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找到某方面的符号性特征,道理正在此。即便在某些场合,脂砚斋评语对有些人物的名字给出了意义的指向,比如把“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当然,更不能涵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人物命名时,即便撇开具体人物的言行,仅仅是在抽象层面因谐音而引发一种符号式把握,对有些人物也是不能作简单化处理的。比如“秦可卿”,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 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所以,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即便某些人物的姓名谐音给人以意义的指向,但仅仅把这种谐音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自己阅读的具体感受,努力发现这一侧面所涵盖的以及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这才是阅读伟大作品的正道。因为,相比揭示名字的符号性功能来说,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有删改)材料二:《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显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探春有 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名师的导读书籍都认为人物命名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是理解《红楼梦》的一个关键,这可能会使读者误入阅读歧途。B.“原应叹息”分别指向元春的起点、迎春和探春的阶段性、惜春的终点的命运,但不能涵盖四个女性各自生命渐次推进的过程,也无法完整体现她们各自的复杂形象。C.《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思维、情感、言语、行为等方面反复不断地渲染刻画,生动立体地写出他对各类女性的态度,表现出他“爱博而心劳”的独特性格特征。D.贾探春性格多面而真实,不是过去小说类型化、绝对化的人物,因而也成了《红楼梦》中令读者争论不休的典型代表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姓名谐音指向作品整体叙事框架,具有暗示作者整体创作原则的特殊功能。B.秦可卿的姓名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C.《红楼梦》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不朽典型如宝黛钗等至少有几十个,这些人物群象的成功塑造体现出作品巨大的艺术成就。D.紫鹃和袭人都是温柔和气的少女,作者将她们的复杂性格进行对照,从而将前者的驯顺与后者的亲切这两种独特个性在对比中突显出来。3.下列材料中,“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黛玉性格特点的一项是()A.黛玉初到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 B.宝黛初会时。宝玉归座细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惊为天人。C.三月中浣,要把落花葬在水里,黛玉却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D.海棠诗社成立后,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黛玉《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被李纨等人一致推崇为菊花诗之冠。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结合材料内容,请简要概括理解、欣赏《红楼梦》主要(关键)人物形象的方法。【答案】1.C2.A3.A4.①论证结构:本文以《红楼梦》人物形象艺术成就为中心,整体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除第1段外各个段落呈并列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②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③论证语言: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表达平实精练。5.①关注重要人物的具体言行(日常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在小说中反复皴染(刻画、渲染、衬托)之处;②关注相近人物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在对比中理解欣赏他们个性的独特性;③关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④关注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国内名师的导读书籍都认为”错误,原文是“国内几位名师”“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B.“分别指向元春的起点、迎春和探春的阶段性、惜春的终点的命运”错误,原文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选项与原文悖逆。D.“因而也成了《红楼梦》中令读者争论不休的典型代表之一”错误,根据原文“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真实”并非探春“令读者争论不休”的原因,选项是强加因果。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错误,原文“比如‘秦可卿’,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这是有争议的,选项背离文意。C.“不朽典型如宝黛钗等至少有几十个”错误,根据原文“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可是不朽的典型形象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选项混淆范围。D.“复杂性格”错,原文是“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选项混淆了林黛玉、薛宝钗和紫鹃、袭人的例子;“前者的驯顺与后者的亲切”错,根据原文,紫鹃是亲切而袭人是驯顺的,选项对调了两人的个性。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黛玉不坐贾政之位、王夫人再三携她她方挨坐是对黛玉行为的细节描写,体现出黛玉初到贾府时时留心、步步留意的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B.“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是对黛玉外貌描写的经典内容。C.黛玉葬花是表现黛玉人物形象的经典情节,其中“……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的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黛玉对美的独特理解,表现出她自洁自尊自爱的形象。D.黛玉在做菊花诗中夺冠也是表现黛玉人物形象的经典情节,表现出黛玉的不俗才情,而《咏菊》的内容也传达出黛玉对高洁品性的赞赏,是“诗言志”的表现。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结构:第一段写到“《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提出了观点。第二段是从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方面来论述,第三段是从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显出来方面来论述,第四段是从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方面来论述,第五段是从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方面来论述,第六段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方面来论述,第七段是《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 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第八段是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来论述,所以文章整体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文章第一段是总括性段落,而后面的段落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述,所以除第一段外各个段落呈并列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如“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运用举例论证,“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运用对比论证,“,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运用道理论证。论证语言:由原文“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可知,“或以为”“往往”等词语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表达平实精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可知,关注重要人物的具体言行(日常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在小说中反复皴染(刻画、渲染、衬托)之处。由原文“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显出来”可知,关注相近人物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在对比中理解欣赏他们个性的独特性。由原文“《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可知,要关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由原文“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可知,要关注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明天鲁迅“没有声音了?”红鼻子老拱①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打了一掌……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单四嫂子知道不妙,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便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地说:“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他中焦塞着。”“不妨事么?他……”“先去吃两帖。”“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这是火克金……”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单四嫂子接过药方,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太阳早出了。单四嫂子抱了孩子,带着药包,越走觉得越重;孩子又不住的挣扎,路也觉得越长。没奈何坐在路旁一家公馆的门槛上休息了会,再起来慢慢地走,仍然支撑不得,耳朵边忽然听得人说:“单四嫂子,我替你抱勃罗!”似乎是蓝皮阿五的声音。阿五有点侠气,无论如何,总是偏要帮忙,所以推让了一会,终于得了许可了。他们两人一同走着。阿五说些话,单四嫂子却大半没有答。走了不多时候,阿五又将孩子还给她,说是昨天与朋友约定的吃饭时候到了;单四嫂子便接了孩子。幸而不远便是家,早看见对门的王九妈在街边坐着,远远地说话: “单四嫂子,孩子怎了?——看过先生了么?”“看是看了。——王九妈,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怎样……”“唔……”“怎样……?”“唔……”王九妈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银白的曙光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单四嫂子张着眼,呆呆坐着;听得打门声音,才吃了一吓,跑出去开门。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她,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她煮了饭,凡是动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她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她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叫她喘气不得。她现在知道她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她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 着。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有删改)【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6.下列对鲁迅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和《明天》均出自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经典篇目也出自这部小说集。B.为了治好宝儿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C.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杨二嫂、小尼姑、假洋鬼子、九斤老太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D.柳妈围绕祥林嫂额头的伤疤谈论祥林嫂再婚的问题、对门的王九妈在街边坐着问单四嫂子孩子看过先生没有,都表现了同为下层劳动妇女的她们对祥林嫂和单四嫂子的关心。7.下列对鲁迅小说“对比”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天》开头的场景描写,一个是吃喝玩乐的咸亨酒店,一个是灯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点明了半夜没睡的两家情形,形成对比,为后文叙事作铺垫。B.单四嫂子询问病情热切焦虑,与何小仙对话简短专业却慢条斯理、半吞半吐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单四嫂子对何小仙恭敬信任但紧张焦急的心理以及何小仙虽医术高明但毫无同情心的形象。C.《明天》中三次提到“纺车静静的”立着,正与单四嫂子回忆往昔自己纺纱、宝儿吃茴香豆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宝儿的死亡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D.在“祝福”的特定的环境中,“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8.同是鲁迅笔下旧中国下层妇女,单四嫂子和祥林嫂两个形象有何相同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以“明天”为题有怎样的好处? 【答案】6.C7.B8.①勤劳能干。单四嫂子靠一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祥林嫂一个人彻夜煮福礼而不知疲倦。②命运悲惨。她们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成了寡妇,她们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却都经受了丧子之痛。③朴实内向。单四嫂子问诊时的“局局促促”“不好意思”,祥林嫂刚到鲁镇时的“不爱说话”。④愚昧无知。单四嫂子为了给儿子治病去求神许愿,祥林嫂为了赎罪听信别人的话去捐门槛。9.①暗示人物命运。在“夫在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礼教桎梏下,单四嫂子在宝儿生病时等候“明天”、确定她真的失去了宝儿以后不再期待“明天”,暗示她已完全失去了精神寄托,她已经没有“明天”,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②巧妙隐喻主题。“明天”泛指未来、希望,但对于只会耽于幻想、等着“明天”的单四嫂子而言只是一种自我麻痹,无法迎来明天;看似“好心”的王九妈和“乐于助人”的众邻居实则冷漠、势利,他们也无法创造美好的“明天”;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③启发读者思考。“完全落在寂静里”的鲁镇象征着死寂黑暗的封建社会,唤起人们的同情与憎恨;“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创造“明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A.《祝福》出自……《呐喊》”错误,《祝福》出自《彷徨》。B.“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错误,文章的主旨不单是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更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D.“都表现了同为下层劳动妇女的她们对祥林嫂和单四嫂子的关心”错误。柳妈是以祥林嫂的悲伤取乐;王九妈表面看似关心同情,实则冷漠自私,不过随口问候八卦而已,通过单四嫂子像敬菩萨一样请她老法眼给看看孩子但她敷衍地两声“唔”以及为单四嫂子张罗丧事中的“不耐烦”“气愤愤”等可见其本质上的冷漠、自私、势利。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B.“专业”“医术高明”错误,何小仙在与单四嫂子简短对话中,用貌似专业的术语,只是为了表现何小仙故作高深。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祝福》中写到“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可见祥林嫂一个人彻夜煮福礼而不知疲倦,体现她的勤劳能干。由原文“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可知,单四嫂子靠一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体现她的勤劳能干。《祝福》中写到“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可知,祥林嫂曾经嫁过两次,但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了,所以祥林嫂的命运非常地悲惨。由原文“她自从前年守了寡”“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可知,单四嫂子前年丈夫去世了,并且儿子宝儿也死了,也体现出单四嫂子命运的悲惨。由原文“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地说”“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可知,单四嫂子问诊时的“局局促促”“不好意思”体现她的朴实内向。《祝福》中写到“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可见祥林嫂刚到鲁镇时的“不爱说话”,体现她的朴实内向。由原文“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可见,单四嫂子为了给儿子治病去求神许愿。《祝福》中写到“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可见,祥林嫂为了赎罪听了柳妈的话去捐门槛。她们的行为都体现她们的愚昧无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把握能力。由原文“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可知,单四嫂子在宝儿生病时等候“明天”。由原文“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可知,单四嫂子确定她真的失去了宝儿以后不再期待“明天”,暗示她已完全失去了精神寄托,她已经没有“明天”,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所以,标题能暗示人物的命运。由原文“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可知,“明天”泛指未来、希望,但对于只会耽于幻想、等着“明天”的单四嫂子而言只是一种自我麻痹,无法迎来明天。当宝儿去世之后,王九妈和众邻居都来“帮 忙”,王九妈将单四嫂子家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所以看似“好心”的王九妈和“乐于助人”的众邻居实则冷漠、势利,他们也无法创造美好的“明天”,所以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标题有隐喻主题的作用。文章的结尾写到“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完全落在寂静里”的鲁镇象征着死寂黑暗的封建社会,为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与憎恨。“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中“明天”象征的是未来、希望,“暗夜想变成明天”说明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创造“明天”。所以“明天”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二)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观自古受图膺运,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可得而言。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B.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C.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D.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昧”,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易·屯》中记载“天造草昧”,王弼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C.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一个皇帝可以有不止一个年号。D.“殷鉴”,指殷人灭夏,其后人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中,作者概括了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的历史教训,得出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结论。B.选文(二)中,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而赞同魏征“守成难”的观点。C.选文(三)中,魏征认为自古以来每一位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天下,其实都希望德行与天地相配、功劳与日月齐辉,能将皇位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D.选文(三)中,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兵力强盛,三十多年来,风行万里,威震四海,最后却抛弃天下,殒命于普通人之手,子孙灭绝,让人痛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2)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14.魏征指出古代帝王败亡的原因在于“失其道也”,他说的“道”指治国之道,结合三则材料,“道”的具体内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B12.B13.(1)(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微的。(2)魏征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忧骄横和奢侈在富贵的时候滋生,灾祸和变乱在疏忽的时候出现,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 14.(1)竭诚待下,谦虚处事;(2)小心谨慎,居安思危;(3)戒骄戒奢,知足节俭;(4)减少赋役,与民休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忽然有一天把整个天下丢掉了,全都被他人占有。那隋炀帝难道是讨厌天下太平,不想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施行夏桀一样的暴虐,然后走向灭亡的吗?“一旦”为“举而弃”的状语,“尽”为“有”的状语,“一旦”后不断,“尽”前断句,故排除AC;“炀帝”是后文的主语,其后不断;“治”“安”同义连用,“天下之治安”“社稷之长久”句式一致,“安”后断句,故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纪传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唐太宗对房玄龄认为‘创业难’的观点加以否定”错误。对房玄龄的观点没有加以否定,只是认为现在“创业难”的阶段已过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景”,大;“莫”,没有谁,没有一个;“殷忧”,深深忧虑。(2)“安”,形容词作动词,安定;“恐”,担忧;“生于富贵”“生于所忽”,状语后置,应为“于富贵生”“于所忽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知,竭诚待下,谦虚处事。结合“祸乱生于所忽”“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 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可知,小心谨慎,居安思危。结合“常恐骄奢生于富贵”“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可知,在富贵之中容易养成骄奢淫逸之性,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由此可知,戒骄戒奢,知足节俭。结合“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民不堪命,率土分崩”可知,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国家分崩离析。由此可知,减少赋役,与民休息。参考译文:(一)(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人和越人结成一体。傲视别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即使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二)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忧骄横和奢侈在富贵的时候滋生,灾祸和变乱在疏忽的时候出现,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到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三)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道:我观察自古以来帝王承受天命登基,面朝南方统治天下,都想和天地一样拥有深厚的德行,与日月一样明耀天下,能将皇位永久地传承下去。然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失败灭亡的一个接着一个,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追求永久统治的方法不符合为君之道啊。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并不久远,说一说。以前隋朝的时候,统一天下,兵力强盛,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风尚传播到万里之外,威势震动风俗不同的远方,忽然有一天把整个天下丢掉了,全都被他人占有。那隋炀帝难道是讨厌天下太平,不想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施行夏桀一样的暴虐,然后走向灭亡的吗?倚仗他的富足强大,不忧虑以后的祸惑。驱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战争不断。朝外面临严峻形势,朝内众多阴险猜忌之人,谄媚阴险的人必然获得好处,忠诚正直的人连性命都难保全。朝廷上下相互蒙骗,君臣之间言路阻隔,百姓不能忍受沉重的负担, 国家四分五裂。最终拥有天下最尊贵身份的隋炀帝,殒命于普通士兵之手,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笑,难道不让人痛惜吗?(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选自《红楼梦》第38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住“问”字,交代问菊缘由:众人皆不知秋天的讯息,诗人只好向菊花询问。B.颔联两句分别扣住菊花的文化品格和自然特性发问,虽是问句,答案已包含在问题中。C.颈联用拟入的修辞,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D.尾联意为不要说没有可交谈人,如果花能懂人语且能说话,何妨就让我们来聊一会儿呢。16.在《红楼梦》第38回的螃蟹宴上,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这首《问菊》的作者是哪位成员(请写出其姓名和号)?诗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5.C16.第一问:林黛玉,“潇湘妃子”。第二问:清高孤傲;寂寞失意;渴望知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错,颔联描写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可知菊花生长的环境是清冷、孤寂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红楼梦》第38回的螃蟹宴,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其中《问菊》为林黛玉所作。她住潇湘馆,因此别号“潇湘妃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菊花在秋季开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 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别的花所以不在秋季开放,菊花所以会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寂寞失意的品格性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笑子路,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⑤.为国以礼⑥.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鉴”“赂”。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他们就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行。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________,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________,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______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B.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答案】18.嫉恶如仇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19.纵然/即使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本处是说拥有意德的人所具有的特点,根据“善恶分明”“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说明拥有意德的人非常憎恨恶坏人坏事,可用“嫉恶如仇”。“嫉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第二处,本处是说那些拥有意德的人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情况下也能够站出来,可用“挺身而出”。“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第三处,本处是说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那么挺善抑恶就难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可用“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虽然……也……”搭配不当。“虽然”常与“但是”连用,表转折关系,“纵然”“即使”表假设让步关系,常与“也”连用。二,“鉴别善恶的重要性”动宾搭配不当。“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好坏,多用于古物的鉴定。与“重要性”搭配的动词应是“辨别”。【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是突出强调了意德基于人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行。A.引号表示引用话语。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引号表示否定、讽刺。D.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60度时,就是小满节气了。关于小满节气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①。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其二是和降水有关。过了小满,降水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偏南方的地区,暴雨开始增加。那么为什么小满之后的节气名称,②?对这个疑惑,后人也做过分析。中国古人用“芒种”取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主要是受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③,因为事情太过圆满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转变。这一取代,也旨在提醒农民不能满足,而是要继续努力劳作,这样下半年才会丰收。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以“传统的儒道观念”为开头,改写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要求保留句子原意,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词语。【答案】21.①其一是和夏熟作物生长有关②是芒种而不是大满呢③凡事不可太过圆满。22.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人,他们用“芒种”取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在谈小满名称的由来,根据后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以及“其二……”,可知这里是“其一”,与夏熟作物有关,因此可以写“其一是和夏熟作物生长有关”;第②空,这里是个问题,与“小满之后的节气名称”有关,根据后文“中国古人用‘芒种’取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可见问题应写小满之后的节气名称“是芒种而不是大满呢”;第③空,根据后文“因为事情太过圆满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转变”,可见这里是说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凡事不可太过圆满”。【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主要意思是中国古人改节气名称主要是受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那么反过来说就是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人,让他们改变了节气名称。所以该句可改为:传统的儒道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人,他们用“芒种”取代“大满”作为节气名称。四、写作2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信息茧房”是桑提斯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一种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而索尔仁尼琴说:“除了知情权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的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以上材料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信息时代亟需不知情力尤瓦尔•赫拉利曾说:“人类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身处视信息若金的时代,我们终日在信息大潮中泅泳,三观未定又备受延宕,有人难掩娱乐至死的隐忧。索尔仁尼琴所说的“不知情权”就是确保公民不受信息过度传播的影响,以免受其害,保留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拥有这种不知情权,亦即不知情力,高尚的灵魂就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在复杂的信息时代,我们亟需这种力量,来捍卫清朗的个体信息空间。生活中的不知情力有被动赋予的,也有主动发出的。杜荀鹤曰“安禅不必须山水”,老子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就告诉人们多闻博识不如虚静内守,听多了就会加快走到穷途末路。先人倦怠于时代的浮华而不取咎于时代,相较于不知情力被动的生发,我们更须看重主动有为的不知情力。澎湃新闻曾指出,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因此,拒斥无用信息而守持自我的本心,方能“灭得心中火自凉”。不知情力是敢向信息潮头搏击的决绝,是个体能动性的开掘与底气。当今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互联网早已与民众的生活融为一体。渴求宁静的信息状态并不意味着希冀闭塞的信息空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亦可看作一部信息连接传播方式的前进迭代史,逆历史而为显然不可取。但我们永远都有决定自我行为的权利。 我们与信息比邻而居,一如行人观望风景,如何看待信息决定了我们在信息中的所思所感。不知情力是快速对垃圾信息的整理与丢弃。在使用对象上,对信息提出呐喊的不知情力已然动人,但对自我的本心提出叩问的不知情力更有孔武之力。对于年轻一代来讲,要学会与智能互联网共同进步。而对于老年一族来说,最关键的是提高信息免疫力,善于以不知情权来回应各种不良信息,提高判断力和防忽悠能力,诚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信息时代车马喧嚣,我们必将是站在新时代广场中央的孩子,不知情力是我们的精神坐标,能赋予我们向更高维度探寻的能量。当我们用它向下俯瞰这个广场之时,来路与去向都将变得有迹可循,我们才能在新时代之中行动裕如,大有可为。“重要的并不是信息,而是我们对信息警惕的态度。”柴静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它教我们如何对待纷繁的信息——像包容星辰般张开知识的臂弯,像吐纳云海般地思索辨认,纵无效的信息化作一场美丽的流星雨,也只汲取我们所需,养育一颗曼妙的恒星。愿你我早日炼就不知情力,破除信息茧房,在信息时代行稳致远,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勇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将世界庞杂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消除了以前存在的诸多信息壁垒。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分裂的意见与情绪。大数据将这类信息整合起来,精准推送,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这一概念反映了当下时代的特点,对此,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好处:比如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面对庞杂的信息,“信息茧房”为人们省去了大量检索的过程,此外,由于“信息茧房”的产生,人们处于同一类别的圈层中,同好者的存在增加了信息获取者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缺陷: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分成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通过所划定的群组精准推送,久而久之,人们被困在各自的“信息茧房”,“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而且各个社群之间很难就分歧达成共识,甚至逐渐丧失了通过理解、协商而达成共识的意识。面对“信息茧房”,人们首先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同时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信息茧房”指出了信息时代中的利与弊,但着重突出的是网络信息爆炸之下蕴藏着的危机,愈来愈多的人只听到他们自己的回音,这样的情形比分裂来得更糟糕;而索尔仁尼琴的论述也启示我们不仅要意识到信息爆炸的威胁,更要认识到其实真正的威胁不在于威胁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威胁的反思与认识不够,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放任消息麻痹、吞噬我们的大脑,最终会将人类引向怎样的坟墓。写作时需要注意,“信息茧房”和“信息知情权”二者都强调了信息过载时代可能带来的危害。立意时需要立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 这一角度,谈谈信息茧房、信息知情权带来的危害,可以从个人到整个社会、国家,层进式分析危害,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有深度的认识;还应该从审慎思考如何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从这一方面谈对策,如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并分析如何获得这种权利,从而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写作时要着眼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多角度进行思考,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立意:1.做减法,跳出同质信息怪圈。2.破除信息茧房,唯取与思正当其道。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3:33: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7.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