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26分,每小题2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汪剑钊教授介绍说,今天我们还要阅读普希金,首先是因为他对美的敏感。普希金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艺术化地生活,借用王尔德的一句话来说,普希金实际上是让生活__________艺术。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艺术,()。第二,普希金始终有一种公民意识。他觉得作为诗人当然有审美使命,另外他也一直没有忘掉自己作为公民的道德使命。他总是会把自己同情的天平放在小人物这一端,他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几个小人物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中被后人所接受。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第三,普希金具有人道主义的理想,博大的爱心。普希金的诗歌中除了很多写爱情的,还有很多作品讴歌__________的爱,对普通大众的爱,对整个人类和自然的爱,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吸取的__________。此外,汪剑钊还介绍了普希金同时代的诗人。普希金不是一颗孤独的太阳,而是身处一个__________的黄金时代。在本场讲座中,通过汪剑钊教授的讲解,听众不仅深深感受到了普希金及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的魅力,也对此进行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模仿更广义精髓群星闪耀B.摹写更广义精要星光灿烂C.摹写更深沉精髓群星闪耀D.模仿更深沉精要星光灿烂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B.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C.能从对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D.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能从对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B.这样的大作家像托尔斯泰,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C.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效仿的。 D.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效仿的。【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模仿,按照现成的样子做。摹写,指依样描写;泛指描写。语境说普希金是让生活照着艺术的样子来。应选“模仿”。第②空,更广义,更加大范围。更深沉,程度更深。语境中说很多作品讴歌更广范围的爱,应用“更广义”。第③空,精髓,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精要,表示精粹切要,精练扼要的意思。语境有“吸取”,应选“精髓”。第④空,群星闪耀,比喻众多优秀人物的光彩闪耀。星光灿烂,指光彩交相辉映。语境中有众多优秀诗人的“黄金时代”,应选“群星闪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前面有“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艺术”,话题应是“他”,内容围绕“艺术”。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填写的句子应以“他”为话题,只有B项能与上文衔接。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搭配不当,“模拟”搭配不当,应改为“效仿”。故选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B.《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C.《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D.《玩偶之家》是英国剧作家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属于“社会问题剧”,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英国剧作家易卜生”错误。易卜生是挪威剧作家。故选D。5.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有错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丈人”指对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B.“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用以指代少年时代。“总角之晏”指少年时代的快乐。D.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白色。秦朝百姓用白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古代对老百姓的别称还有黎民、白丁、布衣、匹夫等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黔,白色。秦朝百姓用白色头巾包头”错误,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选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通过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D.便言多令才令:美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穷,困顿,处境困难。句意: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故选B。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罅隙(xià)巢穴(xuè)啮草(niè)淇水汤汤(shāng)B.山岗(gāng)迷惘(wǎng)桂冠(guàn)堞堞不休(dié)C.倔强(jué)畏怯(qiè)偃卧(yǎn)藤蔓四延(wàn)D.揭杆(gān)氓隶(máng)谪戍(shù)度长絜大(xi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能力。A.“巢穴”的“穴”读作xué;B.“桂冠”的“冠”读作guān;“堞堞不休”的“堞堞”应为“喋喋”;D.“揭杆”的“杆”应为“竿”;“氓隶”的“氓”应读作méng。古选C。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上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 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B.由是忤宰相意忤:违背C.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D.天子愍然,临其丧临:临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边兵新败于好水寄蜉蝣于天地C.不宜以小故置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虽贵显不忘俭约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B.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C.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D.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磨/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公讳,与“私讳”相对,意谓避君王之讳。B.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C.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D.赠,古代皇帝为在职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称号。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尧臣仗义执言。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而被贬官,王尧臣为其申辩,认为不应因小小的缘故弃之不用。B.王尧臣见解独到。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建议,后得到印证。C.王尧臣为官清正。宦官张永和为借公家之名收取百姓房钱,谋求私利,派人贿赂王尧臣,被王尧臣执意拒绝。D.王尧臣忠心为国。临终前,他口授弟弟写下了最后奏章,建议皇上要以宗庙为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虑,这令皇上颇为感动。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答案】8.D9.B10.B11.D12.B13.C14.(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D.“临:临近”错误。临:亲临某地;句意:皇上对此非常感慨,亲临他的葬礼。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因”,副词,于是;句意: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第二个“因”,介词,凭借;句意: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B.第一个“于”,介词,在;句意: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第二个“于”,介词,在;句意:(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C.第一个“以”,介词,因为;句意: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第二个“以”,在;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第一个“虽”,连词,虽然;句意:虽然富贵显赫也不忘节俭。第二个“虽”,即使;句意: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故选B。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所陈天下利害甚多”,“天下利害”是“所陈”的内容,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论议”作“有所不同”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皇帝为在职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称号”错,“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称号,并非为在职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表现人们对王尧臣的信任;⑥“公为之亦自若也”表现他面对流言蜚语时的坦然。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宦官张永和为借公家之名收取百姓房钱,谋求私利”错,依据文本“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可知是张永和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并非借公家之名谋求私利。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荒政”,赈济灾民以维持政权统治的政策;“荒政”,救济饥荒的法令;“恤”,体恤;(2)“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 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多二十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亲临他的葬礼,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第Ⅱ卷(94分)三、(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D.刘禹锡曾写“我言秋日胜春朝”,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有我之境。【答案】15.B16.①词人看初春的柳,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恐花落春去,可见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A.“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时伤世的意味。”错误,《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并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错误,“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写的,表现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诗情。故选B。【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特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如,由“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可知作者初见柳树,就感觉柳树带有可怜的姿态,这与刚刚被贬来到这里的作者有相似之处,再加上后文提到“都是江南旧相识”,这更引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忧愁;由“正岑寂,明朝又寒食”,作者想到这个时候马上花落春去,这引发了作者惜春的忧伤;由“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可知,作者用生机勃勃的柳树反衬空城的凄凉,这让作者想到金入攻前是一派繁华,而如今却如此凄凉,这也引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恨。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可以横绝峨眉巅③.三顾频烦天下计④.两朝开济老臣心⑤.推此志也⑥.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悔,峨,巅,频,烦。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的阳光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 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 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证明了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苏轼之于赤壁,表明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B.作者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C.屈原为了拯救楚国自沉汨罗江。一个诗人的陨落,成就了一种文化,没有屈原就没有今天的端午节。D.时空的距离让历史变得缥缈混沌,因此我们在分享传统文化时,不仅要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更要探究它所蕴含的真谛。19.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0.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8.D19.(1)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这一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2)作用:①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②照应题目,引发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0.①它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照进后人的内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证明了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的关系,而是展现山河与文化之间血肉相连这一主题。B.“惭愧”和“不满”错,根据“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知,文中并无此意。C.“屈原为了拯救楚国自沉汨罗江”错,屈原自沉汨罗江不是为了“拯救楚国”,是为了殉国难。故选D。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考生需要分别梳理三段的内容,最后进行总括。首段点明屈原沉江的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综上分析概括其内容即可。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考生可从内容(人物和主题)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一般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比如本文的前三段主要写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这一事件,作者借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并通过赞颂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来揭示主题。结构上,一般是结合设题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设题段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本题的设题段是前三段,一般是分析与标题的关联以及与下文的关联,与标题的关联一般是点题或照应标题,如本文就是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来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与下文的关联,一般是引出下文,比如本文就是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首先分析标题的构成特点,比如本文是以物象为标题,中心词是“阳光”,修饰语是“端午”,考生可以思考“阳光”有什么特点,“端午的阳光”有何特指,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涉及标题的内容。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可知,“端午的阳光”不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格。五、(9分)2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活动。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90字。【答案】答案示例:《诗经》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鉴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开场白的能力,实际上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在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说话的语言环境,然后还要注意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如本题的语言环境是举办《诗经》读书交流活动中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并且主题是《诗经》鉴赏,并且要至少使用有种修辞,表达得体,富有文采,并且还有字数要求。既然是《诗经》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场白,那么可以从《诗经》的重要性说起,除了说到《诗经》在我国名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注意一定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上的要求。22.校园文学社刊物近期要推出一个关于“《红楼梦》研读”的专栏,现特邀你为专栏作者,为该栏目撰写赏析文字与读者交流。编者发来以下选题,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要求:(1)情节概述符合原著。(2)认识评价符合情理。宝黛初会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熙凤出场【答案】示例:宝黛初会:“宝黛初会”充满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林黛玉因母亲病故被外祖母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闻知黛玉无玉,宝玉便摔玉于地,此举体现了宝玉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充满反抗的自由思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本题为议论性微写作。写作要求:就《红楼梦》里面的相关情节写赏析文字。要有情节概述,同时对相关情节进行鉴赏评价,评价要符合情理。这就要求考生熟知《红楼梦》的内容,对相关情节及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能够准确描述相关情节,准确评价人物形象,或者赏析其中用到的艺术手法。写作思路指导:首先要概述相关情节,比如“熙凤出场”出场,在众人都到齐了之后,王熙凤才隆重登场,着重赏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手法;或者欣赏其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赞黛玉的同时又恭维了贾母和迎探惜三姐妹。再如“宝黛初会”是《红楼梦》第三回的情节,在这一回当中,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宝玉听了,登时发起狂病来,取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概括的时候要突显这宝黛初会的两个重要事件,一见如故和宝玉摔玉。评价时着重从行为到思想,评价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当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 的反应极为激烈,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狠命摔玉。贾府上下都把他生而带来的美玉看成是命根子,宝玉却因为黛玉没有而摔这个命根子,说明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摔玉”是宝玉平等思想,率真任性性格的突出表现。摔玉是因黛玉的美所引起的,在宝玉看来,神仙似的林妹妹应该有玉竟然没有,所以他要摔。宝玉摔玉表现出他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六、(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为进一步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添耳中学诗社计划举行一系列古诗词阅读推广活动:1.作为添耳诗社社长,你将在学校周一升旗仪式上面向全体师生演讲,主题为“宣传古诗词当代价值,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2.作为添耳诗社社长你将要向团委书记申请开展“流觞曲水,吟咏古诗”活动,请写一篇书面申请,表达你开展活动的意图,从而获得校方经费及活动场地的支持。要求:选取其中一个活动作为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意义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国旗下讲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古诗词不仅概括了古代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也浓缩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同学们,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西方国家的艺术代表是雕塑建筑,而我们中国则是诗歌书画。从周朝开始的采风辑《诗经》,到孔子不遗余力的推广教化,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的发轫,自此中国人的智慧总结就离不开诗歌表达。骚客屈子胸怀理想与苦闷投身汨罗,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伟大诗篇《离骚》,成就开山绝唱。自此开创了中国精英文人浪漫主义先河。中国人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问题。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诗圣杜甫的作品被称之为“诗史”,可能我们从卷贴浩繁的官方史册上并不能了解“安史之乱”对社会民生带来的具体影响,而从《三吏》《三别》,从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今人也能感同身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动荡历史。近代诗人黄遵宪的一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传达给了我们清政府无能在甲午战败后屈辱割台湾给日本的历史。同学们,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古典诗词锻炼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中国的知识精英讲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达观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的诗中能感受到一种永恒亘古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感受到天才的自信和气度。所以,古典诗词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精英的胸襟和豪情。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今人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当今台湾著名填词人方文山,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他们在古典诗词当中获得灵感和有益的启示,创作了一首首风靡年轻人的流行中国风。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古典诗词总能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用过两句诗表达自己的施政决心:“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不仅指引着温总理治理国家,也教育着所有的为政者当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也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历史。如今民族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树立好今天的强国心态,我们不妨钻进古典诗词中的灿烂篇章,以资参考。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雄心壮志初唐边塞,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降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的情况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攻击下,如何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就需要我们坚持优秀传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国人要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夹击下树立信心,就要充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在世界发出真正的东方声音。同学们,古典诗词是绝无仅有的精神宝库,她涵盖了一切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篇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解读材料所给的材料先说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地位,然后指出此次作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重点是: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所以,考生的演讲稿中要体现中国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二)解读写作任务本次写作任务有二:一是写一篇面向全体师生的演讲稿,演讲的主题为“宣传古诗词当代价值,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二是写一篇书面申请,申请开展“流觞曲水,吟咏古诗”活动,要表达出开展活动的意图,和希望得到校方经费及活动场地支持的愿望。就第一个任务来说,考生可以选择一首对自己内心触动最深的古诗词。通过这首古诗词感动自己的原因, 从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当代价值,表达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有了这个目的,这个演讲就不是个人才华和诗词解读能力的展示,而是要说出古诗词的魅力和当代价值。就第二个任务来说,考生可以写出开展吟咏古诗活动的意图主要是借举办“流觞曲水,吟咏古诗”的活动,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体会古诗词的当代价值,表达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最后表达出校方在经费及活动场地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的愿望。(三)解读写作要求选取其中一个活动作为角度,文体是议论文。【立意】(1)借助古诗词,体会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吟诵古诗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3)古诗词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素材】(1)中国古词关于珍惜时间、看破世事的句子也很多。张可久在《九日》中有这样的描述: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几句是写作者凄凉的心境。在白发丛生的暮年之际,回首一生道路,恰似夕阳西下,几只悲鸣的寒鸦,无力地飞着。此情此景,令人垂泪。当我们容颜变老的时候,也许会不服气地问自己真的老了吗?昨天那个白衣绰然、婀娜翩飞的自己哪里去了?我想到的是奋斗和未来。可我的奋斗一直回报丰厚,感谢这个时代给我的肯定与信心。张可久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代,他在《道情》中写道:半纸虚名,十载功夫。这首曲子写出读书人的不幸遭遇和满腹牢骚。虽然耗去了十年寒窗,只是博得一个舞文弄墨的虚名罢了。这里反映出元代社会的黑暗。元代不注重科举,而从吏中选仕,于是造成了读书人金榜题名梦想的破灭。(2)中国的古词很是强调弘扬正气的重要性。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此为大丈夫”,说的就是如何做人。而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岳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更是传世之绝句。正气,在一些时候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毫无遮掩地展现出来的东西,也是最私人化的东西,它直指个人的内心。(3)中国古词所包涵的意义深邃广博,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您翻开《中国诗词》这本书,略微品读一下,也许会给你意外的发现。让你在浮躁与彷徨中领略人生的奥妙;在背运与无奈中寻觅生活的玄机。人生总有结束的时候,正如游戏总有结束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只能把人生看作一场游戏,一场只进行一次的游戏。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其他办法能减轻这种生命的压力。中国古词或许能让你的双眼穿透一切迷雾,双手抓到问题的根本;在遇到别人认为无法排除的阻力时,带你巧妙地化解和躲过。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热爱中国古词吧,它能让你拥有一个多彩的生命。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调查(一)(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1 12:09: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