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下丘脑作用于垂体,使得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阻碍,死亡率升高;②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出生率,使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增加,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幼年个体减少,死亡率升高,种群数量下降,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B正确;C、田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社群压力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途径释放的生长激素减少,田鼠的生长代谢出现障碍,故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C正确;D、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中有下丘脑的参与,也有生长激素等的参与,故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D正确。 故选A。2.小龙虾深受合肥广大市民的喜爱,稻田养殖青蛙和小龙虾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能够减少稻田虫害,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生产。如图是某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小龙虾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以物质为载体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C.该稻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信息传递有利于青蛙捕捉稻飞虱,也有利于稻飞虱躲避青蛙的捕食【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食物链一般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该食物网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稻飞虱→青蛙,水稻→稻飞虱→小龙虾,水稻→三化螟→青蛙,水稻→三化螟→小龙虾,杂草→三化螟→青蛙,杂草→三化螟→小龙虾,杂草→小龙虾,A错误;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B错误;C、该稻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D、信息在生态系统内进行双向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有利于捕食者(青蛙)对被捕食者(稻飞虱)进行捕捉,也有利于被捕食者(稻飞虱)躲避捕食者(青蛙)的捕食,D正确。故选D。3.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B.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C.群落交错区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D.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演替速度更快【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详解】A、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A正确;B、由于生物种类更多,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B正确;C、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恢复力稳定性更弱,C错误;D、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生物种类更多,演替速度更快,D正确。故选C。4.草原上老猎人说:“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这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消极意义D.调查草原上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外来一定限度的干扰,因而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人类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目中所反应的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关系,体现草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如果老猎人把狼打绝,羊将缺少天敌,其数量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牧草,于是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不利。【详解】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A正确;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C、捕食者即消费者的存在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C错误; D、黄羊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D正确。故选C。5.肥西紫蓬山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水淋进入土壤中,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种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B.该种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该种灌木与它抑制的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火灾过后的山坡发生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1)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2)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3)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种间关系包括寄生、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关系。【详解】A、由题干信息“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可以推断调节的是种间关系,A错误;B、这种灌木释放出来的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C、灌木和它抑制的草本植物是不同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C正确;D、火灾后的山坡保留了土壤等基本条件,发生了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南极企鹅发现DDT农药残留,可以体现物质循环的特点B.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物质作为能量 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详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DDT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A正确;B、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错误;C、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错误;D、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故选A。7.下图示我省南方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植株有机物中所有的能量B.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C.蚕茧的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详解】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植株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错误;B、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它是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B错误; C、蚕以桑叶为食物,所以蚕茧的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C正确;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故选C。8.下图表示滨湖湿地公园中某种灰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c段表示巢湖洪水后该灰野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地野兔种群的K值为K1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C.灰野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加D.灰野兔种群内的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2、据图分析,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b达到最大值;c段种群数量下降;d段种群数量下降后保持不变,d段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就是K值。3、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详解】A、图中野兔种群数量能围绕K1上下波动,此地野兔种群的K值为K1,A正确;B、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其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C、灰野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灰野兔的活动范围会缩小,食物会减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错误;D、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即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C。9.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B.该种鼠的种群密度大约为88只 C.如果标记物易脱落,则对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没有影响D.第一次捕获后就很难再次捕获,则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大【答案】D【解析】【分析】1、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调查方法称为标记重捕法,A错误;B、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39=34:15,N≈88只,即该鼠群的数量大约为88只,但由于样地面积未知,无法判断种群密度,B错误;C、如果标记物易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D、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如果第一次捕获后,就很难再次捕获,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计算的结果比实际值会偏大,D正确。故选D。10.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B.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和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D.当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答案】B【解析】【分析】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要经历落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以及森林群落阶段五个阶段。【详解】A、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因此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A正确;B、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起始于裸底阶段,因此属于初生演替,而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C正确;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解析】【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A错误;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2.“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鲜亮底色。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生物可降解餐具,这种餐具的材料是聚乳酸,而聚乳酸是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得到乳酸,再聚合而成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为农作物的养分,实现循环再生利用,有效减少碳排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减少碳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碳循环的平衡B.能降解这种餐具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用玉米、薯类等生物生产可降解餐具是其间接价值的体现D.绿色植物不能以聚乳酸作为能源物质,而某些微生物可以【答案】C【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这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减少碳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B、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大多为腐生微生物,具有分解动植物遗体的作用,故能降解这种餐具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C、用玉米、薯类等生物生产可降解餐具是其直接价值的体现,C错误;D、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不能以聚乳酸作为能源物质,而某些微生物(分解者)可以降解聚乳酸获得能量,D正确。故选C。1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减少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生 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详解】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错误;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正确;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相似的生存空间和资源越多,则种间竞争加剧,D正确。故选B。14.《舌尖上的中国》讲述四川泡菜时曾强调“腌泡菜也有大讲究”。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中食盐用量越低越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B.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密封,主要目的是避免外界杂菌的污染C.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D.将配制好的盐水煮沸后冷却待用,冷却的目的是降低水中氧气的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泡菜制作过程中食盐用量过低,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A错误;B、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要密封,主要目的是创造无氧条件,B错误;C、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C正确;D、盐水煮沸后要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菌种,D错误。故选C。15.《唐书》记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及破高昌……京中始识其味。”《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 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一些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古代酿制葡萄酒利用了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B.“踏浆”法有利于酵母菌与葡萄汁液混合均匀C.葡萄酒酿制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D.在葡萄酒酿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保证无氧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工序: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留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详解】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古代酿制葡萄酒利用的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B、“踏浆”法使葡萄破碎,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可以更好的与葡萄汁液混合接触,酵母菌可以快速发酵加速酒的生成,B正确;C、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其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酿酒工序繁多,而酵母菌在缺氧时才发酵产生酒精,所以只需发酵过程保证无氧环境即可,D错误。故选D。16.下图表示探究高效耐低温原油降解菌YF28-1(8)降解原油的最适温度实验的结果,5组实验中的温度t1~t5逐渐递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本实验中使用的接种工具——接种环采用灼烧灭菌法灭菌B.实验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接种的菌液量等无关变量C.温度为t1的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他4组均为实验组D.若要确定更精确的最适温度,应在t2~t4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和图形: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温度,因变量为菌落的数目。【详解】A、图中平板上的菌落均匀分布,说明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的接种工具是涂 布器而非接种环,A错误;B、该实验探究原油降解菌降解原油的最适温度,因此温度在本实验中为自变量,接种的菌液量为无关变量,B错误;C、实验中五组的温度都不同,该五组均为实验组,不同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C错误;D、图中t3培养皿中的菌落最多,即最接近最适温度,因此若要确定更准确的最适温度,应该在t2~t4组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D正确。故选D。17.关于发酵工程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B.发酵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发酵罐中发酵C.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单细胞蛋白D.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菌体【答案】C【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详解】A、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本身,A正确;B、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核心环节,B正确;C、单细胞蛋白本生就是一种微生物,并不是一种微生物细胞的提取物,C错误;D、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菌体,D正确。故选C。18.研究发现,经水浴处理后再组织培养获得的草莓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40℃水浴可能有利于延缓病毒增殖扩散速度C.剥取的茎尖需要进行无菌处理D.脱毒苗具有病毒抗性,不会再感染病毒【答案】D【解析】 【分析】植物的茎尖一般很少感染病毒,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抗毒苗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详解】A、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很少在茎尖分布,A正确;B、40℃水浴可能不利于病毒繁殖,有利于延缓病毒增殖扩散速度,B正确;C、剥取的茎尖需要进行无菌处理,以免培养过程中被污染,C正确;D、脱毒苗不具有病毒抗性,仍会感染病毒,D错误。故选D。19.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a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其细胞分裂能力强B.将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C.c、d瓶中的培养液为无菌、无毒的环境D.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提供O2和CO2等气体环境,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解】A、容器a中放里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其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培养,A正确;B、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pH等条件,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pH为中性条件,故将剪碎的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B错误;C、为保证c、d瓶中培养液无菌、无毒的环境,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C正确;D、细胞培养时,需通入95%的空气(含有氧气)和5%CO2,其中5%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故选B。20.某研究人员将患有线粒体疾病妇女的受精卵中的细胞核移植到健康妇女捐献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最终产下了健康的婴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项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B.此项技术的原理与克隆羊“多莉”完全相同C.健康妇女捐献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移入细胞核发育的作用D.婴儿出生后具有患病妇女及其丈夫以及捐献健康卵母细胞的妇女三方的遗传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3、线粒体中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详解】A、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A正确;B、此项技术用的受精卵的细胞核,而克隆羊用的是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分化程度不同,B错误;C、卵细胞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移入细胞核发育的作用,C正确;D、该婴儿细胞的核基因由形成受精卵的夫妇提供,质基因由提供去核卵母细胞的妇女提供,因而婴儿出生后具有患病妇女及其丈夫以及捐献健康卵母细胞的妇女三方的遗传特征,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说法正确的是()A.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目的相同B.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都需要进行胚胎移植C.生殖性克隆人可以使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更加丰富D.克隆技术还不成熟,与社会伦理有严重冲突,应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答案】D【解析】【分析】1、“治疗性克隆”将使人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造福于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2、“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目的是产生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于此相对的是研究性克隆或医学性克隆,指的是产生研究所用的克隆细胞。不产生可独立生存的个体。【详解】A、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得到组织或器官,用于治疗疾病;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通过无性繁殖得 到相同的个体,A错误;B、治疗性克隆不需要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C、生殖性克隆人属于无性繁殖,不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C错误;D、克隆人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稳定,打破原有的人际关系,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故应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D正确。故选D。22.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该病病因之一是突变的基因导致有毒物质积累,运动神经元损伤。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iP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所有核酸相同,蛋白质却不完全相同C.若将突变的相关基因替换,或许可以起到治疗该病的作用D.经体外诱导产生造血干细胞,在小鼠骨髓中能够增殖分化出B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干细胞的分类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B、细胞分化形成的多种细胞中DNA相同,但m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也不完全相同,B错误;C、若将突变的相关基因替换,不会导致有毒物质积累,或许可以起到治疗该病的作用,C正确;D、B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经体外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在小鼠骨髓中能够增殖分化出B细胞,D正确。故选B。23.下列有关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限制酶酶切获得一个外源基因时得到两个切口,有2个磷酸二酯键被断开B.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C.序列—CATG↓—和—G↓GATCC—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不同D.T4DNA连接酶和E.coliDNA连接酶都能催化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答案】B【解析】 【分析】1、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注意:用限制酶切割DNA时,每切开一个切口需要水解两个磷酸二酯键。2、DNA连接酶:(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用限制酶剪切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得到两个切口,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A错误;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B正确;C、-CATG↓-和-G↓GATC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都是4个,C错误;D、T4DNA连接酶和E.coliDNA连接酶都能催化黏性末端的连接,只有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D错误。故选B。24.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500bp之间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10号确定反应体系等对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 【解析】【分析】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号野生型和10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B、3号PCR结果包含250~500bp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错误;C、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D、10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D正确。故选B。25.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的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②根据预期的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设计其结构 ③合成蓝色荧光蛋白基因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2、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详解】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应基因的修饰改造或人工合成→相应的表达。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根据预期的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设计其结构→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③合成蓝色荧光蛋白基因→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B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某科研团队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进行调查时发 现,封育样地灌丛高度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灌丛高度,其他调查结果见下表。样地草本植物土壤土壤动物物种数/种密度/(株·m-2)高度cm含水量/%全氮/(mg·kg-1)有机碳/(μg·kg-1)温度/℃中小型动物类群数/种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种放灌丛内429.6710.151.480.080.6421.92521牧灌丛外537.273.260.740.040.6024.81621封灌丛内420.1314.871.450.090.7221.82428育灌丛外763.337.680.690.040.6125.51723请回答下列问题。(1)封育样地灌丛内、外植物的分布和密度体现出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封育样地灌丛外草本植物的密度高于灌丛内,也高于放牧样地灌丛外,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______。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比分析两块样地的调查结果可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水平结构和垂直②.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没有牛羊等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及灌丛植物的种间竞争,生存条件更加适宜(3)①.随机取样②.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易做标记(4)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3、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小问1详解】封育样地灌丛内、外植物的分布和密度体现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小问2详解】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封育样地灌丛外没有羊等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及灌丛植物的竞争,生存条件更加适宜,因此封育样地灌丛外草本植物密度高于灌丛内,也高于放牧样地灌丛外。【小问3详解】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以确保调查结论可靠。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易做标记调查,因此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小问4详解】对比分析两块样地调查结果可说明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27.生态农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之一。下图是凤阳小岗村生态农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不仅需要适量施肥和浇水,还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进行施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率”)(3)垃圾分类是最近热门的话题之一,小岗村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镇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①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②城镇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____________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代替煤能源,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③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回收利用雨水,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了______原理。【答案】(1)①.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利用率(3)①.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②.温室③.减少了污染④.协调⑤.整体【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 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小问1详解】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因此要进行施肥;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2详解】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因此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小问3详解】①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②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可减少污染。③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28.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现有科学小组利用屠宰场提取的奶牛瘤胃内容物,对其进行分离计数,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将5g内容物加入______mL无菌水制成滤液,并继续进行系列浓度梯度稀释。取不同浓度稀释液各0.1mL,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原因是______。若在稀释倍数为105的三个培养基中,菌落数分别是151、164、180,则每克内容物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______个。(2)配制培养基时,除以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外,还需加入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制成培养基一般需要经过____________灭菌,倒平板时培养基温一般冷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3)上述培养基可以选择分离出尿素分解菌,若要通过实验证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请简单说明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4)在饲料中添加尿素后,奶牛小肠总蛋白质增加60%~8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45②.瘤胃中的尿素分解菌为厌氧型③.1.65×108(2)①.尿素②.碳源、水和无机盐③.选择培养基④.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⑤.50℃(3)将等量的菌种分别接种到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该选择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4)增加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氮源,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小问1详解】将5g内容物加入45mL无菌水制成滤液,这样可以稀释10倍,并继续进行系列浓度梯度稀释。由于瘤胃中的尿素分解菌为厌氧型,因此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培养。若在稀释倍数为105的三个培养基中,菌落数分别是151、164、180,则每克内容物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151+164+180)÷3]÷0.1×105=1.65×108个。【小问2详解】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分离尿素分解菌应以尿素为唯一碳源,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对于培养基和容器的灭菌,常用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方法,倒平板时培养基温度一般冷却至50℃,避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小问3详解】若要通过实验证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可将菌种接种到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与选择培养基对照,若该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完全培养上的菌落数,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小问4详解】尿素属于有机氮源,所以在饲料中添加尿素后,奶牛小肠总蛋白质增加60%~85%,其原因是增加了瘤胃 中微生物的氮源,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29.脑血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研究发现人体内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由纤维蛋白凝聚而成的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大量制备基因工程药物t-PA。(1)研究人员采用PCR技术可以获得大量t-PA基因,PCR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此外,除上述外获得t-PA基因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2)研究表明,为心梗患者注射大量t-PA会诱发颅内出血,其原因在于t-PA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不高,若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据此,先对天然的t-PA基因进行序列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改造后的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注:如图乙表示相关的目的基因、载体及限制酶。pCLY11为质粒,新霉素为抗生素。)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已知人t-PA基因第84位半胱氨酸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CA,而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因此改造后的基因决定第84位丝氨酸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图所示,需选用限制酶XmaI和______________切开质粒pCLY11,才能与t-PA改良基因高效连接。与单一酶酶切相比,本操作采用的双酶切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3)将连接好的质粒DNA导入大肠杆菌,含t-PA改良基因重组质粒的细胞应具有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A.新霉素抗性且呈蓝色B.新霉素敏感且呈蓝色C.新霉素抗性且呈白色D.新霉素敏感且呈白色【答案】(1)①.DNA半保留复制②.人工合成(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2)①.蛋白质工程②.AGA③.BglⅡ④.防止载体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和质粒反向连接(3)C【解析】 【分析】1、目的基因的获取可以从基因文库中提取,可以使用PCR进行扩增获得。对于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也可以直接使用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2、PCR技术的步骤:①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②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③当温度上升到72℃左右时,溶液中的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小问1详解】PCR是指体外合成DNA的技术,其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对于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也可以直接使用DNA合成仪(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此外还可从基因文库中直接获取。【小问2详解】①天然的t-PA基因控制t-PA蛋白的合成,改良t-PA蛋白需要对天然的t-PA基因序列进行改造,然后用改造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让其表达,从而实现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题中合成性能优异的改良t-PA蛋白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工程,已知人t-PA基因第84位半胱氨酸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CA,而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改造后的基因决定第84位丝氨酸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应设计为AGA。②目的基因两端的黏性末端图中已经给出,观察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可知,限制酶XmaⅠ和BglⅡ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能与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碱基互补,要想把目的基因与质粒pCLY11(运载体)拼接起来,需要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质粒pCLY11(运载体)也需要限制酶XmaⅠ和BglⅡ切割;这里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质粒是为了使其呈现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分别与目的基因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同时也可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7-21 15:03:0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657.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