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配套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8

2/48

3/48

4/48

剩余4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5驿路梨花第1课时第2课时 第1课时新课导入 理清情节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略读要求1.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2.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3.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顺序人物与小茅屋的事件做事的目的12345“我”和老余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的精神瑶族老人归还粮食;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解放军战士修建小茅屋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梨花照料小茅屋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 根据表格填写的内容,按照以下两种顺序,复述文章故事。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复述。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并借宿小茅屋瑶族老人来小茅屋归还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的妺妺照管小茅屋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到小茅屋借宿,后来归还粮食“我们”夜宿小茅屋,修葺小茅屋。 结合资料一,比较两种顺序的效果,思考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及其特点。资料一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课文以“我”和老余的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把十几年的事浓缩为一晚一早,使整个文章悬念迭起,平中见奇,层层深入,扣人心弦。如果按照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采用顺叙,故事就平铺直叙,情节也就平淡无奇,失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欣赏构思细读课文,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 资料二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激发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 第一次悬念第8段: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领起全文 第一次误会第13、14、16段当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时,“我们”以为“‘主人’回来了”,可老人笑着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误会老人是主人。 第二次悬念第17、24段“我们”问老人“主人家是谁?”,从老人的讲述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29、30、31、32段当“我”看到“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料想走在前边的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也行大礼表示感谢,小姑娘却说“不要谢我们”。“我们”误会小姑娘是梨花,是小屋主人。 第三次悬念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设置这些悬念和误会对于文章整个结构来说有什么妙处?课文围绕“小屋的主人是谁”,运用了“设悬—释悬—再出悬”的手法巧制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受精神梨花掩映下的小茅屋里发生的故事生动有趣,与小茅屋有关的人都善良、朴实,在这一群人中,谁才是小屋真正的主人呢? 小屋真正的主人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文中“我”和老余修葺了小茅屋,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了粮食,哈尼小姑娘梨花十几年来一直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在梨花出嫁后一直照管小茅屋,解放军战士修建了小茅屋,他们做这些事都是为给过路人带来方便,服务大家、帮助大家。所以小屋的主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群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小说,在略读中,我们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问题进行阅读,快速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们通过细读标志故事关键性情节的段落,来理解本文设置多次悬念和误会的作用,体会如何通过巧妙构思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从中感受这群人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第2课时新课导入云南哀牢山的小茅屋里上演的故事温暖感人,美丽洁白的梨花林里出现的这群人淳朴、善良、热情,更是令人感动!花美,人更美!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群人身上闪光的精神吧! 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精读课文,勾画出小说中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谈一谈。品析人物 示例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和老余,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茅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示例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他四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还专门来送粮食道谢,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他人。 示例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的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照管小茅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示例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的照顾者。 示例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建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但并不是为着自己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 这些人物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路人,学习雷锋精神修建了小茅屋;梨花深受感动,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主动接力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也尽力照料小茅屋,让更多的过路人可以得到小茅屋的恩惠。 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中,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把握主题摘录描写“梨花”的语句,说说“梨花”在文中有哪些含义,“梨花”到底美在何处。 学法指导1.分析景物的特点,主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实写、虚写)、描写方法(正面、侧面)、描写角度(感官、动静、声色)等方面进行品析。2.品析小说中的物象的含义,要从字面含义、深层含义、象征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从视觉角度描写梨花的洁白、繁多,给身处困境的我们带来“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1.描写“梨花”的语句: 一弯新月升起了……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侧面描写,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这天夜里,……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从嗅觉和听觉写梨花和人,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用自然界梨花的香气四溢正面衬托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使梨花与人相映生辉,和谐一体。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梨花寓意双关,将花的美和人的美好精神完美融合。“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 2.“梨花”的含义:字面含义: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美丽的梨花林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种淡雅柔和的氛围,借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在文中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梨花姑娘,她助人为乐、纯洁善良、淳朴热情、充满朝气,就像梨花的洁白美丽、芳香四溢,景和人巧妙联系,融为一体。象征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不断发扬光大,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升华主题。 作者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分别有什么妙处?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蕴含着花、人、雷锋精神多层含义, 也体现了边疆民族朴实热情、知恩图报的优良民风。“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结尾的妙处:引用诗句将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像的象征,梨花的朴实无华,就是边疆少数民族淳朴民风的象征,梨花的香气四溢,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象征,“处处开”的“驿路梨花”,饱含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 拓展延伸几十年过去了,你认为云南哀牢山的这座小茅屋是否还有人继续照料?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涌现的榜样扮靓了时代的道德天际线。托举哥、夺刀侠、小红帽、绿丝带,这些个人和集体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热情;交警和司机接力为救护车开道,网友留言鼓励并报警拯救轻生女孩,市民自发设立并守护“爱心冰箱”,一件件暖心事为社会风气刷上了清爽的底色。——摘自201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可能仍然有人在照料。虽然时代在变,然而雷锋精神并未消失。新时代涌现出许多热心善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继续发扬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他们的行为也表明了雷锋精神在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社会因为他们的爱心、善举而变得温暖、和谐!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发扬雷锋精神?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雷锋那样高尚,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外出游玩遵守规则,遇到别人有困难,及时予以帮助等。从身边的小事端正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德,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才能共建和谐社会。 课堂小结本文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标题“驿路梨花”引用诗句,将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的美好品质完美地融为一体,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文化韵味,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群人身上助人为乐、淳朴友善的美好品质。那一片片美丽洁白的梨花,香气四溢,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以“公德在我心——今日梨花”为主题,分组办一期手抄报。推荐阅读彭荆风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 板书设计驿路梨花雷锋精神梨花姑娘梨花的妹妹我、老余瑶族老人解放军战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09:45:01 页数:48
价格:¥2 大小:1.0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