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世间万物皆有声音,整个宇宙都在低声吼叫。从宏大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能量在不断流动,这种流动正是一切声音的根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能被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其中有自然发生的声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音乐的声音。雷鸣、风吼、虎啸、猿啼等声音现象,构成了复杂万端的自然声响。自然声响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如“呦呦鹿鸣”“要哽草虫”“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这些诗句都是以自然声响起兴。自然声响和谐而有韵味,唤起了人的诗情,激发了审美感受,入诗后寄托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在这里,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声音之美离不开它天然的和谐节奏、而这正与人展现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音乐的声音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以人声和乐器声作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无确切含义。但音乐的声音却能表现人的感情,并激发人的感情,在表达情感的功能上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优越性的。声音有情绪意义。《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由于心对物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产生了带有不同情绪意义的乐音。声音有色彩感。朱光潜先生在《近代实验美学》中介绍,美国学者请一班学图画的学生听两曲乐调不同的乐曲,并要他们随时把音乐所引起的意象画在纸上,结果发现,各人所画的图画情景虽有差异,而情调和空气却十分相近:乐调喜悦时各图画的情调都很生动,乐调凄惨时各图画的空气都很黯淡。人们常说的“着色的听觉”,从上述事例中大体可见。在实验人对声音的色彩感觉时,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听高音产生白色感觉,中音产生灰色感觉,低音产生黑色感觉。声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个阴雨寒冷的秋夜,一个人在屋内,瑟瑟的西风吹动着窗前的梧桐树叶作响,过了一会儿,风声渐渐停了,但雨声响起来了,雨滴梧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就是这雨滴梧桐的声音,带着它的综合存在条件,成为了一种听觉意象。这种意象的生 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有主体的想象和移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体而生,它能在自然声音中借体,更能在音乐声音中借体,有时竟使欣赏主体的东西代替了创作主体的东西。(取材于王向峰《青年审美手册》)材料二声音如何表现,怎样对声音事件进行逼真的摹写,这是让故事讲述者挠头的大问题。听觉信号旋生即灭,看不见摸不着,对视觉信号我们可以勾勒其整体轮廓,描绘其局部细节,这些在听觉信号那里通常都难以实现。更何况对于人类日益迟钝的听觉来说,声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刘姥姥没见过自鸣钟,在她听来它的响声就像是农村常有的“打箩柜筛面”,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因此,表现声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声词模拟。象声词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都有不同存在,其功能主要为表音,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哽’学草虫之韵”。汉语中有些象声词还有表意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鹃、鹧鸪的啼鸣听成“不如归去”“行不得也哥哥”。英语中也有许多诗歌因鸟鸣而发,如雪菜《致云雀》以四短一长的诗行模仿四短一长的云雀啼鸣,这已属于上升到艺术层面的模仿。用语言表现声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实”反映转瞬即逝的声音事件,运用模仿性的声音“听声类声”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听蜀僧溶弹琴》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等。然而,仔细琢磨这些听琴诗,其中可供驱驭的听觉意象实在不多。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更有利于故事讲述人“施之藻绘,扩其波澜”。如《老残游记》第二回“白妞说书”: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声,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作者明明写的是声音的盘旋缠绕与低昂起伏,展示在读者眼前的却是登山者不断向峰顶攀登的情景,让人惊叹作者的“听声类形”与白妞说书一样神奇莫测。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对钟声的摹写:你突然会看见——有时耳朵似乎也有视觉你会看见各个钟楼仿佛同时升起了一股声音的圆柱,一团和声的烟雾……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从钟楼飘出,独立地在和声的海洋里蜿蜒游动……你可以看见八度音符从一个钟楼跳到另一个钟楼,银钟的声音像是长了翅膀,轻灵,尖利,直冲云霄;木钟的声音微弱,蹒跚,像断了腿似地往下坠落。文学世界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它的丰富性体现着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和创作的功力,也考验着读者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从听的角度关注文学叙事中的声音可以唤醒人们遗忘或忽略的感知,并激发人们对感知新的理解。 (取材于傅修延《听觉叙事研究》)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这与人展现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B.音乐的声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达情感的功能较其他艺术有优越性。C.声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们会用灰暗、明亮等词语来形容声音。D.听觉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有主体的想象和移情。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表现声音手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中部分象声词具有表音、表意的双重功能。B.“听声类声”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听觉感受。C.“听声类形”提升了文学创作的自由度与表现力。D.“听声类形”是东西方作家摹写声音的有效手段。3.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运用了“听声类形”手法描写声音的一项是()A.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呦呦”“喈喈”等象声词,是对自然声响的模拟,音韵和谐,富有韵味,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B.心境不同,诗人会对声响有不同感受。“渌水荡漾清猿啼”“杜鹃啼血猿哀鸣”同写猿啼,但情绪意义不同。C.由于声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声音描写困难,所以作家在描摹声音时难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D.无论是作者对声音进行摹写,还是读者对作品中声音的内涵进行理解,感知力与想象力都十分重要。5.“纸上有声”是前人对《红楼梦》中大量声音描写的形象概括。请结合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处声音描写使用的方法和产生的效果。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答案】1.A2.B3.C4.C5.“呜呜咽咽”使用了听声类声的方法,用哭泣的声音写出了笛声低沉凄凉的特点;“袅袅悠悠” 使用了听声类形的方法,以袅袅悠悠摆动的状态写出了声音细长,从远处飘摇而至的特点。笛声的凄凉激发了贾母和众人的凄凉寂寞之感,暗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引发读者更好地感知贾府的衰亡之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说法错误。原文为“自然界的声音之美离不开它天然的和谐节奏、而这正与人展现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文中指的是“美的自然声响”,并不是说自然声响均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听声类声’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听觉感受”张冠李戴,原文为“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可知应该是“听声类形”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听觉感受,不是“听声类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可知“听声类形”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听觉感受。A.“万壑雷”是“听声类声”。B.“萧萧”“滚滚”是用象声词模拟声音。C.诗人描绘了琴声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似“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似“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令人拍案叫绝。是典型的“听声类形”。D.主要是突出音乐的意象感和情绪意义。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由于声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声音描写困难,所以作家在描摹声音时难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更何况对于人类日益迟钝的听觉来说,声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刘姥姥没见过自鸣钟,在她听来它的响声就像是农村常有的‘打箩柜筛面’,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 免的”,原文说的是“对于人类日益迟钝的听觉来说,声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选项去掉条件,显得武断,原文说的是“任何人”听声音难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没有说作家描写声音难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要想‘如实’反映转瞬即逝的声音事件,运用模仿性的声音‘听声类声’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可知“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中“呜呜咽咽”使用了听声类声的方法,把笛声比作哭泣的声音,写出了笛声低沉凄凉的特点。结合材料二第四段“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可知“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中“袅袅悠悠”使用了听声类形的方法,以袅袅悠悠摆动的状态写出了声音细长,从远处飘摇而至的特点。“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悠扬悲怨的笛声使贾母也不禁落泪,为家族的离散感慨万干,而强颜欢笑的众人也因音乐而触发了内心的悲凉之绪,暗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引发读者更好地感知贾府的衰亡之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平山在丰陵之北三里,今杭郡守杨君温甫蚤岁尝读书其下。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甫之父佥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贵,建以为书院。曰:“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于是其乡多文士,而温甫之子晋,复学成有器识,将绍温甫而起,盖书院为有力焉。温甫始为秋官郎,予时实为僚佐,相怀甚得也。温甫时时为予言:平山之胜,耸秀奇特,比于峨嵋。望之严厉壁削,若无所容,而其上乃宽衍平博,有老氏宫焉。殿阁魁桀伟丽,闻于天下;俯览大江,烟云杳霭;暇辄从朋侪往游,其间鸣湍绝壑,拂云千仞之木,阴翳亏蔽。书院当其麓,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蛰之以‘寒香’之坞,揭之以‘秋芳’之亭,澄之以‘洗月’之池,息之以‘栖云’之窝。四时交变,风雪晦暝之朝,花月澄芬之夕,光景超忽,千态万状。而吾诵读于其间,盖冥然与世相忘;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他也。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既而某以病告归阳明,温甫寻亦出守杭郡。钱塘波涛之汹怪,西湖山水之秀丽,天下之言名胜者无过焉。噫!温甫之居是地,当无憾于平山耳矣。今年与温甫相见于杭,而亹亹【1】 于平山者犹昔也。吁,亦异矣!岂其沉溺于兹山,果有不能忘情也哉?温甫好学不倦,其为文章,追古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固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而其间又自有不暇者,则其眷恋于兹山也,有以哉!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处行义之时,则不能忘其隐居之地,而拳拳于求其志者无穷已也。古人有言:“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具知者欤!又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温甫殆其人也,非欤?温甫属予记,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取材于王守仁《平山书院记》)注释:【1】亹(wěi)亹:谈论动人,不知疲倦。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甫既贵贵:显贵B.将绍温甫而起绍;继承C.风雪晦暝之朝晦:月末D.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倡:激励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丰人之举进士者温甫之居是地B.翘翘焉相继而兴有老氏宫焉C.温甫时时为予言其为文章D.岂其沉溺于兹山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从而不丢弃我们先辈的恩泽B.望之严厉壁削平山看上去悬崖峭壁,势如刀削C.吾因而望之以“含远”之楼我于是能够在“含远”楼远望D.予未尝一至平山我不止一次到过平山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B.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境地。C.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的思念。D.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11.第三段画线句“温甫其仁且知者欤”是作者对杨温甫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答案】6.C7.D8.D9.A10.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被案卷公文所淹没),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11.作者认为杨温甫既“仁”且“知”,是因为他能“成己”“成物”。成己,即成就自己。杨温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杨温甫为官后,依然向往在学问方面提升自己。成物,即成就自身以外的一切外物,成就他人。杨温甫为官之后,兴建平山书院,激励乡人读书成才。【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温甫既贵”的“贵”:显贵。句意:温甫显贵后。B.“将绍温甫而起”的“绍”:继承。句意:他也将承续温甫而有所作为。C.“晦:月末”错误。“风雪晦暝之朝”的“晦”:昏暗、不明亮。句意:风雪阴沉的早上。D.“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的“倡”:激励。句意:因而将书院在平山建立,来激励同乡文士。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丰人之举进士者”的“之”:定于后置的标志。句意:考中进士的乡人。“温甫之居是地”的“之”:取独,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温甫住在这个地方。B.“翘翘焉相继而兴”的“焉”:……的样子。句意:使他们不断取得好成绩。“有老氏宫焉”的“焉”:于此,兼词。句意:还有一座道观在那里。C.“温甫时时为予言”的“为”:替、给。句意:温甫经常对我说。“其为文章”的“为”:写、做。句意:他写文章。D.“岂其沉溺于兹山”的“于”:介词,在。句意:难道他是沉溺在这座山。“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的“于”:介词,在。句意:他又更加想把精力投放在学问上。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我不止一次到过平山”错误。“予未尝一至平山”句意:可我从未去过平山。可见是“从未去过”,而不是“不止一次到过”。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错误。原文“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甫之父金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贵,建以为书院。”考中进士的乡人,是从温甫的父亲佥宪公开始,接着温甫也中了进士。温甫显贵后,建了一个书院。书院是在温甫显贵后建造,可知,温甫及其父亲并未受到平山书院的荫庇。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汩没”:淹没、埋没;“胜”:美景、优美的山水或古迹;“庶几”:或许可以、大概只能;“何可……耶”:怎么能够……呢、怎么可以……呢。【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原文“古人有言:‘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且知者欤”句意:古人说:“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他人,是智”温甫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有仁义有智慧的人吧!作者以古言对仁与智做解读,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他人,是智。高度评价杨温甫仁义与智慧并存,成已亦成物。总写可概括为:作者认为杨温甫既“仁”且“知”,是因为他能“成己”“成物”。原文“成已,仁也”成就自己,是仁。“温甫好学不倦,其为文章,追古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固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杨温甫勤奋好学,不知疲倦。仕途方面,志向高远发扬读书所得,干大事来扬名于世,步入仕途,处理政事游刃有余。学问方面,写文章,追随古人,风格与他们相仿。政事之余,他又更加想着致力学问。可概括为:成己,即成就自己。杨温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杨温甫为官后,依然向往在学问方面提升自己。原文“成物,知也”成就他人,是智。“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杨温甫成名显贵之后,也没有忘记成就别人。兴建书院,造福乡里,使同乡俊杰有书院可读书学习,激 励他们勤勉学习,不丢弃先辈的恩泽。可概括为:成物,即成就自身以外的一切外物,成就他人。杨温甫为官之后,兴建平山书院,激励乡人读书成才。参考译文:平山在丰陵以北三里的地方,现在的杭州郡守杨温甫,早些年曾在平山下求学。考中进士的乡人,是从温甫的父亲佥宪公开始,接着温甫也中了进士。温甫显贵后,建了一个书院,说:“让我们同乡中的青年才俊,和杨氏家族中的子弟在这里读书,使他们不断取得好成绩,从而不丢弃我们先辈的恩泽。”因此他们同乡中出了很多文士,温甫的儿子晋,也学而有成,很有一些器识,他也将承续温甫而有所作为,大概书院起了很大的作用。温甫最初任秋官郎(刑部侍郎),我在那时实际上是他的僚佐,我与他相交很是投机。温甫经常对我说:“平山的美景,其山峰高耸,秀丽奇特,可以和峨眉山相比。看上去这山悬崖峭壁,势如刀削,好像容纳不了什么;实际上,山上边是宽广平坦又极开阔的,还有一座道观在那里。殿宇楼阁威武雄壮奇伟瑰丽,天下闻名;在山上可俯瞰大江,烟波浩渺,云雾飘飘;有空时就和朋友们一起到山上游玩,那里声如雷鸣的水从绝谷中流出,山上古木参天,直通云霄,阴翳蔽日。而书院正好在山脚,书院很高可以向远处眺望,它的深远适合人归隐,那里花香可以采摘,水清可以洗濯,山幽可以让人在那里歇息。我于是能够在含远之楼里远望,在含香之坞里藏身,在秋芳之亭中舒展四肢,在洗月之池中洗濯内心,在栖云之窝里歇息。一年四季,天气交相变化,风雪阴沉的早上,花月澄芬的夜晚,光影变幻,千态万状。我在这里吟诵读书,沉醉其中,忘却世间万相;如果一辈子呆在这里,我可以不管别的任何人事。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后来我因病回到阳明山,不久温甫也到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郡守。钱塘江波涛汹涌怪异,西湖山水秀丽,天下人说是名胜之最,一点也没夸大。唉!温甫住在这个地方,应该对离开平山没有什么遗憾了。今年和温甫在杭州见面,说到平山时,他仍和从前一样十分动情。这点就让人奇怪了!难道他是沉溺于这座山,真的是不能忘情于它吗?温甫勤奋好学,不知疲倦,他写文章,追随古人,风格与他们相仿。当他在平山书院读书时,心情平和,悠然自得,原本就想发扬读书所得,干大事来扬名于世。等到他步入仕途,处理政事时,便显得游刃有余了。政事之余,他又更加想着致力学问,可是又很少有闲暇的时候,那么他如此眷恋这座山,是有原因的啊!温甫已经成就了自己,但他也没有忘记成就别人,因而将书院在平山建立,来激励同乡文士。做仁义之事时,却未曾忘记隐居的地方,怀着诚恳的心情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永不知止。古人说:“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他人,是智。”温甫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有仁义有智慧的人吧!古人又说:“隐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施行仁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只听过说这话,没见过实现这话的人。”温甫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不是吗?温甫嘱托我为平山写一篇记,可我从未去过平山,可是平山那种巍峨的气象,悬崖峭壁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我可以凭想象知道的。它与温甫的为人没有什么不同。我把温甫跟我说的话记下来。三、 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北窗【1】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灞亭夜猎【2】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野饮夜归戏作【3】青海天山战未鏖,即今尘暗旧戎袍。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未办大名垂宇宙,空成恸哭向蓬蒿。灞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注释:【1】《北窗》作于淳照七年(1180),作者时任朝请郎(正七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2】《史记·李广列传》记载:“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野饮夜归戏作》作于淳熙九年(1182),作者当时闲居浙江山阴县。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北窗”诗首联写白首伴青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B.“野饮”诗首联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鏖战的征尘,虚实结合。C.两诗均写“风”,第一首写风雨相袭,人生多艰;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第二首题目中“戏作”二字,意味深长。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窗”诗颔联中的“五”“千”“半”“百”,写出了诗人牵念之远、忧愁之重。B.“北窗”诗颈联中“已孤”“空揽”相对,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贫苦无依的处境。C.“野饮”诗颔联中的“乍觉”和“初增”,写出深埋于心底的壮志豪情瞬间被激发。D.“野饮”诗颈联中的“未办”“空成”,写出高远的理想与失意的现实的巨大落差。14.两首诗的尾联都用了“灞亭夜猎”的典故来抒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表达情感的异同。【答案】12.A13.B14.①相同点:两诗中作者都借“灞亭夜猎”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②不同点:两诗作者借“灞亭夜猎”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北窗”作者表面上写灞亭夜猎还可以享乐,不敢为李广年老不封候感到遗憾,实际上是运用反语,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野饮”写战功赫赫的老将失势后遭到小人呵斥无可奈何,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与李广相似处境的无奈(自怜)之意。 【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鏖战的征尘”理解错误,“即今尘暗旧戎袍”应该是指当年边关鏖战的戎袍已经蒙尘(指好久不用)。C.“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说法错误,原句为“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听到风声劲厉感觉像是拉动弓弦的声音,感觉霜冷更增添了酒兴,可见语势并不低沉,有一种豪壮之气。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说法错误。宋代诗人爱窗,陆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仅频繁使用“窗”这个意象,而且更精准地用到南北西东的窗。“南窗”多是诗人表达摆脱官场宁当农夫的坚决态度,“北窗”却始终都是诗人放不下自己的官家身份,虽不满朝堂对自己的冷落但还是对功名有许多牵挂的情绪,多怀才不遇欲罢不能。所以“北窗”并不是作者的抒情对象,而是寄寓作者复杂情感的物象。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贫苦无依的处境”说法错误,“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主要写的是作者孤独落寞、壮志未酬的处境。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相同点:结合“灞亭夜猎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灞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中“敢恨”“老不侯”“无奈”可知两诗都借“灞亭夜猎”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同点:两诗作者借“灞亭夜猎”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灞亭夜猎犹堪乐”,“北窗”作者表面上写灞亭夜猎还可以享乐,“敢恨将军老不侯”,不敢为李广年老不封侯感到遗憾,实际上是运用反语,一生“数奇”的李将军,年老还要蒙受灞亭门卫的羞辱,而自己“白首微官只自囚”,到老一头白发还只是卑微的没有自由的小官一个,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灞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野饮”诗中“无奈”写出了战功赫赫的老将失势后蒙受灞亭门卫羞辱的无可奈何,“无奈”一语双关,即指李广面对境遇的无可奈何,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与李广相似处境的无奈(自怜)之意。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漫漫人生路触动诗人几多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遗谁,______”;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酌酒以自宽,______”。(2)《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李白以“______,_____”表白心志,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是中国文学史上狷介之士的杰出代表。(3)“独坐书斋自吟啸”是古今读书人的乐事,归有光居于窄小的“项脊轩”,“借书满架,______,______,万籁有声”。(4)卒章显志是史论的常用手法。贾谊的《过秦论》以“_______”总结全文,指出秦亡原因,暗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苏洵的《六国论》以“苟以天下之大,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收束全篇,表明对屈辱赂敌的不满。【答案】①.所思在远道②.举杯断绝歌路难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偃仰啸歌⑥.冥然兀坐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摧、事、偃、啸、冥、施。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有学者认为:贾宝玉是一个身陷重围的孤独者,一个热闹环境中的寂寞人,一个痛苦灵魂的流浪者。请从中任选一种评价,并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2)背面敷粉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常用技法。周汝昌先生认为,该方法“是一种从反面来烘染人物的奇招”,《红楼梦》中“拿宝玉作例最是醒目”。请从评价贾宝玉的《西江月》中任选一处画线句,题写批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加以解说。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②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③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答案】(1)答案示例:贾宝玉是一个身陷“家族”“社会”等重围之中的孤独者。贾政逼迫他读四书并参加科举考试,宝钗、袭人也劝他走仕途经济之路,但他却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如贾雨村之流成为“禄蠹”,因此,他常常因不喜读四书而受贾政责骂,他的内心也只有黛玉一人理解。贾宝玉的孤独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率真本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人对当时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2)答案示例:“腹内原来草莽”句,以世人所评宝玉的胸无点墨来反写其才华横溢,更突出了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叛逆特点,也写出了世人对宝玉的误解。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理解、分析能力。贾宝玉因为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及思想,所以孤独;因其内心孤独,即使是在热闹场合也还是寂寞的;他的孤独寂寞造就了他必然有一个痛苦的灵魂。贾宝玉是一个身陷重围的孤独者,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这自然招致父亲家政的不满,经常遭受责骂;就连宝钗、袭人等也经常劝说他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的孤独可见一斑。贾宝玉的孤独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率真本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人对当时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从寂寞角度看。贾宝玉本是人间情圣,他对黛玉爱得痴心,爱得酸楚,爱得无奈,爱得迷惘而终了不知该情归何处。他时刻关注黛玉,细心呵护黛玉的身心,以致过度小心,在湘云要说一个小戏子像黛玉时制止,导致四面不讨好,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更没人领受他那颗操碎的心,只落得独自感伤寂寞。从痛苦灵魂看。贾宝玉又是一个集专爱与泛爱于一身的人物。他既痴心于黛玉,又倾慕于宝姐姐,同时还不加约束地播撒情意于众女儿。他将晴雯比作海棠,他探视晴雯时的言谈举止,惊喜相见、含泪执手、亲伺茶水、互换小袄、互诉衷肠,俨然一对情深意切男女的生离死别;他所作的《芙蓉诔》,无异于追忆红颜知己、悼念恩爱亡妻的深情文字;他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他见了金钏儿,就恋恋不舍,拉着人家的手……这种多情不知不觉演变一种责任和负担,他的悲喜系于红颜的悲喜,他的哀乐源于女子的哀乐,他将自身生命的全部,交给了眼前的诸艳群芳,他的精神世界唯一的渴盼,就是永远百花盛开、春色永驻。人间是非、天上风雨的摧残,都让他骨寒心碎。宝玉的心底埋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他要让所有的美人娇娃都能因他而喜而乐而畅心快意而恒久姹紫嫣红、香气四溢。他所独有的是超越常人的敏悟与非常高度的情感要求,导致他灵魂无所皈依,他实在不堪其灵魂的流浪之苦。【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经典名著刻画人物方法能力。这首词集中地描绘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是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和批判。全词所用的主要手法是背面敷粉法,即反语。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寻愁觅恨”,是指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 了。通过这首词,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行为偏僻性乖”,是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看来似嘲,其实是赞,赞他有独立个性,有平等的思想,而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所厌恶的。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流年似水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的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下一辈也和上一辈一样,干上了铁道工业。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他如今步入花甲之境,兀地发觉街坊邻居已经称他“爷”了。度若飞尴尬地笑了笑,心说:“我难道是突然老的?”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连谈情说爱的过程都简省。当度若飞和教中学语文的计小耕经人牵线认识,彼此有好印象,就赶快结了婚。流年巷在城南,度若飞供职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却在城北,坐公交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度若飞向单位要了间单人宿舍,即便有时回流年巷,也是夜归晓出,度家小院倒成了他的驿站。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子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苦了你一个人!”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听,有杂 音,车轮在磨擦钢轨。”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到南湖公园去散步。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停下来焦急地等候。散完步,两人再去公园边的农贸市场买菜,妻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细看,度若飞忍不住催促说:“快点儿,耽误了多少时间!”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客观标示时间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钟表还是手机?我们都有。”计小耕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钢壶滴漏’,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那物件只博物馆有。”“你是高工,可以仿制。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到器材市场购回了材料,又翻出各种工具:小钳工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洗罢澡,吃罢晚饭,他对妻子说:“今晚有老电影《庐山恋》,我们再去看一遍。”妻子微微一笑,说:“好。”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铜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你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在“钢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从妻子给他找好的各种文学范本中,先挑出一本细读。他读到王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夫人可以上街摆摊看相了。” 叮咚——叮咚——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爸,是我。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儿!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在老家办个分厂,聘您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计小耕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道:“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叮咚——叮咚——“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作品)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做的当家人B.窸窸索索地响窸窸索索:叶片纷纷落下C.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火旺:高涨,昂扬D.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侍弄:照料,摆弄18.下列对人物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度若飞在葡萄架下回忆过往,以简省的笔墨交代其三十多年的经历,与题目“流年似水”相呼应。B.听到丈夫表达愧疚,“计小耕笑了”,这“笑”中既有对丈夫愧疚的抚慰,也有对丈夫的理解和包容。C.度若飞把雨打芭蕉的声音听成车轮磨擦钢轨的声音,这是他在难熬的长夜中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D.文章以“尖着耳朵听”写计小耕关注父子通话内容,用“忙道”突出她对儿子的关心,流露出对丈夫的嗔怪。19.请分析小说第二自然段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20.制作“铜壶滴漏”的情节设计,体现出小说在构思上的匠心,请加以赏析。【答案】17.B18.C19.内涵:退休后回到流年巷的度若飞真切地感受到了时光飞逝。 表达效果: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虚实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表达内容和情感,化抽象为具体,意味深长。20.①在人物塑造上,既体现了计小耕对丈夫的关心理解,充满智慧,又表现了度若飞“大匠神工”的专业水平。同时促使人物转变,制作“铜壶滴漏”帮助度若飞摆脱了刚退休时的不适应感,让他感受到了客观时间,磨慢了性子。②在情节发展上,呼应前文对度若飞工作的介绍,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了后文儿子聘请他做技术顾问的情节。③引发读者对生活中快与慢、忙与闲、现代与传统、实用与审美等关系的思考,有助于表现主旨,同时增加了小说的文化意味。【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B.“窸窸索索:叶片纷纷落下”理解错误,窸窸索索应该指发出零碎细小的声音。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人物的能力。C.“这是他在难熬的长夜中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说法错误,原文为“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听,有杂音,车轮在磨擦钢轨’”,度若飞把雨打芭蕉的声音听成车轮磨擦钢轨的声音,主要是他难以适应退休的生活,还沉浸在以前的工作状态中,不是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语句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内涵:结合“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退休后回到流年巷的度若飞真切地感受到了时光飞逝。表达效果:“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时光的飞逝;“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看到的“流年巷” 的巷牌是视觉形象,而“哗哗声”是听觉形象,化视觉为听觉,让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更为强烈真切;“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是实写,听到的“流年似水”的哗哗声是度若飞的想象,是虚写,虚实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意味深长。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虚实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表达内容和情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在人物塑造上,“你是高工,可以仿制。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既体现了计小耕对丈夫的关心理解,充满智慧,“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又表现了度若飞“大匠神工”的专业水平。“在‘钢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聘您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同时促使人物转变,制作“铜壶滴漏”帮助度若飞摆脱了刚退休时的不适应感,让他感受到了客观时间,磨慢了性子。在情节发展上,“三十多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呼应前文对度若飞工作的介绍,“我还想在老家办个分厂,聘您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了后文儿子聘请他做技术顾问的情节。“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客观标示时间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在‘钢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引发读者对生活中快与慢、忙与闲、现代与传统、实用与审美等关系的思考,有助于表现主旨,同时增加了小说的文化意味。五、21.语言基础运用①清河,在海淀占据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曾经是永定河的一条古河道,如今是联通城市河湖的山水廊道。②日前,海淀区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获批。③该方案计划增加铺设园路,衔接清河之源公园,建设滨水骑行线路,完善范围内慢行系统串联,补充区域内绿道系统,形成通达的带状游园路线。④同时,该方案还计划充分利用景观资源,挖掘历史及文化要素。⑤此次改造不单整治河岸环境问题,更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地区文化吸引力的关键举措。(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占据”应改为“具有”。 B.②句中的“获批”不能改成“被获批”。C.③句中画线的两个逗号改成分号,句间关系更清晰。D.④句中的“该方案”可以删去。(2)第⑤句有语病,请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A(2)答案示例一:此次改造不单能整治河岸环境问题,更将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地区文化吸引力。答案示例二:此次改造不单是整治河岸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地区文化吸引力的关键举措。【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及标点符号等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A.占据: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据有:拥有且存有主述事物属性特征,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和“地理位置”搭配,只能用“占据”。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不单……更是……的关键举措”句式杂糅,可改为“不单能……更将……”,或者“不单是……更是……的关键举措”。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22.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向来不乏“洞见”者,他们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请推荐一位这样的人物,为其撰写短评,向校刊“洞见·人物”微专栏投稿。要求:对象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我推荐罗素。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罗素毕生都在提醒人们:人们总是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只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他是人性社会的安慰和救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本题是议论类微写作。写作要求:本题要求撰写人物短评,向校刊“洞见•人物”微专栏投稿,所写的人物是“洞见” 者,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首先要明确写作对象,然后讲明推荐理由,理由要充分,论述要有条理。人物短评是对某个人物的简要评价,通常包括个人背景、成就和贡献等方面。写作思路:可以选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等,先介绍人物的身份、成就,突出其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如写毛泽东,可以写他富有创造性地预言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且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等。最后作出评价或者表达崇敬之情,如可以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影响深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23.作为学校的“中华成语推广员”,请你设计一个小活动,向到学校友好交流的外国同学介绍一个或几个成语,让他们对成语之趣、成语之用或成语之美有一些体验和感受。请简要说明活动方案,并解说理由。要求:设计有特色,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活动目的:让外国同学感受成语之趣、成语之用或成语之美;活动主题:看图猜成语;活动流程:1.准备画板,将成语故事中涉及的素材画上去,让外国朋友猜成语,如虎头蛇尾等;2.猜中有奖;3.给外国朋友讲相关成语故事及使用方法;4.请外国朋友使用该成语造句。理由:可以形成互动,避免枯燥,让他们感受成语的乐趣,学会使用成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本题是活动设计类微写作。审题:这是一个活动方案设计;设计内容是成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设计目的是向到学校友好交流的外国同学介绍成语,这就要求所选成语要简单易懂,且有故事,才能达到效果;设计效果是让他们对成语之趣、成语之用或成语之美有一些体验和感受。要求简要说明活动方案,方案要有特色,并解说理由,理由要充分。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包括1.活动背景2.活动名称3.活动目标4.活动主题5.活动流程。写作思路:可以设计看图猜成语、或者讲故事猜成语、成语接龙等活动,设计理由可以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外国同学体验和感受成语之趣,活动中可以讲解与成语相关的故事与文化,让外国同学体验和感受成语之美。24.请以“脚印”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例文:脚印人生之行总会留下脚印。快乐、幸福是轻快的脚印,忧愁、苦痛是凌乱的脚印,仇恨、悲愤是沉重的脚印。脚印是一个个真理,居里夫人因为献身科学、鞠躬尽瘁留下了“镭”的脚印;脚印是一片片真爱,梁山伯和祝英台为爱留下“化蝶”的脚印……愿每个脚印写下的都是甜蜜与欢乐,留下的都是幸福与微笑,记下的都是美好和痛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抒情性微写作题目。审题:要求以“脚印”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方式要以抒情为主。所谓“脚印”,其实就是留下的人生足迹,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脚印,人生之路才值得细细回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可从“脚印给我以启示”的角度落笔,抒发对留下的痕迹、印在心里的东西的感慨;赞美前人的“脚印”,并努力探索新路;抒写“脚印歪斜但那是我的人生”,表达“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人生笃定之情感。或者就是写某一个(类)脚印,歌颂其特殊意义。写作思路:围绕“脚印”抒情,可以肯定人生的脚印: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感受到从前的酸甜苦辣和现在的苦尽甘来;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联想到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可以赞美前人的功业:可以说脚印是一段段历史,成吉思汗因为征服欧亚、横跨半个地球留下了“一代天骄”的脚印;秦始皇因为统一中原、修筑长城留下了“华夏第一君”的脚印;唐太宗因为虚心纳谏、勤于政务留下了“贞观之治”的脚印……结尾最好是类似祝福的话:朋友,走好人生每一步,不要让人生之路布满悔恨、愧疚、遗憾;走好人生每一步,在未来某个如水的夜晚,打开记忆的闸门,细心体味曾经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你会感到心满意足!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5.按要求作文理性,相对于感性而言,它意味着人有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拥有理性,便能以更加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思考和决策。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但理性的力量有时候也令人惧怕,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全是理性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略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围绕着“理性”展开,先介绍了理性的内涵与特点,然后分别引用了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体现出理性的积极作用以及过度理性的弊端。题干要求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分析“理性的力量”可从不同角度展开,如理性可以帮助人们在取舍时做出正确有利的判断;理性可以促使社会更加有序地发展,建设文明社会;理性也可以使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拨云见雾,巩固国际地位等。但同时也应看到,理性的力量并非全是有利的,过于理性,也会沦为没有情感、不知变通的机器,伤人伤己。我们要辩证分析“理性的力量”,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对人生的价值,也应注意到过度理性的危害,唯有辩证看待理性,正确发挥理性的力量,为我所用,方能成就精彩人生。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前国家登山运动员夏伯渝为攀珠峰,不懈努力40年,在2016年他离珠峰只有94米的时候,突发暴风雪,他果断选择了放弃后撤,不为梦想激烈地死去,而是为梦想好好活着的事例,论证理性的意义。也可以引用康德“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而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的名言,论证理性的价值。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据。立足社会现实,着眼于当下热点话题,如青少年缺乏理性沉迷网络、狂热追星、超前消费等,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辩证看待理性力量,为我所用不受其害。2.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3.以理筑梯,登高望远。4.在理智中成长,于理性中成事。26.按要求作文请以“这一次,没有标准答案”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要求以“这一次,没有标准答案”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其重点在“没有标准答案”上,可以理解为做人、处世、人生之路、方向的选择等没有固定唯一的标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的、必须走的路,我们的人生也没有什么模板,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使自身有所收获、成长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人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固有的、刻板的标准。而题目的前一部分“这一次”则指明了写作的对象与范围,“这一次”限定了所写事件只能为一件事,而不可以写多件事。选材时,应尽量选择创新性的角度,避开老生常谈的话题,如“这一次”可以写一次精神与物质的选择、一次关于读书的辩论、一次利己与利他的取舍、一次比赛、一次考试等等。选材时应注意选择能体现取舍的事例,以自己异于他人的选择来感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叙事技巧。比如写一次长跑比赛,就可以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先写“我”本可以获得冠军,却在竞争对手跌倒陷入困境时,选择伸出援手从而错失冠军,但“我”却问心无愧,虽败犹荣,从而体现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可以采用插叙法、倒叙法等叙事顺序,先倒叙写“这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结论,再叙述具体内容做出选择的过程使结构更富于变化。在叙事过程中,也可使用描写、修辞等多种手法。如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在面临选择、书写“答案”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文章更细腻、真实。也可以借助景物描写,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反映交出异于“标准”的答案后,人物内心的舒畅明朗,使文章富有深意,升华主题。立意:1.人生路上,没有标准答案。2.成功,没有标准答案。3.这一次比赛,没有标准答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1 15:42:02 页数:24
价格:¥3 大小:59.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