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材料二:在远古,南方文化发育迟于北方,荆楚曾长期遭受华夏文明的歧视与征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未采录楚风,原因或许就在这里。至战国末期,楚文化已相当发达,形成与北方并驾齐驱之势,但文化边界却仍是清晰的。《诗经》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文明形态。在《诗经》里,不论是庙堂颂歌,还是田野风咏,都情感质朴,缺少想象。而这时的楚地却仍是神话的沃野。屈原创立的楚辞形式上与《诗经》迥异,句式、篇幅不拘长短,随物赋形,曲尽幽情,诗的表现力得到大解放。《离骚》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最辉煌的抒情诗篇之一,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从此《诗经》《离骚》并峙,进而风骚并称,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在华夏文明走向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潮激荡且主流已显。这一大潮中的楚文化却仍保持青春气象,狂热,纯洁,生猛,并具原始气息。屈原是这一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它的极端代表。屈原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屈原陷入困境,导源于楚国陷入困境。由于六国从未有过真正成功的合纵,秦国的连横动作却每每奏效,楚国很快就面临着风声鹤唳的局面。天下大势,屈原看得分明,他始终力主联齐抗秦。他屡次出使齐国,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可是他的主张与奋斗却一再受挫,楚国逐步陷入为秦摆布的状态。屈原亦渐被疏远,直至被流放。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却为秦扣押,三年后客死异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于是,屈原绝望,赋《怀沙》,投汨罗江自沉。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早就认可天下必将重新归于一统,形成“新天下”。“天下”重于国家,是诸子的共识。到战国时,“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士子们有空前的活动空间。但在这样一个爱国感情相对稀薄的时代,屈原却把自己与楚国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不断有后人发问:凭屈原的才能,何国不容?何不弃楚而去?屈原不是不明白,而是做不到。屈原并非不认可诸子的天下观,但天下即使不是由楚来统一,也至少要长久保存楚国,这是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他融合吸收以儒为主的诸子思想,称道尧舜禹汤,主张仁政,其主导思想是北方的,情感文化却是南方楚国的。作为楚国贵族,世代与国家关联极深,而他本人一度成为政坛中心人物。这一切决定了屈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楚国如为人吞灭,在他是不能接受的。举目天下,无处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不是天下不能,是他不能。屈原之乡,是广袤的遍生橘树的楚国。葬自己于楚国水土,是屈原最终只能做的事。(取材自夏立君文,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从未出现“怪力乱神”的踪迹,说明与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比,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B.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想象奇特、浪漫。C.屈原创立的楚辞句式、篇幅不拘长短,有助于诗歌的表现力得到解放。D.春秋战国时期,天下重于国家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因此“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B.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C.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未采录楚风的原因是当时的楚文化不受重视。D.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为了联齐抗秦,所以被秦国扣押,最后客死异国。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A.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B.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D.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分析屈原“不弃楚而去”的原因。【答案】1.A2.A3.B4.①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楚文化;②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③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④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5.①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是要长久保存楚国。②屈原的情感文化是南方楚国的。③屈原的贵族身份、政治地位和经历已让他与楚国休戚与共。④只有楚国才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诗经》中从未出现‘怪力乱神’的踪迹”错误。结合“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可知,《诗经》在孔子未删前有“怪力乱神” 的踪迹。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可知,原文只是说“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并没有说“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C.“……原因是当时的楚文化不受重视”错误。由原文“在远古,南方文化发育迟于北方,荆楚曾长期遭受华夏文明的歧视与征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未采录楚风,原因或许就在这里”可知,原文说的是“原因或许就在这里”,选项说的过于绝对。D.“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为了联齐抗秦”错误。由原文“天下大势,屈原看得分明,他始终力主联齐抗秦。他屡次出使齐国,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可是他的主张与奋斗却一再受挫,楚国逐步陷入为秦摆布的状态。屈原亦渐被疏远,直至被流放。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却为秦扣押,三年后客死异国”可知,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被秦摆布,屈原的联齐抗秦一再受挫,说明楚怀王没有联齐抗秦。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CD项都出自于《离骚》,体现了“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B.出自于《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可知,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楚文化;由第二段关键句“《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可知,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由第三段关键句“《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可知,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 的祭神歌舞的延续;由第四段关键句“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可知,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结合“屈原并非不认可诸子的天下观,但天下即使不是由楚来统一,也至少要长久保存楚国,这是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可知,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是要长久保存楚国。结合“他融合吸收以儒为主的诸子思想,称道尧舜禹汤,主张仁政,其主导思想是北方的,情感文化却是南方楚国的”可知,屈原的情感文化是南方楚国的。结合“作为楚国贵族,世代与国家关联极深,而他本人一度成为政坛中心人物。这一切决定了屈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楚国如为人吞灭,在他是不能接受的”可知,屈原的贵族身份、政治地位和经历已让他与楚国休戚与共。结合“举目天下,无处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不是天下不能,是他不能。屈原之乡,是广袤的遍生橘树的楚国。葬自己于楚国水土,是屈原最终只能做的事”可知,只有楚国才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三年(节选)肖江虹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口。笑逐颜开的父亲赶忙上去握住一个年轻人的手使劲摇,说:辛苦了辛苦了。年轻人戴副眼镜,眼镜右边的架子骨折过,用黑色的棉线实施了包扎。尘灰没能掩住他脸上的羞涩,他慢慢把手抽离,指了指后面一个又矮又黑的中年人对父亲说:他才是工头。建筑队的临时住所安排在学校食堂。我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这群人默默地打着地铺。我注意到了他,那个戴着断腿眼镜的人。他一共从包里掏出来四样东西:铺盖卷、一个包子、两套换洗衣服和几本书。我至今还记得书名:《罪与罚》《几何原理》《我的世界观》《清宫十三朝演义》。……通过半个月的观察,我注意到,这个眼镜其实啥都不会干,是典型的混在工人阶级里的寄生虫。他抹不了灰,修不了石,拉不了线,砌不了砖。他唯一能干的就是挑灰浆,一 担灰浆在他肩上摇摇欲坠。他的瘦弱比父亲更甚:父亲瘦而矮,底盘低,风要撩起来得抄底;他瘦而高,肩膀以上基本都在风中,所以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如何抵御不被北风带走上了。一担灰浆从挑起到落下短短一百米距离,他能给你走出西天取经的九死一生来。工地上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但凡有声音响起,那一定是工人们在诅咒这个戴断腿眼镜的四川老乡。“卢开智,整哪样,你是爬过来呢吗?”“眼镜儿,整快点噻!你狗日的是蹲在那里吃灰浆吗?”“挑灰浆的,麻利点嘛!属王八呢吗?”接下来,就是卢开智不停的应答声:要得要得,马上马上,快了快了——这个在工地上地位和地基一样低的断腿眼镜,连在娱乐场所都不能翻身。工人们晚上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电视在我家客厅。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卢开智基本都在靠门的最后一排,脖子不伸长,连包青天和展大侠都分不清楚。这个时候,我都在里屋做作业。我最怕的是数学,特别是几何,一个扁平的图案,硬是要求你看出三维来,鼓着眼足足瞪了二十分钟,他妈还是扁平的。不得已,只能推开门对坐电视前排的父亲说,爸,这道数学题我不会。父亲拿过作业看了半天,摇着头说,我也不会。场面尴尬,屋里的氛围瞬间就僵了,四川内江工程建筑队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父亲,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他妈不是人民教师吗?还是校长,你连道初二的数学题都不会?父亲四下环顾,读出了一众眼神里的恶毒,然后一字一顿说:看哪样看?老子是教语文的。突然门边一个声音响起:要不我看看?父亲迟疑了一下,把手里的纸片递了过去,纸片几经辗转,最后到了那只细长粗糙皱皮发白的手中。卢开智把眼睛凑到纸面看了好半天,一声不吭,父亲走过去一把从他手里抄过纸片,手指隔空对我一戳,说,去问你的数学老师,他一个挑灰浆的懂个㞗。卢开智抬了抬鼻梁上的断腿眼镜,仰头看着父亲,轻声说,一共五种解法,我是看哪种解法更适合他。面对摆在面前的五种解法,我仿佛看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不怀好意和诡诈异常。为了让我的数学老师看看,如今,我身后站着的可是风清扬,我特意选了最难的那一种。那天数学课上,我的数学老师盯着我的作业沉思了八分钟二十五秒,其间共抬起头看了我四次,最后他说,你回去问问教你做题的人,这样简单的一道初中二年级数学题,有必要用到微积分吗?教学楼一楼完成主体,无双镇下雪了,悄无声息下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天地间都是耀眼的白。恰逢周末,静寂的校园里看不见一个人,几只麻雀在雪地上起起落落,那些平 日里刺眼的脏乱和坑洼,都被贴心地一一掩盖。我捏着父亲给我的十块钱,小心翼翼寻找着出去的路。转过蓄水池,我看见肥嘟嘟的操场上立着一架枯瘦的躯体,他正沿着篮球架慢慢挪动着脚步,远远看见我,他朝我笑笑。我朝他点点头,他扶了扶眼镜,说:恁个早就出门啊?出去买点东西,我答。今天歇工,雪太大了,大家都还在睡瞌睡哩!他又说。那你跑出来干啥?我问他。他紧了紧身上又皱又薄的西装,拢起手放在嘴边哈了一口气说,雪天多难得啊?不赶紧看看很快就化了。从镇上回来,雪地上已经看不见他。环顾空寂的四野,心里有些失落。走到高处,我回身又看了一眼肥实的操场,居然发现了一朵玫瑰花,对,就是那人用脚走出来的一朵玫瑰花,正在呼啸的风中绽放。教学楼主体完工,学校请建筑队吃饭,场面铺得很大,父亲专门让人买回来一头猪。猪肉当然得搭配本地苞谷酒,一块钱一斤,纯粮食酿造,度数高,不上头。才下去两碗,工头就向工人们打招呼:明天要干活,都不要喝了。正在兴头上的工人们面面相觑,咬牙瞪眼看着工头。这时一个声音在食堂西边的角落响起:难得一顿,要尽兴嘛!工头转身一看,那头卢开智满脸通红,工头手指隔空一戳,说:干活懒散,吃饭大碗,你还有脸说?马上放下碗给老子滚回去。卢开智酒碗往桌上一掼,脖子一直,说:你是资本家吗?资本家都比你好。工头眼一横,撩起衣袖就准备冲过去,父亲一把拉住了他,慢条斯理地说:他说得对,要尽兴嘛!工头努力挤出一线笑,两手一摊,说:许校长,你的活路,你说了算。那晚父亲喝了不少,拉着同样步履踉跄的卢开智到家里,他们俩先是坐在我家破了洞的沙发上骂工头,他们还花了一个多小时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几乎是在争吵中结束了这个话题。卢开智打了个哈欠,站起来。他说:该回去睡觉了,明天贴外墙砖,还要挑灰浆呢!父亲喊住他,从里屋拿出了一副围棋,吹了吹棋盘上的灰尘,说:来一盘?卢开智一看到棋盘,眼睛直勾勾盯着父亲问:校长还会这个?父亲怅然一叹:无双镇地窄人稀,我十年未逢敌手。父亲执黑先行,落下一子说:就一盘,不影响你明天挑灰浆。卢开智盯着棋盘摇了摇头说:有棋下,管他妈啥子卵灰浆哟!父亲哈哈大笑,说:还是第一次听你娃开黄腔呢!卢开智缩缩脖子,其声如蚊:酒壮人胆嘛!确实不影响挑灰浆,棋局半小时就结束了。无双镇的独孤求败和四川内江建筑工程队的灰浆工人卢开智酒后对弈,行棋未到中盘便投子认负。胜者摇摇晃晃离开后,父亲盯着棋盘足足看了一个小时,还自言自语:为啥子输得他妈这样快哟!……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A.小说以少年的视角,以追忆往事的方式,极力渲染了一位不像工人的工人卢开智的传奇性与神秘性。B.小说语言诙谐幽默又内敛动人,如“一担灰浆从挑起到落下短短一百米距离,他能给你走出西天取经的九死一生来。”“我看见肥嘟嘟的操场上立着一架枯瘦的躯体”等。C.卢开智乍到学校,开始收拾铺盖,这时作者对他所带行李进行了详细介绍,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的贫瘠,表达对他的同情。D.小说在艺术结构上不过分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故事,作品具有很强的生活感和真实性。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父亲迟疑了一下,把手里的纸片递了过去,纸片几经辗转,最后到了那只细长粗糙皱皮发白的手中”,看似平静的叙写,让我们读者读出一种沉潜的悲剧感。B.小说中间部分详写了工人们对卢开智挑灰浆动作慢的诅咒,是作者想借此形象地表明:在其他工人面前,卢开智是唯一的弱者。C.“那天数学课上,我的数学老师盯着我的作业沉思了八分钟二十五秒,其间抬头看了我四次”,这里数字的精准运用,既是细节描写又是夸张,传神地写出数学老师当时内心的震惊与不可思议,从而侧面烘托了卢开智的形象。D.卢开智在雪地上用脚印留下一朵玫瑰花,“在呼啸的风中绽放”,这里的玫瑰花象征着卢开智对爱情的渴求。8.小说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作用?9.请结合全文,简析父亲这个角色对于塑造卢开智这一主人公的作用。【答案】6.C7.D8.特点:描写出了清晨操场白雪覆盖、一片茫茫又寂静冷清的景象。作用:①渲染了静寂阴冷的气氛。②烘托出卢开智大清早起来,独自一人欣赏雪景的诗意的(“特立独行的”或“内心有追求的”或“热爱生活的”等)形象。③引出下文“我”与卢开智在操场相遇、对话及“我”发现卢开智在雪地上走出一朵玫瑰花等情节。9.①对比反衬。同样一道几何题,父亲解不出,卢开智却一下解出五种;跟卢开智下棋,行棋未到中盘,父亲就投子认负。这些都衬托出了卢开智数学上的智慧及棋艺的高超。②正面映衬。父亲跟卢开智一起骂工头;一起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最后在争吵中结束这个话题。这里以父亲的形象正面映衬了卢开智的反抗意识与有思想、有主见。③先抑后扬。父亲一开始并不看好卢开智,认为他干活不行,做题不会。所以卢开智在“我”家看电视时,被挤在最后排门边,父亲也没在意。到后来随着接触,父亲逐渐了解了卢开智,与卢开智也处成了朋友一样的关系。小说通过父亲态度的转变,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卢开智这一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立体。④小说开头因父亲的一个误认,引出小说主人公卢开智,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建筑队中与众不同的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表达效果的能力。C.“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的贫瘠”有误。作者对其行李,重点在于展示“书”,这样写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虽贫瘠,精神却很丰富。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里的玫瑰花象征着卢开智对爱情的渴求”有误。这在文中找不到与爱情的相关根据,根据全文可知,此处表现的应是卢开智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对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的向往。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作者对雪天描写中,“耀眼的白”“静寂”“看不见一个人”“都被贴心地一一掩盖”等,充分说明了雪后清晨操场白雪覆盖、一片茫茫又寂静冷清的景象。而作者之所以要描写雪后操场如此安静的场景,正是为了渲染静寂阴冷的气氛,而这气氛,也使得操场上空无一人。结合后文“恰逢周末,静寂的校园里看不见一个人,几只麻雀在雪地上起起落落”“转过蓄水池,我看见肥嘟嘟的操场上立着一架枯瘦的躯体,他正沿着篮球架慢慢挪动着脚步,远远看见我,他朝我笑笑”可知,此处对雪景的描写,是为了以雪后之寂静,烘托出卢开智大清早起来,独自一人欣赏雪景的诗意的(“特立独行的”或“内心有追求的”或“热爱生活的”等)形象。结合后文“我朝他点点头,他扶了扶眼镜,说:恁个早就出门啊?出去买点东西,我答。今天歇工,雪太大了,大家都还在睡瞌睡哩!他又说。那你跑出来干啥?我问他。他紧了紧身上又皱又薄的西装,拢起手放在嘴边哈了一口气说,雪天多难得啊?不赶紧看看很快就化了”“走到高处,我回身又看了一眼肥实的操场,居然发现了一朵玫瑰花,对,就是那人用脚走出来的一朵玫瑰花,正在呼啸的风中绽放”可知,此处对雪景的描写,是为了引出下文“我”与卢开智在操场相遇、对话及“我”发现卢开智在雪地上走出一朵玫瑰花等情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父亲拿过作业看了半天,摇着头说,我也不会”“场面尴尬,屋里的氛围瞬间就僵了,四川内江工程建筑队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父亲,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他妈不是人民教师吗?还是校长,你连道初二的数学题都不会?”“胜者摇摇晃晃离开后,父亲盯着棋盘足足看了一个小时,还自言自语:为啥子输得他妈这样快哟!”可知,同样一道几何题,父亲解不出,卢开智却一下解出五种;跟卢开智下棋,行棋未到中盘,父亲就投子认负。所以,作者在这里写父亲,是为了对比反衬,衬托出卢开智数学上的智慧及棋艺的高超。根据原文“工头眼一横,撩起衣袖就准备冲过去,父亲一把拉住了他,慢条斯理地说:他说得对,要尽兴嘛!”“他们俩先是坐在我家破了洞的沙发上骂工头,他们还花了一个多小时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几乎是在争吵中结束了这个话题”可知,这里写父亲是正面映衬,以父亲的形象正面映衬了卢开智的反抗意识与有思想、有主见。根据原文前后,从“这个在工地上地位和地基一样低的断腿眼镜,连在娱乐场所都不能翻身……卢开智基本都在靠门的最后一排,脖子不伸长,连包青天和展大侠都分不清楚”到“他们俩先是坐在我家破了洞的沙发上骂工头,他们还花了一个多小时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几乎是在争吵中结束了这个话题”“父亲喊住他,从里屋拿出了一副围棋,吹了吹棋盘上的灰尘,说:来一盘?”可知,从文章开头到最后,父亲对卢开智的态度产生了变化。父亲一开始并不看好卢开智,认为他干活不行,做题不会。所以卢开智在“我”家看电视时,被挤在最后排门边,父亲也没在意。到后来随着接触,父亲逐渐了解了卢开智,与卢开智也处成了朋友一样的关系。小说通过父亲态度的转变,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卢开智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根据原文“笑逐颜开的父亲赶忙上去握住一个年轻人的手使劲摇,说:辛苦了辛苦了……尘灰没能掩住他脸上的羞涩,他慢慢把手抽离,指了指后面一个又矮又黑的中年人对父亲说:他才是工头”可知,小说开头因父亲的一个误认,引出小说主人公卢开智,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建筑队中与众不同的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乙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③砻:磨刀石。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B.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C.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D.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移之官理”的“理”和乙文“万国既理”的“理”,都是治、治理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B.乙文中的“绳墨”指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是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在《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喻指准绳、准则。C.乙文中的“守”,又称郡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又称太宰,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D.乙文中“伊、傅、周、召”中“周”,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姓姬,名旦,曾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平定管、蔡之乱。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题目虽称为“传”,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B.《种树郭橐驼传》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种植的当与不当、管理的善与不善的对比。对比有叙事性也有论述性的。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14.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答案】10.D11.C12.C13.(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2)我听说做脑力劳动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14.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 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委群材”“会众工”为并列结构,应在“会”之前断开,排除AB;“左持引”“右执杖”为并列结构,应在“右”之前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句意: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B.句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C.“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宰”,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D.句意:伊尹、傅说、周公、召公。/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叙事是主,议论是宾”错误,两文叙事是宾,议论是主,前宾后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小人”,小民,百姓;“飧饔”,吃饭;“劳”,慰劳;“蕃”,使……增多。(2)“役”,役使,驱使;“役于人”,被动句,被人驱使;“彼”,他;“其”,表揣测,大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可概括出:目光长远,知人善任;②依据“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可概括出: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依据“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可概括出:运用智慧,掌握全局;④依据“不衒能,不矜名”可概括出: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⑤依据“不亲小劳,不侵众官”可概括出:信任下属,各司其职。参考译文:甲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乙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操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某个部分的作用,再看看木材的性能(长短、粗细、质地),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大小,却可能详尽周到地绘出它的结构形制,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出入。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给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没有什么比木匠规划建筑更接近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这件事了)。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根本。那些具体供职服役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有僚属助理。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并且进行调整增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看了都城就了解乡村,看了乡村就能了解封邑,看了封邑就能了解全天下。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一样)不卖弄才能,不夸大名声。不亲自去做各类琐碎的小事,不侵犯各级官员的职权,天天与天下才能出众的人讨论国家的根本法则,就好像木匠师傅善于调动工人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手艺。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有士人谈论殷、周治理国家,说伊尹、傅说、周公、召公,那些从事具体事务的官员虽然终日辛劳,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②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说明诗人痴迷于公务,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自称“痴儿”则让诗作有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朱弦”指琴,“佳人”指知音,诗人运用典故,慨叹自己心怀志事,知音难觅,唯幸有美酒聊以遣怀。D.“归船”“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决意归隐江湖,追求不存世俗机心、自由洒脱的生 活。16.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颔联都写登高所见秋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案】15.A16.黄诗:落木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描绘了一幅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杜诗: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描绘了一幅肃杀、寥廓的深秋景象;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怆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说明诗人痴迷于公务,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有误,“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能力。可从黄庭坚和杜甫的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和意境上来进行分析,要结合各自的风格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描绘的是一幅清朗辽阔的秋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喜悦。结合全诗可知,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之情,侧面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选取了树木和江水,描绘了一幅高远壮阔的秋景图,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李密在《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形只影单、孤独无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业。【答案】①.扈江离与辟芷兮②.纫秋兰以为佩③.飞湍瀑流争喧豗④.砯崖转石万壑雷⑤.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⑦.三顾频烦天下计⑧.两朝开济老臣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扈”“辟”“芷”“纫”“湍”“豗”“砯”“壑”“茕”“孑”“频”。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勤劳的反面是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众所周知,活着的人,每天只要双脚一着地,就需消费。不劳动就无收获,无收获拿什么来消费?总有人想不劳而获,想天赐宝,然而奔兔撞死木桩毕竟偶然,①者必定田园荒芜,生活贫困。④____________。有些人常常认为节俭和奢侈是个人生活小节,无关大体,其实不然。⑤____________。节俭和艰苦奋斗,可以磨炼人们的志气;奢侈和贪图安逸则可以使人们丧失志气。越王勾践在国破家亡之后,为了报仇雪耻,他深怕舒适安逸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壮志,就②,天天以艰苦的生活来磨炼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国势大振,一举消灭了吴国。而刘阿斗在家破国亡后,安逸于敌国,“③”,一无所为。被誉为钢铁铸成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年代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坚定得很,但在取得全国胜利后的和平环境里,有些共产党人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由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英杰,腐化堕落为祸害百姓的败类。事实证明,⑥____________。试看当今层出不穷的贪官们,有几个不是从生活上开始的呢?18.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④⑤⑥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下列诗句和文中“糖衣炮弹”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答案】18.①守株待兔②卧薪尝胆③乐不思蜀19.④节俭的反面是奢侈和贪图安逸。⑤个人生活态度与道德品质密不可分。⑥节俭和奢侈 绝非仅是个人生活小节。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有“奔兔撞死木桩”,可用“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②语境形容以艰苦的生活来磨炼自己,可用“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③语境形容“刘阿斗在家破国亡后,安逸于敌国”,可用“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④这是段首句,照应上段段首句“勤劳的反面是懒惰”,此处应该写“节俭的反面是……”,下文说“节俭和艰苦奋斗,可以磨炼人们的志气;奢侈和贪图安逸则可以使人们丧失志气”可见喻体:节俭的反面是奢侈和贪图安逸。⑤“其实不然”否定的是“是个人生活小节,无关大体”,说明个人也关乎大体,应填:个人生活态度与道德品质密不可分。⑥“事实证明”下面是总结论述,否定段首“节俭和奢侈是个人生活小节”的观点,应填:节俭和奢侈绝非仅是个人生活小节。【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是比喻,把“名利诱惑”等比作“糖衣炮弹”。A.夸张,“不盈尺”夸张描写蜀道的高峻;B.比喻,把来往的人比作“浮云”;C.想象、夸张,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D.对偶,上下句结构对称。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的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 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节选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2.请结合语境并联系文章主旨简析小草的意义。【答案】21.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22.①象征着纯真(纯朴、纯洁、朴实无华、憨厚实在)的山里村民;②那消逝了的山里村庄随着时间消逝,而旧迹依存,如同小草一样坚强;③在文本中,白色的小草与夕阳里的少女、消逝了的村庄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和谐,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的一个村女”结构混乱,第一句还没有表述完整,第二句就另起话题,删掉“的”;搭配不当,“陪伴着她的是”应该是“鼠麹”,把“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改为“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意象和主旨的能力。①“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表现鼠麹草纯洁、朴实、坚韧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就是山里人的品质,小草象征着山里村民。②“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把消逝了的村庄比作夕阳里坐在山顶上的少女,“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朴实中有着坚韧。说明那消逝了的山里村庄随着时间消逝,而旧迹依存,如同小草一样坚强。③在文本中,“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文章着意描绘了三个形象,白色的小草、夕阳里的少女与 消逝了的村庄,而这三个形象又是完美融合在一幅画面中,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和谐,增添了宁静的氛围。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以上材料对于身处读书生涯的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读书“三境”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 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将人的认识区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见闻之知”说的是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而“德性之知”则指向内在的精神涵养。刘勰在《文心雕龙》有言,好书奇文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一些新东西,增加见闻之知,更在于滋润心灵、塑造人格、熏陶气质,提高德性之知。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名言构成,材料的话题为读书。林语堂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艺术,可以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如果读书为了“改进心智”,已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刘向认为好书像药,读书可以治愚,也就是可以改进心智,让人心灵健康。两句话的大体意思如下:读书使人得到优雅和风味,指的是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最终使人的举止和心灵都变得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而“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读书可以解除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可以使人心神集中、杂念尽消、心平气和、神志安稳,从而有利健康。读书可以引导人专心于书中,暂时忘却病痛带来的苦恼,使患者意境开阔、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康复。两个人的观点都是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林语堂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使人得到优雅和风味,不能有功利目的;刘向认为读书就是开启心智,让人心灵健康。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读书意义和作用的角度来谈。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让人心智健全,可以让人消除杂念,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也可以让人变得优雅等等。总之,从读书的意义写起,重点突出其精神方面的作用,不要写成读书可以让人成功等。文章开篇引出观点: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 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安排为: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第二部分写: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第三部分写: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结尾处点明观点: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立意:1.读书让人精神丰盈。2.读书让人变得优雅。3.读书让人活得通透。4.人生因阅读而变得气象万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5-29 16:24:03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6.7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