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联考卷(二)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二)生物一、选择题1.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外膜可与内质网连接,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B.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必须借助于核孔进出细胞核且消耗ATPC.人体胰岛B细胞中的核仁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更发达D.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但生物的性状并不都由核基因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1、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由于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2、核仁是细胞核中显著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是匀质的球形小体.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核糖体中的RNA就来自核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的核仁.【详解】A、核外膜可与内质网连接,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运输,A正确;B、染色质的本质是蛋白质和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不能从核孔进出细胞核,B错误;C、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人体胰岛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故人体胰岛B细胞中的核仁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更发达,C正确;D、细胞中基因分为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故生物的性状还可以由细胞质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B。2.某科研人员为研究汞对水生植物美人蕉光合特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处理美人蕉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PnGsCiTrChl/(μmol·m-2·s-1)/(mol·m-2·s-1)/(μmol·mol-1)/(mmol·m-2·s-1)/(mg·g-1)0250.63300.717.812.064125.140.59297.646.841.965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22160.52291.876.781.5151021.940.53284.216.21.3622021.330.55276.636.461.307注:Pn表示净光合速率,Gs表示气孔导度,Ci表示胞间CO2浓度,Tr表示蒸腾速率。Chl表示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用于对水的光解B.研磨叶片提取叶绿素时,需加入少量碳酸钙,以保证叶绿素的提取率C.汞通过直接降低C3还原所需的NADPH含量来降低美人蕉的净光合速率D.随着氯化汞浓度的增大,美人蕉对汞及钾、钙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能力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汞对水生植物美人蕉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汞的有无及浓度,因变量是美人蕉的光合特性,可通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进行测定。【详解】A、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吸收光用于水的光解,A正确;B、研磨叶片提取叶绿素时,需加入少量碳酸钙,主要是为了保护色素(主要是叶绿素)不被破坏,以保证叶绿素的提取率,B正确;C、分析表格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汞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叶绿素会影响光反应过程,从而影响ATP和NADPH的量,影响暗反应过程;且据表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汞浓度增加,气孔导度也下降,故也可通过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等过程影响光合速率,C错误;D、据表可知,随着氯化汞浓度的增大,整体而言美人蕉的蒸腾速率下降,净光合素等也有所降低,植物长势衰弱,据此推测,美人蕉对汞及钾、钙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能力降低,D正确。故选C。3.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一种常见方式。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宜从根尖、芽尖的分生区取材制片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在间期持续的时间较分裂期持续的时间长C.染色体和纺锤体均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在分裂后期逐渐消失D.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依据之一是分裂末期是否出现细胞板【答案】C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在有丝分裂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保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形成纺锤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附在着丝点(粒)两侧,牵引着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点(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成为两个子细胞。【详解】A、根尖、芽尖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故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宜从根尖、芽尖的分生区取材制片,A正确;B、分裂间期占细胞的90%-95%,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在间期持续的时间较分裂期持续的时间长,B正确;C、染色体和纺锤体均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在分裂末期逐渐消失,C错误;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的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D正确,故选C。4.祖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分别存在于生物的各种成体组织中,如血液祖细胞、皮肤祖细胞、小肠祖细胞。由于祖细胞具有帮助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神奇”功能,因此科学家们正尝试培养祖细胞并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用来治疗多种退行性疾病。下列关于人体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祖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也不同B.祖细胞存在成体组织中,可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其具有全能性C.祖细胞形成的红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核质比会逐渐增大D.祖细胞的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但其遗传信息不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个体各种体细胞具有完成相同的遗传信息,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别,这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祖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基因组成一样,由于分化的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表达情况也不同,A错误;B、祖细胞存在成体组织中,如血液祖细胞、皮肤祖细胞、小肠祖细胞,祖细胞只能分化为一些目标细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胞,被动员激活后替换受损的组织,不可形成多种组织细胞,也没有体现全能性,B错误;C、祖细胞形成的红细胞,细胞在成熟后细胞器和细胞核都会退化,无细胞器和细胞核,C错误;D、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地生理过程,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5.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DNA酶或蛋白酶的S型菌提取物,均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在控制实验自变量时利用了减法原理C.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体均有放射性D.两个实验均使用了物质提纯与鉴定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艾弗里和他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详解】A、加入DNA酶的S型菌提取物,R型细菌没有转化为S型菌,A错误;B、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在控制实验自变量时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一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子二代中出现没有放射性的噬菌体,C错误;D、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没有使用物质提纯与鉴定技术,但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故选B。6.某种玉米种子的糊粉层无色与有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甲、乙和丙三种糊粉层均为无色的纯合植株,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人员将这三种植株进行相互杂交,得到的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亲本F1F2一甲×乙有色糊粉层有色糊粉层∶无色糊粉层=9∶7二甲×丙有色糊粉层有色糊粉层∶无色糊粉层=9∶7三乙×丙有色糊粉层有色糊粉层∶无色糊粉层=9∶7A.有色糊粉层与无色糊粉层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B.三个杂交组合F1的基因型相同,每对等位基因均杂合C.有色糊粉层植株的基因型共有12种,无色糊粉层植株的基因型有15种D.杂交组合一的F1与亲本甲杂交,子代可存在有色糊粉层植株∶无色糊粉层植株=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每个组合的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有色:无色=9:7,属于9:3:3:1的变式比,说明每个杂交组合的F1均含有两对杂合的等位基因。假设该性状受到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则乙和丙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有色:无色=9:7,与实验结果不符。因而需要换另外一种思路进行分析,例如受到三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的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后代会出现有色:无色=9:7;假设丙的基因型为AABBdd,甲与丙杂交,后代会出现有色:无色=9:7。乙与丙杂交,后代会出现有色:无色=9:7。【详解】A、三个不同的无色糊粉层亲本植株相互杂交,每个组合的F2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有色:无色=9:7,说明有色与无色至少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根据题意和题表可假设甲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乙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丙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三个杂交组合F1的基因型不相同,且并非每对等位基因均杂合,B错误;C、有色糊粉层植株的基因型共有23=8种,无色糊粉层植株的基因型有27-8=19种,C错误;D、杂交组合一的F1(AaBbDD或aaBbDd)与亲本甲(AAbbDD或aaBBdd)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色:无色=1:1,D正确。故选D。7.编码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一个mRNA称为单顺反子,细菌的一个mRNA分子可同时编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下列关于细菌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单顺反子都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B.细菌的一个mRNA共用同一个起始密码子,不属于单顺反子C.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D.细菌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过程均以核苷酸单链作为模板【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详解】A、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分析题意可知,编码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一个mRNA称为单顺反子,故每个单顺反子都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以决定翻译的开始和结束,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编码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一个mRNA称为单顺反子,细菌一个mRNA分子可同时编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据题意无法得出其共用一个起始密码子,不同蛋白质的起始密码子可能不同,B错误;C、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C正确;D、细菌合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细菌合成蛋白质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即细菌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过程均以核苷酸单链作为模板,D正确。故选B。8.在实验室内一个随机交配的某蝴蝶种群,共有蝴蝶10000只,且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91%为花斑色,由基因E决定。向该种群引入与原种群数量相同的白色蝴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4200只B.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50%C.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D.引入蝴蝶后会促进该蝴蝶种群定向进化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AD【解析】【分析】理想种群:种群数量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丙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表型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相等的,基因不发生突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详解】A、该蝴蝶种群是理想种群且处于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ee基因型频率=9%,e基因频率=0.3,E基因频率=0.7,Ee基因频率=2×0.3×0.7=0.42,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0.42×10000=4200只,A正确;B、引入10000只白蝴蝶后,ee基因型的个体数=10000+0.09×10000=10900,Ee个体数有4200,所以e基因频率=(10900×2+4200)÷40000=0.65,引入前e基因频率为0.3,引入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35%,B错误;C、引入前EE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个体数为4900,Ee个体数为4200,引入蝴蝶后E基因频率=(4900×2+4200)÷40000=35%,C错误;D、引入蝴蝶后该蝴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AD。9.遗传育种就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为育种服务。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中,F1产生的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B.二倍体经加倍获得的四倍体与原二倍体杂交能产生后代,两者为同一物种C.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D.基因型为TtHh的个体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基因型为TTHH个体的比例可能为1/2【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单倍体育种包含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的处理两个过程。【详解】A、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应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A错误;B、二倍体经加倍获得的四倍体与原二倍体杂交能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但三倍体不可育,故二倍体和四倍体为两个物种,B错误;C、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如果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且发育成单倍体,该单倍体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育种包含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的处理,故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C正确;D、基因型为TtHh的个体能产生TH、Th、tH、th四种配子,花药离体培养能获得TH、Th、tH、th四种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单倍体幼苗,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能获得TTHH、TThh、ttHH、tthh四种纯合子,故获得基因型为TTHH个体的比例可能为1/4,D错误。故选C。10.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传递至传出神经元时,如图Ⅰ、Ⅱ处分别可以检测到突触后电位(EPSP,为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微弱电变化,可引起神经元兴奋)、Ⅲ处能检测到动作电位(AP)。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检测EPSP时,电表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侧B.检测结果可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C.若组织液中Na+含量增加,则会导致AP的峰值增大D.Ⅰ、Ⅱ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EPSP为局部电位,图中EPSP的初始电位为负电位,所以检测EPSP时,电表的两微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两侧,A正确;B、实验中刺激时,电表会发生偏转,说明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B正确;C、动作电位是Na+顺浓度梯度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导致的,适当增加组织液中Na+浓度,刺激时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内的量增加,因此会导致动作电位(AP)的峰值增大,C正确;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EPSP为局部电位,并非动作电位,且兴奋不会因传导的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D错误。故选D。11.下图是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与机体产生抗体IgM、IgG和总抗体量的关系,抗体滴度用于评价抗体的数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类型基本相同B.再次免疫的潜伏期短是因B细胞只需抗原直接刺激即可被激活C.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体增殖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抗体主要是IgGD.再次应答主要由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来分泌大量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详解】A、由图可知,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类型均为IgG和IgM,A正确;B、不管是初次免疫还是再次免疫,B细胞激活均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抗原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错误;C、由图可知,再次免疫中IgG的含量高于IgM,故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体增殖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抗体主要是IgG,C正确;D、再次应答抗原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来分泌大量抗体,D正确。故选B。12.某实验小组为探明生长素参与低钾胁迫下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吸钾机制,以烟草为实验材料,设置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mmol/L(正常供钾)、0.15mmol/L(低钾)2个钾浓度和5个外源生长素浓度(0、5、10、20、40μmol/L)多个实验组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外源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低钾水平根尖内源生长素浓度均高于正常供钾B.正常供钾水平下,添加外源生长素以后,侧根尖内源生长素均表现出增加趋势C.实验表明低钾胁迫可刺激烟草植株生长素的合成,促进根部对生长素的累积D.相同外源生长素浓度下,主根尖内源生长素浓度高于侧根尖是顶端优势所致【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相同外源生长素浓度下,主根尖内源生长索浓度均低于侧根尖,除了外源生长素度为20umol/L外,其余各外源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低钾水平根尖内源生长素浓物均高于正常供钾。【详解】A、从左图可知,除了外源生长素度20umol/L外,其余各外源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低钾水平根尖内源生长素浓物均高于正常供钾,A错误;B、从由图可知,正常供钾水平下,添加外源生长素以后,侧根尖内源生长素不是持续增加,与外源生长素10umol/L相比,外源生长素20umol/L时降低,B错误;C、本实验中,无论是主根尖,还是侧根尖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后,低钾水平植株内源生长素浓度整体高于相应正常供钾条件,说明低钾胁迫可刺激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促进根部对生长素的累积,C正确;D、相同外源生长素浓度下,主根尖内源生长素浓度均低于侧根尖,D错误。故选C。13.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为J/(hm2·a)。分析表中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乙丙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2.44×1072.25×1072.18×1071.05×1097.05×1087.15×108A.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2.45×1011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3%C.同化量小于摄入量是因为有部分能量随粪便传递给生产者D.甲为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乙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止一种,图中只是甲固定太阳能的量,故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2.45×1011,A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能量在乙和丙两种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2.25×107÷7.05×108)×100%≈3%,但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C、同化量与粪便量之和等于摄入量,而粪便中能量可传递给分解者,不能传递给生产者,C错误;D、由表中同化量大小可判断,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乙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A。1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中对复制起关键作用的是M2基因,针对M2基因的mRNA(19个碱基)设计出具有正义链(编码链)、反义链(非编码链)的目的基因,其组成和结构如图所示,Pgenesil是一种质粒,GFP为质粒上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成如图所示的重组质粒。BamHⅠ、HindⅢ、PstⅠ为限制酶,碱基识别序列分别为方框内显示的序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目的基因单链上的正义链与反义链刚好碱基互补配对B.该重组质粒导入RSV感染的细胞可使M2基因沉默C.目的基因两条链的“环”均转录后才能连接成RNA环D.根据GFP的表达与否,可判断质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目的基因中含有正义链、反义链,导入受体细胞并转录后,正义链转录出的RNA可与病毒的M2基因mRNA碱基互补配对,使其无法正常进行翻译。【详解】A、正义链与反义链刚好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B、该重组质粒导入RSV感染的细胞M2基因mRNA互补配对,抑制其翻译过程,使M2基因沉默,B正确;C、目的基因任意一条链转录,均可以形成RNA环,C错误;D、GFP为质粒上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标记基因,可判断质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C。15.某实验小组利用菜花进行DNA的提取及电泳鉴定,并对菜花非常保守的叶绿体基因trn-L进行PCR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预冷的酒精溶液加入菜花研磨滤液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静置可见丝状物B.用二苯胺鉴定DNA时,试管中溶液无蓝色出现可能是DNA提取量过少或无C.PCR反应体系中必须含有trn-L基因的引物、Ca2+、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等成分D.将混合液注入凝胶的加样孔时,需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答案】C【解析】【分析】PCR技术: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所利用的原理为DNA分子的复制,因此PCR技术一般用于基因扩增;②原理:DNA复制;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④方式: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⑤过程:变性、复性、延伸。2、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详解】A、DNA不溶于冷却的酒精溶液,所以将预冷的酒精溶液加入菜花研磨滤液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静置可见丝状物,A正确;B、正常情况下二苯胺与DNA在沸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试管中溶液无蓝色出现,可能是DNA的提取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量过少或未提取出DNA,B正确;C、PCR反应体系中含有trn-L上基因的物,DNA聚合酶、模板、Mg2+、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等成分,DNA聚合酶一般需要Mg2+激活,C错误;D、将混合液注入凝胶的加样孔时,需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1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质量分数为1%的α-淀粉酶溶液(最适温度为50~60℃之间)、1%的蔗糖酶溶液(最适温度为45~50℃之间)、1%的淀粉溶液、1%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等对酶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试管123456781%淀粉溶液3mL   3mL 3mL 1%蔗糖溶液 3mL   3mL 3mL1%淀粉酶溶液  1mL 1mL1mL  1%蔗糖酶溶液   1mL  1mL1mL斐林试剂2mL2mL2mL2mL2mL2mL2mL2mL实验结果﹣﹣﹣﹣﹢﹣﹣﹢注:“﹣”表示无颜色变化,“﹢”表示有颜色变化。(1)该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应设置为_______℃为宜。请对5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作出解释:_____。(2)实验中设置1~4号4个试管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要得出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被蔗糖酶水解这一结论,应将5号试管与_______号试管进行综合分析。(3)若实验过程中将温度提高10℃,则对实验结果影响最明显的是________号试管,请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________。【答案】(1)①.50②.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①.试管中混杂有还原性糖的可能性②.7(3)①.8②.现象:砖红色颜色变浅;原因:蔗糖酶溶液的最适温度为45~50℃之间,若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提高10℃,使得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蔗糖水解量变少,导致砖红色颜色变浅【解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加入斐林试剂后颜色变化,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的专一性。【小问1详解】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α-淀粉酶溶液的最适温度为50~60℃之间、蔗糖酶溶液的最适温度为45~50℃之间,50℃是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适宜温度,因此应设置酶促反应温度为50℃为宜;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小问2详解】若要证明酶的作用,首先需要排除实验所用的淀粉、蔗糖、淀粉酶和蔗糖酶本身不含还原性糖,然后才能说明有酶和底物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酶将底物分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因此实验中设置1~4号4个试管的作用是排除试管中混杂有还原性糖的可能性;要得出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被蔗糖酶水解这一结论,自变量是酶的种类,5号试管加入淀粉酶,应该和加入蔗糖酶的组对比分析,其他均相同,所以应将5号试管与7号试管进行综合分析;【小问3详解】蔗糖酶溶液的最适温度为45~50℃之间,若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提高10℃,使得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蔗糖水解量变少,导致砖红色颜色变浅,则对实验结果影响最明显的是8号试管。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将肾小球滤出进入肾小管管腔中的葡萄糖经转运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肾小管腔内葡萄糖的转运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介导,如图1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7.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载体SGLT2从肾小管管腔中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据图1判断的依据是______,该过程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18.根皮苷是载体SGLT2的抑制剂。①请设计实验探究根皮苷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液和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影响。实验思路:______。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连续注射四周根皮苷的糖尿病小鼠血糖低于对照组小鼠,尿糖高于对照组小鼠,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请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19.某实验小组以高浓度胰岛素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h、6h、12h、24h、48h)后,通过定量PCR测定处理后SGLT2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高浓度胰岛素可_______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17.①.葡萄糖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②.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梯度##Na+顺浓度梯度具有的势能18.①.将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根皮苷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血液和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②.根皮苷是载体SCLT2的抑制剂,使用根皮苷后,抑制了糖尿病小鼠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尿糖浓度升高19.①.促进②.高浓度胰岛素处理上调了葡萄糖转运体SGLT2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解析】【分析】由图可知,SGLT2可以协同转运葡萄糖和Na+,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Na+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葡萄糖排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的协助扩散。【17题详解】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载体SGLT2从肾小管管腔中重吸收葡萄糖,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据图判断依据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该过程直接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梯度或Na+顺浓度梯度具有的势能。【18题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根皮苷,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将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根皮苷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血液和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根皮苷是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载体SGLT2的抑制剂,使用根皮苷后,糖尿病小鼠体内葡萄糖无法重吸收,从尿液中排出,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尿糖浓度升高。【19题详解】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载体SGLT2从肾小管管腔中重吸收葡萄糖,用高浓度胰岛素处理上调了葡萄糖转运体SGLT2基因的表达,使得载体SGLT2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0.松墨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传播国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的媒介,松树、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研究员研究了2014~2016年,气温条件对某地松墨天牛种群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由图1可知,松墨天牛与松树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当松树受到伤害时,会分泌松脂来封闭伤口,以减少病虫伤害,而线虫可使松树生命力衰弱,流脂减少或停止,这对松墨天牛卵、幼虫及种群数量的影响是______。(2)由图2可知,松墨天牛羽化发生的适宜温度为______。2014~2016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3)气温和松材线虫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分别属于________制约因素。(4)在生产实践中,农林人员常采用性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其原理是______。【答案】(1)①.捕食和寄生②.提高松墨天牛卵及幼虫的成活率,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增加(2)①.25℃左右②.逐年降低(3)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4)通过诱捕雄性个体,降低松墨天牛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松墨天牛种群数量降低【解析】【分析】生物的中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和原始合作。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天气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天牛成虫在病危或病死的松树皮下产卵,天牛在松树内生长发育,且天牛会取食松树嫩枝,故松墨天牛与松树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寄生。线虫可通过松墨天牛的取食伤口进入松树,天牛成虫能在病危或病死的松树皮下产卵,而线虫可使松树生命力衰弱,流脂减少或停止,这可提高松墨天牛卵及幼虫的成活率,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增加。【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2014~2016年温度为25℃左右松墨天牛的数量均较高,由图2可知,2014~2016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进行对比可知,整体变化趋势是逐年降低。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3详解】气温属于气候条件,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松材线虫属于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小问4详解】可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个体,降低松墨天牛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松墨天牛种群数量降低。21.某昆虫(2n=12)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灰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控制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科研人员选取相应性状的该昆虫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甲组实验乙组实验灰体白眼雌昆虫黑体红眼雄昆虫红眼雌昆虫白眼雄昆虫子代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3∶1∶3∶1红眼∶白眼=3∶1(1)科研人员研究该昆虫的基因组时,应测定_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理由是_____。(2)根据甲组实验,能否判断灰体与黑体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相关昆虫个体为材料进行实验确定,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3)若乙组实验为甲组实验关于眼色遗传的反交实验,则根据正反交实验的结果,能不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说明原因。______。(4)针对该昆虫眼色遗传实验的结果,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①控制眼色的基因“肯定不是一对”,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②控制眼色的基因“可能是两对”,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③控制眼色的基因“可能有多对”,这一假设是在②基础上的一个大胆设想,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答案】(1)①.7②.该昆虫共有12条染色体,其中有5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和Y,故需测5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Y上的DNA碱基序列(2)不能,让子代中的黑体(灰体)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黑体(灰体):灰体(体)=3:1,则说明黑色(灰色)为显性性状,灰色(黑色)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为黑体(灰体),则说明黑色(灰色)为隐性性状,灰色(黑色)为显性性状(3)不能,控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4)①.若眼色由1对基因控制,不同表型亲本杂交,后代应该出现1:1的分离比或仅一种后代②.若眼色由2对基因控制,不同表型亲本杂交(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表型比,若存在基因互作等现象,则可能为3:1③.若眼色由2对以上基因控制,当某对基因纯合时,也能出现3:1的表型比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显隐关系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可用公式表示:A×B→只有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小问1详解】由于该昆虫(2n=12)除性染色体XX或XY外还有5对常染色体,因为X和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而常染色体有5对,所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测定5+X、Y共7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小问2详解】只考虑体色,体色灰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甲组亲本雌性为灰体,雄性为黑体,两者杂交后代灰体和黑体的比例为1:1,说明亲代为测交,则亲代和子代一个为隐性纯合子,一个为杂合子,据题意无法判断到底谁是隐性纯合子,谁是杂合子,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若要进一步通过实验确定显隐性,可让子代中的黑体(灰体)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黑体(灰体):灰体(体)=3:1,则说明黑色(灰色)为显性性状,灰色(黑色)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为黑体(灰体),则说明黑色(灰色)为隐性性状,灰色(黑色)为显性性状。【小问3详解】据题意可知,只考虑眼色性状,控制其眼色的基因数目不确定,因此不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4详解】①若眼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表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即Aa与aa或者AA与aa杂交),后代应该出现1:1的分离比或仅一种后代,据题意可知,甲组和乙组结果都是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3:1,可排除是1对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如果眼色是2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同表现亲本杂交(比如测交),后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基因互作等现象,比如只要有显性基因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只有隐性基因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此时会出现3:1。③在②基础上,若眼色是由2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存在某对基因纯合,也出现3:1的现象。22.果醋是近些年来所开发的新型食醋,甘蔗原醋具有调节肠胃功能、预防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功效,在我国传统中医书中均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蔗糖醋时,先将新鲜甘蔗去皮榨汁后酶解,酶解的目的是______,再进行糖酸度调节及______,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将制备的甘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制成甘蔗酒,再进一步进行醋酸发酵制成甘蔗醋,则甘蔗醋制作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反应简式表示)。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制作甘蔗酒的过程中,发酵液中的pH会逐渐降低,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原因:____。(3)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加糖量对醋酸菌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①加糖量较低时,发酵转化率及产酸速率均较低,原因是______,当添加糖量较高时,醋酸菌产酸速率会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②欲探究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答案】(1)①.分解细胞壁,提高出汁率,使果汁变澄清②.灭菌③.(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形成碳酸,使发酵液pH降低,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机酸,使发酵液pH降低(3)①.当添加糖量较低时,大部分糖醋酸菌生长繁殖②.当添加糖量较高时,会导致发酵液渗透压过高,从而抑制醋酸菌正常的生长与产酸③.在系列梯度发酵温度下进行醋酸发酵,检测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两者菌最大时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反应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1详解】制作蔗糖醋时,先将新鲜甘蔗去皮榨汁后可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加酶的目的是分解细胞壁,提高出汁率,使果汁变澄清。为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进行糖酸度调节之后需灭菌。将制备的甘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制成甘蔗酒,再进一步进行醋酸发酵制成甘蔗醋,以酒制醋的原理是:【小问2详解】制作甘蔗酒是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形成碳酸,使发酵液pH降低,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机酸,使发酵液pH降低。【小问3详解】①由图可知,当添加糖量较低时,大部分糖醋酸菌生长繁殖,故发酵转化率及产酸速率均较低;当添加糖量较高时,会导致发酵液渗透压过高,从而抑制醋酸菌正常的生长与产酸,故醋酸菌产酸速率会有所下降。②欲探究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故实验思路为在系列梯度发酵温度下进行醋酸发酵,检测发酵转化率和产酸速率,两者菌最大时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19 14:57:1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876.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