屈能伸”,是出于对未来的长远考虑而暂时选择融入当下的处世智慧。后者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里的“不能屈”,强调的是为人的气节。从字面意思看,两者似乎是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矛盾对立面。然而,我们却可以用孟子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以及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将两者结合起来:大丈夫应当在得志被委以重任的时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积极行动,尽力做事,做到“达则兼济天下”;在不得志被舍弃不用的时候,在行为上适当“屈”,在心态上却“贫贱不能移”,耐心敛藏、贮藏、提高自己,坦然地“穷则独善其身”。具体论述过程中,可以首先解释“能屈能伸”和“不能屈”这两类人生态度的具体内涵。写作时,可以赞同某一方,批评另一方,可以探索矛盾双方的转化,探索对立冲突之后的结果,但最合理的还是能找到二者的对立统一与转化之处,并最终指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能够做到:在失意时能安心忍耐修炼自己,在得志时能痛快淋漓地大干一番。此外,论述过程中,还可结合当下现实,思考今日之我辈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今日的我们也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身外世界要有明澈清晰的理解与把握,能够做到:该仁慈时总是慈眉善目;身陷逆境需忍让之时,也能表现得韧性十足;机会出现需决断时,又表现出毫不犹豫的果断。立意:1.屈与不屈都是正大光明的智与勇。2.屈与不屈都需要强大意志力坚守。 3.握紧人生方向盘,行走于屈与不屈之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6:10: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8.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