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压轴卷)生物学一、选择题1.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详解】ABCD、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下列属于人体细胞中大量元素的是()A.BB.FeC.OD.Mn【答案】C【解析】【分析】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详解】人体细胞中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 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详解】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无法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其它区别、生物来源于非生物,也不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故B符合题意。故选B。4.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含有几丁质,几丁质属于()A.单糖B.二糖C.多糖D.脂质【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含氮多糖类生物性高分子,主要的来源为虾、蟹、昆虫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与软件动物的器官(例如乌贼的软骨),以及真菌类的细胞壁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5.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分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目至少是()A.48B.49C.50D.51【答案】B【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合成该胰岛素分子时,脱去的水分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30)﹣2=49个,B正确。故选B。6.细胞的边界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B【解析】 【分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详解】生命系统的边界意味着与细胞的生活环境接触,对于植物细胞来讲应该是细胞壁处于细胞的最外边,但是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具有生物学活性,故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故植物细胞的边界依然是细胞膜,B正确,ACD错误。故选B。7.构成细胞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A.蛋白质分子B.多糖C.磷脂双分子层D.胆固醇【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细胞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选C。8.下图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分析,①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A错误;②是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③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④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D错误。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膜系统的功能()A.细胞膜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合成蛋白质 【答案】D【解析】【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不符合题意;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广阔的膜面积为参与化学反应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B不符合题意;C、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形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不符合题意;D、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但核糖体无膜结构,D符合题意。故选D。10.如图是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某种浓度蔗糖溶液或清水中所发生的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到图2过程是浸入蔗糖溶液中发生的变化B.图1所示细胞的吸水能力比图2所示细胞弱C.图2所示细胞中①处的液体是清水D.图2所示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了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 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图1到图2为细胞质壁分离过程,细胞失水导致的,说明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是浸入蔗糖溶液中发生的变化,A正确;B、图1到图2为细胞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逐渐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变强,因此,图1所示细胞的吸水能力比图2所示细胞弱,B正确;C、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图2中①表示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C错误;D、图1到图2为细胞质壁分离过程,图2所示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了分离,D正确。故选C。11.ATP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A.肌肉细胞收缩B.萤火虫发光C.甘油进入细胞D.大脑思考【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所含能量不多,易于转化。【详解】A、肌肉收缩需要转变为动能,需要ATP,A错误;B、萤火虫发光转化成光能,需要ATP,B错误;C、甘油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正确;D、大脑思考需要能量,D错误。故选C。12.如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④是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C正确;D、乳酸菌是厌氧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不能完成该过程,D错误。故选C。13.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一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该过程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答案】C【解析】【详解】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仅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B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提高温度不一定提高酶的活性,所以不一定能促进有机物的生成,C错误;图示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正确。【点睛】图示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易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14.下列是利用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来实现增产的是()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B.大棚栽培的农作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来补充CO2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 【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此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增产,如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施用农家肥)、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大棚作物提高昼夜温差等。【详解】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可促进叶绿素和光合酶等含氮物质的合成,增强光合作用速率,A不符合题意;B、大棚栽培的农作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促进增产,B不符合题意;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也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实现增产的,C不符合题意;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导致呼吸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可见该措施是通过减弱呼吸作用速率实现增产的,D符合题意。故选D。1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D.染色体加倍后平均分配【答案】D【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点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详解】A、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A错误;B、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的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错误;C、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结束时DNA分子数目加倍,且染色体数目都不变,C错误;D、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方式相同,都复制一次,平均分配一次,D正确。故选D。16.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A.高茎B.矮茎C.高茎或矮茎D.高茎和矮茎【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体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根据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高茎,A正确。故选A。17.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DD和dd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B错误;C、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图中表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D、图中的Dd是杂合子,但并未产生配子,不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故选C。18.孟德尔采用的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演绎内容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19.下面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有尾部,可知是精子,A不符合题意;B、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均等分裂,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不符合题意;C、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C符合题意;D、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表示精子形成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A3条常染色体+XB.3对常染色体+XX C.3条常染色体+YD.3条常染色体+XY【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故选A。2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男患者(XDY)与女患者(XDX-)结婚,其女儿基因型为XDX-,都是患者,A错误;B、男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但女儿(XDXd)都患病,B错误;C、女患者(XDX-)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女儿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基因型为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正常或患病,C错误;D、患者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dY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XD),D正确。故选D。22.与RNA分子相比,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A.TB.AC.CD.G【答案】A【解析】 【分析】DNA的碱基是A、T、C、G,RNA的碱基是A、U、C、G,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详解】T是RNA特有的碱基,G、A、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A正确正确,BCD错误。故选A。23.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位于()A.DNA分子上B.mRNA分子上C.tRNA分子上D.rRNA分子上【答案】B【解析】【分析】密码子:即“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共64种。【详解】A、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A错误;B、“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分子上,B正确;C、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D、rRNA分子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B。24.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流向是()A.RNA→蛋白质(性状)B.DNA→蛋白质(性状)C.DNA→RNA→蛋白质(性状)D.RNA→DNA→蛋白质(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流向是DNA→RNA→蛋白质(性状),故选C。25.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答案】B【解析】 【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但不是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CD、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生物变异的来源,但不是根本来源,CD错误。故选B。26.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详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由图可知,当4处基因突变累积后,正常细胞才成为癌细胞,即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正确;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图中过程可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D、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B。27.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细胞的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1、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数的生物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详解】A、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B、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所以细胞的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B正确;C、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因此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C正确;D、由于不知道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物的发育起点,因此基因型AaaBBbCcc的植物不一定是单倍体,还有可能是三倍体,D错误。故选D。28.随机调查发现,某地区500名女性有11人患白化病,500名男性有9人患白化病,那么,这个地区白化病的发病率是()A.1%B.2%C.3%D.4%【答案】B【解析】【分析】发病率=患病人数/调查总人数×100%【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该地区白化病的发病率=(11+9)/(500+500)×100%=2%,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突变的方向B.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C.自然界中即使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也会进化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种群进化的方向。【详解】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A错误;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生物体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基因也会发生突变,B错误;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自然界中即使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也会进化,C正确;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更能适应当前环境,D错误。3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详解】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二、非选择题31.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的催化效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酶具有______的特点。(2)实验步骤: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②将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贴在反应室上侧的内壁;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____________溶液;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度,变成图B所示状态;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分钟;⑥另取相同装置,将滤纸片换为相同数量和大小的浸过______溶液的滤纸片,重复以上步骤。(3)若两次实验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是其降低化学反应______的效果更显著。【答案】(1)高效性(2)①.10mL3%的过氧化氢②.FeCl3(3)过氧化氢溶液(4)活化能【解析】【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小问1详解】本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主要目的是探索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小问2详解】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的底物;浸过FeCl3溶液的滤纸片含有无机催化剂FeCl3,作为条件对照组。【小问3详解】过氧化氢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无法看出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差异,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小问4详解】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3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功能之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填细胞结构)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细胞膜上的物质糖蛋白有关。细胞膜除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外,还有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功能。【答案】(1)受体(2)①.细胞膜②.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胞间连丝(4)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解析】【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图示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它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的。【小问1详解】 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由产生部位随血液(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小问2详解】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通过该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小问3详解】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如胞间连丝,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就是胞间连丝。【小问4详解】细胞膜除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外,还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方面的功能。33.研究小组在调查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方式时发现某一家庭中,父母、女儿色觉均正常,有一儿子患红绿色盲。该小组成员尝试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绘制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该小组作出的假设是: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2)遗传图解中“?”代表的基因型是______。(3)经证实假设成立。该小组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不会患红绿色盲”。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判断的依据是父亲的______基因一定传给他的女儿,而使女儿色觉表现正常。(4)色觉正常与色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答案】(1)隐(2)XBY(3)①.正确②.XB(或显性或正常色觉)(4)分离【解析】【分析】色盲是伴X 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遗传图解中?代表XBY。【小问3详解】经证实假设成立。则父亲正常,基因型是XBY,只有父亲中含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才能生女儿,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女儿一定含XB,不会患红绿色盲。该小组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不会患红绿色盲”,该结论是正确的。【小问4详解】色觉正常与色盲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个体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3)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库(2)①.65%(或0.65)②.35%(或0.35)(3)①.种群②.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分析】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有性生殖支撑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库构建与运行模式,减数分裂通过修修补补、程序性突变(如复制错误、缺失、插入、重复等,这些与辐射诱变等比较,相对温和)等增加种群内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散保存于种群之中(种群规模越大,容纳潜力越大),这是一种高效而相对安全的物种基因库扩增方式。【小问1详解】基因库是指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小问2详解】AA蚱蜢35%,Aa占60%,aa占5%,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35%+1/2×60%=65%,a的基因频率=1-65%=35%。 【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7-07 03:42: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38.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