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命题单位:合肥八中校审单位:合肥一六八中学特别鸣谢联考学校:(排名不分先后)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阜阳一中、淮北一中、蚌埠二中、淮南二中、宿城一中、亳州一中、明光中学、霍邱一中、长丰一中地理(A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第一至二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按照不同的区域划分方式把我国划分为七大片区,下图为我国七大片区人口总量及占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我国西南与华东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地势B.土地面积C.降水量D.灾害发 生频次2.我国七大片区中()A.华东应积极承接华中产业转移B.东北气候寒冷,人口密度最小C.西南向华东输送资金和劳动力D.水源是限制西北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西南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自然环境限制性较大,导致人口数量较少,华东地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人口在此分布,因此,影响我国西南与华东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地势,A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土地面积都较大,降水量都比较充足,排除BC;西南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的自然因素,排除D。故选A。【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华中地区应积极承接华东的产业转移,排除A;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口数量较少,但人口密度不是最小,人口密度最小应为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排除B;西南向华东地区输送资源和劳动力,排除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是限制西北发展的重要因素,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人口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植被)和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交通等因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A.扩大资源开采B.改变主导产业C.发展新兴产业D.延长产业链4.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B.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答案】3.D4.A5.D【解析】【3题详解】该地资源开采殆尽,企业面临转型,A错误;延伸模式主导性产业不变,不会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优化产业结构,BC错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同样的主要是想要实现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D正确。故选D。【4题详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首先要考虑新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才能确定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方向,A正确;资源已经枯竭,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不是转型的方向,也不存在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D错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转型的的效果,但不是首先重点考虑的因素,C错误。故选A。【5题详解】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新兴产业,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弱,B错误;劳动力更丰富廉价不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C错误;复合型模主要是因为产业类型发展多样,产业结构多元化,在抵御风险中其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D。【点睛】产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世界上已完成了三次制造业中心转移,而我国是第四次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但还称不上“世界制造业中心”。下图为世界四次制造业中心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前三次制造业转移过程中()A.转移周期逐渐的缩短B.出现了3个制造业中心C.自然资源是决定性因素D.第三次以第三产业为主7.下列能促进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战略是()A.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全球市场B.提高产品价格,保持价格优势C.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国内产能D.培育专业人才,加强产品研发【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转移周期在逐渐缩短,A错误;前三次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了3个制造业中心,B正确;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是一个不断追逐低劳动力成本的过程,随着全球制造业主要承担国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就会寻求新的低成本区域,因此,影响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不是自然资源、第三产业,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目前世界上已完成了三次制造业中心转移,而我国是第四次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但还称不上“世界制造业中心”,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较高,同时市场饱和,技术优势不明显,因此我国制造业不应再依赖劳动力优势,而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产品研发,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D正确。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无法继续扩大生产规模,A错误;因为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价格上会失去优势,无法保持价格优势,B错误;现在国内产能已经较高,C错误。故选D。【点睛】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四更海岸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昌化三角洲南侧,历史上四更海岸附近形成了向海凸出的宽广滩脊平原和岸外沙坝,但近年来,海岸遭受严重的侵蚀,海岸带退化加快,导致该区域环境脆弱性增强。研究发现,昌化江来沙减少是海岸遭受严重侵蚀的重要原因。下图为四更海岸变化示意图(岸堤是人为建造的防护海浪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四更海岸()A.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大B.河流堆积形成潟湖淤泥C.是由海浪堆积而形成D.a岸堤较b岸堤修建早9.导致近年来四更海岸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昌化江兴修水库②流域植被破坏严重③气候异常,降水增多④海岸挖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为了减缓四更海岸带退化,可以()A.建防护林B.生态移民C.拆除岸堤D.围海造地【答案】8.D9.C10.A【解析】【8题详解】四更海岸位于海南岛,该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A错误;从题干得知四更海岸水位低,四更盐田在海平面以下,说明容易受潮汐的影响,海浪堆积作用强,B错误;四更海岸位于昌化江三角洲南侧,是河流堆积形成,C错误;由于历史上四更海岸附近形成了向海凸出的宽广滩脊平原和岸外沙坝,所以最早的岸堤应该更靠近海洋,即a岸堤,后来海岸遭受严重的侵蚀,海岸带退化加快,才修建b岸堤,D正确。故选D。【9题详解】海岸被侵蚀是由于上游来沙量减少造成,昌化江兴修水库导致下游泥沙堆积减少,①正确;流域植被破坏含沙量应该增加,②错误;气候异常,降水增加会导致泥沙含量增加,③错误;海岸挖沙导致海岸破坏,容易被侵蚀,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C。【10题详解】为了减缓四更海岸退化,可以建防护林,减少海浪侵蚀,A正确;生态移民与保护海岸线关系不大,B错误;拆除岸堤会加剧海浪侵蚀,C错误;围海造地会造成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A。【点睛】海岸带退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海岸带环境退化,包括海岸带污染、海水 倒灌和浸泡引起盐碱地扩大、海岸带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等;二是海岸线后退,主要是全球变暖引起南北极冰川逐渐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海水向陆地侵蚀,引起海岸线后退。大豆性喜暖,但温度过高易导致植株提前结束生长而使单株产量降低,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我国大豆对外进口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下图为2013~2022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一个库存会计日期结束时可供使用或出售的货品)及库需比(全球现有库存与需求的比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由2013~2022年全球期末库存及库需比可知()A.2019年气候异常导致大豆产量下降B.2016年较2015年全球大豆消费量大C.2013~2022年全球大豆产量先增后减D.2020~2022年全球大豆贸易总体下降12.若2023年全球大豆生产保持稳定,而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减少,则全球()A.大豆贸易数量上升B.库需比将下降C.大豆储备成本上升D.期末库存下降13.下列地区最可能为大豆主产区的是()A.刚果盆地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西欧平原【答案】11.B12.C13.C【解析】【11题详解】从图中看出2019年库存高,说明大豆产量高,没有下降,A错误;2016年较2015年库需 比下降,大豆库存略有上升,说明2016年需求上升,全球大豆消费量大,B正确;2013~2022年全球大豆产量呈波动变化,但最终结果是2022年大豆库存高于2013年,说明产量是上升的,C错误;2020~2022年库存先增加后降低,库需比也先增加后降低,全球大豆贸易总体不变,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2023年全球大豆生产保持稳定,而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减少,说明库需比上升,大豆贸易数量减少,A错误;库需比是上升的,B错误;大豆销量减少,储备成本上升,C正确;大豆销量减少,期末库存上升,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从题干可知大豆性喜暖,但温度过高易导致植株提前结束生长而使单株产量降低,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刚果盆地温度太高,A错误;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地区,温度同样很高,B错误;巴西高原属于热带,但是海拔高,温度较低,适合大豆生长,C正确;西欧平原温度低,不适合大豆生长,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生产条件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政策、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取合成气一体化(CCSI)技术,是以空气(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将粉煤转化为高品质的中低温煤焦油(脱硫)和合成气。CCSI技术减少了煤转气过程中的焦油二次反应,将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提升到更高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CCSI技术减少煤转气过程中的焦油二次反应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煤焦油产出率B.减少水蒸气的消耗C.提高煤焦油的纯度D.减少煤炭的消耗量15.我国发展CCSI技术可以()A.增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B.改善我国大气环境C.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D.改变北煤南运格局【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CCSI技术将粉煤转化为高品质的中低温煤焦油,减少了焦油二次反应,提高了煤焦油产出率,A正确;该技术以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增加了水蒸气的消耗,B错误;该技术只是提高了煤焦油的产出率,降低了焦油的二次反应,没有提到煤焦油的纯度的前后对比,C错误;该技术是把煤转化为煤焦油,没有减少煤炭的消耗量,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我国发展CCSI技术对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没有影响,A错误;但是把煤炭变为煤焦油和合成气,燃烧效率更高,可以减少污染物额排放,改善大气环境,B正确;煤焦油与合成气 不是清洁能源,C错误;该技术是提高了煤焦油产出率,不能改变我国北煤南运的格局,D错误。故选B。【点睛】CCSI技术核心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完成煤的热解反应及半焦的气化反应,煤粉在上端的热解区进行快速热解生成煤焦油、半焦末,半焦末返回到下端的气化区气化成合成气。由于反应器内独特的流化状态和温度梯度分布,加快热解反应产物的扩散速率、饱和不稳定自由基、减少焦油二次反应,焦油收率大幅提升;创新开发产物分离工艺和专用设备,解决热解油、气、尘的在线分离的世界性难题,将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提升到更高水平。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兰斯塔德城市群位于荷兰(国土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西部,城市群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其中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乌得勒支为中心城市,自行车及公共交通是城市间重要的交通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相继提出紧凑城市—网络城市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单中心扩张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模式转变。下图为兰斯塔德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演变示意图。(1)与我国城市群相比,分析兰斯塔德城市群特征。(2)简述兰斯塔德城市群早期以紧凑城市为发展格局的主要目的。(3)说明兰斯塔德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演变的意义。【答案】(1)兰斯塔德城市群围绕大都市绿心环绕布局,形成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特勒支等多个中心,空间结构集中和分散有序。(2)早期以紧凑城市为发展格局的主要目的是集约化用地,加强中心城市与周围的增长中心(新城)的联系。(3)兰斯塔德城市群呈现功能网络分工、交通联动发展合作机制多元弹性等特征,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避免了交通拥堵、房价飙升等大城市病。【解析】【分析】本题以兰斯塔德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演变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 市群的特征、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与我国的单一中心都市城市群相比,兰斯塔德城市群形成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特勒支等多个中心,围绕大都市绿心环绕布局,空间结构集中和分散有序。【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相继提出紧凑城市—网络城市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单中心扩张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模式转变。早期以紧凑城市为发展格局以单一中心为核心,主要目的是集约化利用土地,有利于加强中心城市与周围的增长中心(新城)的联系。【小问3详解】兰斯塔德城市群中心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发展演变,有利于城市间的交通运输的发展,避免了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房价飙升等大城市病问题,呈现功能网络分工、交通联动发展合作机制多元弹性等特征。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1577千米,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2023年3月15日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开始下闸蓄水。下图为汉江流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1)描述汉江流域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指出汉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3)简述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答案】(1)沿河谷分布。河谷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便利。(2)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秦巴山 地,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改善了汉江的航运条件;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发电量大,加大电力供给。【解析】【分析】本题以汉江流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设置试题,主要涉及聚落、水能资源开发、水利枢纽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汉江流域聚落分布在汉江河谷。河谷距离汉江近,生产生活取水便利;利用汉江发展航运,交通便利;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土壤肥沃。【小问2详解】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汉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由图可知汉江四周为山地,发源于秦岭,落差大。【小问3详解】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为梯级开发。航电枢纽主要发电和航运,能够增大发电量,改善航运条件。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的鸣沙山北麓,其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月牙泉地势低洼,众多碎屑物沉积,在此形成了一个松散、单一的地质结构。月牙泉东西两侧为河流形成的洪积扇,南北两侧被沙山合围,但万年以来未被风沙掩埋。下图为月牙泉位置示意图。(1)简述月牙泉的形成过程。(2)说明松散、单一的地质结构利于月牙泉形成的条件。(3)推测月牙泉万年以来未被风沙掩埋的原因。【答案】(1)月牙泉地势低洼,东西两侧为河流,月牙泉处于两洪积扇之间的洼地;受到鸣沙山上积雪融水的沉积为月牙泉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提供了条件;月牙泉三面被沙丘包围, 东南风和西北风交替吹过,东南风吹来的沙被西风卷起,西北风吹来的沙被东风卷起,最终形成月牙泉。(2)此地主要受到风力侵蚀,松散的土质有利于风的作用,形成了环抱状,为其抵御西北风和东南风;地质结构单一较稳定,常年受到沉积作用,最终形成月牙泉。(3)地下潜流补给,东西两侧有河流;独特的地形地貌,三面环沙,东南风和西北风交替吹过,东南风吹来的沙被西风卷起,西北风吹来的沙被东风卷起,所以黄沙始终没有将月牙泉掩埋【解析】【分析】本题以月牙泉为背景材料,涉及风沙地貌的成因、水体间相互补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中鸣沙山北麓可以得出该地有高山冰川融水的结论;月牙泉地势低洼,众多碎屑物沉积,说明该地地质条件较稳定,长期受到沉积;月牙泉东西两侧为河流说明该地有河流水进行补给。【小问2详解】该区主要受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地质条件单一说明地质时期较为稳定,长期接受沉积,并且土质疏松所以形成了沙丘,对于月牙泉的形成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小问3详解】沙漠中出现月牙泉且万年未被掩埋,主要原因要从它的水体源泉、受到风力侵蚀和沉积的力的方向、大小等,而材料中“在此形成了一个松散、单一的地质结构。月牙泉东西两侧为河流形成的洪积扇,南北两侧被沙山合围。”足以得到证明。【点睛】风蚀地貌的成因、沙质的来源、绿洲的发育与分布等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点。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山地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一般情况下,山地雪线大体与最热月的0℃等温线吻合。图1为全球各纬度山地雪线高度变化示意图,图2为安第斯山脉南段示意图。 (1)说出南半球山地雪线分布总体特征,并推测影响山地雪线分布的因素。(2)指出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坡雪线差异,并说明理由。(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河流的差异。【答案】(1)南半球山地雪线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南纬20—30度之间雪线分布最高,南极洲附近达到最低。影响山地雪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纬度、山体的海拔高度。(2)安第斯山脉南段东坡雪线高于西坡雪线。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冬季雪线较低;安第斯山脉南段东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高于西坡。(3)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河流有明显的断流和结冰期;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终年降水较多,河流无断流现象,且无结冰期。【解析】【分析】本题以全球山地雪线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雪线的原因、世界气候的具体分布、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在南半球雪线高度从赤道向南极递减;在南纬20—30度之间雪线分布最高,南极洲地区雪线分布最低。从图中看出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等。【小问2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安第斯山脉南段位于南半球中纬度,50°S以南的地区,该地主要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位于迎风坡的西坡降水会变多,所以雪线就会变低。而东坡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一侧,降水较少,所以雪线较高。【小问3详解】 全球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安第斯山脉南端东西两侧分别是两种不一样的气候类型,具体气候类型下会孕育不同点自然环境特征,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其影响该地全年温和多雨,所以河流终年受到雨水补给,无明显汛期,也不会出现断流现象,同时其气候较为温和,所以河流不会出现结冰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其影响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该地区的河流冬季会结冰,并且有断流,这就是不同气候下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5-18 20:45:20 页数:13
价格:¥2 大小:863.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