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射洪中学高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科研人员在某荒漠自然保护区的3个区域共布设了20部红外触发相机,相机固定于离地面50~80cm的支架上(相机镜头基本与地面平行或略往下),获取了大量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如图表示调查期间鸟类和兽类的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相机调查法具有观测周期长和对调查动物无损伤的优点B.该研究中调查相机应设置在动物痕迹(如粪便、足迹或遗落物等)较多的地点附近C.红外相机适合拍摄大中型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不适合调查体形小、飞行快的鸟类D.调查开始后的5个月内,保护区鸟、兽物种数增加是由区域外新物种迁入导致【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借助红外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调查种群密度,相对于标记重捕法而言,其调查结果更加准确,且不对被调查动物造成影响,调查周期也较长,能有较长时间积累,A正确;B、生物种类调查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故不应将调查相机集中设置在动物痕迹(如粪便、足迹或遗落物等)较多的地点附近,B错误;C、红外相机触发法需要拍摄到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才可进行调查,适合拍摄大中型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不适合调查体形小、飞行快的鸟类,因此类动物不易被相机拍摄到,C正确;D、据图可知,在调查开始后的5个月内,鸟类和兽类的物种数目都有所增加,此后物种数保持相对稳定,因该区域是荒漠自然保护区,故推测调查开始后的5个月内,保护区鸟、兽物种数增加可能是由区域 外新物种迁入导致,也可能是因为环境条件改善导致物种数目增加所致,D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B.寒冷环境中,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有明显变化C.能合成ATP细胞也能合成各种酶,原核细胞除外D.ATP合成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活性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3、酶催化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溶菌酶能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B、人为恒温动物,寒冷时,体温基本维持相对稳定,酶活性基本不变,B正确;C、能合成ATP的细胞也能合成各种酶,包括原核细胞,C错误;D、ATP合成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活性减弱,D错误。故选B。3.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转录后即可获得翻译所需的rRNA和tRNAB.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很强,在人体细胞内部和内环境中都可快速增殖C.免疫缺陷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可累积突变导致病毒的进化D.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糖蛋白具有三十多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高频性和定向性【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病毒生活离不开活细胞。【详解】A、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也可以作为模板复制出-RNA,不发生转录的过程,A错误;B、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B错误;C、免疫缺陷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累积了大量突变,导致病毒的进化,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糖蛋白具有三十多处突变,是统计了大量数据以后得到的,D错误。 故选C。4.镉可诱发细胞凋亡和癌变。水稻对土壤中低浓度镉的富集水平仅次于生菜。袁隆平团队将水稻的吸镉基因敲掉,创造了去镉大米,解决了中国人吃得安全这一难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B.镉中毒动物细胞凋亡程序启动后,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会发生变化C.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磷脂分子能特异性吸收镉元素D.镉中毒动物细胞形态结构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详解】A、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是由于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有关,A错误;B、镉中毒动物细胞凋亡程序启动后,凋亡基因表达,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会发生变化,B错误;C、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特异性吸收镉元素,C错误;D、镉中毒动物细胞可能发生凋亡和癌变,此时形态结构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D正确。故选D。5.科研人员在研究光诱导的高粱离体节间花青素的合成时发现,外源添加浓度为3×10-6~3×10-4moL·L-1的生长素和2,4-D均能够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呈现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2,4-D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送到作用部位B.生长素对花青素合成的作用与生长素在茎的背地生长中的作用不同C.抑制花青素合成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在3×10-6~3×10-4moL·L-1之间D.若将生长素与蛋白酶混合使用,生长素由于被分解而不能发挥抑制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外源添加浓度为3×10-6~3×10-4moL·L-1的生长素和2,4-D均能够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呈现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详解】A、2,4-D是人工合成的,不是细胞内合成的,A错误;B、生长素对花青素合成起抑制作用,生长素在茎的背地生长中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作用不同,B正确;C、外源添加浓度为3×10-6~3×10-4moL·L-1的生长素,呈现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 用增强的趋势,在该浓度范围内并未出现抑制花青素合成的生长素最适浓度,C错误;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会被蛋白酶分解,D错误。故选B。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整合到R型菌内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首端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详解】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B正确;C、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而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错误。故选B。7.某雌雄异株(XY型)的一年生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叶型有正常叶和异型叶两种。科学家利用纯合紫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了以下实验。甲组:随机选取多株紫花植株多代随机交配,后代均为紫花植株;乙组: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白花;丙组:用乙组中的F1与亲本紫花植株杂交,统计后代中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数量之比约为7:1。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通过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推断控制花色这一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通过上述实验,还可推断花色这一性状至少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2)一株雌性植株的叶型表现为异型叶,已知该叶型由核内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异型叶植株与正常叶植 株杂交,得到F1,统计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异型叶♀:异型叶♂:正常叶♀:正常叶♂=1:1:1:1。该实验结果无法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用F1中的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杂交实验,这两个杂交实验都能独立证明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相应结果)。__________【答案】(1)①.乙②.3③.由甲乙两组推断紫花为隐性纯合子,丙组为对乙组中的F1测交,乙组F1产生了8种配子(2)杂交实验一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用F1中正常叶♀与异常叶♂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代雌雄中异型叶:正常叶都为1:1杂交实验二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用F1中异型叶♀与异型叶♂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代雌雄中异型叶:正常叶都为3:1【解析】【分析】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①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②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小问1详解】根据乙组实验结果,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白花,说明控制花色这一性状的基因与性别无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知,白花为显性,紫花为隐性,根据丙组中用乙组中的F1与亲本紫花植株杂交,属于测交,后代中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数量之比约为7:1,即乙组F1产生了8=23种配子,推断花色这一性状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小问2详解】设控制异型叶的基因为A,控制正常叶的基因为a,则该实验中异型叶植株与正常叶植株杂交,而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故异型叶植株为杂合子,即XAXa或者Aa。统计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异型叶♀:异型叶♂:正常叶♀:正常叶♂=1:1:1:1,该实验结果无法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如果用F1中的材料,证明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用杂交方案是:F1中正常叶♀与异型叶♂进行杂交或者F1中异型叶♀与异型叶♂进行杂交。杂交实验一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用F1中正常叶♀与异型叶♂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代雌雄中异型叶:正常叶都为1:1,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二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用F1中异型叶♀与异型叶♂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代雌雄中异型叶:正常叶都为3:1,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8.通过研究遮阴对花生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花生的合理间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指标光饱和点/klx光补偿点/lx叶绿素含量/(mg·dm-2)单株光合产量/(g干重)单株果实光合产量/(g干重)不遮阴405502.0918.92825遮阴2h355152.6618.848.21遮阴4h305003.0316.646.13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花生植株有多种策略适应弱光环境:通过提高_________来增强吸收光的能力;通过减弱___________来降低光补偿点,以利于在较弱光下就可以积累有机物。(2)当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时,花生植株叶肉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细胞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 (3)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提供给各器官,与淀粉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表明较长遮阴处理下,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至__________中。【答案】(1)①.叶绿素含量②.呼吸速率(2)小于(3)①.蔗糖是小分子且溶于水,有利于运输②.叶【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实验条件下,植物处于弱光条件,据表分析,实验条件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上升,植物的光合产量都下降。【小问1详解】据表可知,与不遮阴相比,遮阴一段时间后,花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升高,提高了对光的吸收能力;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在降低,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同时呼吸速率也在下降,以保证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能达到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较低的光强度下就开始了有机物的积累。【小问2详解】在光补偿点的时候,花生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但花生植株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少,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细胞多,可推知花生的叶肉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是小于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的。【小问3详解】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有机物(蔗糖)形式储存并提供给各个器官,与淀粉相比,蔗糖是非还原糖较稳定,是小分子且溶于水,因而常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结合表中数据看出,较长(4小时)遮阴处理下,整株植物的光合产量下降,但叶片的光合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从比例上看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给了叶。9.科学家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免疫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根据小鼠细胞对玻璃面的黏附性将免疫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黏附性的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另一种是非黏附性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科学家利用小鼠的这两种细胞和羊的红细胞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体外细胞培养抗体产生甲组黏附性细胞+羊红细胞-乙组非黏附性细胞+羊红细胞-丙组黏附性细胞+羊红细胞+非黏附性细胞+++ (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羊的红细胞表面蛋白质属于抗原,抗原指的是______________,非黏附性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成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乙组不能产生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请列举丙组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的两种非黏附性细胞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②.胸腺和骨髓(2)无吞噬细胞,不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并暴露抗原信息(3)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解析】【分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小问1详解】免疫调节过程中,抗原指的是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分析题意可知,非粘附细胞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小问2详解】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分泌的,由于乙组缺乏吞噬细胞,不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并暴露抗原信息,因此不能产生抗体。【小问3详解】非粘附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10.小麦是我国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小麦收割后的籽粒可以供人类食用,秸秆可以用于饲喂家畜,或者用于金针菇、草菇等食用菌的栽培。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还田后可以改良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金针菇、草菇等食用菌属于_____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小麦籽粒除了供人类食用之外,也可以用于饲喂家禽、家畜,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应更多地将小麦籽粒用于人类食用,原因是____________。(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类对小麦秸杆充分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4)小麦秸秆还田后会逐渐腐烂,某同学认为秸秆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答案】(1)①.分解者②.将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2)若小麦籽粒用于饲喂家禽、家畜,则食物链延长,能量散失更多(合理即可)(3)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取适量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利用尽可能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灭菌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将等量的小麦秸秆分别放入甲、乙两组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麦秸秆腐烂的情况【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水和CO2等,供植物重新利用。【小问2详解】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营养级越短,能量损耗越少,小麦籽粒应更多用于人类食用的原因是若小麦籽粒用于饲喂家禽、家畜,则食物链延长,能量散失更多。【小问3详解】小麦秸秆中的有机物中有能量,若人类对小麦秸秆充分利用,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小问4详解】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是为了探究秸秆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微生物的作用,实验思路为:取适量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利用尽可能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灭菌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将等量的小麦秸秆分别放入甲、乙两组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麦秸秆腐烂的情况(二)选修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研究显示溶藻细菌对控制水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从某池塘中采集水样,加入无菌锥形瓶中,用摇床在37℃条件下振荡培养20min,使其均匀分散成菌悬液,再通过分离、纯化、鉴定得到了溶藻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前需用无菌移液管从菌悬液中吸取菌液1mL,将其进行梯度稀释100倍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华为蓝藻等暴发所致。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溶藻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如图甲所示(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实验组中每个培养皿做三个重复实验。 请指出本实验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并补充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发现溶藻细菌中富含果胶酶,通过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释放出其中的果胶酶,分离该酶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电泳法,其中电泳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大小以及形状的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实现分离。(4)本实验中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酶进行鉴定。根据如上图的电泳结果,某同学得出“所提取的酶具有两条链”的结论,此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1)吸取菌液1mL,转移至9mL无菌水中,再从这10mL中吸取1mL,转移至9mL无菌水中(2)①.缺少对照组②.应设置多个培养皿,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3)①.凝胶色谱法②.带电性质差异(带电情况)③.迁移速度(4)不可靠,只能得出提取蛋白质含有两种大小不同的肽链,不一定是两条【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表面。 【小问1详解】吸取菌液1mL,转移至9mL无菌水中,这样即稀释了10倍,再从这10mL稀释液中吸取1mL,转移至另一试管的9mL无菌水中,这样即稀释了100倍。【小问2详解】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应设置多个培养皿,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问3详解】凝胶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来进行分离;电泳的原理是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形状、带电情况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其电荷性质和大小,电荷越大、分子量越小的蛋白质运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7-07 04:42: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29.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