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全册音乐教案设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人音版四年级下全册音乐教案设计 第一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目标】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学目标: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难点: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 学习方法: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a生:观看回答问题。是小号、b是圆号、c是长号、d是大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形状,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 甲:相比之下,小号的个子矮、小。圆号园园胖胖的。 乙:我想是不是因为长号细长一些,大号又高又大,所以才叫长号和大号的吧! 2、辨别音色初听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初识了这几位大嗓门朋友,可他们唱起歌来究竟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件,分别展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与声音。) 生:看画面,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演奏的旋律。说一说各个朋友的嗓音特点。 学生回答大体如下:小号:明亮、高昂。圆号:温和、高雅。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大号:低沉、浑厚。 分辨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 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 生:西洋乐器。(板书:西洋乐器)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 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点击课件) 师:《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熟悉旋律)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确排序)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4、节奏练习,明确旋律弱起。师:下面听老师拍两组节奏,大家听听有什么不同。1)XXXXXXXX2)0XXXXXXXXX 生:第一组有空拍,第二组没有空拍。 生:第一组是从强拍开始的,第二组是从弱拍开始的。 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弱起小节”而判断的。 生:根据上节课学的乐理知识, 师:那请大家在判断一下课本上的三段主旋律是从强拍还是弱拍起的。 生:弱拍开始 师:弱拍开始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动感。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都记得很牢。其实,速度的变化也是音乐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家结合咱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歌曲,想想速度在快时、慢时各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体会速度变化老师哼唱,学生听、思考。 生:速度慢,一般表示低沉、悲哀。速度快,表示欢快、喜悦。 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方阵,老师吧乐曲在播放一遍,看那个组的同学把乐曲速度的变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表达的最准确。 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引导学生评价)刚才有的同学做得很投入,不但肢体动了起来,而且面部的表情也很丰富。这说明大家已经投入到了音乐的海洋中去了。在电影、电视或一些故事中,都有其发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任务表达思想感情最充沛、(播放最淋漓尽致、最让观众动情的时候。我们在来欣赏一遍乐曲,找出乐曲的高潮部分。音乐) 生:第三乐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 师:为什么? 生回答:1、速度快2、声音强3、连续使用十六分音符师:说得很好。当人们在音乐当中时很容易产生联想。咱们把乐曲完整的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
(播放乐曲) 生想到:1、许多天鹅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2、一个广场上,有许多的人在跳舞。3、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好多认为这一对对篝火跳着欢快的那不勒斯舞……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我们欣赏的这支乐曲表达的真实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播放课件) 师:从艺术家的表演中,你能体会出屋去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表达了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 师:你耳闻优美的旋律,目睹舞剧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生:想跟着音乐动起来,音乐台动情了。 师:(结束语)是啊。雄壮的音乐能鼓舞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音乐没里就在于它能以超人的力量浸人心脾,使人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心灵、达到忘我。 1.聆听《小步舞曲》,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通过听赏和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跳集体舞。 4.了解音乐中旋律进行模式中的级进与跳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舞曲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钢琴CD黑板画成舞会的图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天的舞会,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小步舞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律动,听完后请你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2、随音乐集体律动(拍手拍腿拍腿)。 二、介绍《小步舞曲》 师:小朋友的动作真美!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乐曲是几拍子的吗?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这首曲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巴赫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端庄、文雅、优美。你们要想参加舞会就得先学会小步舞,有没有信心学会? (1)老师示范小步舞的舞步。(左右右右左左左右右右左左前右右后左左前右右后左左) (2)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3)学生跟着音乐跳小步舞,并观察舞步的变化规律。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出示歌谱) 师:老师也带来了另外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哪听过?(生边听边做律动拍手拍腿拍腿) 生答:…… 师:这首歌是根据《小步舞曲》的第一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歌曲题目叫《我们大家跳起来》。(出示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2、师范唱,师生共跳小步舞。 问: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其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乐句?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学习顿音记号。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四、创造与表现。 师:小朋友们,现在舞会已经到了高潮,请你们随着音乐热情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请女伴跳小步舞 五、知识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让我们跳起来》的旋律走向。 1.5到1在课本上的图是用一个小朋友在跳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音的距离。这说明这两个音离得....而12345是用爬楼梯的动作,这又说明他们离得比较....... 2.在音乐中我们把住在隔壁的音的走向叫级进,把不是住在隔壁的音叫跳进。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你能说出他们是级进还是跳进吗? 3..让我们一块来唱唱这首歌的乐谱感受一下跳进跟级进吧。 五、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踏着小步舞曲,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师与学生踏着舞曲离开教室。 《土风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土风舞》的学唱,了解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热闹的景象。 2、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3、随音乐自编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重音记号、渐强、渐弱、反复记号 2、节奏型的正确把握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看一看,说一说,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歌曲介绍: 《土风舞》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捷克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 3、完整聆听歌曲《土风舞》,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发声练习,用笑声的状态来发哈音练习。 5、考一考,歌曲是什么调、什么拍子?其拍子特点是怎样的?你能够用不一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 6、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呢? 7、节奏型练习,拍一拍下面的节奏性: ①××|××| ②×××| —— ③×××0| ———— ④×、×| — ①+②+③、④+③连起来打节奏,你会吗? 8、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9、学唱简谱 10、唱一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
11、唱一唱,跟着音乐和伴奏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 12、跳一跳,同学们跟着音乐自编一段舞蹈。 第二课少年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少年形象,能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 重难点: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生:有 师:那你们都有那些烦恼呢,能跟老师说说一下吗? 师: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说了自己的烦恼,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二、寓教于乐: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歌,这个影片中的主人公呢是一个德国小朋友,他非常的聪明,还很爱唱歌。他的父亲被人诬陷,被判入狱,海因策和坏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拯救了父亲。 3、请同学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小小少年》。 5、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1)看一看歌曲中用的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呢?用笔画出来。
(2)听一听老师范唱与歌曲范唱的区别,哪种唱法好?(教师把附点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来唱) (3)师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得出结论:附点八分音符是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延长把八音符的一半。 (4)听辨练习。 6、跟琴学唱曲谱,感受歌曲的弱起节奏。 7、演唱歌曲 分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明亮略带忧虑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8、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三、创造表现: 欣赏德语版的《小小少年》。 四、完美结课: 回家把《小小少年》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升记号的唱法,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表现歌曲。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4、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创编歌词等形式与同学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能用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切分节奏等。 教具: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歌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感受音乐节拍自由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舞蹈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以舞蹈的形式导入,一方面为教学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而说一说阿凡提是怎样的人则加深了学生对阿凡提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1、师:播放《新疆好》、《娃哈哈》两段歌曲,师生一起来表演学过的歌曲并引导学生回忆在这两段歌曲中所跳的一些动作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动作? 2、学生自由回答:是新疆。 3、师:是的,这些是新疆舞的动作。 欣赏新疆风景图片。(《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 4、师:听着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啊,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生:观看课件欣赏。 5、师介绍新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占中国面积的1/6。这儿风光壮美,物产丰富,又饱含丰富的文化意味和人文资源,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吾尔族了,那里的人们特别好客,又个个能歌善舞,瞧!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来邀请我们一起舞蹈了呢……。 三、新歌教学 (设计意图: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手段,培养学生听辨旋律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知音乐的变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快速地学唱歌曲,获得审美体验。 1、导入歌曲。
师:这么美妙的歌舞,引来了……(出现阿凡提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传奇式的人物阿凡提大叔,阿凡提的故事好多好多,有两千多个呢,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们都深深地喜欢和崇敬这个传说中的人物阿凡提,并且孩子们都愿意做一个小小的阿凡提……(出示歌片) 提问:除了这些,你还了解阿凡提的故事吗?(生随意说) 2、感受歌曲情绪,请生说说你听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 4、复听歌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拍子的?请大家一边听一边合着音乐轻轻地拍出歌曲的强弱。 5、再听歌曲: 师:并为歌曲打拍子,说说小阿凡提唱了些什么,了解歌词内容。(第一遍随意表演,第二遍默唱,了解歌词。) 6、有感读词:按节奏有感受地读歌词,让我们也做小阿凡提吧。(师给节奏) 7、模唱旋律:复听并模唱歌曲。(师表扬“亚克西”,让我们带着“啦”和他一起唱唱啊。) 8、教师范唱:师生情并茂地范唱,生倾听并简单轻轻地伴奏。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复杂乏味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趣味化、生动化,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更加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9、跟着琴声慢唱,并及时纠错解决难点。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为什么这么动听而且很富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吗? 生:猜测、观察歌篇。 师:因为是音乐符号在起作用(下滑音、变化音),和其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切分音。(师指歌篇)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是这个“#”记号在起作用(出示“#”记号)。知道这个记号的名称吗?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是升记号。
师指导:现在我要考你们的耳朵。老师分别来弹两组旋律,是不是一样的呢?竖起你们的耳朵来。 A、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333.﹨0|小毛驴 B、随琴模唱升记号处:22#12|30心中多欢喜(加和不加进行听辨比较) C、切分音处,闭口法。5.432|012|3.5|我可对他不客气(多唱,学唱本句曲谱) D、附点音符处,手势法。1.3|2.17|哎 10、完整跟琴再慢速演唱歌曲。 11、跟琴原速度演唱。 12、歌曲处理。 师:阿凡提骑着小毛驴,心里非常的高兴。(老师演唱第一部分)这时候,我们的歌声应该怎么样? 生:愉快,高兴。 师:请同学们一起唱一下这一句。 师:这么愉快的心情下,阿凡提看到有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鸟儿、捉青蛙、折断花和树,心情会变得怎么样? 生:不高兴,生气。 师:对,这时候要用歌声把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表达出来。(教师带有感情的接着唱这一部分,学生模唱。) 师:后来呢,(教师演唱后一部分),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高兴之余还有一个感情是自豪。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一定把这几种感情用歌声表现出来。好,让我们带有感情的来演唱这首歌。好么? 生:(带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绪、速度、感情和音乐风格(活泼——愤怒——抒情)。 13、再次播放范唱,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
14、随琴演唱一遍。(处理后的声音等) 15、有感情齐表演唱:(放伴奏音乐)让我们一起骑着小毛驴去做个小阿凡提吧(启发学生参与,设计动作。) 16、师生互动:听到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老师禁不住翩翩起舞。请同学们跟我再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生:(边唱边舞蹈) 四、拓展练习,歌词创编 (设计意图:创编歌词正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师:这首歌曲赞美的是少年阿凡提怎么样的行为啊? 生:保护环境。 师:对,赞美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少年阿凡提非常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谁要是打鸟,谁要是捉青蛙,谁要是折断花和树,他就对谁不客气。那你们平时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呢? 生:…… 师:真不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付出也必有收获,在大家的努力下,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更熟更甜了。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那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讲的唱出来呢?我们分组做一个填词游戏,比一比,看谁填的精彩。 生:(活动) 师:谁来读一下你组的编创,并唱出来? 生:汇报……并且师、生做相应地评价 五、情感教育,结束教学 1、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收获呀? 生:(自由发挥) 2、教师提出希望。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
3、引入生活中的小英雄。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小英雄?卡通的呢?为什么喜欢他? 生:(自由说说) 4、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再次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由于这首歌是以环保为主题,所以我将音乐与环境保护有机的融合,从而进行德育渗透,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编创。) 第三课时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技能目标: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 知识目标: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无忧无虑到烦恼增加的不同情绪。 2.用和谐统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聆听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合”成优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 2.歌曲中的长音,附点节奏、弱起等要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 (课件:点击页面右边的大音响蓝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乐可随时点击页面停止。) 备注:随着愉快、轻松、快乐音乐师生共同律动,前部分拍手节奏,后部分摆动身体。 二、简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题曲 师:这段活泼的音乐旋律,你熟悉吗?它是德国著名电影《英俊少年》的主题曲,歌名叫《小小少年》 (课件:点击页面,进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
备注:全体学生边观看片段边听老师介绍海印切的少年生活。 三、解决歌曲第一部分节奏难点 (课件:点击右下的小苹果图案,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唱练习 1、音程训练 师:快乐的少年生活阳光灿烂,快乐的少年生活歌声不断。我们也来唱唱吧。 (课件:逐步点击页面,出现4组音程。) 备注:老师逐一进行有效性的和声音程训练,先随琴练习,再离琴看指挥练习。 要求: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 2.提示两个声部同时歌唱时,声音要集中,和谐,统一。 3.提示时刻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部。 2、完整乐句练习 师:将这4组连成一条旋律,你还会唱吗? (课间:点击页面,在句首出现不完全小节11) 备注: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完整乐句,再进行合唱。 要求: 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整条旋律唱得轻柔,连贯。 2.合唱时,声音集中,和谐,统一,并学会聆听另一个声部。做到“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和声效果。 设计意图:和声、视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本环节通过和声训练、视唱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和谐统一的歌声,也给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学做铺垫;同时这一环节乐句是通过和声音程组合而来的,乐句间的变化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大降低了难度,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自信心。 五、歌曲教学 1、听歌曲范唱
师:随着时间一年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随着年龄由小变大,烦恼也增加了。让我们走进小少年海因切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心声。 (课间:出示歌谱,点击歌谱下方第1颗星星,播放全曲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并小结:歌曲的前后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和合唱。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照自己声部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我们称为合唱。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课件:点击页面,出现第一段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听歌曲的第一段。 (课件:点击歌谱下方第2颗星星,播放歌曲第一段范唱。) 2、听合唱部分范唱,并进行练习巩固。 师:当歌曲唱到合唱部分时,请1、2组同学听老师唱低声部,3、4组听录音高声部。 (课件:点击歌曲下方第3颗星星,播放第二部分的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细心引导,学生再一次练习巩固难点,为下一步的学习解决了燃眉之急。 3、学唱全曲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第一部分,请大家用LU模唱第二部分的低声部旋律。 (课件:点击页面,出现低声部旋律和红颜色LU音。) 师:加大难度,带入歌词试试。老师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全体学生演唱第二部分的低声部歌词。 (课件:点击页面,歌谱出现第二部分的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的高声部。老师请一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其余学生演唱第二部分的高声部歌词。 (课件:点击页面,歌谱出现第二部分的高声部旋律。) 师:其实,合唱的声音是非常饱满,非常统一的,现在老师同时弹奏两个声部,请大家轻声歌唱自己的声部。
六、课堂延伸 师: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多多,烦恼少少…… (课件:点击右下角进入下一页。) 备注:全体学生随《梦之旅》音乐,边唱边律动,走出教室。 教学意图:快乐激扬的歌声,孩子们充满活力;激情飞跃的歌声,原少年们梦想成真…… 第三课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分音符时值。 2、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背唱《采菱》。 2、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歌曲 师: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唱的歌曲叫作《采菱》,那采菱的“菱”是什么?(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教师简介菱) 师:菱是一种植物,叶子呈三角形状,夏天开白色的小花,果实的硬壳有角,所以叫“菱”或“菱角”,菱的果肉吃起来香甜可口,有哪位同学吃过菱角吗?
师:同学们知道“菱”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学生简单描述,教师总结) 师:菱长在池塘里,根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 师:今天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江南采菱!(教师有感情表演唱。) 二:学唱 1、复听范唱 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采菱》,思考这两个问题: a、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b、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 生答。 2、轻唱歌谱 教师用电子教杆引导学生演唱。 提示:括号里的是间奏,不演唱。 3、哼唱歌谱,恩 4、听琴唱谱 要求:基本能随琴轻唱歌谱,不要求绝对准确。 5、学唱唱词 A、听琴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正确。 师:我们一起唱一唱歌词,纠错。 b、加前奏演唱歌曲。 师: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爱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唱? c、认识反复记号D.S.(学生自己说一说演唱顺序)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那?
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这里()再唱一遍,一直唱到这里结束。(Fine)(板书) d、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教师琴伴奏)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a、师:大家看歌曲的前两句都唱了些什么?(创设水乡情景) 师:水乡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唱一唱) b、师:这一句谁可以来唱唱?(鼓励同学们演唱,教师请歌唱比较好的同学演唱) 师“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师:动听的泉水,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师:衬托了欢快的心情,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启发说说,体验山里的泉水真香呀!体验山泉再去品尝一下菱角的美味。难点拍手提示) c、请大家听听老师唱第四乐句,看有什么感觉。 (教师范唱“啊划呀划”,并稍加身体动作) d、师:最后这里又重复了第一句歌词——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前后两个“爱”字含义一样吗?前面高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后面把对则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热爱,赞美中多了自豪、骄傲之情。 (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唱好最后一个乐句。) 2、看采菱的图片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美了!从大家的歌声中可以感到,今年的水菱肯定是大丰收,让我们一起看看江南采菱人劳动的情景吧!(教师点击播放图片,并简单介绍) 简介:
湖中有美丽的荷花和水菱,有许多小船和木盆散落在湖中,“采菱”就是菱角成熟时,人们划着小船或洗澡的木盆去湖中把菱角采摘回来。 采菱时最好不要将小船摇进菱叶中去,因为菱叶密密的,茎又在水下生长着,小船进去,往往不能摇桨使其进退维谷。只有用一只大大的木盆,人坐在木盆里,用手轻轻拖拉着菱叶,可以随意进退。采菱时,用手把菱叶翻转过来,两指轻轻一捏,那菱角便已经悄然落在手心中了。 师:看到水菱大丰收,农民伯伯心情怎么样?你自己采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3、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师:《采菱》这支歌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请同学们说一说) 4、小组合作:女生采菱,男生划船, 师: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我请女同学采菱,男同学划船!(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 满湖都是菱,你不能划那么快,划快了就采不到菱了。 5、采访女同学:你对自己搭档的表现还满意吗?咱们男生要继续努力,争取这一次采到更多的菱角!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可以使用乐器演奏吗?你打算在哪儿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请同学们说一说,做一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习歌曲。 6、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四、小结 师: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江南水乡的孩子用歌声歌唱了自己的家乡,我们这儿有石榴园,我们还有比水更美的东西,你们说说是什么?咱们菏泽的孩子也可以用我们优美的歌声,歌唱我们亲爱的“花”乡。同学们课下可以尝试着创编歌词。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懒蛤蟆和小青蛙总课时1 教学要求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 重点难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教师简单介绍,引入歌曲。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 (1)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 (3)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学唱歌曲 (1)一句一句教唱。 (2)注意弱起 (3)唱准2-61-64-2等音程。 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 4、表演唱 (1)讨论角色的特点。 (2)与同桌创编神态、动作、表情来演唱。 5、上台表演,相互评论。 三、小结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2)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大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知道中国歌剧的发展过程。 (2)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作品及作品的名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倚音与波音、三连音唱法的准确掌握。 2、体验有无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区别。 3、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及情绪。 三、作品介绍: 歌剧《洪湖赤卫队》剧情简介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由《洪湖赤卫队》创作组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本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描写以乡党支部书记韩英、赤卫队长刘闯为代表的洪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全剧共分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 《洪湖水,浪打浪》 (1)戏剧情节简介
剧情: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党支书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彭霸天大为惊恐,派出密探寻找赤卫队。刘闯中计,枪打密探,暴露目标。韩英立即掩护队伍撤退,自己却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后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相互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命他把游击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2)音乐风格简介 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该县)、潜江一带的民间素材中,汲取最富生命力的乐汇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 (3)选听唱段简介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首歌二、三段的二重唱设计的非常别致,是我国民族歌剧中少有的精品唱段。这里的对比复调与模仿复调运用自如,两个声部不仅互为补充、水乳交融,而且具有各自的独立性,演唱起来颇有情趣。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主题歌曲流行唱法导入,引出主题。(师播放视频片段) 【阶段目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师:老师知道现在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喜欢流行歌曲的居多,流行音乐快节奏的旋律及通俗的歌词,朗朗上口。老师也有几首好听的流行歌想跟大家分享,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首,大家听看看觉得这首流行歌跟你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有什么不一样呢?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来,一起来听看看。(播放音乐视频) 师:这首流行歌跟你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有什么不一样呢?歌曲是什么呢? 生:不一样。 生1:洪湖水,浪打浪。 师:很好,刚刚大家所感受的音乐就是洪湖水,浪打浪的流行唱法。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的另一部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唱《洪湖水,浪打浪》。 (二)走进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唱《洪湖水,浪打浪》 过度语:好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几张照片。(1)、洪湖赤卫队队标、(2)、洪湖赤卫队首演剧照(3)、洪湖赤卫队男女主角剧照) 1、看完照片,那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 (1)、本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 (2)、全剧共分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 (3)同样的,我们用电影的简单剧情介绍,来加深大家对于《洪湖赤卫队》剧情的了解。 2、看了《洪湖赤卫队》的主要剧情介绍,大家对《洪湖赤卫队》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那,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洪湖赤卫队》第三场《搜湖》当中的抒情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3、洪湖水,浪打浪(1)是歌剧第三场中韩英与女赤卫队员秋菊的二重唱。(2)以抒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 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1)洪湖水,浪打浪第三场电影的拍摄地点,在洪湖公园,大家看这是洪湖公园的大门。(2)这是韩英与秋菊在演唱这首《洪湖水,浪打浪》的场景,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 5、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赏析 全曲为三段式结构:
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 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 第三段:是第一段地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6、好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抒情歌曲,边听音乐边找出歌谱中几处音乐符号。(倚音、三连音、波音,知道这三个符号的准确唱法) 过度语:知道这几个音乐符号的准确唱法,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一下,《洪湖水,浪打浪》的第一段独唱部分。我们今天的歌唱课,主要学习的是第一段的独唱部分。注意:●唱准倚音、波音、三连音。●把握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歌曲表现出的意境。 8、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独唱部分。 (1)讲解歌曲的节拍、调性、速度。(4/4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1=F,F唱成1.速度:中速。) 请同学们,先来节奏练习。(切分、后十六、前十六。) (2)好的,节奏练习后,老师来先带领大家练声开嗓。 上节课我们在学唱北风吹的时候用绿代替,那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用“乌”来跟着老师的琴练习。(全体起立,练习吸气呼气。) (3)学唱简谱第一段独唱部分。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学唱一下简谱。 (4)好的,那我们还是用“乌”来代替歌词,大家一起唱一下。 (5)来,把歌词带进去试一下。(2遍) (三)装饰音的学习 1、过度语:同学们唱的真好,希望同学们回去能够继续加强,并把接下来的两段也学习一下。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几个音乐符号的唱法,那大家来看看装饰音是什么,它的作用呢?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代替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被装饰的音叫主要音; 装饰音大部分是由时值较短的小音符或某些旋律型组成,其时值计算在主要音内;
现在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颤音三种,装饰音在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和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2、了解了什么是装饰音以及装饰音的作用,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活动探究,请同学看课本。大家一起来分别演唱下面两个乐句,体会装饰音在演唱中的作用。 装饰音是音乐感情线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是形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 用来丰富曲调给曲子增加色彩而出现的,使乐曲更加有特色,增加效果,更能凸显湖北的音乐风格特征。 过渡语:完成了活动探究,那老师想问同学们,我们学了几部中国歌剧了,(上节课的白毛女,这节课的洪湖赤卫队)中国歌剧的发展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中国歌剧的发展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 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 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 我们学习了解了中国歌剧,中国歌剧距离我们比较近,大家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中国歌剧的创作在取材方面采用了很多中国戏曲、民歌的元素。同时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其实,西方歌剧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传入中国,中国歌剧的孕育和生成是外国歌剧影响和刺激的结果,那到底西洋歌剧的发展魅力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下课回去了解一下西洋歌剧的发展,下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歌剧,走进西洋歌剧的魅力。 好的,今天的歌唱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第四课童年的音乐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红蜻蜓》,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情感从《白桦林好地方》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重点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难点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节奏卡片 一、组织教学 师伴奏 1.设问:你能回忆你童…… 2.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3.学唱曲调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5.创作歌词。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 二、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播放范唱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5.学唱歌曲:
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唱师生问好歌 师生讨论。 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回答问题 学生边唱边表演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表演歌曲:(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 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 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四、表演《红蜻蜓》 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设境
设境 回忆导入 (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五、小结:师弹琴 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 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情感从《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重点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难点听辨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伴奏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边唱边表演 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二、复习表演唱《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 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三、聆听《彼得与狼》 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 四、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五、曲调接龙练习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六、小结:师弹琴 第五课风景如画 课时第一课时 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引导学生从《森林的歌声》 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重点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难点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 二、聆听《森林的歌声》 1.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回答问题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聆听乐曲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复听《森林的歌声》。 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模仿回答 4.提出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 7.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 8.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四、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2.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联想导入法 3.交流听后的感受。设境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 4.学唱歌曲:(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5.表演歌曲。唱师生问好歌
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 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五、小结师弹琴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艺术的相同性 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2、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六、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第四课时 一、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六课摇篮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探索实践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 2、多媒体设备 3、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2/41234│5─│5432│1─‖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在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进入今天的主题,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三、新课学习(展示歌曲)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国三B 【设计意图:了解与歌曲有关的更多知识。】 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母爱情感。】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学唱歌谱与歌词 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应该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通过对比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1)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2)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3)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4)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轻松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 四、创作与表演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式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强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能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舒伯特《摇篮曲》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唱。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老师随着歌曲一起唱。 讨论:比较二首歌曲的异同。 师:不同是前者直接抒发感情,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情。 相同是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摇摆的节奏。 总结: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安宁、亲切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的多元化,让学生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同一音乐体裁的歌颂。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你们的演唱和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与妈妈的爱是那么深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为我们不停的操劳,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 第二课时 音乐教案《摇篮曲》 课型:音乐综合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甜美的声音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学生领略摇篮曲的意境、体验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使学生更加热爱母亲,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体裁,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感知其音乐要素。 3、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 4、通过(口琴)学吹《摇篮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吹奏技能和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指导学生用轻柔、圆润、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能用口琴熟练地吹奏《摇篮曲》,体验轻柔、摇荡、安详宁静。 (4)、初步掌握前倚音543的唱法与吹奏技能。宁静的情感体验。 2、难点: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系统、电视机、光盘、口琴等。 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感受亲情,让学生在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的同时,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拍手)。 2、师生相互用歌声问好。
二、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播放摇篮曲) 三、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美丽的村庄的》两首歌曲。请学生选择。 3、设计问题: (1)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2)、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四、欣赏导入、品味亲情(揭示课题) 1、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外国的音乐作品。 2、(播放)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讨论 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在情绪、力度、速度、旋律有上什么特点? 生: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师:引伸——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安静、温馨、甜蜜、宁静、安详、幸福 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摇篮曲》,揭示课题与介绍。 五、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生平 (一)[出示]舒伯特肖像。
师:这位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教师的家庭。他八岁就开始随父亲,兄长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他一生中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首著名的《摇篮曲》。(听音带范唱一遍)。 提问: 1、听了这首歌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并请几位同学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歌曲表现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3、教师小结。 4、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摇篮曲》的创作过程吗? 师:那我给大家讲一个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一段小故事。 5、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F4/4352.34|33217125|352.34|33234210| 2.23.21|54325|352.34|33234210|| (1)、再次聆听音带中的范唱。 (2)、要求学生用韵母u轻声哼唱。 (3)、重点解决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及倚音的唱法。 (4)、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要求学生完整地唱好旋律。 (5)、师生共同分析: 师:你们认为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两部分) [板书]曲式结构:二段体A+B (6)、教师小结。 6、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2)、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歌曲。
(3)、提示演唱方法与板书: [板书]: 克劳蒂乌斯 词 《摇篮曲》 舒伯特 曲 尚家骧 译配 [板书]音量——轻 音色——暗、柔 情绪——亲切、温存 节奏——平稳、略有动荡 速度——徐缓 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歌曲。 六、口琴学吹《摇篮曲》 1、教师示范演奏。 2、学生视奏练习。 3、师生吹奏“接龙游戏”。 4、集体齐奏《摇篮曲》。 七、复习口琴合奏曲《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 八、总结。下课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第七课《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用甜美的声音去演唱乐曲。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的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4、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乐曲。
2、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了解“很强”“很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1、师: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我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视频回声) 2、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一种自然现象,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回声和我们的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强、弱) 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我们一般称为“强”“弱”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回声,使学生对回声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回声的特点,对学习新歌中的难点部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 3、师: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声”怎样? 老师是发声源,你们来表现回声。 但是你们的人数很多,谁能告诉老师怎样表现出回声? 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那我们为回声加上旋律怎样?(听旋律) 师钢琴演奏,生跟琴模唱。(教材中强弱对比的一段旋律)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棒!尤其是加入旋律后,声音就更动听了。 刚才我们做的小游戏中,老师发出的强的音,在音乐中用F表示,那回声用P表示。 师讲解:
“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老师给他们各添上个朋友 “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二、聆听歌曲 1、初听音乐 刚才同学们演唱将回声表现的惟妙惟肖,就像的真的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友谊的回声》,思考这首乐曲名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 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样的真心,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也就是友谊的回声。 2、复听音乐 3、乐曲中哪部分旋律是来模仿回声的效果的? 噢噢噢噢 4、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注意强弱。 5、再次聆听时,学生小声跟唱。 设计意图:把教学难点前置,进行重点强调,减学生后面的学习困难,使学生不感觉吃力。 三、学唱歌曲 1、随老师琴声歌唱旋律,纠错,师范唱。 2、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二段有两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不一样?(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说) 第一段 向着大深林,向着高山岭。 第二段 向着天的那一边,向着海的那一岸。
3、师范唱。 4、跟唱全曲旋律,注意强弱的对比。 5、下面我一起跟着乐曲演唱一遍,检验自己受否真正学会?(跟范唱) 四、表演歌曲 1、乐曲中说到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生: 2、学生分成两组,表现回声。 3、师:注意,结束句上面标有“渐慢”两个字,我们的声音还应渐渐慢下来直到结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友谊的回声》,明白了回声这么美的声音只有在山谷、大森林、大海等地方产生,我们发出声音才能产生“回声”,让我们记住美妙的回声,记住深厚的友谊。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让学生掌握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此作品的精髓,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 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索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形象及情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了解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 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安排,让学生在掌握主题音乐的同时,了解《羊肠小道》整个作品的结构及内容,并拓展《大峡谷组曲》其它作品,培养学生终生学生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试着哼唱与表现。 教学难点:用听、模、演、创等音乐活动表达不同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播放图片.背景音乐(主题2)简介(陡峭山崖怪石嶙峋溪流湍急羊肠小道) 师:瞧,大峡谷有着令人心惊的陡峭山崖,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有着一条条汹涌奔腾的急流,还有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呢! 3、欣赏引子部分。 (1)提问:同学们,那什么是羊肠小道呢? 师总结:像羊的肠子一样弯弯曲曲的、很窄很细的小路。 (2)提问: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有一位旅行者他叫格罗菲,他将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去大峡谷旅行,我们先来听听他心爱的坐骑是什么动物呢?(剪切引子,突出驴叫声) (3)师:为什么是驴呢?(叫声像驴) 师:什么乐器这么形象的表现驴叫声。(小提琴) 师总结:是啊,小提琴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非常形象的模仿了驴叫声,从而刻画了驴的形象。 4、欣赏第一部分。 ㈠主题1的欣赏 A主题1旋律部分 (1)师: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生:轻松、高兴) (2)师总结:是啊!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嘴里还哼着小曲呢。他是这样唱的。
(3)出示主题1图谱,教师指图并范唱小音符。 (4)学生跟琴练唱主题小音符。 (5)(并出示单簧管图片)先听一遍,再模仿唱 师:在这儿单簧管演奏出的爵士味更能让我们体会悠闲自得。让我们用DO模仿。 (6)律动并唱主题1.师:现在我们一起表现下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嘴时还哼着小曲呢。请第一组男孩子表演。 B主题1节奏部分 (1)师:旅行者这么休闲自得,毛驴肯定走得很轻松吧!我们仔细来听听毛驴的驴蹄声是怎样的?你也来模仿下好吗? (2)师:刚才你用弹舌模仿得非常形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做做。 ()请第二组男孩子来试试 (3)师:你们知道这里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吗? (4)这里用椰子壳形象的模仿了驴平稳行走的形象。(出示实物椰子壳) 这段羊肠小道是平坦还是曲折的?(平坦的) (5)师:羊肠小道会一直这么平坦吗?我们听听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仔细听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C颠簸部分 (1)师:听音乐之前,老师给两组男孩子一个任务,当你们听到骑驴音乐和驴蹄声时,请你们分别表现出来。 (2)师:发生了什么事?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上坡还是下坡? (3)师总结:遇到非常陡峭的坡路,一直往下冲。如果你是驴,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叫? (4)模仿驴叫声。选择一个孩子进行表现。 D主题1的完整表现。 师:让我们一起完整表现一下毛驴主题。(分工)
㈡主题2的欣赏 (1)提问: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格罗菲去过大峡谷很多次,既然大峡谷这么险峻,他又为什么要去多次呢?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下。 生:景色。 (2)师:这里是什么乐器描绘了如此壮美的景色。 (出示圆号)师总结,圆号作为交响曲之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在这儿运用柔润饱满的声音表现了大峡谷的壮美。 (3)师: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生:哇,好美啊! (4)师:格罗菲是这样赞美的。(出示流动线条) (5)师指导学生唱小音符。再画着线条唱一唱。非常投入的唱一唱 (6)师:请女孩子们有感情的唱一唱 ㈢主题1、2结合部欣赏 (1)师:大峡谷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那格罗菲接下来又在做什么呢(生答边走边看风景) (2)为什么(两个音乐都有) (3)师:那我们一起表现一次。 ㈣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进行探究性学习) 师:大峡谷时而平坦,时而崎岖,而那景色又美不胜收。让我们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聆听时请思考两个问题。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主题顺序。 A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填空) B途中危险的经历几次,哪一次最危险? (1)边欣赏边用手指表示。 (2)师:遇到了几次危险?哪一次最危险?生:三次,第三次最危险,最后一次的坡更长了,一直往下冲。 5、欣赏第二部分
师: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总结:钢片琴演奏梦幻般的音乐好像让人至身于美梦之中。 6、欣赏第三部分 师: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初听) 师: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先慢后快。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区别。 师:主题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 7、完整欣赏全曲。 师:刚才我们是说到的旅行者格罗菲就是作曲家,他被大峡谷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大峡谷组曲》,其中羊肠小道是其中组曲之一。作曲家把自己想象成了游览大峡谷的小牧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欣赏时也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分的角色进行表演。第一组男孩子哼唱骑驴主题,第二组男孩子来模仿毛驴的脚步声,女孩子来哼唱风光主题。 8、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 课件出示: 第一乐章“日出” 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风景画。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洒上了黎明的彩色斑点。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彩光四射的辉耀宣告了新的一天的来到。 第二乐章“五光十色的沙漠” 沙漠是寂静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迷人的。当太阳明亮的光线反射到雄伟的岩壁上时,五光十色的光芒倾泻于大峡谷附近的沙地上,好似在巨大的画布上浓重地涂满了大自然本身的种种混合颜料。组曲的第二乐章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第四乐章“日落”
一道夜晚的阴影在金黄色的天际掠过。黄昏时分的平和与幽暗慢慢降临到峡谷上。而当夜幕将峡谷笼罩在它黑暗的斗篷中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凄厉的叫声。 第五乐章“大暴雨” 大峡谷的暴雨格外壮观。转瞬之间,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峡谷岩壁的轮廓;震耳欲聋的雷声不绝于耳;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具有压倒一切的威势。雨过天晴,大峡谷在月光中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英姿,作者用田园诗般的旋律描绘出这一情景。 《山谷静悄悄》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山谷静悄悄》掌握渐强渐弱的音乐知识。 2、有感情的演唱《山谷静悄悄》。 教学难点:掌握渐强渐弱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去过大山谷吗?去没去过都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山谷里去玩玩,看看在那我们都会发现些什么? 二、学习歌曲《山谷静悄悄》 1、看:(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飞奔而下的溪流。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听:(播放歌曲第二乐段)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觉的角度上去感知力度记号。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化平面为立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力度记号对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 3、学:
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力度记号:p、pp、) (设计意图: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对力度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力度这个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显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还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力度记号的识记。)4、试:(出示歌曲中的结束句)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来唱唱这"叮咚"的敲击声。 ①视唱曲谱→填词。 ②出示力度记号(PPP)。 ③让学生自己运用力度知识,给这一句加上不同的力度记号。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识记这些力度记号,安排了唱唱这一环节,这儿主要通过视唱法来进行教学。因为以上的学习学生对这一句有了总体的感受。通过让学生唱一唱,拍一拍,想一想,说一说,不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一:结尾句;还巩固了力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5、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敲鼓来控制其中的休止符。 (设计意图: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断唱和连唱的鲜明对比。这一环节中,通过利用歌曲中的演唱处理,不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把上一环节的理论同这一环节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从"听、唱、动"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教学,不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还为下一步的学唱歌曲打下扎实的基础。) 6、唱: (1)导入:在这静悄悄的山谷中,什么在飘飘?什么在奔跑?什么在闪耀?还有谁在把鼓敲呢? (2)听录音范唱。 师: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3)读歌词。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飘呀飘得高
(4)听琴看谱轻声跟唱。 (5)填词演唱,歌曲处理: 师提问:a、歌曲最关键的是哪个字? b、最能体现地质对叔叔远离亲人不辞辛苦为人类造福的是哪几句? (6)教师小结。 7、填适当的力度记号,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回声》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作品分析: 无伴奏合唱《回声》是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作曲家拉索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仍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经典无伴奏合唱名曲。作品采用“卡农”等复调手法结合主调音乐和声技法创作而成。“回声”效果的营造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双合唱队”——即大型合唱+小型合唱或重唱进行多次模仿、追逐,再辅以力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堪称妙趣横生。
设计理念及思路: 1、无伴奏合唱是声乐演唱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其纯人声特点更能体现音乐作品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无伴奏合唱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体现艺术课程“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2、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认识作为本课知识点应予以重视,但应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经验结构,不宜作专业性过强的讲授与操练,以感性认识为主。 3、在欣赏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说教与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应加大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探求、争辩等互动成分,使学生真正做到“听有所感”、“感有所思”、“思有所言”。 4、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对欣赏教学的目标达成是很好的辅助。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2、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用课堂记录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 分析点评: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复习演唱,引出学生对“齐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再结合两个合唱曲片段的欣赏,指导学生体会齐唱与合唱的区别、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 二、谈话与讨论: (师):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生):回答并讨论。 预见:学生有可能说出是“合唱”而非“齐唱”,所以讨论的中心应集中在明确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个要点。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方法: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纸上,然后随机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教师对结果应予以肯定,并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预见:通过前面对齐唱的讨论,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两个作品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大部分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两个作品有无伴奏这样显著的区别,所以在此环节不必过分纠缠,浪费时间。 (师):“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 分析点评:合理地设置问题和悬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解决尽量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师):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 分析点评:继续设疑,步步为营,完成导课环节。 新课赏析部分
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预见:练习中,学生写出与“回声”相关的标题的可能性极大,因歌词中有多处“回声”;但即使写出与实际不符的标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 (尼德兰)拉索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师):当我们再次聆听了《回声》这首作品,你们一定有所感触,请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深化与拓展: (师):《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生):发表看法。 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作品的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以及情绪、意境等方面分析,特别要注意从实际感受出发,说真话。 四、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音乐高雅圣洁,给人心灵以宁静与安详;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从中感受自然、人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分析点评:摒弃传统欣赏教学忽视学生感受,将学生思维局限于标题框架之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还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重要理念,为学生提供美的音响,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发挥音乐欣赏中的“通感”功能,音画交融,激发联想与想象,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转化,使其对作品的理解得到巩固和升华。
五、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 (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 分析点评:与音乐作品相关联的作曲家链接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浏览,开阔了音乐视野,积累了必要的欣赏手段和知识储备,使欣赏教学的目标达成得以顺利实现。 音乐实践部分 一、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 (生):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 (师):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 二、“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略) 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人数递减,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卡农练习,如下例: 1=G4/4 5-3-|0113|6500|| 回声美妙的回声 005-|3-01|1365|| 回声美妙的回声
分析点评: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亲自去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同时欣赏教学也可以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尾声部分 一、教师总结: 二、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分析点评:渗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多学科合作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体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8课向往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着歌声的翅膀》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向往,《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种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是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好歌曲《种太阳》。 (2)创编歌曲伴奏型和歌词。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种音乐创编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彩色手工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夜晚的天空会有什么呢?如果是晴朗的白天呢?对,会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有个小男孩对着太阳许下了一个愿望,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 2、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种太阳》)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一乐段 1、师:他许下了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美好吗?它适合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歌曲的第一部分,你们能找出和歌曲的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学生小声跟音乐范唱哼出旋律。(放音乐)学生找出上面的乐句。) 2、师: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些乐句,好吗?(学生视唱相同乐句) 3、学生唱上面的乐句,与老师接龙唱。 4、学生和师齐唱第一乐段。 (二)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小男孩为什么把种下的太阳送到南极,北冰洋,还要挂在冬天和晚上?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出答案。(听音乐范唱并小声的哼唱。)
2、学生小声跟琴唱词。 3、学生找出难点,跟琴解决。抽查解决效果。 4、跟琴再唱一遍,注意纠正和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 4、学生分析演唱情绪是否到位。跟琴再演唱一遍。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创编节奏 1、师:大家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应该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歌曲在演唱时更能体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 师:同学们还记得《拍手拍手》这首歌曲吗?对!我们也可以像它一样 在乐句和乐句之间加入拍手,增添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学生个别展示 3、师生一起表演。 (五)情感延伸 1、师:同学们,这个种太阳的愿望是否很美丽?为什么? 2、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师: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看那瘦弱无助的小女孩,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计,在寒冷的冬天还要上山拣柴,她们的小手被刺骨的寒风冻的通红;一个小女孩坐在冰冷的教室里,小脸蛋冻得通红;孩子们没有像样的教室,只能在外面,或者在这样充满泥水的教室里上课。还有在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很多孩子的家变成了乱石堆,学校成了残垣断壁。 (六)创编活动
师:1、看了这些图片,大家会萌发出什么愿望呢?请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彩色纸折成一只小船,用心将你的愿望写下装进小船。 2、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愿望,谁愿意把自己的愿望和大家分享? (生畅谈愿望。) 3、唱唱自己的愿望。 四、小结。 《种太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种太阳》,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愿望。我想:美好愿望的实现取决于今天大家脚踏实地的学习,让我们驾着愿望小船,扬起希望的帆,实现心中的愿望吧! (放《种太阳》音乐,结束。)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及早期浪漫乐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及音乐风格。 2、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带来的律动感。 3、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充分的聆听、歌唱以及对比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教学重点: 感受6/8拍子的律动,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努力唱出美感。 教学难点: 第五、六小节连续的长音;变化音#1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伴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曲音乐,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海涅的诗歌。 二、授新课: 1、教师范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说出演唱歌曲时的速度(稍快)以及情绪(愉快),教师讲解6/8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2、复听,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学生感受整首歌曲难度最大的地方。 生提出难点:第五、六小节长音 师解决办法:循环呼吸。 5--- 循环呼吸要点:队员之间错开吸气的时间,但感觉气息不够时,将自己的音量慢慢减小,再次呼吸,演唱,保持声音的和谐统一。 3、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认为难唱的部分,做重点教唱。 解决旋律下行大跳音程以及#1的音准问题。 4、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5、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6、请个别同学表演唱,并请学生做出评价。 三、介绍门德尔松: 1、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2、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较:
门德尔松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四、总结,下课。 《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用睿智捕捉灵感,让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学习空间。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拼搏。 二、知识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降记号的学习和在歌曲中的演唱。 三、能力目标 通过对二声部音准及节奏的学习,初步达到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小纸船的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歌和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曲之中和乐曲之间不断有规律的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歌曲能够启发学生们对未来的理想,让孩子们思考,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好这一课,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而美好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音乐知识学习和演唱技巧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和二声部合唱技巧。学生可以自如地视唱简单的乐句、简单的节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方法:情境交流法、示范法,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等教学方法。 4、学习方法:视唱法、表演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 (四)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主地学好歌曲的合唱部分,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创新、表现能力等。 (五)教学难点 第四乐句分裂的节奏和整首歌曲的情感处理。 (六)教学准备 彩色纸、彩色粉笔、打击乐器(碰铃、沙锤),多媒体课件等等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走进音乐课堂。 一、情景导入学科整合 记得我小时候总喜欢做梦,梦想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于是,我把我的梦想写到一张纸上把它折成纸船。(出示纸船)放在小河上放飞我的梦想,放飞我的希望。(一边说一边画简笔画——小女孩在河边放飞纸船。)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我的梦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板书:梦想、希望 二、引出新课聆听音乐 1、师:好,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梦想。 板书:小纸船的梦(“纸船”两个字用折好的小纸船代替) 2、师:猜猜看小船装了我的什么梦想?(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疑问来欣赏歌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生:、、、、、、、、、(生讨论)
三、创新思维表现音乐 1、师: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发现,我的小纸船是踏什么拍子去远航的?(再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感觉到小纸船随波飘荡的韵律,感受三拍子的美。) 2、听范唱,生感受四三拍子,师给予动作提示。 3、拍一拍,动一动。 师:除了刚才的拍法,我们还能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当乐器呢?试试看(教师随着学生的拍出的节奏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音乐,创新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主动参与体验意境 师:你们拍得真有动感,现在都迫不及待要跟小纸船一起去远航了。愿意跟我一起前往吗?好吧,请乘客们坐稳,开始出发咯“嘟——”放音乐,师当船长学生一列跟着师走,边拍四三拍子,边走,(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律动) 3/4xxx|xxx|xx 拍手、拍头、拍头、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腰、 x|xxx║ 拍腰、拍手、跳、跳、 (围绕着教室边走边做动作,教师带头并引导学生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歌曲三拍子的美,体会歌曲的意境美,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 五、学唱歌曲掌握知识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给我这一次愉快难忘的旅程,如果远航时能有你们的歌声陪伴就会更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1、朗读歌词 A、师随着电子琴里的三拍子“咚嚓嚓”朗读歌词。
B、学生随着电子琴里的三拍子“咚嚓嚓”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随着三拍子的节拍进行朗读歌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节奏,为下个歌唱环节作好铺垫。) 2、难点突破: 师:你觉得哪一个乐句的节奏最不好读准?(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问题) 读一读、比一比: 3/4xxxxxx跟xxxoox 1、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2、一直到那一直到那 看不到的看不到的 (休止符“0”是红灯,见到红灯停一停,不出声。)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和运用休止符。) 3、唱一唱:用“lu”哼唱歌曲旋律,(师用钢琴伴奏) 4、试唱歌词第一段。 5、二声部学习 师:你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看,海鸥妹妹也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听,她还给我们配了伴唱呢。(播放第二声部旋律),你们也能唱一唱吗?(生学唱第二个声部),谁愿意加入海鸥的声部?(分两组唱二声部) 6、完整唱歌曲 六、即兴创编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是海鸥妹妹给我们带来的礼物——打击乐器,不知道是否能加入到歌曲中去,有谁想来试试?(鼓励学生即兴创作伴奏节奏型) 1、分组表演:歌唱组、表演组、乐器组 (设计意图: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交往、合作,积极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每个梦想都不尽相同,也许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保卫祖国;也许你想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生畅谈自己的梦想) 3、创编歌词,你能把你的梦想放到歌曲中去唱一唱吗?(随着音乐伴奏进行) (设计意图: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富于个性的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4、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都是美好的,又是伟大的,但梦想归梦想,如果光想不做,梦想将不能实现,只有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人,才能梦想成真。 5、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到你带来的纸片上,把它折成纸船,让我们一起去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七、随着音乐离开课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