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1.下列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①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②处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C.③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D.④处的火药早在8世纪时就传入欧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图片可能看出,②处为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B项正确;①处是古埃及,是象形文字,排除A项;古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③是古印度,排除C项;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这些城市居民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这些字母文字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表明A.腓尼基字母为当地商人和工匠们所独创B.各地的文字均因商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C.商人比其他人更多地推动了文化的创新D.腓尼基字母因实用性强被其他文明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腓尼基人借鉴了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成就,发明了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被希腊和意大利借鉴吸收,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说明腓尼基字 母因实用性强被其他文明借鉴,D项正确;A项错在“独创”,排除A项;文字的创立并非全部因为商业发展需要,排除B项;C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而且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774年,查理大帝率军前往罗马,解救罗马教廷免遭伦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莱奥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内部的帮派斗争,摆脱了意大利世俗贵族的控制。这从侧面反映了A.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增强B.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据上风C.罗马教廷是维护君权的重要力量D.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利益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查理大帝的活动可以看出,查理大帝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结合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欧洲王权需要教权的支持,C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摆脱教权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王权与教权的相互维护,不是斗争,排除B项;中世纪时的教会与世俗王权是有斗争的,二者的利益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4.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作为穆斯林国家,政府组织学者翻译希腊古典哲学、科学和医学,成就显著,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D项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是在意大利,排除A项;桥梁作用主要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10世纪初,新罗高丽王朝仿照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主要表现在()①在中央设三省六部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③引进科举制度考查儒家经典④仿照长安的建筑风格修建寺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仿效唐朝的制度,故①正确;根据所学,在地方实 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制度,不是唐朝,故②错误;根据所学,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新罗高丽王朝引入科举制度,是效仿唐朝制度,故③正确;根据所学,仿照唐都城长安的建筑风格修建寺庙是效仿唐朝建筑风格不是制度,故④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①③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西班牙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A.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B.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C.美洲文明发展具有严重封闭性D.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文明因为传播范围狭小,最后因为西班牙的入侵而导致消失,说明的是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D正确;西班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是其文明的消失原因之一,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与印第安人的教育体系不完整无关,B排除;材料与美洲文明的封闭性无关,C排除。故选D。7.1877年1月,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签署了经议会批准的《法院组织法》,该法规定:设置以帝国法院为最高审级的法院体系,由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只服从法律,实行法官任职终身制。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A.君权主导司法体系B.具备近代民主特征C.专制主义残余浓厚D.三权分立成熟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由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只服从法律,实行法官任职终身制”体现的是德国的司法独立,已经具备近代民主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君权主导司法体系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专制主义残余无关,排除C项;德国并非是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不仅广泛运用于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政治家的演说、记者的新闻报道和报章杂志的思想传播中。“八时工作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马克思主义话语已经变成很多国家老百姓的大众文化内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深刻影响人类现代文化发展B.推动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C.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地创新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广泛运用,其中的部分概念更是家喻户晓,深入大众文化,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创新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领土,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A.彻底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B.开启了帝国主义殖民掠夺非洲的历史C.大大加速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柏林会议,在此次会议上,西方列强划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势力范围,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从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C项正确;“彻底解决”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中的“开启”说法错误,排除B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0.列宁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实符合“新阶段”的有()①伊朗立宪革命②印尼民族大起义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1905年德黑兰爆发政治运动,人们聚集起来要求国王实行改革,这标志着伊朗立宪革命的正式开始;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825-1830年的印尼民族大起义,是一场“动摇了荷兰的霸权”和“推动着殖民地的解放”的伟大斗争,在亚洲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与题干时间不符,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平主义在英国广为流行。1933年,牛津大学俱乐部举办“要不要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辩论会,有275票的人赞同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为国王和国家而战,只有153票的人表示反对。这一思潮是() A.基于对一战教训的理性反思B.绥靖政策形成的温床C.表明英国青年爱国精神的缺失D.遏制战争爆发的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人类社会面临法西斯主义入侵的危险,英国人却在追求和平的方式上出现了极端倾向,盲目地拒绝一切的战争,这一极端和平主义影响到英国政治外交,使绥靖政策出台,B项正确;这一反思并不理性,甚至有些极端,排除A项;牛津大学的辩论会体现的是其盲目地拒绝一切的战争,并非指爱国精神的缺失,排除C项;这一思潮对战争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不能遏制战争的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12.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梭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才创立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由此可见,非暴力思想是()A.启蒙思想的延伸B.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表现C.种姓制度的嬗变D.东西方文明沟通交融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梭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可知,非暴力思想是在吸收东西方思想基础上创立的,说明非暴力思想是东西方文明沟通交融产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思想、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和种姓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13.20世纪30年代,卡德纳斯任墨西哥总统期间支持工农运动,取消言论限制,允许各党派自由活动,并且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还将墨西哥革命党改造成以消除政治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这些措施A.扩大了执政的群众基础B.推动了制宪运动的发展C.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D.推翻了美国的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卡德纳斯任墨西哥总统期间,奉行民众主义路线,支持工农运动,将国民革命党改造成以消除政治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结合所学可知,这扩大了执政的统治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制宪运动,排除B项;卡德纳斯的改革措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排除C项;卡德纳斯改革之前就已经推翻了美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据此可知丘吉尔A.不再反对共产主义B.开始反思绥靖政策C.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D.决定建立英、美、苏联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可知,英俄面临共同敌人的威胁,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共同反对法西斯,C项正确;丘吉尔一直反对共产主义,只是材料强调英俄面临共同敌人的威胁,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对绥靖政策的反思,排除B项;此时尚未组建反法西斯同盟,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成为难一负隅顽抗法西斯轴心国。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德国波茨坦召开会议,重申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几项重要原则。属于这些原则表现的是()A.日本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B.在朝鲜半岛建立两个独立国家C.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实施宽大处理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必须归还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波茨坦会议上,重申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则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必须归还中国,D项正确;日本由美国占领,并未被分区占领,排除A项;在朝鲜半岛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并非波茨坦会议的原则,排除B项;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实施宽大处理与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之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讨论实质性事项并作出决议,需15个理事国中9票可决,9票中必须含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五个常任理事国全体,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即可否决决议。”这一转变 A.有效避免了战争和冲突B.摒弃了集体安全的原则C.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D.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际联盟要求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而联合国则强调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这说明联合国更加突出大国的协调作用,C项正确;联合国并不能避免战争和冲突,排除A项;联合国并未放弃集体安全的原则,排除B项;材料所显示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绽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的主要原因,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所反映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答案】(1)变化:由区域商品发展为全球商品;全球棉花贸易网络逐渐建立(棉花成为全 球经济网络的重要支撑);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两点)历史因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奴隶贸易。(任两点)(2)主要原因:蒸汽机的改良;工厂制的建立;全球联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任4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工业品),亚非拉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原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变化:据材料一“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棉花的命运”结合所学得出由区域商品发展为全球商品;据材料一“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结合所学得出全球棉花贸易网络逐渐建立(棉花成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支撑);据材料一“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结合所学得出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历史因素:据材料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棉花的命运”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据材料一“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武装航运的暴力”结合所学得出早期殖民扩张;结合所学得出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据材料一“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结合所学得出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据材料一“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结合所学得出奴隶贸易。【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数以百万计的机械绽子——由蒸汽机驱动”结合所学得出蒸汽机的改良;据材料二“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结合所学得出工厂制的建立;据材料二“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结合所学得出全球联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发展);据材料二“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据材料一“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材料二“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结合所学得出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工业品),如洋布等,亚非拉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原料),如棉花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味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退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彼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的理解。(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答案】(1)关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2)理解: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共同影响: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可得,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结合所学人文主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可得,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 【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指的是完全消除了天主教及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社会蓝图,也就是说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可以从思想、经济和政治三个角度去分析其共同影响,可知思想上,三者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经济上,三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三者都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十月革命后,俄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发生了大变革,列宁的经济思想也在不断摸索中向前发展。列宁不断地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来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研究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柴昭元《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自行拟订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论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等苏共领导人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工业企业国有化和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最大限度保证前线战事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但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压制了苏俄经济的发展。列宁对此做了反思,从1921年春天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综上所述,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国情不断的修改其经济政策,对经济体制及其模式提出了改革的构想,不仅有利于苏俄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列宁不断地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来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得出论题: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论述的过程中,要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所遇到的困难说明清楚,以 及这一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战争结束之后,原有的政策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列举列宁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以及所起到的作用,最后进行总结即可。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摘编自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材料三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摘编自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矛盾焦点。用一句话概括一战爆发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英德矛盾焦点:争夺世界霸权。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原因:一战的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的隐瞒。影响:加快一战结束进程;造成大量人口伤亡;推动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 (3)对美国:美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工业生产繁荣,海外市场扩大;世界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黄金储备大幅增加。(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焦点:根据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可知争夺世界霸权。根源:结合所学一战相关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可知一战的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的隐瞒。影响:根据材料“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可知加快一战结束进程;造成大量人口伤亡;根据材料“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可知推动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05 10:54: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62.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