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七文言文阅读A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强化练(七) 文言文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B.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C.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D.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解析:“敦煌”“祁连”是两个地理名词,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动词“杀” 的逻辑主语是“匈奴”,“以其头为饮器”的逻辑主语也是“匈奴”,应在“匈奴”前面断开,排除C项;动词“怨”的宾语是“匈奴”,“无与共击之”应单独成句。故选D。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始建年号,元朔、元鼎均为其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用几个年号。B.浑邪是西域诸国之一,浑邪王是其国王,即《苏武传》中的昆邪王,他因为匈奴进逼而内附于汉朝。C.“幕”同“漠”,即沙漠,幕北,即漠北,指的是蒙古高原戈壁沙漠以北的地方,是匈奴人活动的区域。D.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有的信物。持节副使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出使他国的人。解析:B项,“浑邪是西域诸国之一,浑邪王是其国王”错误。浑邪是匈奴的部落名,浑邪王是该部落的最高统治者,他因为内乱归降汉朝。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中人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征出使月氏,曾被囚匈奴,但最终化险为夷,成功到达月氏,十余年后才返回长安。B.张骞的到来让久欲与汉通使的大宛非常高兴,他们积极地为张骞提供帮助,派遣使者直接将他们送到大月氏国。C.匈奴被追赶到幕北,张骞就进言说服乌孙内迁,共同抗击匈奴,这一建议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并再次被派遣出使。D.张骞在乌孙分派副使们携带着厚重的礼物到其他各国去,很多国家派使臣跟随他们一起返回,开始与汉朝往来。解析:B项,“派遣使者直接将他们送到大月氏国”错误。由原文“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可知,大宛国先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再辗转到达大月氏。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2)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联系的通道。5.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劝说乌孙的目的没有达到,因为乌孙王不愿意返回故地;②与西域国家建立联系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张骞所派遣的使者和西域国家的使臣一起回到了汉朝。【参考译文】当初,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强大的国家,匈奴杀死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一直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元朔三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匈奴单于俘获了他,扣留他十多年。张骞得以偷偷逃跑,到达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于是决定回国,他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活着回来。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追击驱逐匈奴到了沙漠以北,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通行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军击败,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没有人烟。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增加东面的土地,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依据形势他们应当会听从,如果听从就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这些国家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 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礼数仪节非常傲慢。张赛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向东居住在原来的地方,汉朝就许配公主做昆莫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不难打败。”乌孙自认为远离汉朝,不知汉朝疆域大小;向来臣服隶属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就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等各个附近的国家。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之后一年多,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很多国家的使臣一起回来,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东方的故地,汉朝便在匈奴浑邪王统辖的故地设置酒泉郡,逐渐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联系的通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施琅,字尊侯,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二十一年,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等率兵东指鸡笼峪、四角山,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于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郑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 轩、冯锡范及明裔朱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余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庄。(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D.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解析:“琅”作主语,“疏陈”作谓语,“琅疏陈”的意思是“施琅上书陈述了此事”,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上”指皇帝,作“许之”的主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答案:C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皇室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B.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为“九卿”之一。解析:B项,“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错误,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做内应;澎湖之战,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最终大获全胜。B.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 C.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D.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解析:D项,“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错误。原文“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说的是施琅不报私仇,并没有说“释放郑克塽”;原文“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说的是请求皇帝允许郑克塽投诚,并不是劝郑克塽投诚;原文“诏授克塽公衔”说的是皇帝对郑克塽的封赏,并没有说施琅“为其请封”。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请求催促督抚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对我们有利的风势,就可进军,并请求调度陆军官兵协助围剿。(2)我特意提拔重用你,你果然能够不辜负使命,把六十年来难以平定的贼寇,一举消灭。10.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战略位置重要;②防止外来侵略;③维护国家统一;④迁民不易。【参考译文】施琅,字尊侯,是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施琅被提拔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年,郑锦死了,他的儿子郑克塽尚年幼,将领刘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趁机荐举施琅言其熟悉海上的事务,皇帝又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 加任太子少保,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施琅到任军中,上书说:“敌人的船只长时间地停泊在澎湖,全部力量坚固防守着。冬春交际之时,飓风时常发生,我们的船只多次难以渡过海洋。我现在操练水军,再派遣间谍与我以前的部下联系,让他们作为内应。等到风势对我们有利的时候出兵,可以大获全胜。”康熙二十一年,给事中孙蕙上书说应该暂缓攻打台湾。七月,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又以此为理由进言,皇帝下诏暂时延缓进攻围剿。施琅上书说:“我已经挑选水师中的两万名精兵、三百只战船,足够消灭海上的敌人。请求催促督抚筹备粮食军饷,只要遇到对我们有利的风势,就可进军,并请求调度陆军官兵协助围剿。”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建议。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刘国轩盘踞在澎湖,环湖二十多里筑成营垒。施琅乘着楼船突然杀入敌人的阵营,他的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不久率百艘船只分列在东西两处,派遣总兵陈蟒、魏明等人率军向东直指鸡笼峪、四角山,向西直指牛心湾,来分散敌人的势力。施琅亲自督战,将五十六艘船分为八队,又派八十艘船跟在后面,扬帆径直前进。终于攻下了澎湖,刘国轩逃回台湾。郑克塽非常惊恐,派遣使者到施琅的军队前请求投降,施琅上书陈述了此事,皇帝同意了。八月,施琅统率军队进入鹿耳门,到达台湾。有人认为施琅一定会替父报仇,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刚刚归附,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台湾被平定,从海道上传来捷报。皇帝表彰施琅的功劳,说:“我特意提拔重用你,你果然能够不辜负使命,把六十年来难以平定的贼寇,一举消灭。”又授予他靖海将军一职,封靖海侯。施琅上书推辞所封侯爵,请求像赏赐内大臣一样赐予自己花翎,部里议论说没有这样的先例,皇帝命令不要推辞,又像他请求的那样赐给他花翎。皇帝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料理台湾被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说应该迁出在台湾居住的人、将台湾放弃,施琅上书说:“明朝末年在金门设澎水标,从军队戍防地直到澎湖为止。台湾原本属于政令教化达不到的地方,本土人与外来人杂居,没有纳入版图之内。但这个时候中原的百姓跑到这里生存聚居下来,已经不下万人。等到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安抚,把台湾借给红毛作为互市的场所。如果放弃这个地方,把这里的百姓迁回来,用有限的船只,引渡无限的百姓,不经过几年,是难以完成的。如果没有都引渡过来,有人逃窜躲藏到山谷中,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啊。这个地方原来被红毛占领,伺机再来盘踞,一定会窥视大陆,蛊惑扰乱人心。谋划天下形势,一定要考虑全面,台湾虽然在大陆以外的岛屿,但关系到四省要害之地,绝对不能放弃。”施琅又上书请求皇帝允许郑克塽交回台湾土地,回归朝廷,让他带领族人家眷和刘国轩、冯锡范及 明后裔朱桓等人一起到京城,皇帝下诏授予郑克塽公的爵位,授予刘国轩、冯锡范伯的爵位,全都隶属上三旗,剩下的各级官员及朱桓等人就近安排在各省垦荒。不久,苏拜等人上书也表示可以采用施琅的建议,同时在台湾设置三个县、一个府、一个巡道,皇帝下令允许施行。康熙三十五年,(施琅)死于官任上,享年七十六岁,赠太子少傅,赐予祭葬,谥号为襄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2 14:10:01 页数:8
价格:¥2 大小:166.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