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定远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的发展形态,当下正在经历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介从口语、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人们的感官觉知处于平衡的状态;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理性、逻辑、单向性和阶层化的社会心理逐渐形成;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个体的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不同于都市,乡村社会始终是一个情感有机共同体。共同体中“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建立和完善数字时代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最难突破的环节。从依靠乡绅治理、行政管理到法治约束,乡村治理体系关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建立、社会权力与各种资源的分配。过去,乡村管理是垂直式的,缺乏双向反馈机制,共同体内部的各个主体之间未形成有机联结,结构单一曾一度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不公开,乡村社会中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缺乏沟通、互相猜疑,这不仅增加了乡村治理成本,也增加了治理难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改变此种现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沟通交往的媒介,是实现信息最充分共享的天然桥梁。它加快推动了政策公开和信息透明,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话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的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镇,在政府、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学者、村民等各方协同努力下,展开交流对话,推动了各方的了解与理解,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提供乡村振兴的动力,市场化不仅激活了当地农业经济,而且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信息时代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不仅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也使得个体与政府、企业在治理权力的博弈 中实现了动态平衡。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将一元化的乡村统治转变为多元共治的社区式治理,为不同主体提供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的空间;同时不同主体本身也要深刻理解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乡村基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而在互联网构筑的新环境中不断凸显传统乡村社区固有的多元共同体意义。(摘选自《“重新部落化”——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材料二:目前我国有9亿多网民,不到三成来自农村。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近日,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希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十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山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可期。(摘选自《精细开垦数字乡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B.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和公开,降低了治理成本,减轻了治理难度。C.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三瓜公社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已经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D.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信息化已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基于个体间的信任和情感是乡村社会重要的粘合剂,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B.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C.乡土社会中的有机团结、熟悉关系、信任机制、情感与道义关系作为维系乡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空间载体,在重新部落化的乡村中也必不可少。D.乡村数字化,包含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与重构,由此引发在城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深层结构中的巨大变革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一项是()A.浙江省德清县三林村不仅有自己的抖音号、村播平台、网红学院、乡村数字图书馆,还有水下智能机器人“数字鱼”的科技示范。B.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C.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作物长势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测,在耕种收管机械设备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D.政府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来应对气候变化。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数字技术时代乡村的“重新部落化”有哪些重要特征。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1.B2.B3.D4.①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②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③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5.①首先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②接着分析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以及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③最后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 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错误,由材料一“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可知,是“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而不是“目前”。B项,正确。C项,“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错误,由原文“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提供乡村振兴的动力,市场化不仅激活了当地农业经济,而且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可知,是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所以仍然保留着“传统部落的特征”,并没有“脱离”传统部落的特征。D项,“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可知,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说明乡村的数字化建设还没有落地生根,所以“已经”落地生根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B项,“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错误,由原文“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人们的感官觉知处于平衡的状态”可知,是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决定了传统部落的形成,而不是“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故选B。【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属于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属于绿色智慧城市,而非数字乡村。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由原文“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可知,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由原文“个体的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可知,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由原文“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可知,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阅读材料二,理清文本层次,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材料二第1自然段根据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城乡之间互联网有差距,由句子“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更平’”可知,首先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第2自然段由第一句话“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十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可知,接着分析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第3自然段讲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第4自然段讲了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材料二第3、4自然段是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第5自然段,由第一句话“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可知,最后总结数字化转型是 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点睛】“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湖船丰子恺二十年来,西湖船的形式变了四次。我小时在杭州读书,傍着西湖住过五年。毕业后供职上海,春秋佳日也常来游。现在蛰居家乡,离杭很近,更常到杭州小住。因此我亲眼看见西湖船的逐渐变形。西湖船的基本形式,是有白篷的两头尖的一叶扁舟。这至今还是不变。常变的是船舱里的客人的座位。二十年前,西湖船的座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背后有同样藤穿的长方形木框,当作靠背。这些木框涂着赭黄的油漆,与船身为同色或同类色。木框上的藤,穿成冰梅花纹样。每一小孔都通风,一望而知为软软的坐垫与靠背,因此坐下去心地是很好的。靠背对坐垫的角度,比九十度稍大。既不像旧式厅堂上的太师椅子那么竖得笔直,使人坐了腰痛;也不像醉翁椅那么放得平坦,使人坐了起身不来。靠背的木框,像括号般微微向内弯曲,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原来游玩这件事体,说它近于旅行,又不愿像旅行那么肯吃苦;说它类似休养,又不愿像休养那么贪懒惰。故西湖船的原始的形式,我认为是最合格的游船形式。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早春晚秋,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尤其是那时候的摇船人,生活很充裕,样子很惬意,一面打桨,一面还有心情对我们闲谈自己的家庭、西湖的掌故,以及种种笑话。此情此景,现在回想了不但可以神往,还可以凭着追忆而写几幅画,吟几首诗呢。“野航恰受两三人”,“恰受”两字的状态,在这种船上最充分地表现着。我离杭后,某年春,到杭游西湖,忽然发见有许多船的座位变了形式。藤穿木框被撤去,改用了长的藤椅子,后面也有靠背,两旁又有靠手,不过全体是藤编的。这种藤椅子,坐的地方比以前的加阔,靠背也比以前的加高。坐上去固然比以前舒服。但在形式上,殊不及以前的好看。因为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在人家屋里,木的几桌旁边也常配着藤椅子,并不觉得很不调和,这是屋与船情形不同之故。屋的场面大,其所要求的统一不甚严格。船的局面小,一望在目,全体浑成一个单位,其形式与质料,当然要求严格的统一。此外还有一种更大的不快:摇船人为了这两张藤椅子的设备费耗大,常向游客诉苦,希望多给船钱。 有的自己告白:为了同业竞争得厉害,当了衣物置备这两只藤椅的。我们回头一看,见他果然穿一件破旧的夹衣,当着料峭的东风,坐在船头上很狭窄的尖角里。我们的衣服与他的衣服,我们的座位与他的座位,我们的生活与他的生活,同在一叶扁舟之中,相距咫尺之间,怎不令人心情不快?即使我们力能多给他船钱,这种不快已在游湖时生受了。西湖船从此变坏了!其后某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座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长藤椅已被撤去,改用了躺藤椅。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手不染水,一味贪图安逸。他们为营生起见,就委曲迎合这种游客的心理,索性在船里放两把躺藤椅,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得了近代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助力。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西湖上自从那种用躺藤椅的游船出现之后,不拘它们在游湖的实用上何等不适宜,在游船的形式上何等不美观,世间自有许多人欢迎它们,使它们风行一时。正当的游玩,决不是放逸,更不是养病。那种西湖船载了仰天躺着的游客而来,我初见时认真当作载来的是一船病人呢。最近某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座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躺藤椅已被撤去,改用了沙发。沙发这种东西,不必真坐,看看已够舒服之至了。它那脸皮半软半硬,对人迎合得十分周到,体贴得无微不至,有时使人肉麻。它那些弹簧能屈能伸,似抵抗又不抵抗,这又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故我只有十分疲劳或者生病的时候,懂得沙发的好处;若在健康时,我常觉得看别人坐比自己坐更舒服。倘把西湖船当作一件工艺品而审察它的形式,这配合就不免唐突。因为这些船身还是旧式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船身,只有座位的部分奇迹地换了新式的弹簧坐垫,使人看了发生“时代错误”之感。若以弹簧坐垫为标准,则船身的形式应该还要造得精密,摇船人的脸孔应该还要有血气,不应该如此憔悴;摇船人的衣服应该还要楚楚,不应该穿得像叫花子一般褴褛。我今天就坐了这样的一只西湖船回来,在船中起了上述的种种感想,上岸后不能忘却。现在就把它们记录在这里。总之西湖船的形式,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游玩,作者认为既不应同旅行那样苦,也不应如休养般安逸懒惰,据此,他认为西湖船的原始形式是最合格的,不仅达到了局部与整体的调和,还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B.“我们的衣服与他的……怎不令人心情不快”,眼见与想象我们与摇船人衣服、座位、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作者心情复杂,颇感不快。C.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大都贪图安逸享乐,脚不着地,手不染水,进而还影响了世风。 D.随着科学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西湖船座位越变越奢华。而船身还是旧式的,船夫又很憔悴,这样写反映了社会问题,引人深思。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将躺藤椅的弊端表现得形象而充分,西湖船的座位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B.文章写“我”观察到的西湖船座位的变化,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具体而真切,充分展示了丰子恺对事物高超的白描写真功底。C.在文章写法上,作者有意舍弃西湖的优美景色而集中笔墨写船中座位二十年来的变化,以小见大;在表达方式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D.面对西湖船中座位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忽然发见”“忽然看见”等,形象生动地写出座位变化在人物心中激起的波澜,作者并无心理准备。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9.丰子恺先生在文章结尾说“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它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②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失掉了其应有特质,突出了西湖船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世风对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9.第一问:①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②后来变为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③再后来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呈现出病态。④最后变为沙发,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第二问:西湖船座位形式变化实则是当时奢华、颓废、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的表现,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进而还影响了世风”错误。文中说“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无法推断出“起到关键作用”,应该是影响因素之一。且从“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来看,“进而还影响了世风”错误。 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说法错误,并不是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些方面。如写躺藤椅就没有写形状和颜色。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句子中“它那脸皮半软半硬,对人迎合得十分周到,体贴得无微不至”“它那些弹簧能屈能伸,似抵抗又不抵抗”可知,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其“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有时使人肉麻”,则证明沙发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作者在描写沙发时,用了“脸皮”“陷阱”“肉麻”等词语,突出了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特点,没有个西湖船座位的特质。再联系前文对“藤穿的长方形木框”椅的描写,结合“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分析,作者在此突出了这样的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风习对世人产生的不好的影响。而句中的“这又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第一问关于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从文中“西湖船的座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背后有同样藤穿的长方形木框,当作靠背。这些木框涂着赭黄的油漆,与船身为同色或同类色”“靠背的木框,像括号般微微向内弯曲,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可知,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给人的身体带来舒适感,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接着,藤穿木框被换成全藤长椅,结合“坐上去固然比以前舒服。但在形式上,殊不及以前的好看”“因为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其形式与质料,当然要求严格的统一”分析,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是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再接着变为躺藤椅,结合“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手不染水,一味贪图安逸。他们为营生起见,就委曲迎合这种游客的心理,索性在船里放两把躺藤椅,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分析,此时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特质,呈现出病态。 最后变为沙发,“沙发这种东西,不必真坐,看看已够舒服之至了”“倘把西湖船当作一件工艺品而审察它的形式,这配合就不免唐突”,从中可见沙发虽然舒服,但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关于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船上的座位是越变越舒适,只考虑乘客的舒适度而没有考虑座位与船整体的协调度,而且坐船本是游玩,游玩与只注重享受的修养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从文中“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得了近代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助力。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使它们风行一时”可知,西湖船座位形式的变化,实则是当时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同时,通过文中“此外还有一种更大的不快:摇船人为了这两张滕椅子的设备费浩大,常向游客诉苦,希望多给船钱。有的自己告白:为了同业竞争得厉害,当了衣物置备这两只藤椅的”“我们的衣服与他的衣服,我们的座位与他的座位,我们的生活与他的生活,同在一叶扁舟之中,相距咫尺之间。怎不令人心情不快”可知,这种奢靡风气让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这种矛盾冲突让怀有正义感的作者感到悲伤,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之道》(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②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第七章》(三)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 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愤③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大学·第九章》【注】①谦:通“慊”,满足。②厌然:掩盖、躲闪的样子。③愤:败,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B.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C.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D.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宋元以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考钦定书。B.“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等的“小学”相对,讲大人之学的基本原理。C.“赤子”指初生的婴儿,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纯洁,现多用来指报国之心。在选文中的“如保赤子”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儿一样”。D.“孝弟”即“孝悌”,“孝”指孝敬父母,“弟”指尊重兄长,儒家认为它是为仁之根本,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主张将个人之孝推广开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中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表明儒家把“修身”作为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B.《大学之道》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提出“八条目”,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后四条专注修身养性。C.《大学·第七章》中强调“诚其意”,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门”“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必须真实,否则一伪百伪,因此君子“必慎其独”。D.《大学·第九章》强调“齐家”,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一个家族统治千百万个家族。国君的家族十分庞大,家族内部常有纷争甚至导致衰败,所以,管理好家庭和整个家族是个大问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4.请结合语段三内容,分析文中所言“故治国在齐家”的原因。【答案】10.C11.D12.B13.①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财富能润饰房屋,道德却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安适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14.①儒家讲求“推己及人”的恕道;②君子将对内的“孝、悌、慈”推广为在外表现的仁爱;③国君将一人一家的仁爱做法推广至爱民,国家就会治理好。所以说,治国在齐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小人”为主语,“闲居”为状语,“不善”意为不好的事情,作“为”的宾语,所以“小人闲居”和“为不善”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厌然”意为“掩盖、掩藏的样子”,是小人见到君子时的状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小人见到君子时的动作,所以“厌然”与“掩其不善”之间要断开,排除BD。本句意思是: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解错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的话而不是孔子的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前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后四条专注修身养性”理解错误。前四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专注修身养性,后四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外显行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道”,宗旨、原则;“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使显明、彰明,“明德”, 美好的德行;“亲”,使……去旧更新;“止”,达到。(2)“润”,润饰;“心宽体胖”,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安适舒泰;“诚”,真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此题也涉及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章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涉及到了推己及人的“恕道”。综合可知:首先,儒家讲求“推己及人”的恕道;其次,君子将对内的“孝、悌、慈”推广为在外表现的仁爱;最后,国君将一人一家的仁爱做法推广至爱民,国家就会治理好。所以说,治国在齐家。参考译文:(一)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二)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色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的真实,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戒慎。小人在平时为非作歹,做尽坏事,及至见到君子便遮遮掩掩,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殊不知,别人看自己,就像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的样子,掩盖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总要表现到外面的,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戒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你, 十只手指点着你,这是多么可怕啊!”财富能润饰房屋,道德却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安适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三)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治好自己的家庭,是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而能管教好别人,这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孝顺父母,可以用于侍奉君主;恭敬兄长,可以用于侍奉尊长;慈爱子女,可以用于对待民众。《康诰》说:“爱人民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有这种仁爱的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谁先学会了养护孩子再去嫁人的啊!国君一家仁爱,一国人受到感化,也会兴起仁爱;国君一家礼让,一国人也会受到感化,一起礼让;国君一人贪婪暴戾,一国人就会受到影响,纷纷作乱。其关联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安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学仁爱;桀、纣用暴政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学凶暴。国君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依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如果自己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晓喻他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未曾有过的。所以说,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③。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④销落,何用慰远客。【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④坐:即将。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形与神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B.齐诗的早梅一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它梅花,暗含双重对比。C.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D.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颔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转为议论抒情。 16.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5.D16.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议论”错误,“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意思是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此处是记叙和抒情,没有议论的手法。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①齐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和柳诗的“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都写出了早梅的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齐诗借深雪、风、禽鸟,柳诗借楚天、朔风、繁霜,都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孤高的特点,从而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不同点:①齐诗“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意思是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结合注释②和③可知,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②柳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表现了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亲友而不能的无奈,“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是说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诗人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说“君子不仅在于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更在于懂得反躬自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游子与思妇音讯断绝,书信难通,从而表达相思无着落的惆怅、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对奢华生活的鄙弃以及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鸿雁长飞光不度④.鱼龙潜跃水成文⑤.钟鼓馔玉不足贵⑥.但愿长醉不愿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贤、齐、省、鸿、度、潜、馔、醒。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红”的特点就是借势。自媒体可以以网红方式上位,而传统媒体做不到。“网红”只要让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迅速变现,而传统媒体不行,无论如何转型,传统媒体还是得靠自己的核心内容。当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提升了影响,增加了广告收入,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公信和广告资源。“网红”一般都是没几天,那种撩读者痛点痒点的套路很快就会让人。头版营销用的无非就是“网红”那套,事件营销的新鲜劲儿过后,读者和市场都不会吃这一套了,广告主会迅速转向新一个热点和兴奋点。试想,当新闻纸变成了广告纸,报摊上读者一眼看到的是的广告,而不是新闻,作为报纸脸面的头版只剩下了报名,读者会选择这样的报纸吗?当一家媒体不是努力去提升新闻品质,不是靠高质量的报道吸引用户,还能叫媒体吗?(),也没有积累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力资源,这并非聪明之举。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声名鹊起各领风骚不厌其烦不可名状B.一夜成名独占鳌头不胜其烦莫名其妙C.声名鹊起独占鳌头不厌其烦不可名状D.一夜成名各领风骚不胜其烦莫名其妙19.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而且是一直靠头版 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B.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赢得用户,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C.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效应根本不可持续。D.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B.媚了广告主,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却获得了一时营销影响C.边缘化了报道,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失去了读者D.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答案】18.D19.B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是褒义词。一夜成名:形容快速走红。第一处,主要写“网红”的“迅速”产生,用“一夜成名”更能突出他的速度之快。各领风骚: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领先。独占鳌头: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第二处,因为“网红”有各个行业和领域,分布很广,强调了范围的广度,因此用“各领风骚”。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第三处,从前面“那种撩读者痛点痒点的套路很快就会让人”可知,此处主语是物,而“不厌其烦”的主语应该是人,所以此处应使用“不胜其烦”。不可名状:一般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莫名其妙:泛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第四处形容的是“广告”,而且强调报纸上新闻少,广告多的滑稽行为,所以该用“莫名其妙”。故选D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语序不当;C“为赢得用户,不是......而是靠......赢得用户”句式杂糅;D.“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故选B【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后文“也没有”接前面的不良后果,所以排除B和D;“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是因果关系,与“使报道边缘化,失去了读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A.【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与美食相关的原材料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食用油消费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消费者不仅对食用油的品质更为关注,而且对①。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和食用油的不同功能被更多消费者认知,食用油消费细分愈发明显。首先,从消费需求看,消费者对食用油品质和健康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例如,物理压榨的花生油销售额大幅领先其他产品,特别是古法压榨的产品,体现出消费者对于制作工艺等环节的重视。其次,②,牛油、果油成为年复合增长率最快的油种,红花籽油、稻米油、葵花籽油等细分油种也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品质和场景细分,食用油产品呈现出从单一油种走向组合包装的明确趋势,③,其中最受欢迎的混合装是“葵花籽油+玉米油”。对此,相关企业可以重点关注消费者诉求,打好组合牌,抢占发展新机遇,推出更多惠民产品。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C.他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钟大胆”。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A22.①其功能也提出了要求②从食用油的原材料看③催生出许多混合装产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子“葵花籽油+玉米油”表明混合装不是别的,故此处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着重强调”。A.“矿冶学院”表示强调;B.“文章”“大文章”“小品”表示特殊含义; C.“钟大胆”表示特定称谓;D.“大师”“发杨国光”引号的用法是表示讽刺,此处采用反语手法。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和食用油的不同功能被更多消费者认知,食用油消费细分愈发明显”“物理压榨的花生油销售额大幅领先其他产品,特别是古法压榨的产品,体现出消费者对于制作工艺等环节的重视”可知,消费者不仅关注食用油的品质,也对其功能也提出了要求,故此处可填写“其功能也提出了要求”。第二处,由“首先,从消费需求看”可知此处应填写的句式是“从……看”;由“牛油、果油……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可知这是食用油原材料统计结果的一个呈现,故此处可填写“从食用油的原材料看”。第三处,由“食用油产品呈现出从单一油种走向组合包装的明确趋势”“其中最受欢迎的混合装是‘葵花籽油+玉米油’”可知,混包装的形式有很多,最受欢迎的是“葵花籽油+玉米油”,故此处可填写“催生出许多混合装产品”。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取合适的角度,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讲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远至浩渺的宇宙,近至身边的一草一木,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看似权威的观点的影响。这些影响固然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积极的作用,但时移境迁,有不少观点已不能契合此时此事,如果还被它们左右,无异于画地为牢、刻舟求剑。因此,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事物,要信“书”,但不能全信“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想认识事物,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绝对不能无“书”。从牙牙学语到成人自立,我们的绝大部分认知都来自于不同的“书” 里。生活之书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圣贤之书教我们为人处世。唐诗宋词闪耀着古人的满腹才华,琴棋书画闪耀着古人的艺术修养,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候风地动仪、莫高石窟、万里长城至今闪耀着古人无穷的智慧。汲取这些智慧、传承这些文化,不仅让我们个体得到发展,更让我们的国家葆有文化的自信。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们要重视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见解。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等方面,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敢于质疑勇气。书本固然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知识,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勇于纠错,发展符合时代的新的认知。如果我们固守于前人的见解、拘泥于权威的观点,激光照排技术难以出现,“嫦娥”难以飞向美丽的月宫,我们的神舟系列更是难以遨游太空。正是因为不惧主流,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正是因为不迷信权威,袁隆平坚持杂交水稻研究;正是因为不迷信书本理论,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然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我们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我们的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尽信书,让我们的世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不尽信书,不仅需要敢于质疑的勇气,更需要敢于质疑的底气。亚里士多德曾这样盛赞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迷信恩师的权威,没有唯唯诺诺丧失自我的见解,面对与恩师的分歧,他毫不留情地批判恩师的错误,面对同门师友的指责,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大胆质疑恩师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敢于质疑的底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底气来自他学识。唯有学识丰富,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发现前人学说的缺陷、漏洞,进而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认知日新月异,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书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大胆取舍,大胆质疑,不断推动认知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指出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意见等外在因素能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并列举了人们不经意间经常用的一些说法加以佐证。这种现象所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材料没有直接表明态度。题目所布置的写作任务非常明确: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论据。所谓“围绕这样的短语”,指的是与所列举的短语类似的短语,它们表现出对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意见等外在因素的重视、信赖。所谓“延伸思考” ,指的是深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推演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所谓“充实依据”,指的是要有理有据,论据要恰切、丰富。写作时,首先,可以对这些短语进行归纳概括,指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好的一面看,是对他人经验、意见的尊重和借鉴;从不好的一面看是迷信、盲目崇拜他人的意见。对此我们可以辩证分析。对第一种情况来说,古人的、权威的、书本上的意见,有很多也都是经验的总结,也是经过历史和事实检验的。对那些有价值的经验,我们要虚心对待。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如果对他人的尊重过了头,陷入盲目崇拜、不加辨别地接受的境地,则是错误的。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原因在于:认识事物、做出判断时未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可以推演这样做的危害:对事物形成错误认知,做出的判断与事实相违背,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论述过程中,要把观点表达清楚,把思路理清楚,在此基础上,要有准确丰富的论据作支撑,比如哥白尼不从众,提出日心说;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坚持杂交水稻研究;毛泽东不迷信书本理论,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没有清晰的深刻的观点,论据就缺少统帅;没有准确、丰富的论据,观点就立不住: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立意:1.要尊敬权威,莫迷信权威。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虽千万人吾往矣”,不止是有勇气,而且是有理性。4.排除干扰,从实际出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45: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3.6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