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2章相似形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比例线段教案(沪科版九上)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成比例的线段,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成比例线段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成比例线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成比例的线段。【教学难点】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课前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的比【类型一】根据线段的比求长度例1如图所示,已知M为线段AB上一点,AM∶MB=3∶5,且AB=16cm,求线段AM、BM的长度.解:线段AM与MB的比反映了这两条线段在全线段AB中所占的份数,由AM∶MB=3∶5可知AM=AB,MB=AB.∵AB=16cm,∴AM=×16=6(cm),MB=×16=10(cm).方法总结:本题也可设AM=3k,MB=5k,利用3k+5k=16求解更简便,这也是解这类题常用的方法.-3- 【类型二】比例尺例2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m.解析:根据“比例尺=”可求解.设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cm,则有1∶50000=3∶x,解得x=150000cm=1500m.方法总结: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实际尺寸的单位要进行恰当的转化.探究点二:成比例线段【类型一】判断线段成比例例3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3cm,4cm,5cm,6cmB.4cm,8cm,3cm,5cmC.5cm,15cm,2cm,6cmD.8cm,4cm,1cm,3cm解析:将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相等的四条线段成比例.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排列后有=.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1)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看是否相等作出判断;(2)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后两个数的积与中间两个数的积,看是否相等作出判断.【类型二】由线段成比例求线段的长例4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cm,cm,2cm,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面三条线段的长能够组成一个比例式.解:因为本题中没有明确告知是求1,,2的第四比例项,因此所添加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因此应进行分类讨论.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若x∶1=∶2,则x=;若1∶x=∶2,则x=;若1∶=x∶2,则x=;若1∶=2∶x,则x=2.所以所添加的数有三种可能,可以是,,或2.方法总结:若使四个数成比例,则应满足其中两个数的比等于另外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其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三、板书设计-3- 教学反思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和概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入新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开拓思维,提升学生认知能力。-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数学
发布时间:2023-08-09 23:24:02 页数:3
价格:¥1 大小:72.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