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6月26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文而化之”的意思。就“化”而言,“文化”不能静止、凝固地看,而宜将其放到生活中、实践中,注意到“文而化之”的人类化过程--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文”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了人的生命中,赋予到一切物品、一切思维、一切生活中,自然地,也赋予了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据《辞源》的解释,“文化”是“文治”加“教化”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的“文而化之”的内容和方式。《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是目的,“文”是内容、实质,而“化”则是方法、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文而化之”的结果,是文化一词的另一种用法,也是我们今天常用来解释“文化”概念的主要含义,即将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成为一种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而这个时候,文化的价值似乎就有了厚重的分量。所谓“人文”,说的正是这过程,即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我们应是“实践”和“目的”的文化统一论者,而且只有在人类文化的实践层面上,文化的价值维度才可以有效彰显。因此,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把人“文而化之”则成就“人文”。所谓“人文”,一是说人是由“文”才得以成立的,二是说人的一生都要“以文化之”。在中国,这个用以教化立人的“文”,首先是指“礼”,人生而有礼,具有了仁爱良心,才成“人文”,而这是要用一生来“文而化之”,加以养性修身成就的。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在这里,“文物”一词指 “礼乐典章制度”,也即“物化”了的“文”。“文而化之”的立人,最为基本的是要在“物”的基础上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而人作为一种“物”,一种由物质肉体奠基的“物”,则首先要以“文”化之,成为“人文”。于是在当代处理好“文与物”或“人与物”的关系成为每个人最为核心的价值选择。面对现代化社会转型后“物质社会”的兴起,面对汹涌而来的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文化并不能超然物外,文化最恰当的价值,就是一切物质的恰当表达。物质提供功用,而文化为物质活动提供价值。(摘编自张未民《文化的价值》)材料二: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我国文化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的问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和再发展,既能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能够根据实践对文化进行再创造,吸收一切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没有继承,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文化就缺少活力,关于文化的破与立、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列宁在他的文化建设思想中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态度,为当今中国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经验。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载体和传播渠道,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实际形成新的理论,例如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将之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需要树立和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抓住世界各国日益关注中国发展、希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性机遇,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展示中华文化蕴含的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摘编自胡勇《中国文化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一所说的“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是“文而化之”的内容与方式。 B.文化是人类历史本身,“文”是内容、实质,“化”是方法、途径。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D.文化就是人化,即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是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创新,两者不可偏废。在这方面,列宁的有关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B.在建设现代化的新路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是战胜挑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C.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中阐述的让中国文化产生当代价值的观点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自知。知道自己有什么家底,家里有什么宝贝,宝贝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对这些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注重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协调。C.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在纸上展示智慧,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D.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为加强中外文明交流、开展人文合作搭建平台,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对于“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作者是怎样看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D2.B3.C4.首先阐述文化的内涵,接着论述文化如何产生价值,最后从“人文”和“文物”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文化的价值。5.文化的价值包括“人文”价值与“文物”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人文”是指把人“文而化之”,以教化立人。文物价值次之,“文物”是指“文而化物”,以“礼乐典章制度”,即“物化”的“文”来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原文所述“所谓‘人文’,说的正是这过程,即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D项所说的“文化就是人化,即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对“人文”这一概念的阐释,而非“文化”。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是战胜挑战”于文无据。材料二是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B、D三项分别能支撑材料二第一、二、三段的观点。C.是说剪纸的历史发展,与“让中国文化产生当代价值”的观点不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文而化之’的意思”首先阐述文化的内涵;第二段“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接着论述文化如何产生价值;第三、四段“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最后从“人文”和“文物”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文化的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材料一“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可知,文化的价值包括“人文”价值与“文物”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结合“把人‘文而化之’则成就‘人文’”“这个用以教化立人的‘文’,首先是指‘礼’”可知,“人文”是指把人“文而化之”,以教化立人。文物价值次之,“文物”是指“文而化物”,结合“‘文物’一词指‘礼乐典章制度’,也即‘物化’了的‘文’”“最为基本的是要在‘物’的基础上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可知,以“礼乐典章制度”,即“物化”的“文”来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 (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爱尔克的灯光①巴金②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他不了解我的心情。他不会认识十八年前的年轻人。他却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的回忆。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街道仍然是清静的。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破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做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只有偶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沉重的梦压住我的心灵,我好像在跟许多无形的魔鬼手挣扎。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那些煎熬着心的日子!那些可怕的梦魇!但是我终于出来了。……我几次走过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所看见的只有那四个字:“长宜子孙③。”“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践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籽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有删改)[注]①爱尔克的灯光源于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哈立希岛上的姐姐爱尔克为航海远去的弟弟点了一盏长夜孤灯,姐姐最终死去也没有等到弟弟回来。②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9岁时,他冲破封建家庭阻力,外出求学。十八年后他重返故乡,百感交集,写下此文。③长宜子孙,适宜子子孙孙长久过上优越、富足的生活,这是旧式大家庭家长常有的观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性散文,散文采用第一人称,主要写了“我” 重返故乡的感受。文章既有批判性,又有哲理性。B.“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表面上写旧居,实则暗示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透露着作者对现状无变化的悲哀。C.文中多次提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给读者以启示:物质上的财富并不能使子孙永享安乐、富贵。D.这篇散文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散文中的“情”真挚感人,“理”精辟透彻,充满了魅力。7.关于文中姐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姐姐“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她是被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吞噬的千万“旧式女子”的典型代表。B.姐姐的悲剧提示我们,女子只有嫁给一个性情温良、不丧失人性的丈夫,才会获得长久的幸福。C.姐姐悲惨的现实与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形成反差,这无疑是对封建家族制的极大嘲讽。D.“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与后文“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相照应,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无限的凄凉。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这篇散文是如何以爱尔克的灯光为线索来叙事、抒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许多年轻人没有从封建家庭学到生活技能,没有找到生活道路,人生将被摧残。②许多年轻人受制于封建礼教,无法睁眼看广大世界,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本质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③“这就是‘家’!‘甜蜜的家’!”一句运用了反语和讽刺,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毒害,表达了作者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9.①由爱尔克的灯光引出对姐姐悲惨命运的记叙,爱尔克的灯光寄托着“我”对姐姐的深切怀念,象征着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②由爱尔克的灯光激起“我”的思归之情,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对亲人的思念。③结尾部分写“我”不因爱尔克的灯光的毁灭而沮丧,“我”有一盏“心灵的灯”,照亮“我”新生活的旅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性散文”说法错误,本文不是议论性散文,而是一篇感情浓烈的抒情性散文。故选A。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及作用等能力。B.“女子只有嫁给一个性情温良、不丧失人性的丈夫,才会获得长久的幸福”说法错误,分析文章的深层意蕴可知,姐姐的悲剧提示我们,女子只有彻底摆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才会获得长久的幸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结合前文“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可知“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践了”指的是许多年轻人没有从封建家庭学到一个可以谋生的生活技能,没有找到生活的道路,以致于最后生命被摧残。结合前文“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可知“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指的是许多年轻人禁锢在封建家庭中,受制于封建礼教,无法睁眼看广大的世界,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本质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通过文中“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生命被摧践了”“心灵被囚禁了”等语句可知,作者对这样的封建家庭是非常憎恨的,所以“这就是‘家’!‘甜蜜的家’!”一句运用了反语和讽刺的手法。运用反语手法可以产生讽刺性,比正说更有力量,该句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毒害,表达了作者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的能力。叙事:由文中“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可知,作者抓住伫立在故居门前所见到的微弱灯光,猛然想起哈立希岛上的灯光,由此,展开对姐姐这一旧式女子命运的回忆,引出了对姐姐悲惨命运的记叙,这灯光蕴含着一个悲哀的故事,表现了姐弟之情,寄托着“我”对姐姐的深切怀念,象征着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抒情:由文中“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只有偶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可以看出,由爱尔克的灯光激起了“我”的思归之情,爱尔克的灯光寄托了作者对姐姐、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段“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写“我”不因爱尔克的灯光的毁灭而沮丧,因为出现了“ 我的心灵的灯”,这灯光是作者奔向广大世界的前进道路上出现的,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恩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败”含义不同。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2)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14.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A11.C12.B13.①(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②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14.①被繁忙的公务束缚;②不能脱身离开;③自身德行不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道”作“求”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落其华”“收其实”句式一致,句意相关,二者以“而”连接,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败:冲毁;失败。句意:冲坏了州府的大门。/于是军队离散,盟约失败。B.效:完成任务;效果。句意:与市场上的商人争夺微薄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我家 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C.“含义相同”错误,区区:诚心诚意;自己的私情。句意:我正诚心地想洗刷身上的污浊俗念。/因此我的内心满怀私情,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D.幸:都是“希望”之意。句意:只希望时间久了。/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错误,原文为“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是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没有说不如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既”,……以后;“敝”,损毁;“假”,借。②“归伏”,归隐;“治”,修缮;“敝”,破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可知,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由此可知,苏辙受现实处境所累而又无法摆脱。由原文“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可知,我正诚心地想洗刷身上的污浊俗念,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由此可知,苏辙自视不足,未能达到安贫乐道(或甘心贫贱)的境界。参考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任,天下大雨。筠水泛滥成 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俯临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到任之后,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向郡府的长官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那倾斜的房子,修补好那倒塌的墙壁,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屋前种了二株杉树,种了上百棵竹子,把它当作我工余休闲的地方。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过去有三个官员共同管理,我来到这里时,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所有的事务都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白天我就坐守在市场上,卖盐、卖酒、征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商人争夺微薄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晚上回来已经精疲力尽,总是昏然入睡,不知道夜尽已经天亮。第二天早上就又出去从事本职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未尝不嘲笑自己一番。我从前少年读书时,私下曾经奇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吃一个瓢盛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这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深深的沉浸在权势利益之中,用金银财宝和子女厚自奉养,自认为快乐。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和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诚心地想洗刷身上的污浊俗念,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我既然因罪被贬谪到这里,尽管知道束缚于琐事杂务的危害却势必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哀怜我,让我能够归隐乡里,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房舍,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之乐,悠闲自得而忘记了老之将至,然而这恐怕不是我所敢于奢望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梁先辈①齐己②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陈琳③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注】①梁先辈,即梁震,唐末进士,始终不接受官职,自号荆台隐士。②齐己,晚唐诗僧。③陈琳,东汉文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慈恩塔下”“曲江边”点明两人交往的地点,“梦”则突出了他们深厚的情谊。B.颔联中“与谁论此事”“何处觅同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与失落。C.颈联化用东汉文学家陈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的典故,高度称赞梁震的文学才能。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审视现实冷峻平和,抒怀兴感情意真挚,诗味与禅味相互渗透。16.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认为齐己的诗歌具有“平淡而意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爱惜”“未教”等词用语朴素、浅显;以“麻衣”代指平淡的生活,以“朱紫”代指高官厚禄,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语言中表达了对梁震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赞美,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送别诗”错误,结合题目的“寄”字及“别后”等内容可知,此诗是作者离开梁震后写给梁震的,不是送别诗。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能力。“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爱惜自己用麻制成的衣服的天然颜色,不会让朱紫的艳丽色彩玷污了这纯粹质朴之色。“爱惜”“未教”等词用语就是朴素的口语,意思浅显,通俗易懂;诗句中以“麻衣”代指贴近大自然的平淡生活。“朱紫”,华贵的衣服,代指高官厚禄,用在此处也很通俗易懂。诗句语言虽然平淡,但以“爱惜麻衣”和“未教朱紫”表达了对梁震不追求功名富贵、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赞美,同时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花反衬人。(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念桥边红药②.年年知为谁生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④.齐彭殇为妄作⑤.素衣莫起风尘叹⑥.犹及清明可到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诞”“殇”“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舞剧《赵氏孤儿》改编自同名元杂剧,讲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唯一的骨血被托付给门客程婴。危急关头,程婴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性命,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此,程婴独自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忠义路。厚重的题材、复杂的人物、深刻的内涵、①的故事,跨越千年的时空,舞剧《赵氏孤儿》从人性视角舞尽一个小人物的②。剧中程婴的饰演者胡阳,有古典舞翘楚的美誉,凭借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将其所饰演的角色刻画得③。从孔子到李白,从杜甫到范仲淹,再到《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胡阳身上的古风气质深入人心颇受舞迷喜爱。该剧的成功还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独特创意,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出凝练写意的极简风格,只用简单却浓郁的灯光和色彩,将沉痛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十分到位。许多巧思令人称道,比如,在屠岸贾从程婴手里夺走婴儿、残忍地把孩子摔死在冰冷的地面上时,红色的襁褓落地绽开为一团鲜艳的红绸,恰似婴儿迸溅的鲜血,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后,这团红绸被程婴和妻子分别抱于怀中,随着妻子的渐行渐远,它像是留下了一抹无法弥补的血痕,也像是两人命运的红线就此断裂。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用整句的形式将文中第一段的故事内容概括出来。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比喻句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②忠肝义胆(赤胆忠心赤血衷心)③入木三分(淋漓尽致)19.赵氏遭陷害,惨遭诛族祸;程婴受托孤,勇走忠义路。赵氏惨遭诛族之祸,程婴勇负托孤之责。20.构成:把“散开的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效果:能引发读者联想,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说故事的特点,可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②语境形容程婴救赵氏孤儿的行为,可填“忠肝义胆”“赤胆忠心”“赤血衷心”。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赤血衷心:忠心而诚挚。③语境说角色刻画得深刻、生动、逼真,可填“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压缩语段的能力。把握第一段内容,两个主体分别是赵氏和程婴,事件是赵氏被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把唯一的骨血托付给程婴,程婴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担起责任。筛选关键词语。“赵氏”“程婴”“陷害”“诛族之祸”“托付”“牺牲”“忠义路”。据此整合为整句“赵氏……,程婴……”或“赵氏……,……;程婴……;……”形式的整句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句中本体为绽开的“红色的襁褓”,喻体为迸溅的“鲜血”,比喻词是“似”。把“散开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鲜明耀眼,形象逼真,直击人心,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当时场景,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生,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①,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②,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如果没有光照,植物的根和茎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2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C22.①向地而生②没有了上下之分③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词语的理解能力。画横线处的“挑战”作名词用,有困难、考验(名词)之意。A.“挑战”,作动词用,有考验(动词)之意。B.“挑战”,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C.“挑战”,作名词用,有困难、考验之意。D.“挑战”,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顶天立地”是总述地球上的植物的特性,根据前文“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生,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和后文“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可知,此处与前文并列的句式“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生”内容相反,故可填:向地而生。第二处,根据前文“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和后文“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可知,方向感模糊不确定,故可填:没有了上下之分。第三处,根据后文“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可知,是回答什么适合做光源的问题,故可填: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作家史铁生说他发烧到40.3℃时,看见周围的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沉暗的绿色。烧退后,世界又恢复了正常的色彩。他猜想,要是有一种动物,它的正常体温就是40.3℃,那么它所看到的世界,会不会多着一层沉暗的绿色?进而他想,我们看见的太阳的光谱 ,是否会因为眼睛的构造而被蒙蔽和歪曲?但这种猜想又永远无法证实,因为我们不管借助什么高明的仪器,总归是要靠眼睛去做结论的;而被眼睛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莫让一叶障明眸上帝赋予了人类一双明眸,给世界带来了五彩缤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了解时事变迁,世间冷暖。然而正如史铁生所思考的那般,眼睛也会因温度、构造等种种因素而欺骗我们。所以,眼睛是我们最信任的朋友,却也会是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欺骗是可怕的,唯有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被眼睛欺骗祸害无穷。因为信任,所以缺少防备,缺少“灾难”的天敌,后果可想而知。楚怀王只看见奸臣的唯唯诺诺,却无视屈原等忠臣的赤胆忠心,只看见天下太平而无视秦人的虎视眈眈,落了个国家灭亡而身陷囹圄的下场。苏联领导人只看见兵强马壮,无视轻工业、农业的孱弱不堪,在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诱骗下更加穷兵黩武,结果亡党亡国,沦为笑柄。当人类被眼前景象蒙骗时,头脑不再清醒,行为再不理智,酿出大祸亦在情理之中。自康乾盛世之后沉浸在中央大国美梦中封关锁国的清王朝,无视奴隶制的剥夺人性和丧失人心的美国南方奴隶主,都难逃失败的厄运。人类是聪明的,明眸是雪亮的,怎么这么容易被假象所欺骗呢?这是因为假象往往颇具迷惑性,就像外观鲜艳而内心腐烂的苹果,吃了才知道上当受骗。利比亚人看见所谓“民主”的苹果,在西方国家唆使下不计后果地加入“吃苹果”的行列,把这个曾经的非洲富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一年过去了,想象中的民主苹果不但不好吃,还会“拉肚子”,武装割据,国家分裂,社会秩序混乱笼罩着这个国家。利比亚人傻吗?不是,是因为所谓民主的诱惑性太强,他们头脑一发热就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中国人盲目追求洋文凭洋学历,被它们的优点所吸引,结果“赔了青春又折钱”,连工作都找不到。所以,为了不让假象遮住了我们明亮的双眼,我们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避免被相同的“叶子”遮挡眼睛。邓小平看出苏联穷兵黩武的巨大弊端,不被强大的军力蒙骗,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还主动裁军一百万,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使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唐太宗不被“贞观之治”所迷惑,居安思危,重用谏臣魏征,给李唐王朝奠定三百年基底。无数的事实证明,“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思历史,明辨是非,障明眸的一叶定会自动飘走。莫让一叶障明眸,头脑清醒辨是非。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自己理性的判断。做到了理性分析,汲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我们就不必担心有物障目,我们的行为将更加理智,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改编自史铁生的文章。史铁生是一位很喜欢思考的作家,这则材料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材料从一件生活琐事写起,出于作家的敏感,史铁生发现,在发烧的时候,看到的世界和平常是不一样的。由此,他进一步想,如果有一种动物,它的体温正好就是40.3℃,那么它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和我们人类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出来了,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和我们眼睛的构造密切相关,所以作家想到会不会因为眼睛的构造不同而造成了我们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出现偏差呢?如果有另一种动物,也会看到太阳的光谱,他们眼睛的构造和人类不一样,那他们看到的光谱可能就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那么,哪个才是正确的光谱呢?在材料的最后,作家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被眼睛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进而我们可以想到,用被蒙蔽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即使不真实,但我们自己也是认识不到的,我们也发现不了我们的眼睛被蒙蔽了。如果我们的思想被蒙蔽了,那我们的思考和判断都会出现错误,但我们自己也是发现不了的。理解了材料的深刻含意之后,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就可以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思考。写作的角度比较容易想到的有:眼见不见得为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而由此则可引申出,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过分骄傲等人格修养方面的启发。而对于为人处世、人我关系处理等方面,也可以由此得出要允许不一样的看法存在,借助别人的眼睛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或自己),等等观点。立意:1.不必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2.不同的眼睛(或眼界),不同的世界。3.借用别人的眼睛看看自己。4.多彩的世界需要多样的文化(或思想)。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5 03:36: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1.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