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  )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答案】A【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认为(西周人)生生不息,像葫芦一样绵延不绝,彝族、土家族、侗族等族流传“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体现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故选A项。2.湖南是《新青年》较早进入的地区之一,但直到五四前夕,《新青年》在湖南仍“销行极少”。五四运动后,“湘人亦群起研究新文化”,《新青年》销量才大增,半年之内,该社销售《新青年》达两千本。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旅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C.促使湖南成为了新思潮的中心D.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较少,而之后传播迅速,由此可见,五四运动解放了思想,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故选D项;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便被介绍到中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五四运动前后湖南地区《新青年》销量的变化,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转型,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新思想在湖南广泛传播,并不能说明湖南成为新思潮的中心,排除C项。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两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华夏族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B.奠定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C.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理论思维D.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故选C项;夏商周时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奠定了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排除D项。4.下表是先秦时期儒家的相关表述。由此可知,儒家(  )A.主张天人合一B.推崇民本思想 C.重视道德修养D.反对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天人合一思想,指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本思想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反对兼并战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5.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橄榄枝大雪花由96片小雪花组成,每一片小雪花上,都镶嵌着一个参赛国的名称,代表一个参赛国。设计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也蕴含着中国文化核心内涵。这理念主要指(  )A.天人合一B.道法自然C.天下为公D.和而不同【答案】D【解析】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叫做“和”,雪花火炬台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和”的思想,故选D项;天人合一指天与人紧密相联,不可分割,题干未提及自然与人的关系,排除A项;道法自然,即道是先天地生的,道生万物,道的体是虚无缥缈的,道的用是生生不息的,道至高无上,题干未提及“道”,排除B项;天下为公,指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建立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6.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来看,中国戏剧、传统文学、民间工艺均内容丰富,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选C项。7.佛教自其传入后便在中国不断发展,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艺术成就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A.AB.BC.CD.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是佛教文化艺术的表现,故选D项;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此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除A项;《多宝塔碑》拓片是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并未体现佛教文化,排除B 项;甘肃嘉峪关墓砖片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佛教无关,排除C项。8.利玛窦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评价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下列对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准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B.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C.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D.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可知,利玛窦来华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学科,故选C项;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华,而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故“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启蒙思想17世纪左右在法国达到高潮,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9.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即壬辰战争)爆发后,朝鲜统治者发觉传统的程朱理学在治国理念上尚虚远实、清谈空论,而阳明学说主张的“亲民说”“心即理”等思想可以在战争中安抚民心。因此,阳明心学成为有效管理国家的一剂良方,开始受到统治者和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和采用。这表明(  ) A.阳明心学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范畴B.朝鲜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加深C.朝鲜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D.战争为思想传播提供了契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朝鲜统治者在外敌入侵之时,结合本国实际采纳了阳明学说,可见战争是思想传播的契机之一,故选D项;阳明心学属于理学,没有突破理学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因战争的爆发,朝鲜统治者从崇尚程朱理学转而关注心学,没有涉及其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加深”,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朝鲜对阳明心学的借鉴,没有涉及朝鲜本土的文化,排除C项。10.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时期佛教人士因“枉顾伦孝”而被批判,佛教辩解这种行为是为家族争光,这种观念与印度佛教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融入了儒家伦理道德的观念,体现出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故选C项;“颠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佛学汲取儒学进行自我革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佛学和儒学的融合,并未涉及道家思想,排除D项。11.欧洲世俗君主一般倾向是建立一种教权政治体制,兼掌俗权与教权。当然这种企图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是君主们不敢奢求的。这正如教皇想实现纯粹的神权政治,在当时的欧洲也只能是奢望。这说明中世纪的欧洲(  )A.出现了政教合一趋势B.民族国家日益发展C.存在着二元政治格局D.分权制衡制度确立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时期欧洲世俗君主掌握世俗王权,教会掌握教权,两者同时存在,互相利用、竞争共存,这是一种二元政治格局,故选C项;教权与世俗权力同时存在而非政教合一,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分权制衡是近代民主政治的表现,中世纪时期没有确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2.佛教认为人生是一种苦难,苦难源自人的追求,不论何种种姓,只要坚信佛教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佛教的主张,就能够得到解脱。佛教的主张旨在(  )A.彰显人文主义B.缓和社会矛盾C.维护种姓制度D.实现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佛教要求人们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以求解脱,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排除C项;实现人人平等并非佛教主要目的,排除D项。13.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古代印度的文化》一书中写道:“古代印度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创造的文化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这文化一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希腊的文化”。这说明(  )①古代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②文化交流对古代印度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③地理环境决定古代印度文化的发展 ④古代印度文化对印度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古代印度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创造的文化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可得出,古代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故①正确;由题干中的“这文化一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希腊的文化”可得出,文化交流对古代印度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故②正确;“地理环境决定古代印度文化发展”说法本身是不符合史实的,只能说地理环境影响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发展,故③错误;由题干中的“这文化……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可得出,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4.据《全球通史》所汇总的史料,从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这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A.相对独立和封闭B.落后于亚洲大陆C.呈多元一体格局D.摒弃了外界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美洲文明之间没有交流,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了美洲文明,没有与亚洲文明进行对比,不能推断这两个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美洲文明是多元的,但没有相互交流和接触,不可能形成一体格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文明内部的封闭,没有涉及外界影响,排除D项。15.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著《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居易诗达106处之多。这说明(  )A.日本民族文化享誉世界B.中日两国审美互鉴频繁C.中华文化辐射影响东亚D.文化交流推动中日邦交【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源氏物语》中引用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典籍,这说明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即中华文化辐射影响日本,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未涉及日本文化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并未反映中国文化借鉴日本,并不是互鉴,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中日关系的内容,无法得出文化交流推动中日邦交的结论,排除D项。16.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战争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A.利用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B.道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C.国家治理能力领先世界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通过完备的官僚体系、详细的户籍制度和完善的交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印加帝国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故选D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排除A项;道路交通网络较为完善,还达不到“发达”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国家治理能力比较高,还未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这种价值观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答案】(1)特点: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成因: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家国同构”政治文化的影响。(2)表现:五四运动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18.(14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高度繁荣,社会经济也获得巨大发展,城市建设也随之而起。“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显得异常宏伟,外观优美得难以模拟,因为每个匠人都想用自己的精巧手艺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比计划更好,建筑的速度更是惊人。”雅典也成为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涌现在这一时期。雅典成为了“全希腊的学校”。——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材料二 古希腊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古罗马建筑得以继承,并开辟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形制、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广泛成就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建筑功能的发展来看,建筑功能由崇拜神开始转向为服务于人。建筑开始变得世俗化、多样化。可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与建筑的功能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康楠《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对比研究》材料三 建筑方面,著名建筑家维特鲁威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设计理论,将坚固和实用置于重要地位。罗马人很好地遵循了这个原则。从总体看,罗马建筑不追求外表的华美壮观,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完全从坚固和实用考虑,美观尚在其次。早期罗马建筑还不能称为艺术,仅仅是“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实用。——杨俊明《古罗马民族的求真务实精神》(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何被誉为“全希腊的学校”?说出一处完成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神庙建筑,并指出其地位。(2)以万神殿为例,说明古罗马建筑“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以大斗兽场为例,说明罗马建筑功能如何“开始变得世俗化”?(3)请根据材料三并以图拉真广场为例,说明罗马建筑很好地遵循了“实用” 的原则。古罗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禁使人想起罗马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原因: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相对完善的民主政治、宏伟的城市建筑和辉煌的古典文化。建筑: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负盛名的建筑,其建筑艺术和雕刻装饰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2)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建筑史上首次出现最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成为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大斗兽场拱门和柱式设计体现帝国的强大和罗马公民的自豪感;大斗兽场主要用于角斗表演,满足奴隶主贵族和公民的娱乐需要。(3)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除了宣言皇权思想,图书馆和市场还体现了为市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实用”原则。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逐渐发展到万民法。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金字塔聚集区,有大小金字塔万余座,不过最完美、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吉萨的三座,其建筑的技巧远今无人能解。吉萨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5米,估计是在公元前2560年完成的,约由230万块切割的石块堆叠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这些石头可以供应30个纽约市所需的石材。在孟菲斯的周围,残存的祭祀神殿、金字塔、坟墓等建筑几乎都是无可匹敌的人类遗产。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许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前去观光游览。近十年来,参观金字塔的大量游人使金字塔内部湿度不断上升、化学物质增加,从而损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为了更好保护金字塔这一珍贵古迹,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为保护金字塔年。——摘编自宋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材料二 科潘第15王卡克易普亚完成了著名的“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 的建造,该建筑西侧台阶均用雕刻有象形文字的切割石块砌成,上面共有2200个文字,是玛雅世界现存最长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记录了从科潘第1王开始历代国王的在位时间和主要事迹。台阶两侧装饰着可以沟通冥界和人间的百足虫蜈蚣的身体。金字塔上面的神庙已经完全坍塌,但残留了一些重要的雕刻部件,包括象征武士精灵的蝴蝶翅膀、刀形的屋顶装饰、捆绑俘虏的绳索等,充满了武力和祭祀的血腥性。——摘编自李新伟《触摸玛雅文明之科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并指出埃及金字塔的现代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遗址的文化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的异同。【答案】(1)理由:独特的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及创造能力,反映出古埃及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非凡成就;独特的历史见证,承载了古埃及的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建筑群的杰出范例,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4分,答出两点即可)现代价值:旅游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2分,答出两点即可)(2)文化特征:注重宣扬正统王系;彰显宗教崇拜;体现了灵魂不灭观念;充满原始性以及血腥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3)异:埃及金字塔主要用作陵墓;玛雅“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可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外形不同;保存状况不同。(3分;答出两点即可)同:均是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均可作为陵墓使用;都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分,答出两点即可)20.(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千多年前,玛雅人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当西方殖民者到访时,却仅剩残垣断壁,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引发了学者的一系列思考。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过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测年精度较高以及分辨率较高的古气候记录,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逐渐显露出来,对全新世气候突变现象认识不断深入,气候环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据Hodell等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摘编自吴文祥、胡莹、周扬《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1)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界对“气候环境因素在玛雅文明衰落中的作用”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探究历史上一个古代文明的衰亡,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示例一判断:必需。理由: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组成部分;古代玛雅文明与古代阿兹特克文明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尤其明显。示例二判断:非必需。理由:玛雅文明不等同于古代印第安文明;近代以前,美洲各文明基本上呈孤立、封闭的状态;相关考古资料显示玛雅文明的兴起时间和文明成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解释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变化:由忽视到重视和肯定原因:研究者思维惯性的影响;测年技术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考古成果的印证。(3) 原则:历史唯物论原则,人类文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古代文明衰亡的根源;全面性原则,广泛搜集古代文明覆盖的各个区域的史料,并对不同类型的史料加以比照;关联性原则,注意古代人类迁徙和文明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影响,关注全球性因素;开放性原则,接受新史料的发现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史料的深度挖掘成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6 14:51:03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4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