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北京冬奥火炬“飞扬”的设计惊艳了世界,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开创性地使用了“碳纤维”。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被誉为“黑金”。碳纤维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制备流程非常长。以制备聚丙烯腈碳纤维为例,人们需要先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制得丙烯,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后,获得聚丙烯腈原丝。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再经过浆料表面处理,然后上浆,才能得到碳纤维。整个流程包括上百个细分的工序,有两千多个要控制的参数,获取高质量碳纤维的难度可见一斑。碳纤维细如发丝,轻如鸿毛,强似钢铁,是新一代增强纤维。作为“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用碳纤维制造运载火箭、航天卫星外壳、民用飞机受力较大部件,可以让它们轻装上阵,从而降低能耗;用碳纤维制作的海上风机叶片,在减重瘦身的同时,还能增大叶片长度,提升机组发电效率;用碳纤维制作的网球拍框可以承受更强的网线拉力,使网球获得较大的初速度,碳纤维网球拍现在已经成为冠军选手必备的装备;碳纤维也可用于修复道路、桥梁和海堤,加固混凝土和建造弹性结构等等。碳纤维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会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质复合,制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易加工、耐冲击等优点。然而与其他基质复合时,碳纤维也有其自身的限制性。碳纤维表面官能团较少,化学性质不活泼且表面平滑,导致碳纤维与树脂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较弱,限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碳纤维直径较细,存在碳原子数目少、表面能低等缺点,影响了碳纤维与基质之间的粘结性。目前,对碳纤维进行改性,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正在成为研发人员的新课题。(取材于皇甫慧君、陈显明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集中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碳纤维,60年代开始投入生产,到7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碳纤维技术和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几个国家,其中日本和美国占全球的77%以上。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展开了碳纤维的技术研究,但由于基础研究落后,碳纤维的产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018年11月,我国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制造高性能碳纤维及制 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碳纤维的制备生产和应用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碳纤维产业化建设高潮,初步建立起国产碳纤维从制备、工程实践、产业建设到技术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我国已相继实现了多个系列和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而且解决了宇航级碳纤维的自主保障问题,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宇航级碳纤维技术的国家。但我国碳纤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产碳纤维整体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碳纤维市场以体育休闲等领域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国内能够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企业较少,产品性能和品质很难满足高端领域的需求。此外,尽管碳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但目前受制于高昂的价格,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将驱动碳纤维需求的爆发。预计2030年以后,我国仅工业级碳纤维就有望达到500亿量级,它带动的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应该是千亿级的。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取材于赖世伟、奈嫄嫄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碳纤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火炬开创了使用有机纤维制作碳纤维的历史。B.丙烯腈经过预氧化、碳化和上浆之后,能得到碳纤维。C.作为增强纤维,碳纤维已成为制作网球拍的必备材料。D.碳纤维自身的性质会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自行车比同样大小的普通自行车轻。B.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防弹衣更耐冲击,防护性能更强。C.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钓鱼竿比普通鱼竿成本低、强度高。D.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的桥梁比用混凝土修复的使用寿命长。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时间晚,因此产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B.完整产业链的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国碳纤维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C.多个系列和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使我国相关技术位列世界第三。D.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大规模发展。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是碳纤维价值贵重的主要原因。B.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和风电叶片等领域可被称作“降重神器”,C.通过与碳纤维复合,金属基质复合材料的强度将会有所提高。D.尽管用碳纤维制作的羽毛球拍弹性好,但产品附加值不高。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如何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进一步发展。【答案】1.D2.C3.D4.A5.(1)加强生产、复合技术改造,提高碳纤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国家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推进高性能碳纤维及制品制造。(3)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的应用。(4)抓住未来市场需求的机遇。【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开创了使用有机纤维制作碳纤维的历史”偷换概念,原文“开创性地使用了‘碳纤维’”。B.“丙烯腈”偷换概念,原文“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后,获得聚丙烯腈原丝。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再经过浆料表面处理,然后上浆,才能得到碳纤维”,可见经过预氧化、碳化和上浆之后,能得到碳纤维的是“丙烯腈原丝”。C.“碳纤维已成为制作网球拍的必备材料”曲解文意,原文“碳纤维网球拍现在已经成为冠军选手必备的装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C.“成本低”错,原文“但目前受制于高昂的价格,市场渗透率较低”,可见使用碳纤维制作钓鱼竿比普通鱼竿成本要高。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时间晚,因此”错,原文“但由于基础研究落后,碳纤维的产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可见造成我国碳纤维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基础研究落后。B.“实现了零的突破”错,原文“我国实现了碳纤维的制备生产和应用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碳纤维产业化建设高潮,初步建立起国产碳纤维从制备、工程实践、产业建设到技术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可见完整产业链的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碳纤维的制备生产和应用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而非“零的突破”。 C.“多个系列和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使我国相关技术位列世界第三”错,原文“我国已相继实现了多个系列和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而且解决了宇航级碳纤维的自主保障问题,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宇航级碳纤维技术的国家”,可见除了多个系列和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之外,还有“解决了宇航级碳纤维的自主保障问题”;此外是在“掌握宇航级碳纤维技术”方面位列世界第三,选项扩大范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是碳纤维价值贵重的主要原因”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介绍了碳纤维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作为‘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并未说明这个原因造成碳纤维价值贵重,更没有说是主要原因。从原文来看,“整个流程包括上百个细分的工序,有两千多个要控制的参数,获取高质量碳纤维的难度可见一斑”,碳纤维“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制备流程非常长”恐怕才是其价值贵重的主要原因。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碳纤维表面官能团较少,化学性质不活泼且表面平滑,导致碳纤维与树脂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较弱,限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碳纤维直径较细,存在碳原子数目少、表面能低等缺点,影响了碳纤维与基质之间的粘结性。目前,对碳纤维进行改性,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正在成为研发人员的新课题”可得出:加强生产、复合技术改造,提高碳纤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材料二“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展开了碳纤维的技术研究,但由于基础研究落后,碳纤维的产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018年11月,我国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制造高性能碳纤维及制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可得出:国家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推进高性能碳纤维及制品制造。由材料二“尽管碳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但目前受制于高昂的价格,市场渗透率较低”可得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的应用。由材料二“未来,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将驱动碳纤维需求的爆发。预计2030年以后,我国仅工业级碳纤维就有望达到500亿量级,它带动的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应该是千亿级的。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可得出:抓住未来市场需求的机遇。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乱国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顾其实,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众口熏无,贤不肖不分。以此治国,贤主犹惑之也,又况乎不肖者乎?惑者之患不自以为惑,故惑惑之中有晓焉,冥冥之中有昭焉。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然有亡者国,无二道矣。夫辞者,意之表也。鉴其表而弃其意,悖。故古之人,得其意则舍其言矣。听言者以言观意也,听言而意不可知,其与桥言【1】无择。(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桥言:乖戾之言。(2)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讷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1】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2】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取材于《荀子》)注释:【1】居借:举措。【2】党:直言。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二道矣道:主张、措施B.其与桥言无择择:区别C.其辩不若其讷也讷:言语迟钝D.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属:类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此治国听言者以言观意也B.贤主犹惑之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C.夫辞者,意之表也不好言者下也D.听言而意不可知言而非仁之中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惑惑之中有晓焉所以会在困惑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B.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也发起于下面用来效忠上面的,是建议补救C.不先虑,不早谋不能事先考虑,不能早做打算D.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说起话来很动听,言谈或多或少很适当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言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使人不能分辨贤人与不肖之才。B.人的真实想法比言语表现重要,要注重言语背后的内涵。C.能否辩小事,揭头绪、遵名分,是圣人和士君子的区别。D.因为用心不同,君子善辩有益,小人善辩则容易迷惑人。10.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述君子为什么要论辩。【答案】6.A7.A8.B9.C10.①如果说的话和意思相违背,是凶险的,使人不能分辨贤人与不肖之才,造会成国家的混乱,最终导致灭亡。②显示自己的身份,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辩小事,揭头绪、遵名分,是君子应该做的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道:主张、措施”错误。道:道路。句意:都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了。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介词,凭借,依靠;句意:靠着这些来治理国家。/听别人讲话是要通过其言语观察其思想。B.代词,它;/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贤明的君主尚且会感到疑惑。/所以君子奉行仁爱之道从不厌倦。C.用在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用在动词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句意:言辞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而不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下等的。 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听别人讲话却不了解他的思想。/说起话来如果不符合仁爱之道。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下”的意思是“臣民”,“上”的意思是“君主”,“谋救”的意思是“建议与劝阻”。句意:产生于臣民而用来效忠于君主的,就是建议与劝阻。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是圣人和士君子的区别”错误。由原文“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可知,辩论细节能明察秋毫,揭示头绪能明白清楚,固有的名分能治理好,那么圣人、士君子的身分就具备了。可见是“圣人、士君子的身分就具备了”,而不是“是圣人和士君子的区别”。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乱国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顾其实,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众口熏无,贤不肖不分”“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然有亡者国,无二道矣”可知,如果说的话和意思相违背,是凶险的,使人不能分辨贤人与不肖之才,造会成国家的混乱,最终导致灭亡。结合“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可知,显示自己身份,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辩小事,揭头绪、遵名分,是君子应该做的事。参考译文:(1)说的话是为了表达意思的。说的话和意思相违背,是凶险的。造成国家混乱的习俗是,流言很多,却不顾事实如何,一些人极力互相诋毁,一些人极力互相吹捧,诋毁的,吹捧的分别结成朋党,众口喧嚣,气势冲天,贤与不肖不能分辨。靠着这些来治理国家,贤明的君主尚且会感到疑惑,更何况不贤明的君主呢?疑惑之人的祸患是,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得道之人能在疑惑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能在昏暗之中看到光明的境界。亡国的君主,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就与夏桀、商村、周幽王、周厉王一样了。这样看来,那些遭到灭亡的国家,都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了。言辞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欣赏外在表现却抛弃思想,这是胡涂的。所以古人懂得了人的思想就用不 着听他的言语了。听别人讲话是要通过其言语观察其思想,听别人讲话却不了解他的思想,那样的言语就与乖戾之言没有区别了。(取材于《吕氏春秋》)(2)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胜过一般人。小人能说会道,是宣扬险恶之术;而君子能说会道,是宣扬仁爱之道。说起话来如果不符合仁爱之道,那么他开口说话还不如他沉默不语,他能说会道还不如他笨嘴拙舌;说起话来如果符合仁爱之道,那么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上等的了,而不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下等的。所以合乎仁爱之道的言论是十分重要的。产生于君主而用来指导臣民的,就是政策与命令;产生于臣民而用来效忠于君主的,就是建议与劝阻。所以君子奉行仁爱之道从不厌倦,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谈论它,所以说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名分。辩论细节能明察秋毫,揭示头绪能明白清楚,固有的名分能治理好,那么圣人、士君子的身分就具备了。有小人之辩说,有士君子之辩说,有圣人之辩说。事先不思考,不提早谋划,说出来就很恰当,而自与理暗合,说出的话秩然有文采、有体系,无论情况怎样千变万化,都能应变不穷,这是圣人的辩说。事先经过考虑,提前谋划过,仓促之间说出的话也能有足够的力量打动人,说出的言论有文采而又质朴平实,渊博而又正直,这是士君子的辩说。听他的言论虽然振振有词但却没有要领,任用他则多狡诈而没有成就,上不足以顺事贤明的君主,下不足以和谐百姓,然而却说话动听,言谈或多或少都很适当,完全可以称之为骄傲自大之流,这种人可称之为奸雄。圣王出现,一定要先诛杀此等人,而盗贼还在其次。因为盗贼尚且可以得到改变,而这种奸人却不会变。(取材于《荀子》)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①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九日赏菊陈与义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②。沽酒欲寿花,孔兄③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结根失所缠风霜。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1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1.C12.A13.①杜甫诗中的菊花移栽错过时节,重阳节时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开已经过时,作者表达了对甘菊开不逢时的惋惜,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②陈与义诗中的菊花正值佳节盛开,傲视群芳,作者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淡泊自适生活的向往。【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能力。C.“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可 知,此时在杜甫眼前的是尚未开放的菊花,他表达的是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说法有误。杜甫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是为了反衬,要突出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杜诗中,诗人写“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和“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菊花移栽错过时节,重阳节时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开已经过时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而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陈与义诗中,“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充分展现了菊花正值佳节盛开,傲视群芳的美好姿态,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而在“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句中,他则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表现了自己看淡功名利禄(孔兄与我违),追求淡泊、自在的文人生活的志向。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进而慨叹江月有恨,流水无情“________,________”,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2)至情往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篇就用“十年生死两茫茫。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对亡妻无法抑制的思念。(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他人的非议,王安石以盘庚为榜样,“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__”。(4)如果你有机会登五岳之首观日出,可能会看到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的“日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答案】①.不知江月待何人②.但见长江送流水③.不思量④.自难忘⑤.度义而后动⑥.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⑦.正赤如丹⑧.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量、度、悔、承。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五回借助判词、曲词等暗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命运。(1)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提到薛宝钗的“德”与林黛玉的“才”,请分别举出原著中的具体情节加以印证。(2)【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对于“怀金悼玉”,有人认为体现的是钗、黛二人的悲剧,也有人认为体现的是青年女性群体的悲剧。你认同哪种说法?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德”指薛宝钗的贤德,如宝玉挨打后,宝钗规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才”指林黛玉的诗才,如林黛玉咏菊夺魁。(2)答案示例一:我认同钗、黛二人悲剧说。因为二人同为世家贵族且都爱上贾宝玉,但一个得而不被爱,一个爱而不得。薛宝钗在家族支持下,嫁给贾宝玉,但婚后贾宝玉出家,她落得个孤苦悲凉的结局;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共读西厢,互诉衷肠,但她最终“泪尽而逝”。所以说“怀金悼玉”写的是钗、黛二人的悲剧。答案示例二:我认同青年女性群体悲剧说。因为《红楼梦》中不管是贵族少女,还是婢女,她们都具有金玉般的品质,为争得些许自由,都进行过抗争,却没有一个胜利者,如探春拒检、远嫁他乡,鸳鸯抗婚、投缳自尽。所以说“怀金悼玉”写的是青年女性群体的悲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可叹停机德”是说薛宝钗虽有合乎封建妇道的品德,但可惜依然是悲剧结局。“停机德”是对薛宝钗品格的总概括。她处处以封建道德要求自己,规范别人,不愧是位有“停机德”的“贤宝钗”。她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教导姐妹,对湘云说作诗“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事。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在林黛玉行酒令时说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她立即对黛玉讲男人“辅国治民”,女人“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更说“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香菱请史湘云谈诗,她立刻又说:“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由此可见,她的卫封建之道多么自觉、严格。更突出的是宝钗常常劝宝玉要“立身扬名”,说一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以至引起宝玉的反感,斥道:“好好的一 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尽管多次受到宝玉的冷遇、嘲讽,仍然未改变其“停机德”的品德。“堪怜咏絮才”是说林黛玉颇有才华,其命运又颇令人同情。林黛玉貌美多才,多愁多病,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天真、纯洁、热烈、执着,渴望美好的爱情,追求光明幸福,有理想。她是“风露清愁”的芙蓉,是花中的逸品,遗世独立,风骨高洁,不合时俗,具有叛逆性格,是宝玉艰难的人生途中至死不渝的知己。然而命蹇多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寄住在“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在这庸俗、丑恶、虚伪、倾轧的环境中,她感到孤寂、痛苦,她悲伤、哭泣,泪水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更以一片痴情将“咏絮才”铸成伤春悲秋的诗词来抒发心声。那催人泪下的《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还有《桃花行》、《柳絮词·唐多令》、《咏白海棠》、《咏菊》、《问菊》、《菊梦》、《五美吟》等,都令人看到了她的身世、遭际、痛苦、品格、理想,看到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从表层来看“怀金悼玉”中“金”指宝钗、“玉”指黛玉,是宝玉对钗、黛的念怀和悲悼。做为两女主人公钗、黛,作者赋予她们不同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天真率直;一个有多方的支持,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是卫道者,一个是叛逆者。作者将两人对比来写,在小说中的任何一个情节和场合的出现,其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各不相同,她们所反映的社会人生意义不同。真正体现出了“两山对峙,双水分流”的美学思想。从而在个性的冲突中去体现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三人的相互交往、相互认识中去表现她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的作者惯用对照性来使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突现。写宝钗是在做人,黛玉是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凭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当时闺阁中知识份子的感情。于是那环境容纳了迎合时代的宝钗,而扼杀了违反现实的黛玉。做为男主人公的宝玉面对宝钗的规劝和“仕途经济”的理论,以及她自觉地按照封建礼教的正统观念来塑造自己,显得温柔敦厚,随分从时。对于这些宝玉是反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的感情还是很难忘却的。宝钗的言行作为,如懂得揣摩封建家长的心理,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善于逢迎,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也很体贴帮助周围的姐妹。《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往,合于过去封建家庭中女子德、容、言、工四通八达德兼备的标准。宝玉在理智上或很敬重她,但在感情上却无法亲近她,“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这种感情和理智的矛盾,使得宝玉对宝钗只存有“怀金”之情了。但对黛玉、宝玉的爱却是从两人的情投意合开始的,她们之间的爱冰清玉洁。黛玉以一个孤女的身份被收养,先天又有着弱症,整天和 药锅作伴,即使没有爱情的折磨,她的寄以篱下的极其敏感的气质,生活在势利的贵族之家里,已足够也多愁善感了。虽然有着宝石玉爱情的滋润、但由于环境的严酷、最终使她“泪尽而逝”。黛玉的死,死后的“魂魄不曾来入梦”,使宝玉对于“情”感到了幻灭。使她深深地坠了“悼玉”之境而不能自拔,在与宝钗过了一段真实的世俗生活后,在对情的整个感到幻灭后,毅然“绝尘缘”,而归依了佛门。从深层来看“怀金悼玉”体现了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中提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接着又写道:“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而在第一回中作者写道:“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悉破闷。”另外,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其中不过几个异样女子一段);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判词、红楼十二支曲以及“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氛围。还有作品旧名《金陵十二钗》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者最初的创作冲动正是由于“金陵十二钗”们的存在而被激发出的。红楼十二支曲无愧于《红楼梦》第二组主题歌,而引子则为点睛也。“书之本旨”是为一群青年女子作传,即“使闺阁昭传”描写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毁灭的人生悲剧。就本书的作意、大观园中女子都是聪明美丽的、故有怀念之情、传入之意、否则作者就不写“金陵十二钗”了。书中洋溢着的女性的崇尚,对寄存在青年女子身上的真善美和才学识的尊敬,对制约着女子命运的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的深刻透视。可以说《红档梦》在表现青年女子的价值、尊严和悲剧美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仍然是别的作品不可企及的。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人闲桂花落①长江岸边,桂花悄悄地开了。②桂花乃一种寻常又不寻常的花。它一直活在古老的神话里,月亮上的那株桂花,吴刚砍了千万年,也没砍尽。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有如此非凡的想象。桂花就那样漂浮在我们的头顶,漂浮在月亮上,一漂几千年。它也一直活在唐诗宋词里那一片诗的汪洋大海,生长着数不胜数的桂花,几乎每一个诗人,都有一株甚至几株属于他自己的桂花。更多可观可嗅可触的桂花,终归还在烟火人间,在一个个寻常不过的庭前屋后,也在某个笙歌款款或荒败落寞的院子里,孤独地生长,无须任何竹石花草的陪伴与亭台楼阁的布置。③平时,桂花从来都是不怎么显眼的,它花朵细碎,在花形上并不具有与百花争艳的资本。它只是自言自语地活着,在风里点点头,晃晃身子,在雨里无遮无盖地淋个透湿,鸟儿会不打招呼地随意歇落在它 的枝头,虫子也可以在它身上悄无声息地爬来爬去……直到秋天,到了秋天的某一时刻,它才被人们悠然地甚至突然地想了起来。所谓“某一时刻”,便是秋天。那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忙完农事之后的季节,这时的人,才有了点儿闲暇,突然闻到了桂花的香气,也看到了桂花。作为诗人,王维似乎最早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那句与桂花相连的名句,便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诞生了,诞生在那首《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④春山夜半,夜色宁静,山野空寂,他竟听到了簌簌桂花飘落。细斟,发觉王维真想说的,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桂花,而是春山之夜的那点“闲”,那点“空”——山寂冥,人闲适,他才听到桂花飘落,月洒青山,山鸟夜飞,不时撒下的几声鸟鸣,一直在春山里回荡。也就那样,诗人赢得了一点道心。⑤闲,是《鸟鸣涧》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处。而我再次想起桂花,却是秋天,正在故乡滨江步道上悠悠而行——自然,也是闲着的。⑥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沿江一带密麻的绿植里,也有桂花树。我根本就没想过——有或没有桂花树,都不奇怪。但那个清晨,幽隐的桂花香气,不时迎面扑来。淡淡秋阳下,我一抬头,就看到了高大的桂花树,挂满了淡金色的桂花,一嘟噜一嘟噜,煞是好看。而放眼望去,桂花树不止一株两株,而是一直地绵延开去。早些天,傍晚溜达时,就闻到过淡淡的幽香,料想是该有桂花树的,到了这个清晨,才发现江边的桂花树,竟有如此壮阔的阵容——一边是浩荡却无声的长江,一边是一道隐形却博大的花香,如是,人行其间,感到的,便是这样的秋日那有些特异的魅惑,以及甚为开阔的舒爽了。⑦不禁想,充盈于《鸟鸣涧》里的闲,到底是什么呢?闲,不完全是个时间概念,它首先是个心理概念,心先得“空”,得淡。淡,据说是一种品味。王维是一例,孟浩然是另一例。当功名心渐渐淡下来时,那首《宿建德江》便问世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⑧做这种近乎白描的诗,是孟浩然的拿手好戏:“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闻一多语)诗如此,花亦如此。桂花,恰好开在闲适季节。农事完毕,稼禾归仓,要不,我们的先人,哪有心情去看月亮,赏桂花呢?⑨这是我头一次在桂花飘香季节,走在家乡那条滨江大道上。在远方,我住的院子里,也种有桂花,据说是新品种,四季桂花,一年到头都会开。我日常都会从那里走过,平时几乎没见有人去搭理它,我也一样——人们走路时脚步匆匆,总是很忙。有一天,也是偶然,在一个夜晚路过那里,闻到了桂花香,才觉出桂花开了。记忆中的那种桂花香,似乎没长江边的桂花这么浓郁,这么博大。毕竟大江边的桂花,只是慢慢生长,蓄积了整整一年,一直让花香憋着,憋着,憋足了劲,直到秋天,到人们大都闲了下来,或至少在心理上闲了下来,它才尽情怒放。 ⑩那一带长江边,自先秦至唐宋以降,来来往往,走过了无数诗人。如是秋天,那些乘一叶扁舟“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人们,不可能闻不到江边的桂花香吧?⑪桂花跟梅花一样,花都细碎,却质胜于形,跟梅花一样,以馨香取胜,俗称“桂魄梅魂”。我们真的很少去注意它们的外形,享用的只是它们的芬芳。那天从江边走回来,路过菜市时,一个估计来自近郊的老农,蹲守在一个小提篮后,篮子里面装满了细细碎碎的、暗金色、颗粒状的东西。我愣看了几眼,问是什么,回说是桂花。问是卖的吗,多少一斤,答说五十。想想,一斤,就是一大堆桂花了,卖五十元也不算贵。猜想老农大约也是秋后得闲了,才去采摘桂花的,但他的闲,跟写“人闲桂花落”的王维,肯定不一样——爬高下低地去采桂花,料想不会是件轻松的事。他未必读过王维的诗,兴许他只是有点喜欢桂花,知道城里有些人也喜欢桂花。便趁着那样一点“闲”,去费心费力地采了,又跑到城里,想卖给那些喜欢桂花,也懂得桂花的人。这么一想,倒觉着那略略有点佝偻的身子里,也有点灵魂的芬芳了。可惜,不是每个人都真懂得那点闲、那点淡——包括我。简单的事情,其实又很复杂——不管是王维的诗,还是老农的桂花。(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漂浮在我们的头顶漂浮:存在、停留B.笙歌款款款款:和乐的样子C.它只是自言自语地活着自言自语:安闲、自在D.是孟浩然的拿手好戏拿手好戏:擅长的本领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桂花活在神话和唐诗宋词里,表现出桂花在传统文化中不寻常的意义。B.作者引用闻一多对孟浩然诗作的评价,意在说明赏桂花需要闲适的心境。C.作者质疑老农不辞辛苦采摘桂花并卖给城里喜欢、懂得桂花的人的做法。D.文章语言典雅优美,既有多处诗句引用,也有“月洒青山”等诗意表达。18.作者为什么说“记忆中的那种桂花香,似乎没长江边的桂花这么浓郁,这么博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原因。19.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标题“人闲桂花落”包含哪些涵义。【答案】16.C17.C18.①记忆中院子里一年到头都开的四季桂花,“我”在匆忙中很少注意并闻到花香,所以印象中桂花香味淡。②长江边的桂花树数量多、绵延不断,花香积蓄了一年在秋天释放,阵容壮阔,令人感到开阔的舒爽,“我”闲下来才感到花香的浓郁、博大。19.①人们往往在闲暇时,才会注意到不显眼的桂花。 ②诗人心境闲适,淡泊功名,听到桂花飘落,赢得一点道心。③老农秋后得闲,不汲汲于利,采卖桂花,感知、传递桂花之美。【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中词语的意义的能力。C.根据原文“平时,桂花从来都是不怎么显眼的,它花朵细碎,在花形上并不具有与百花争艳的资本。它只是自言自语地活着,在风里点点头,晃晃身子,在雨里无遮无盖地淋个透湿……”可知,此处的“自言自语”侧重于不显眼、不被人注意的意思。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作者质疑老农”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这么一想,倒觉着那略略有点佝偻的身子里,也有点灵魂的芬芳了”可知,作者是欣赏老农的,并没有质疑。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根据原文“在远方,我住的院子里,也种有桂花,据说是新品种,四季桂花,一年到头都会开。我日常都会从那里走过,平时几乎没见有人去搭理它,我也一样——人们走路时脚步匆匆,总是很忙”可知,记忆中院子里一年到头都开的四季桂花,“我”在匆忙中很少注意并闻到花香,所以印象中桂花香味淡。根据原文“而放眼望去,桂花树不止一株两株,而是一直地绵延开去……到了这个清晨,才发现江边的桂花树,竟有如此壮阔的阵容——一边是浩荡却无声的长江,一边是一道隐形却博大的花香”“毕竟大江边的桂花,只是慢慢生长,蓄积了整整一年,一直让花香憋着,憋着,憋足了劲,直到秋天,到人们大都闲了下来,或至少在心理上闲了下来,它才尽情怒放”可知,长江边的桂花树数量多、绵延不断,花香积蓄了一年在秋天释放,阵容壮阔,令人感到开阔的舒爽,“我”闲下来才感到花香的浓郁、博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的内涵的能力。根据原文“那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忙完农事之后的季节,这时的人,才有了点儿闲暇,突然闻到了桂花的香气,也看到了桂花”“直到秋天,到人们大都闲了下来,或至少在心理上闲了下来,它才尽情怒放”可知,标题的“人闲桂花落”首先指人们往往在闲暇时,才会注意到不显眼的桂花。根据原文“他才听到桂花飘落,月洒青山,山鸟夜飞,不时撒下的几声鸟鸣,一直在春山里回荡。也就那样,诗人赢得了一点道心”“闲,不完全是个时间概念,它首先是个心理概念,心先得‘空’,得淡。 淡,据说是一种品味……当功名心渐渐淡下来时,那首《宿建德江》便问世了”可知,标题的“人闲桂花落”也指诗人心境闲适,淡泊功名,听到桂花飘落,赢得一点道心。根据原文“他未必读过王维的诗,兴许他只是有点喜欢桂花,知道城里有些人也喜欢桂花……这么一想,倒觉着那略略有点佝偻的身子里,也有点灵魂的芬芳了”可知,标题的“人闲桂花落”也指老农秋后得闲,不汲汲于利,采卖桂花,感知、传递桂花之美。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①大兴机场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宽度。②大兴机场通航,北京迎来“双枢纽”时代自然意义非凡,而且今时今日,“中国制造”已不再满足于经略一城一地。③大兴机场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向北46公里是天安门,向东北54公里可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向西南55公里为雄安新区,向东南82公里是天津市区。④大兴机场承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力雄安建设科技发展新高地,联程联运辐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⑤而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国际航线通航,大兴机场也将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新国门”。(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②句中的“而且”应该改为“但是”。B.②句中的“再”删去之后会改变句意。C.③句中的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D.③④⑤句中“大兴机场”应改为“它”(2)④句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改正并将改写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A(2)承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语境中“今时今日,‘中国制造’已不再满足于经略一城一地”与前句“北京迎来‘双枢纽’时代自然意义非凡”是转折关系,“而且”应该改为“但是”。B.“不再满足”和“不满足”意思不同,如果删去“再”则改变句意。C.画线部分不可以互换位置。“向北46公里是天安门”“向东北54公里可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向西南55公里为雄安新区”“向东南82公里是天津市区”是依据距离“大兴机场”距离的远近进行安排的,如果互换位置,显得无序。D.③④⑤句中“大兴机场”不应改为“它”。③句前面句子主语是“中国制造”,换成“它”语意不明;③句末尾是“天津市区”,④句如用“它”同样会造成表意不明;⑤句前句子主语是“联程联运辐射”, 如换成“它”仍然造成表意不明。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④句画线的语句的语病主要是成分残缺。“承担”缺少中心语,在“功能”后添上“的重任”。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1.五四青年节,校团委计划组织同学们沿“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东交民巷——赵家楼遗址”路线行走、探访。请你为这一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答案】宣传口号:探访革命圣地,追寻先辈足迹,不忘屈辱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设计理由:本次活动是为五四青年节献礼,旨在通过探访革命圣地、历史遗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设计宣传口号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题,并充分挖掘探访对象的思想教育内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实用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为校团委组织的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该活动的背景是五四青年节,参加人员为学校学生,注意宣传口号应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这是一次行走、探访活动,路线为“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东交民巷——赵家楼遗址”。我们有必要对探访对象进行了解:“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1918年至1923年间,这里汇集了一批中国先进的专家学者和知识青年,他们以北大红楼为平台,传播各种思想,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而学习、思索、辩论、实践。“新青年编辑部”,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东交民巷”,全长约为1.6公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赵家楼遗址”位于北京长安街东端之北,原为明代在位时间仅6年的明穆宗隆庆朝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的宅邸,后来成为曹汝霖的第宅。因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事件而闻名中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此不难发现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拟写宣传口号时注意紧扣活动的主题。写作思路:设计宣传口号,我们可以从活动主题出发,突出探访对象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如到探访之地感受思想火种的传播,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在历史中遗存中感悟屈辱等。注意文字简练、意义鲜明。 设计理由,主要陈述宣传口号与活动主题的关系,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尤其要强调本次活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教育作用。如“北大红楼”和“新青年编辑部”侧重对学生思想火种的点播,“东交民巷”和“赵家楼遗址”侧重宣传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22.微写作。现代社会,人们上下班路上学习,出门旅游不停打卡,追剧加快视频播放速度……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倍速”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以“倍速模式”为代表的快餐文化,特点是快,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学”完了知识、打卡了景点、知道了故事脉络,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体会不到浸入其中的感受。“倍速模式”能给我们节省一些时间,但也有诸多弊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千万不要让“倍速模式”主宰我们,既要追求速度,也要学会欣赏路边的风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为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本题首先从路上学习、旅游打卡、视频播放等角度,多方面展现当代社会进入“倍速”模式的现实情况。然后要求学生针对当代社会这种无处不在的“倍速”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倍速”模式,有它产生的现实环境,也有它的优点,如“下班路上学习”,体现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求;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如“出门旅游不停打卡”“追剧加快视频播放速度”有可能会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旅游要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也要精神愉悦,重视心灵体验,如果注意力放在“打卡”上,则有可能会忽视内心体验。写作思路指导:写作时,首先应当理清这种“倍速”模式盛行的原因:当下青年人生活节奏加快,“996”工作制盛行,工作占据生活的大部分,因此留给很多事情的时间短之又短。除此之外,各行各业追求利益等也是一个客观原因。对此,可明确表达自己认可或反对这一模式的原因,并找到眼前和长远的利或弊作为自己的论据。例如:利——倍速模式能够大大节省时间,原本需要几个小时做完的事情,我们现在可以花很少时间就完成。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下,剩下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其他想做的事。弊——体现青年人急躁的心态,追求速度却不关注质量等,反而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行为。23.请以“最好的模样”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答案】例文: 最好的模样美好的事物需要去创造,创造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正如安徒生所说的:“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是的,雄鹰要展翅翱翔;锦鲤要追波逐浪。在青春中奋斗,在青春中拼搏,才是我们最好的模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以“最好的模样”为题,可把“奋斗”“拼搏”作为关键词,只有奋斗和拼搏,青年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才能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直面时代主题、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自身成长、传递正能量,书写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最”强调“美”的程度极深,突出带给自己情感上的冲击,心灵上的感受极其强烈和难忘。“好”原意指外观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在这里可以引申为有意义或者精彩等。从这一角度讲,“最好的模样”又可指人们拼搏向前、砥砺进取的精神风貌,当然也可以延展到集体、民族。可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写作思路:以“最好的模样”为题写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可以展开想象,描写盎然的春景,赞美自然景物,想象冬去春来之时万物的美好状态;或者表达对青年的鞭策和激励,凸显于困境中走出后的奋力前行。若把“最好的模样”虚化为集体或民族,则可以抒发对他们的热爱和歌颂,赞美凝聚体,赞美团结的力量,赞美集体的智慧和共同奋斗,以及催人奋进的家国情怀。从下而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4.作文。近年来,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日渐成为潮流:复古精致的中式糕点深受大众喜爱,中国自有品牌的运动装备在奥运赛场上频频亮相,中国航空航天文创热销海内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说国潮”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一道命题作文题。 题目中的“国潮”是指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日渐成为潮流。如材料中提到的“复古精致的中式糕点”“中国自有品牌的运动装备”“中国航空航天文创”;如故宫博物院国潮+IP的文创产品,带火众多网红爆款;如新式茶饮品牌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纷纷融入国潮元素等。所谓“国潮”,简单来说就是“国风+潮流”。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使产品更具时尚感。近年来,伴随国潮经济不断发展,中国风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这些产品甚至也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国潮”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实质上是国内品牌的自主创新。“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这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说,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国潮产品的流行,也是对民族情感的唤起,是对爱国情怀的倡导。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亮明观点,如“国潮唤醒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正文部分可以列举“国潮”现象,分析背后原因,论述“国潮”的意义等。论证方面,可采用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列举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也可列举李宁,故宫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的热销等事例,论证文化和商品融合的好处,以唤醒中华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立意:1.国潮唤醒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国潮应把产品和文化融合,并不断创新。3.国潮激发爱国情怀。25.作文。请以“逆风飞翔”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对于试题给出的标题“逆风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鱼冲波而上,不损其鳞;鸟溯风而翔,全用其羽。”鱼儿拥有逆流而上的勇气,鸟儿也有逆风飞翔的斗志。而对我们来说,苦难和挫折伴随,人就像是一只逆风飞翔的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想要逆风飞翔,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对于题目,应该认识到,相比对“顺风”所代表的自由、幸福、快乐等生活中的“顺境”而言,“逆风”相当于生活中的“逆境”,即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人们往往在顺境中过得安逸自然,在逆境中总是要退缩、躲避。但惟有敢于“逆风飞翔”,才有可能穿过风浪,迎来成功。因此,本题目大致可理解为人生难免会遇到逆风的时候,但是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自暴自弃。试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对此,可以尝试将鸟儿“逆风飞翔”作为切入点,引出“逆风”之含义理解。但写作重点,还是应讲述某个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感动自己鼓舞自己的旁人)如何努力克服困难,搏击风浪,最终取得成功的经过。当然,最后还可适当予以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比如: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当志存高远,而逆流,逆风的方向最适合游泳、最适合飞翔。而我们若欲行高远,须识得逆流,辨别逆风,去击水中流,奋飞长空。立意:1.享受青春逆风“飞翔”的快意。2.尽展逆风“飞翔”的姿态。3.直面挫折,逆风飞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2 19:00:02 页数:23
价格:¥3 大小:57.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