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三、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四、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课堂小结: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清晨》是一首清新欢快的校园歌曲;《晚风》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诗情画意的二声部歌曲。(激发学生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课堂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对民乐民歌改变创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统的、原始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对民族音乐既要继承又要对其进行发展,使它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  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2.《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三、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初听范唱: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播放歌曲)  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唉?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2、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  师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  请大家拿出响板。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对,“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那你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  “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就像我们唱歌是常用的“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响板为它加上“xx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  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播放第二段)  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   (播放第三段)  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下一段,咱们只要遇到“啊哩哩”,就边唱边动起来,好吗?(播放第四段)  哎呀,第一次和彝家姑娘合作,就配合得这么默契,你们可真了不起。  7、来,大家放下响板,坐下休息休息。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你听听歌曲根据情绪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2个部分。  师:这两部分在音高上有什么不同呢?(生: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的音调更高一些。)  学习第一部分  8、师: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你们能不能随老师的琴声将第一部分轻声地唱一唱?  9、纠正:老师把前两小节唱一遍,你们体会一下这两个“啊哩哩”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高,第二个低。并且第一个最后一拍声音一下子挑了上去。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正是这个上滑音的运用把彝族歌曲的味道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能不能模仿老师来唱一唱?  (老师用手势的高低变化指导学生唱: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了啊哩哩)(或者在课件上出现旋律线示意图)  如果声音再轻巧一些就更好了。  这下很有彝族姑娘唱歌的味道了。好,随老师的琴声再巩固两遍。  10.解决波音:  师:你看,第4小节有一个什么记号?(学生可以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对,波音。确切的说,这是一个上波音,它应该和哪个音结合起来呢?  谁知道?(举手示意学生)3。  那你能唱一唱吗?(根据学生表现:唱的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   生:232(可能出现速度较慢的情况)  师:速度再快些就好了。不过,已经很不错了。来,大家跟老师来唱一唱。(连教唱两遍)623212256你们能不能把这句的歌词填上去?(师弹奏这一句)  11、师:下面,同学们随老师的伴奏在心里默唱第一部分。  (师弹奏第一部分旋律)  12、师:你感觉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音色来演唱比较合适呢?  生:轻快、跳跃、活泼地、有弹性地……  师:说的真好,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些情绪有表情地来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师弹奏第一部分旋律)  学习第二部分  13、师:啊,听了同学们的歌声,老师都陶醉了。  下面,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的第二部分。(播放第二部分)  师:这两个乐句的歌词完全一样,你听听旋律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这两个乐句的第一小节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第一个“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高  第二个“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低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随老师的琴声将这两句分别练习练习。  师教唱:26565422,再教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最后这一小节,音的跨度比较大,(师教唱,并用手示意音的高低)  师教唱:63363566再教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最后这个“啊哩哩”要唱的饱满有力。  14、我们完整的演唱第二部分。大家要注意:唱高音时,气息一定要充足饱满,声音一下子弹出去。  15、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重点听听彝家姑娘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第二部分的。   生:音调高、欢快、热烈……  师: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彝家姑娘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了彝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你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幸福、美满……  师:的确。正如歌中第二段唱的那样,(师唱:蜜一样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  那你们能不能用这种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生:用洪亮的声音说“能”  16、师:从大家响亮的回答中,老师已经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准备好了吗?师喊口令:123起:(师弹奏第二部分。)  17、师用赞叹的口气说:非常好。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连贯的演唱第一段。(师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  18、这四段的旋律完全相同,后三段大家能不能随范唱轻声唱一遍。  19,现在,让我们  好,大家带着甜蜜的心情来演唱歌曲的后三段。  1组领唱第二段2组领唱第三段3组领唱第四段,副歌部分我们集体用明亮的声音演唱。  歌舞是彝族人民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学会了彝族的歌,我们再来欣赏彝族的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苹果丰收》  1、音乐律动  师: 欢迎同学乘坐音乐列车驶入音乐城,我同学们特别聪明,特别活泼。演唱的歌曲也特别好听,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快点欣赏到大家的歌声。也希望你们的表现能够得到今天在场所有老师肯定。那你们愿不愿意满足我这个大朋友的愿望呢?下面,我们马上就要进行我们的快乐的音乐四十分了。  2、第一站:音乐美味站  师:欢迎大家来到第一站----音乐美味站。在这里我们请大家来尝尝大苹果甜美的味道,你们想吃吗?不过寿老师有个要求,谁能够唱一段学过的歌曲才能有机会来尝这个苹果,谁想来啃第一口啊?  (学生唱歌,把苹果翻一面,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被他啃过之后的苹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节奏练习)  3、第二站:音乐心灵站  师:苹果好吃吗?我们都知道这苹果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种起来的,你们想去看看苹果园丰收的景象吗?(生答)请你们跟随我一同到音乐心灵站去。你们看到了什么啊?(彩虹、朝鲜姑娘、苹果)你们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啊?除了这些,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愉快的心情)  4、第三站:音乐视听站  师:你们看两个朝鲜姑娘笑得多开心啊,你们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吗?想听吗?请来音乐视听站,这里会告诉你的。(播放歌曲)  5、第四站:音乐快乐站  师:听到她们在说什么了吗?你体会到了她们怎样的心情?老师在你们的脸上的也看到了愉快的笑容,就让我们也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吧,音乐快乐站欢迎你。  1)、教师范唱歌谱(边弹边唱)  师:先请大家与我一同来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音符,是它们的跳动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把歌谱填在节奏的下面),在我唱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一起打拍子,可以吗?  2)、师生合作  师:接下来该是我们的小音乐家们一展歌喉的时候了,下面,我想请最勇敢的两位同学来与我合作,一个同学唱,一个同学打节拍,我就负责弹琴。(指名唱)  3)、填入第一段歌词   师:谢谢你们与我合作,让我们为他们出色的表现喝彩。(学生唱)刚才我们都听到了朝鲜姑娘愉快的谈话,我相信,同学们看到这苹果丰收的景象肯定也禁不住唱唱,请你们再来听听这首歌,等会看谁能最快地学会这首歌,就可以和朝鲜小姑娘一起去摘苹果了。(播放音乐)  4)、学生唱,师伴奏。  师:谁想来摘苹果吗?真高兴你们这么爱劳动。(指名唱)她可以去摘苹果了吗?(学生点评,再来几组)  6、第五站:音乐创作站  师: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水果,到了丰收的季节,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你们能学习《苹果丰收》这首歌,把自己家乡的水果也唱一唱啊?  1)组内唱  师:先请你们唱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觉得不太妥的地方就修改一下,等会请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最棒的小歌手,为我们演唱你们的歌曲。  三、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四、“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足迹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歌曲《红梅赞》  歌剧《江姐》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中第一场的唱段,也是贯串全剧的主题歌。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  2.合唱曲《红星歌》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而又带有抒情性,它采用七声宫调式、2/4拍和A、B、A三段体结构写成。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集中表达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第一、二乐句进行比较平稳;第三乐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末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  歌曲虽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但因音乐优美动听,富有根据力,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特别是在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合唱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4.歌曲《雨花石》  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5.歌曲《我怎样长大》  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  放慢速度旋律试唱(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须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装饰音学习  (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  4.演唱歌曲  (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   (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三、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难点教学  ①5︱543︱2.12︱3——︱3——‖  我怎样才能长大  ②6︱431︱2.12︱1——︱1——‖  它轻轻来回答  注:一字对两音要唱的清晰。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1、聆听歌曲,观看片段  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  3、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  (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4、有感情朗读歌词  5、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  6、歌曲处理  (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7、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教材分析:  1.歌曲《天黑黑》  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又名《天鸟鸟》。虽是童谣,但为大人小孩所喜爱,传唱十分普遍。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可分两个层次(乐段),这首民歌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诙谐的情趣带给听者愉悦的感受,并且通过它所叙述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2.管弦乐《可爱的家》  这首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家”的执著的爱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曲首和结尾采用歌曲的第一乐句加以发展,作为引子与尾声。乐曲把歌曲主旋律重复两遍。第一遍,由中提琴主奏;第二遍,则用钢片琴及弦乐演奏。  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听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3.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而感到无限的亲切与温馨。对那些远离故土、久别亲人的游子来说,“家”,更是一个为之深深眷恋、苦苦企盼的避风港。在这里,客居异乡的寂寞愁苦,坎坷生活的辛劳创伤都会得到抚慰,一切都将消融在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爱之中。  《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这首乐曲采用了现代爵士音乐的音调、节奏和伴奏形式,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有的韵味。  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5、歌曲《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三、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课堂小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生: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大家说的很好,这样家庭才是亲切可爱的家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三、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课堂小结:老师和同学一起继续了美国之行,到加利福尼亚洲牧场去看一看,认识一下牧场上的家.一起我们的环球音乐探宝活动,去北美洲体验一下那里的风情和音乐文化,领略了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实在是过得太有意思了!  第五课故乡  教学内容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2、活动与练习  3、聆听《乡间的小路》  4、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5、创作活动  6、表演《故乡的小路》  7、音乐知识:变拍子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材分析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影片以解放战争中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一役大败敌军的史实为题材,不仅描写了英勇杀敌的人民战士,也描写了积极支前的革命群众。这首歌曲就是由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它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吐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影片放映之后,这首歌曲不胫而走,在全国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由各为两小节的四个乐句组成。这个段落旋律高回低转,节奏张弛有致,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起伏、绿水环绕的美丽风光。高亢嘹亮的长音“哎”,引入了第二乐段。在“哎”后的一小节,由于巧妙地使用了“”音,产生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以“5”为宫音),与前一乐段形成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旋即又转回到原来调性(“1”为宫音),并将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扩展再现,表达了对家乡、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作曲者吕其明。他还作有电影音乐《城南旧事》、管弦乐《红旗颂》、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2.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上述旋律为乐曲主题,直接采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型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一方面又使感情逐层高涨。  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  第一和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区等方面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的音乐内容,使思乡之情更为浓厚。  第三变奏是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音乐显得活泼、明朗,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主题在明亮的高音区再现,小提琴的柔美音色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  乐曲的结尾十分短小,最后落在羽调式的不稳定的属***上,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作曲者马思聪(1912~1987)。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音乐
发布时间:2023-08-12 00:45:02 页数:26
价格:¥8 大小:33.96 K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