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学情检测生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组织中的糖类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B.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C.相同质量的糖类中储存的能量比脂肪的多D.蓝细菌细胞中的糖类由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按照是否可以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和半乳糖等;二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多糖包括糖原(肝糖原、肌糖原)、纤维素、淀粉等。还可以划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包括上述单糖、二糖中的乳糖、麦芽糖等。【详解】A、糖类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B、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B正确;C、脂肪的C、H比例高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比相同质量的糖类多,因此释放的能量多,C错误;D、蓝细菌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B.草履虫捕食细菌与摄入钾离子的方式是相同的C.光反应产生的NADPH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D.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就越复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均是磷脂和蛋白质,由于生物膜的功能各不相同,故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不完全相同,A错误;B、草履虫捕食细菌的方式为胞吞,而摄入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C、光反应产生的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用于还原C3,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就越复杂,D正确。故选D。3.质子泵在泵出H+时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图为某植物根细胞通过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B.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C.质子泵可能同时具有酶的功能和载体蛋白的功能D.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和根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同时利用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主动运输的方式。【详解】A、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种类不相同,所以二者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A错误;B、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ATP,而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H+运输,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变小,进而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B错误;C、质子泵能够水解ATP,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运输H+,具有载体蛋白的功能,C,正确;D、题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根细胞吸收水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不同,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以黑藻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能看到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加深B.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中,往往看不到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作用是将染色体染成蓝绿色D.向洋葱根尖研磨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未出现紫色反应,表明该组织中不含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1、黑藻具有液泡和叶绿体,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但其液泡是无色的。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详解】A、黑藻细胞中的液泡没有颜色,因此看不到颜色加深的现象,A错误;B、由于处于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少,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B正确;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组织进行解离,C错误;D、得到的研磨液不一定就含有该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研磨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未出现紫色反应,无法表明该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D错误。故选B。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研究pH、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至少设置3组实验②由AUTC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T2噬菌体的碱基最多有5种③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元素含量占比例最多的是C④过氧化氢在加热和加肝脏研磨液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原理相同⑤b条由c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至少为b+c,最多需要c个转运核糖核酸参与运输⑥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①研究pH、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至少设置3组实验(如低温、正常温度、高温),①正确;②由A、C可以构成四种核苷酸,T只能构成一种核苷酸,U只能构成一种核苷酸,故最多有6种核苷酸,T2噬菌体只有DNA一种核酸,它的碱基最多有4种,②错误;③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元素含量占比例最多的是O,③错误;④过氧化氢在加热和加肝脏研磨液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原理不相同,加热条件下是为反应提供能量,肝脏研磨液中的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④错误;⑤b条由c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至少为2b+c-b=b+c,最多需要c个tRNA参与运输,⑤正确;⑥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⑥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加热和酶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前者为反应提供能量,后者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6.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分离酶能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securin蛋白(分离酶抑制蛋白)与分离酶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纺锤丝的牵引导致黏连蛋白解聚,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黏连蛋白和securin蛋白都能与分离酶结合,说明分离酶不具有专一性C.细胞中APX的含量由细胞核中AXP基因的含量决定D.若抑制APX的活性,将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无法加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黏连蛋白解聚的结果,而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securin蛋白和分离酶结合阻断了黏连蛋白解聚,导致着丝粒不能分离,染色单体不能分离,进入细胞分裂后期的APX被激活,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使着丝点分离,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分离酶能使黏连蛋白解聚,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黏连蛋白解聚的结果,而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A错误;B、黏连蛋白和securin蛋白都能与分离酶结合,说明他们有和分离酶结合的位点而不是不具有专一性,B错误;C、细胞中APX的含量与细胞核中AXP基因的表达程度有关,与含量不成正相关,C错误;D、抑制APX的活性,导致细胞内染色单体不能分离,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故选D。7.已知某植物种群中Aa占2/3、aa占1/3,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含A的花粉有1/3不育,该植物种群中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aa个体占()A.5/9B.6/11C.1/2D.3/5【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亲本为2/3Aa,1/3aa,其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1∶2,由于含A的花粉有1/3不育,含A的花粉中有2/3可育,则亲本产生的可育的花粉中A的比例为[(1/3)×(2/3)]/[(1/3)×(2/3)+(2/3)]=1/4,a的比例为1-1/4=3/4,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AA占1/12,Aa占5/12,aa占6/12,由于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因此后代中aa占(6/12)/(1-1/12)=6/11,B正确。故选B。8.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线虫发现,当动物到达生殖成熟期后,一种基因开关会开启衰老进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基因表达无关B.细胞的衰老特征很多,包括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减小等C.从总体上看,线虫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线虫细胞的衰老,意味着组成线虫的细胞脱离了正常的生命历程【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其主要特征是: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但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详解】A、由题意“当动物到达生殖成熟期后,一种基因开关会开启衰老进程”可知:细胞的衰老是由基因决定的,与基因表达有关,A错误;B、细胞的衰老特征很多,包括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等,B错误;,C、线虫是多细胞生物,线虫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D、细胞衰老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因此线虫细胞的衰老并不意味着组成线虫的细胞脱离了正常的生命历程,D错误。故选C。9.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成粉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花色共有红色、粉色和白色3种表型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全是杂合子C.开粉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粉红花:红花可能为1:2:1D.若子代中白花:粉红花:红花=7:6:3,则双亲基因型为AaBb【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依题意,A基因可产生红色素,BB会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成粉色,因此该植物的花色应为红色、粉色和白色3种,A正确;B、结合题干中各基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可知,基因型为A_BB、aabb、aaB_的表现为白花,基因型为A_bb的表现为红花,基因型为A_Bb的表现为粉红花,其中白花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中有纯合子,B错误;C、基因型为AABb的开粉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粉红花:红花=1:2:1,C正确;D、子代中白花:粉红花:红花=7:6:3,7+6+3=16,双亲均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则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D正确。故选B。10.正常二倍体亚洲飞蝗的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11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11对常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如图表示雄性亚洲飞蝗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曲线下降是染色体着丝粒分裂造成的B.bc段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最多为46个C.雌蝗虫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观察到12个四分体D.雄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1或2个X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详解】A、据图可知,ab段曲线下降,染色体与DNA的比值由1变成1/2,是DNA复制导致的,A错误;B、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11对常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有核DNA分子数为23个,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对于雄性蝗虫来说,细胞内核DNA含量最多有46个,B正确;C、雌蝗虫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观察到12个四分体,C正确;D、雄蝗虫中只有一个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没有X染色体,一个有1条X染色体,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X染色体数目变为2,故雄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1或2个X染色体,D正确。故选A。11.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都只患甲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只患乙病的儿子(不考虑变异和XY同源区段等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女儿与一健康男性结婚,后代均不会患甲病B.正常女儿与乙病患者结婚,后代不会有女性患者C.若正常女儿近亲结婚,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不会增大D.该夫妇第三胎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可能为3/4,【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一对都只患甲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用A/a表示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且只考虑甲病,则这对夫妇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则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aa,其与健康男性(aa)结婚,两人结婚所生后代均为aa,不患甲病,A正确;B、这对夫妇均不患乙病,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BB或Bb,与乙病患者bb结婚,后代可能患乙病,且男女均可,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正常女儿的基因为可以表示为XBXB或XBXb,与乙病患者XbY结婚,后代女孩也可能患乙病,B错误;C、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正常女儿近亲结婚,则该女儿夫妇从祖先那里获得同一中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会增大,因而后代患乙病的概率可能增大,C错误;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B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aaB_)的概率为(1/4)×(3/4)=3/1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16=13/16,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aaXB_)的概率为(1/4)×(3/4)=3/1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16=13/16,D错误。故选A。1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首端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详解】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B正确;C、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而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错误。故选B。13.下图表示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C.Ⅱ-3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D.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5【答案】B【解析】【分析】I-5和I-6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11,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的信息“该病为伴性遗传”,所以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基因表示。【详解】A、根据分析,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Ⅱ-7是男性患者,基因型是XbY,Ⅰ-1只能为其提供Y染色体,所以其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于母亲Ⅰ-2,B错误;C、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所以Ⅱ-3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会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C正确;D、Ⅱ-5的基因型是XBXb,Ⅱ-6的基因型是XBY,所以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Ⅱ-5,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是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型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14.,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6%25%39%A.R与r+、R与r、r+与r都是等位基因B.初次调查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0C.该植物在两次调查过程中发生了进化D.基因R与r+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可知:红花基因型可能为:RR、Rr+、Rr;黄花基因型为:r+r+、r+r;白花基因型为:rr。【详解】A、基因R、r+和r共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互为等位基因,A正确;B、初次调查时,由于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种群中没有黄花植株,但不能说明种群中没有基因r+,因为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中可能含有Rr+,因此基因r+的频率不一定为0,B错误;C、据表可知,相对于初次调查,第二次调查时与该植物花色有关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但不知道相应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无法确定有关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改变,因此该植物不一定发生了进化,C错误;D、基因R与r+为等位基因,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A。15.摩擦性水泡是因运动摩擦产生的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底。水泡内层的皮肤呈红肿、湿热,有刺痛。但往往几天后“水泡”会消失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的痛觉B.水泡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将积聚于患处的液体排出来的方法可以是使用针或剪刀直接将水泡戳破【答案】D【解析】,【分析】长时间的行走会使人的脚掌磨出水泡,水泡内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组织液形成;组织液可以转化为血浆和淋巴,因此水泡会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淋巴和血浆。【详解】A、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患者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的,A正确;B、水泡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水分由血浆渗透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水泡不能直接挑破,以免受到细菌感染,D错误。故选D。16.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分解,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详解】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错误;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C、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故选D。1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统计的校园中鸽子在7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A.第7年末鸽子的种群数量达到了K值B.设立投喂点对鸽子的环境容纳量无影响C.第7年时鸽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第5年时校园内鸽子的种群密度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发现第1年-第7年期间增长速度是不停的发生改变,故种群数量不是呈现“J”曲线增长的。在第4年左右增长速度最大,之后逐渐变小了,种群数量呈现“S”曲线增长。在种群数量为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详解】AC、在种群数量为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据表格可知,第7年时,鸽子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1,因此并未达到K值,种群数量还会增加,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C正确;B、设立投喂点会增大鸽子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D、据表格可知,第三年到第七年,增长速率都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第7年时鸽子种群密度最大,D错误。故选C。18.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人工系统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图中A处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明显高于B处C.鱼塘的富营养化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有机物D.稻田内水中的浮游生物可以为鱼类提供部分食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污水和鱼粪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可以被水稻利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故图示人工系统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B、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B正确;C、鱼塘富营养化为水稻提供了足够的无机盐,C错误;D、有些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物,故稻田内水中的浮游生物可以为鱼类提供部分食物,D正确。故选C。19.解磷菌是一种能将土壤中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磷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解磷菌能分解含磷化合物使得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如下图为从某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高效解磷菌的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操作I表示土样稀释,应使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B.B中液体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会使解磷菌浓度减小C.C平板中菌落直径和透明圈直径均最大的菌株分解含磷化合物的能力最强D.操作Ⅱ和操作Ⅲ都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需灼烧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详解】A、稀释土样采用无菌水,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A错误;B、B中为选择培养基,会使解磷菌浓度增大,B错误;C、C中菌落直径和透明圈直径比值最大的菌株分解含磷化合物的能力最强,C错误;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分离和计数,据图可知,操作Ⅱ和Ⅲ均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需要灼烧灭菌,D正确。,故选D。20.某研究中心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B.哺乳动物核移植中胚胎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C.重组胚胎移入同期发情处理大熊猫子宫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D.在大熊猫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期开始出现细胞的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详解】A、依题意可知,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母细胞中,经培养后获得了大熊猫早期胚胎,因此兔子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A正确;B、哺乳动物核移植中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低于体细胞核移植,B错误;C、重组胚胎与子宫还没有建立联系,重组胚胎移入同期发情的大熊猫子宫内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D、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细胞分化,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研究发现,叶肉细胞中存在“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可实现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如图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卡尔文循环包括_______(过程);三羧酸循环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该过程还需要的反应物是,_______。(2)研究表明,缺磷会抑制光合作用,一方面缺磷会影响_______(结构)的形成,导致光反应速率降低,另一方面缺磷会抑制_______运出叶绿体,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3)葡萄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能较稳定的进行长距离运输,其原因是_______。(4)光照过强时,细胞必须耗散掉叶绿体吸收的过多光能,避免细胞损伤。由图可知,“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加快的意义是减少_______积累,避免对叶绿体的伤害,再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运入线粒体,最终在_______处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答案】(1)①.二氧化碳的固定、C3的还原②.线粒体基质③.水(2)①.类囊体(膜)②.丙糖磷酸(3)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与蛋白质结合(4)①.NADPH##[H]②.线粒体内膜【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植物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即植物的叶绿体如何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循环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三羧酸循环”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卡尔文循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3的还原;由丙酮酸转化成的乙酰CoA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据此可推知“三羧酸循环”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还需要的反应物是水。【小问2详解】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组成类囊体膜的磷脂分子中含有磷元素;由图可知,丙糖磷酸运出叶绿体需要叶绿体膜上Pi驱动的异向转运载体的协助。由此可见,缺磷会抑制光合作用,一方面缺磷会影响类囊体(膜)的形成,导致光反应速率降低,另一方面缺磷会抑制丙糖磷酸运出叶绿体,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小问3详解】葡萄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由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能较稳定的进行长距离运输。【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在叶绿体内,草酰乙酸转化为苹果酸的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在叶绿体外,苹果酸转化为草酰乙酸的过程会消耗[H]、形成NADH。形成的NADH参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由天冬氨酸经过变化转化成的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参与“三羧酸循环”。可见,光照过强时,“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加快的意义是减少NADPH或[H]积累,避免对叶绿体的伤害,再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运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膜处,[H]与O2结合生成H2O,叶绿体吸收的过多光能最终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22.乌鱼能治疗各种痔、湿痹及面目浮肿,利大小便。为了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实验小组选取了该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食物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回答下列问题:表1胃中残渣生物泥鳅水蚤小球藻乌鱼√河蚌√泥鳅√√水蚤√表2太阳能光合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水蚤河蚌1092%10%105105(1)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2)调查发现,该污染物是一种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的化合物,能够被鱼塘中的动植物吸收。据表分析,污染物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乌鱼的药用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3)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kJ)如表2所示。乌鱼能从鱼塘中获取的能量是________kJ。(4)鱼塘中某植物被食草昆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该昆虫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的功能,上述实例体现出该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5)由于塘主疏于管理,导致鱼塘水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塘主在鱼塘中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水生植物,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控制。塘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因为鱼塘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答案】(1)竞争和捕食,(2)①.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②.直接(3)1.81×107(4)①.信息传递②.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①.自生和协调②.低③.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分析】据题表分析:1、表中5种生物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小球藻→河蚌。2、乌鱼能从鱼塘获取的能量是小球藻固定的能量经过各营养级后流向乌鱼的能量。【小问1详解】水蚤以小球藻为食,泥鳅以水蚤和小球藻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小问2详解】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由于乌鱼以泥鳅为食,而泥鳅以小球藻和水蚤为食,所以污染物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是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乌鱼的药用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问3详解】由表1列食物链,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结合表2能量传递情况分析:小球藻固定的总能量为1010×2%=2×108,乌鱼获得的能量={[2×108-(106/10%)-(106/10%)]×10%+106×10%}×10%=1.81×107。【小问4详解】植物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该昆虫的天敌,说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由于该香味吸引昆虫的天敌,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小问5详解】塘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是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和协调的生态学原理;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23.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_______,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从血液流速和血管管径变化的角度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体液(2)①.不自主战栗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①.等于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率加快使血液流速加快,同时血管收缩,管腔变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小问1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小问2详解】体温上升期,产热增加,人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体温上升期人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小问3详解】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脱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从而减少尿量。,【小问4详解】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小问5详解】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人体出现血压轻度升高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心率加快使血液流速加快,同时血管收缩,管腔变窄。【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4.某种猫的毛色有4种,由常染色体上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存在C基因时,该种猫的毛色均为白色。如图为不存在C基因时,该种猫毛色的形成过程,其中酶A由基因A控制合成,酶B由基因B控制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猫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种。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2)现有两只亲本绿色猫交配,并产下6只小猫,其中有1只白色,5只绿色。该杂交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原因是_____。(3)取(2)中亲本绿色雄猫测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后代小猫,则绿色∶黄色∶蓝色∶白色=_____,其中黄色猫的基因型是_____;现让这4种颜色的后代小猫自由交配,它们的下一代绿色∶黄色∶蓝色∶白色=_____。【答案】①.19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③.不能④.后代数量过少,不能形成正常的分离比⑤.1∶1∶1∶1⑥.Aabbcc⑦.49∶63∶63∶81【解析】【分析】由题意“常染色体上三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准确定位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抓住题意中的“已知存在C基因时,该种猫的毛色均为白色”、“下图为不存在C基因时,该种猫毛色的形成过程”这一有效信息并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定位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即黄色为A_bbcc、蓝色为aaB_cc、绿色为A_B_cc、,白色为____cc。【详解】(1)依题意可知:某种猫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共有3(AA、Aa、aa)×3(BB、Bb、bb)×3(CC、Cc、cc)=27种基因型,其中控制黄色(A_bbcc)的基因型有2种、控制蓝色(aaB_cc)的基因型有2种、控制绿色(A_B_cc)的基因型有4,种,其余的均为控制白色的基因型,共有27﹣(2+2+4)=19种。图示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2)有两只亲本绿色猫交配,并产下6只小猫,其中有1只白色,5只绿色由于后代数量过少,不能形成正常的分离比,故不能体现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3)现有两只亲本绿色猫(A_B_cc)交配,并产下1只白色(aabbcc)、5只绿色小猫,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cc。让亲本中的雄猫测交,即AaBbcc与aabbcc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色(AaBbcc)∶黄色(Aabbcc)∶蓝色(aaBbcc)∶白色(aabbcc)=1∶1∶1∶1,其中黄色猫的基因型是Aabbcc。这4种颜色的后代小猫中,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各占1/4,产生的配子为1/16ABc、3/16Abc、3/16aBc、9/16abc。让这4种颜色的后代小猫自由交配,他们的下一代中,白色个体占9/16abc×9/16abc=81/256,蓝色个体占3/16aBc×3/16aBc+3/16aBc×9/16abc+9/16abc×3/16aBc==63/256,黄色个体占3/16Abc×3/16Abc+3/16Abc×9/16abc+9/16abc×3/16Abc=63/256,绿色个体占1﹣(81/256+63/256+63/256)=49/256,即绿色∶黄色∶蓝色∶白色=49∶63∶63∶81。【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本题中,首先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柱形图呈现的信息,将子代每一对基因型的比例统计出来,据此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25.研究人员将大麦细胞的LTP1基因导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的啤酒酵母菌可产生LTP1蛋白,并酿出泡沫更加丰富的啤酒,下图为转基因啤酒酵母的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图1中A、B、C、D在不同情况下均可以作为引物,用PCR技术扩增LTP1基因时应该选用_______作为引物。(2)_______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图2中的B为质粒,质粒和LTP1基因结合形成重组质粒C.重组质粒C在受体细胞中能够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在LTP1基因的首端必须具有_______,尾端必须具有终止子,还必须含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3)为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首先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LTP1基因是否导入成功,需要从转基因啤酒酵母中提取DNA,用_______作探针与之杂交。(4)为检测转基因啤酒酵母是否产生LTP1蛋白,除检测LTP1,蛋白是否产生及含量外,还可观察转基因啤酒酵母所酿啤酒的_____进行判断,若能检测到LTP1蛋白,但效果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若经检测确定细胞中无LTP1蛋白,可采用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的RNA,如果能检测到mRNA,则可能是_______;如果检测后确定细胞中无LTP1蛋白的mRNA,但之前能检测到LTP1基因,则LTP1基因未能正常转录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案】(1)B、C(2)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启动子(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LTP1基因)(4)①.泡沫丰富程度②.LTP1基因表达效率低,合成的LTP1蛋白少③.(LTP1基因)未能正常翻译④.LTP1基因反向插入质粒DNA分子中【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1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的过程。图中A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B为质粒;C为基因表达载体。【小问1详解】引物是一小段DNA或RNA,它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必须先知道该段DNA的碱基序列。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则应选择B,C引物,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LTP1基因。【小问2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LTP1基因的首端必须具有启动子,尾端必须具有终止子,还必须含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小问3详解】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时,须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LTP1基因)单链作探针进行杂交。【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7-21 15:06: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49.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