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1学案:第四单元 第10课包身工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0课 包 身 工一、词语积累 易混辨析:(1)抱怨·报怨抱怨报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点拨】①侧重点不同:“抱怨”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侧重于行动;②词义轻重不同:“抱怨”词义较轻,“报怨”词义较重(2)营利·盈利营利→指谋求利润,属主观行为。盈利→指获得利润,属客观结果。(3)生杀予夺·草菅人命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18,(4)横七竖八·杂乱无章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可形容人与物。杂乱无章→形容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只能形容物。(5)不假思索·不加思索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不加思索→形容做事情不进行认真考虑或不动脑筋。二、词语运用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1)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抱怨·报怨)(2)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创办“爱心厨房”且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只为给病患及其家属一丝温暖与希望。(盈利·营利)(3)刑讯逼供往往就会制造冤案,甚至出现草菅人命的后果。(生杀予夺·草菅人命)(4)在友谊北路一家银行附近,数十辆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停在人行道上。(横七竖八·杂乱无章)(5)小李的古汉语基础很扎实,看到这个古代的碑文,立即不假思索,一句句给大家译成现代白话。(不假思索·不加思索)三、语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字音、字形或词语运用方面有误,请改正。18,  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脱口而出地就爱上了欧打这办法。每逢端午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对拿莫温们送礼,那时候他们总得谄(xiàn)媚地讲……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欧—殴 谄(chǎn)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__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解析】选C。承前应用被动句,与前面的主语相搭配。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人道,没有热……没有法律,没有希望。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四、内容感知18,1.如果大家是一名记者,要你们去调查包身工,大家会调查一些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找出几个时间点,一起认识一下包身工的一天。包身工的一天段落时间活动1~11①四点过一刻起床12~22四点半后②早餐23~34③五点上工35~50十七点④放工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夏衍。报告文学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B.课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又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势为副线。C.课文记叙时注意点面结合。既对包身工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和劳动条件做“面”的介绍,又对“芦柴棒”“小福子”等典型做“点”的描写。D.课文在记叙中穿插了描写、议论、抒情。在结构上以空间为顺序,巧妙地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遭遇浓缩在一天的生活中。【解析】选D。文章在结构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一、魅力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  生平:18,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煕,字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人创办上海“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成就: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夏衍主持《救亡日报》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由夏衍主持。作为总编辑的夏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一直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理直气壮地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救亡日报》不仅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意,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劫难。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番号,还命令全国报纸都必须刊登颠倒是非的“中央社”电讯稿和“军委命令”,以掩盖事实真相。夏衍坚持拒绝刊登这则诬蔑“新四军叛变”的消息电稿。1941年3月1日,驻桂林的国民党新闻检查所秉承蒋介石重庆当局的密令,查封了《救亡日报》。  二、背景回眸《包身工》诞生记(1)历史背景。18,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膨大,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她们受到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剥削,悲惨的生活一直不为人所知。(2)作者深入调查。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血汗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次,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的创刊号上。  三、文化常识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概念→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以文学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特点→①新闻性、纪实性:反映真人真事,且具有典型性;②文学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四、脉络梳理  五、内容概览18,  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目标一:赏析文中的艺术手法1.请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明确】(1)运用反语。“慈祥”,本指老年人温和的态度和神色,这里是褒词贬用,写有的老板到菜场上去收集一些菜叶,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利润;“佳肴”,本指精美的菜肴,这里也是褒词贬用,将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谓之“佳肴”,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2)运用反语。“合理”,本指合乎道理或事理,这里是写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这样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表明了剥削阶级的惨无人道,也表明了对“小福子”这些“小人物”们的悲悯、同情。18,2.赏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1)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2)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明确】(1)这段话整散结合,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愤怒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2)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3.文章中从住、吃、穿着、收入等方面把“芦柴棒”“小福子”等包身工们与“老板娘”“带工老板”“打杂”“拿莫温”和“东洋婆”等剥削阶级进行了鲜明对比,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明确】角度包身工们剥削阶级住工房: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子笼一般几十层楼的高房子吃浆糊一般的薄粥“鱼肉荤腥”穿着“破脏”“蓬头、赤脚”“拷绸”之类18,收入每天仅三角八分钱放债、买田、起屋,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表达效果: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讽刺效果,挖掘剥削阶级灵魂深处的肮脏,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目标二:把握文中的内容与思想情感4.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哪几方面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明确】①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感情,从描写她们的住、食、工作,到她们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可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②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对他们进行鞭笞。③深深的悲哀之情。这种悲哀之情很复杂,既有对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对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包身工之间关系冷漠的悲哀,还有对整个民族的悲哀。5.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简要分析。【明确】18,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的,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在包身工从清晨起床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首先写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麻木的精神状态,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然后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最后是五点钟,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靠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而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6.课文中有几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明确】本文主要写了三个场面:一是包身工“上午四点过一刻”起床时的紧张、慌乱场面,写了三种气味,七种动作,从居住条件的恶劣表现包身工的非人生活;二是吃早饭时的争抢场面,主要从饮食的粗劣表现包身工的非人生活;三是苦役般的劳动场面,从劳动环境的危险和“拿莫温”“小荡管”对包身工的虐待与迫害方面,表现包身工的非人生活。这三个场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包身工所受的剥削和迫害。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三个场面描写使读者具体地看到了包身工的悲惨境遇,全面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暴,对突出本文主题起到了很大作用。   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点拨】示例一: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不复存在。工人的生活、工作有了很大的保障,所以再学习这样主题的作品有点落后。18,示例二: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类似的社会问题。1.《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它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结合文本,谈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夏衍的报告文学缩短了和小说的距离,并不是说他的报告文学已经小说化了,而是说他的报告文学强化了文学色彩。他运用了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着重描写、刻画富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文学是人学”,特别是叙事性文学,是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的,塑造典型人物是这类作品的中心课题。报告文学既然是文学家族的一员,它也应毫不例外地把人物刻画摆在主体地位。(2)精于艺术营构,对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做逼真的描绘。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多作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18,(3)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创造主客观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首先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做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相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焊接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2.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包身工”也成了历史名词,但由于产业的变革,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为了家庭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走南闯北,像候鸟一样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做一个“我身边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大调查”。(1)调查内容:年龄阶段、学历情况、集中从事的行业、收入水平、住宿和饮食条件、业余生活、最迫切的愿望等方面。(2)怎样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根据调查提出你的建议。(3)这次调查,对你今后的人生规划有什么启示?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任务,不设参考答案]端 午 节振 鹏  “明天不准停工。”  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在下午将要放工的时候,C厂一间机器隆隆的屋子外面,庄严的写字间的对面墙上——叫工人抬头发抖的布告处,张贴了这样一张新的布告。18,  拿着血汗去兑换工银的工人,经过了长时间劳作之后,面色都呈现银灰如死的惨容,凝滞无光的双目更是冷涩不堪。他们疲乏不支的躯体一个个都被棉花裹着,远远看去就好像都穿了白花飞絮的花衣。悲鸣的汽笛第三次拉放之后,这些流血冒汗的动物(在他们的生活状况上着想,根本就不能说是“人”)都陆续从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工人工作的地方)里面没精打采、很狼狈地走出。出了车间,在他们眼帘前首先呈现的,就是厂主方才新贴的赫赫布告,在“不准停工”的字样面前,放工的伴侣们都不知不觉地呆立着,一些教育权在先天就被褫夺了的工人,张望了一会儿不觉就一致发出了“又是什么”的疑问,少数略微认得几个字的看后,即垂头丧气地发出了微微的叹息,从幽怨不平的叹息声中,可以听出“明天——不准停——工”的断句。一切看亲友、打牌、玩耍、休息的幻想和计划,都在这“明天——不准停——工”的断续声中化为轻烟——飘渺了而不可触摸了。  这些血汗被榨取了的工人,现在心坎里都起了异样的感触。他们失望而又沉默地经过管门的挨次严厉的搜索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暗淡而又简陋,且不蔽风雨的贫民窟里去了。  “隆隆……”“隆……隆……隆……”常动不息的机器,仍旧不断地旋转着。  “呜——”早晨第一次的汽笛响了,提了饭篮,拿了衣包,一个个工人依然照例陆续走进那盛放数千劳动者的总压榨机关内去拼滴血汗。  花絮依旧飞舞着,浊气依旧蒸发着,机器依旧转动着……这正是“不准停工”的“明天”——旧历端午节。  又是汽笛一声,上午十二时放工的信号悲鸣了。18,  车间里的机器不停地转动,花絮不停地飞舞,工人们各自在车轮转动花絮飞舞中,拿了饭篮,在机器旁的气管中吸取那黄色的带有强性锈质的蒸汽水,将饭泡热,用他们的午餐。花絮不时地落入碗内,随之就进了他们的口腔;纱头不时地断脱,饭碗便时常离开手而去从事工作——这是每日的经常情形。不过在今天,各车间里都似乎是处在一种异样的哀怨、悲愤、沉闷、凄惨……的情景中。  沉默着……只有机器转动声……  一张数字较多的公告,又出现在黑色的魔鬼似的牌子上了:  “王阿三、张小毛、李定国、胡小妹、余国香、朱长富、卫炳生、刘阿桂、张翠芝九人,不服命令,擅自停工,着即开除,以警将来,此布。”  第三次汽笛呜咽了,工人们机械似的又走出车间,拥挤到黑牌子旁边张望。  只有“唉……唉……”“王阿三、张小毛……开除了”“开除了九个”的低微叹息声,在死的沉默中颤动着……  一切依然继续着——飞絮的白花,出门时严密的搜索,疲乏躯体的挣扎……(有删改)租房女人  我家楼下有一间小屋,搁着旧家具,闲着也浪费,干脆租出去。刚贴出信息,就有人来电话询价。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粗犷而略沙哑。说电话里说不清,人在楼下的电话亭,请我下楼商量。18,  快到一楼了,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腐味,可能是我感冒鼻塞,也可能真的楼道里死老鼠了。  楼梯口站着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糙黑,衣着很旧,但洗得干净。女人冲我笑笑,带了一丝勉强,我回了一个招呼。简单介绍了条件,问要租多久。  “俺……三天!”女人攥紧了拳头,不及我变脸,紧接上,“俺……我给两百,成吗?”似失了勇气,又像在恳求。  不像找茬的。我也心软下来:“光三天,要不你还是住旅馆吧,搬东西也麻烦呀?”  “太贵了,而且……”声音沉了下去。  不像作风不正的。我不敢大意:“能告诉我,你这三天要干什么吗?”  女人涨红了脸,嗫嚅:“我女儿要来看我。”  我一愣,问女人原来住哪儿。  “在……住宿舍的。”女人说。  “服装厂的。”女人说。  “八个人一间,不准留客的。”女人说。  我向来不爱招麻烦,但这次破例。女人欢天喜地地做起了清洁。她手脚很利索,一寸一寸地拖起地板,瓷砖也擦得锃亮。  第二天一早,女人骑着大三轮搬来了,一床洗白的被褥,一套旧炊具,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我问女人还需要什么。她讪笑:“你家阳台好多花呢,借俺一盆行不?”她盯着我的眼睛。我说不好都难了,挑来挑去,选了茶几上的水仙。18,  夜宵后散步,路过小屋。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脸上都洋溢着笑。  “丫啊,这张是啥?”女人拿起一张纸。  “学生档案表啊。”  “高一不填过了吗?”  “这张高考要用啦。”女儿一栏栏写下来,忽然喊,“海王星服装厂!妈,我还记得你的单位呢。”  “妈工作不好呢。”  “哪儿啊,咱班都是工农子弟呀。”  女人笑了,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我明儿想去你厂里参观下。”  “可远了。周末也放假。妈明儿带你到附近逛逛,缺啥妈给你买。”  女儿摇摇头:“啥都不缺呢。”  送走女儿后,女人捧着水仙来退房。下个房客也没找上门,我就只收了半价。女人后来又折回送了我一篮水果。  半月后,我的感冒总算好了,到哪儿都精神抖擞。兴之所至,我到老区拜访朋友。路过海王星服装厂,想起了租三天房的女人,现在应该正忙碌着。  厂房临着一条老巷,酸腐味袭人。我往里走了几步,立时傻眼。晒场大的一块地上,一叠叠硬纸板,一袋袋废纸,一串串瓶罐,堆积如山。细看之下,里面还有一间屋子,木板架起的,六七平方米,一张床,一条方凳,再无空地。18,屋侧是一辆大三轮,后面绕出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黝黑,我顿时感到眼睛被灼伤了。(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面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文中多次描写工厂的汽笛声,一是显示时间的推移;二是以汽笛的悲鸣、呜咽渲染环境气氛。B.《端午节》中的“布告”经常给人带来坏消息,不是没有报酬的加班,就是开除工人,所以布告是发布坏消息的文体。C.《租房女人》“女人冲我笑笑”,这是待人接物所需,是对房东的尊敬(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D.《租房女人》中的女主人公不仅主动做清洁且效率高,还体现了她的麻利、勤劳、做事利索,而且还是个一心一意为了女儿的伟大母亲。【解析】选B。B项,“所以布告是发布坏消息的文体”错。布告指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没有好消息坏消息之分。2.(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端午节》,根据文意写出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1)厂主方才新贴的赫赫布告。(2)一些教育权在先天就被褫夺了的工人……(3)飘渺了而不可触摸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意指显著盛大的样子,这里指显眼、令人惊讶的布告突然出现在眼前。18,(2)剥夺。在这里表现了工人的文化水平极低。(3)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这里指端午节放假的想法已经被彻底打碎了。3.(思维发展与提升)《租房女人》结尾画横线处“屋侧是一辆大三轮……灼伤了”与前文有诸多照应之处。找出并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照应第三段“楼梯口站着……很旧”,第十三段“她手脚很利索”,最后一段“往里走了几步,立时傻眼”。以此收束全文,点明租房女人的工作背景;衬托租房女人的美好品质,体现“我”对其了解后的惊讶与感动。4.(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是工厂里的工人,结合文章,试从工作环境、各自的命运等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异同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工作环境:都处在极端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端午节》中的工人处在“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租房女人》工作在酸腐味、硬纸板、废纸、瓶罐堆积的环境中。命运:都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苦干,遭受磨难,没有社会及工厂的保障和怜惜,都是为了家庭而不断工作的“机器”。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9 22:52:22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27.5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