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摸底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5

2/35

剩余3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生物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B.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能够增殖的病毒D.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错误;B、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C错误;D、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毛霉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B、毛霉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有染色质,D错误。故选C。3.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下列关于蚕和桑树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C.都含有淀粉等多种能源物质D.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别是组成DNA和RNA的基本单位,二者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自由水,二是结合水。其中自由水是主要的存在形式。【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且含量较少,A正确;B、蚕和桑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且以自由水为主,B正确;C、糖原是动物特有的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错误;D、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蚕和桑树也不例外,D正确。故选C。4.中秋时节,患糖尿病的李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所幸抢救及时。很多广告语都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广告语比较科学的是()A.“XX牌”无糖月饼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B.“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a、Fe、Zn等微量元素C.某有机蔬菜是天然种植的绿色食品,不含有任何无机物D.“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详解】A、月饼是用面粉做的,含有淀粉,故属于有糖食品,A错误;B、Ca是大量元素,B错误; C、蔬菜中含有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C错误;D、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D正确。故选D。5.分析多肽链E、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则多肽链E和F中氨基酸的数目可能是()元素或基团CHON氨基羧基多肽链E201348625332多肽链F182294555461A.47和53B.48和53C.47和49D.51和49【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在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详解】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中含有一个氮原子,且氮元素是氨基酸的标志性元素。据此分析,多肽链E中有氨基3个,可判定出R基中有两个游离的氨基,排除这两个氨基中的N原子,还有53-2=51个N原子,按照一个氨基含一个N原子,则应由51个氨基酸组成。同理,多肽链F中有氨基6个,可判定出R基中有5个游离的氨基,排除这5个氨基中的N原子,还有54-5=49个N原子,按照一个氨基含一个N原子分析,则应由49个氨基酸组成。故选D。6.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适宜温度、充足水分和通气的黑暗环境中培养,此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检测种子中的脂肪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B.第0~7天,种子长出幼叶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干重增加C.第8天后,种子干重减少是因为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减少D.第8~10天中,种子呼吸等代谢过程减弱导致干重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种子在黑暗环境中萌发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详解】A、油料作物种子富含脂肪,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A正确;B、第0~7天一直是黑暗环境,干重增加不是来自于光合作用,而是来自于种子中脂肪转化为糖类过程中的氧元素比例增加。B错误;C、第8天后,种子干重减少,由于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种子萌发。C错误;D、第8~10天中,曲线斜率不变,细胞呼吸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中都至少含有一种脂质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胆固醇和脂肪C.含N元素的脂质包括脂肪和性激素等D.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蛋白质的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故所有细胞中都至少含有一种脂质,A正确;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没有脂肪,B错误;C、含N元素的脂质是磷脂,胆固醇、脂肪不含有N元素,C错误;D、胆固醇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材料可选择口腔上皮细胞和菠菜叶肉细胞B.用盐酸处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C.用急水流代替缓水冲洗装片利于节省时间D.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由于菠菜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为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适宜选用菠菜叶肉细胞,A错误;B、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B正确;C、冲洗装片时,不可用急水流代替缓水流,否则会将实验材料冲走,C错误;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甲基绿使DNA显现出绿色,因此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B。9.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由此可见该细胞器只含RNA一种核酸,应该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详解】A、能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不是核糖体,A错误;B、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不是核糖体,B错误;C、核糖体能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大分子物质),C正确;D、吸收并转换光能来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不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点睛】10.下列关于表中8种细胞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细胞壁中心粒A.只有①和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细胞结构B.只有②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C.只有动物细胞才能同时存在⑥和⑧两种结构D.植物细胞中不一定同时含有⑤和⑦两种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有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内质网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 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则参与细胞壁形成。【详解】A、①细胞核、③线粒体和⑤叶绿体均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细胞结构,A错误;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即表中②细胞膜和④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B错误;C、⑥内质网、⑧中心粒不只共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还可共存于低等植物细胞中,C错误;D、⑦细胞壁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存在的结构,而叶绿体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如根细胞不具有叶绿体,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属于生物膜系统B.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内都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所有酶的合成过程均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联系D.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也是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B、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复杂生物膜系统。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C、属于分泌蛋白的酶在核糖体合成后,在内质网初步加工,在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通过细胞膜胞吐出去,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联系。但是胞内酶一般只在核糖体合成,不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不能体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联系,C错误;D、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以和细胞膜融合在一起,是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D正确。故选D。1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核仁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B.细胞的一切性状都只受细胞核控制C.所有分子均可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D.细胞核内所需的ATP在细胞核内产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详解】A、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胰岛素的合成场所,故破坏核仁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A正确;B、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C、大分子一般从核孔进出,但核孔也有选择透过性,并非所有分子都能通过,C错误;D、细胞核所需的ATP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产生,D错误。故选A。13.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是三个重要的观察实验,这三个实验中相关操作的共同点是()A.观察时都需要使用显微镜B.都必须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C.制作装片时都要使用生理盐水D.实验过程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且要借助显微镜,但不要染色;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时,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但需要染色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需要细胞保持活性,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实验现象。【详解】A、三个实验都要用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相应的结构或现象,A正确;B、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因为叶绿体本身有颜色(绿色),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的材料,也不需要染色,B错误;C、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制片时用的是清水,不是生理盐水,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分布的实验中,制片时需要用到生理盐水,C错误; D、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要保持细胞活性,观察D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D错误。故选A。14.下列有关人体内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酶可以附着在生物膜上也能游离存在B.酶的保存温度通常应低于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C.各种细胞中含有的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D.在任何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均高于无机催化剂【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详解】A、细胞中的酶可以附着在生物膜上也能游离存在,例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B、酶在低温下结构比较稳定,故应该在低温下保存,保存温度通常应低于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B正确;C、酶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人体内各种体细胞发生的代谢不同,故而可知酶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C正确;D、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强酸、强碱会使酶失活,在这些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低,D错误。故选D。15.某实验小组将萤火虫发光器取下后,干燥研磨成粉末,等量放入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混合后,试管中出现淡黄色荧光,15min后荧光消失。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葡萄糖、脂肪和ATP,观察是否出现荧光,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可为萤火虫自身ATP水解提供原料B.萤火虫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来自光能,也能转化为光能C.若加入的物质是葡萄糖或脂肪,则试管中不会出现荧光 D.该实验能够初步验证ATP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在生物界普遍存在,ATP水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A、ATP的水解过程需要水的消耗,因此,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提供ATP水解的原料便于消耗自身的ATP,以避免自身的ATP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萤火虫ATP的能量来自化学能,在绿色植物的细胞内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B错误;C、若加入的物质X是葡萄糖或脂肪,由于二者不是直接能源物质,试管中不能检测到荧光,C正确;D、利用该实验设计能证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16.下图表示细胞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B.ATP中的A与RNA中碱基A的含义相同C.ATP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D.活细胞中随时都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在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图中D代表腺苷和两分子磷酸组成的物质,是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ADP与Pi结合,在获得能量的情况下才能生成ATP,A正确;B、ATP中的A表示腺苷,包含碱基A和核糖,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B错误;C、ATP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 D、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与ADP之间的转化非常迅速,活细胞中随时都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在发生,D正确。故选B。17.用90%的汽油与10%的乙醇调和而成的乙醇汽油,由于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已成为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乙醇的生产常通过酒精发酵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利用某些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来实现酒精发酵B.生成酒精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微生物酒精发酵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D.生物体一切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均由细胞呼吸提供【答案】A【解析】【分析】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详解】A、乙醇的生产常利用酵母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A正确;B、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酶都分布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C、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C错误;D、生物体大多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提供,少数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自于光能。D错误。故选A。18.红松和人参均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如图为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光照强度为a时,持续光照一昼夜后人参干重增加 B.光强大于d时,可能是温度限制了红松P/R值的增大C.若适当增施含镁的肥料,一段时间后人参的a点右移D.光照强度为c时,红松和人参的光合速率有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人参,说明红松为阳生植物,而人参为阴生植物。【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对于人参而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没有有机物的净积累,因此,持续光照一昼夜后人参干重不会增加,A错误;B、光照强度在d点时红松P/R值达到最大,此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则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即在d点之后,限制红松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才是CO2,不是温度,因为图示曲线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获得的,B错误;C、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适当增施含镁的肥料,会增加人参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而促进光反应,提高光合速率,则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可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即一段时间后人参的a点左移,C错误;D、光照强度为c时,红松和人参的P/R相等,由于红松是阳生植物,而人参为阴生植物,因此二者的呼吸速率有差别,进而可推测二者的光合速率有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19.将黑暗中制备的离体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蓝色)、蔗糖和磷酸缓冲液(pH为7.3)的溶液中并照光。溶液中的水在光照下被分解,除产生氧气外,产生的另一种物质使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蔗糖的目的是为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B.使DCIP由蓝色变成无色的物质是还原型辅酶ⅠC.加入DCIP有可能降低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的消耗速率D.光照下水的分解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答案】C【解析】【分析】“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可知,DCIP被氢还原,可作为氢载体。希尔反应可以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或测量生成 氧气的释放速率。【详解】A、蔗糖使外界溶液具有一定浓度,这能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而pH=7.3的磷酸缓冲液具有使叶绿体中的酶保持活性等作用,A错误;B、水在光照下被分解,除产生氧气外,还能产生[H],进而使DCIP由蓝色变成无色,这里的还原氢是还原型辅酶Ⅱ,B错误;C、加入DCIP有利于还原氢的消耗,而还原氢参与C3还原过程,因而参与从还原过程的还原氢的量减少,进而有可能降低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的消耗速率,C正确;D、光照下水的分解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故选C。20.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主要作用于分裂间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抑素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产生B.培养癌细胞时加入抑素会使细胞周期变短C.抑素可以抑制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D.抑素可以抑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抑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蛋白质,故抑素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产生,A正确;B、由题可知,抑素可抑制细胞分裂,若培养癌细胞时加入抑素,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变长,B错误;C、抑素主要作用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是在分裂后期,C错误;D、抑素主要作用于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是在分裂前期完成的,D错误。 故选A。21.下图是某动物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一定只含有8个DNA分子B.细胞②中一定只含有8条染色单体C.过程D一定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D.完成B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详解】A、如果细胞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还有未展现的染色体和DNA,A错误;B、细胞②中不含有染色单体,B错误;C、过程D属于分化,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错误;D、完成B过程细胞分裂,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故选D。2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在bc段形成B.ab段和bc段染色体(质)数目相等C.de段的形成要依赖纺锤丝的牵引作用D.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在cd段中【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Ⅰ中ab段是间期G1期,bc段代表DNA分子复制,de段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DNA分子复制,DNA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即存在染色单体,A正确;B、ab段可表示DNA复制前的G1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bc段经过DNA复制后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依然为体细胞中的数目,B正确;C、de段的形成是由于着丝粒分裂产生的,该过程的发生不依赖纺锤丝的牵引,C错误;D、通常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中的cd段,D正确。故选C。2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B.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C.细胞分化的程度越高,遗传物质的区别越大D.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 化。2、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都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无核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及不可逆性,A正确;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B正确;C、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错误;D、克隆羊多利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完成的,其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C。24.研究发现,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加有利于保持皮肤的年轻态。进一步研究表明,年轻小鼠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C.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皮肤细胞都已衰老D.年轻小鼠体内部分干细胞被淘汰,有利于皮肤年轻态的维持【答案】D【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细胞衰老。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干细胞是指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详解】A、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但不能分化成生物个体,不能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B、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COL17A1基因含量在细胞中不变。B错误;C、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但仍存在干细胞,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不是衰老细胞。C错误;D、年轻小鼠体内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被淘汰,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被保留,有利于增加胶原蛋白的含量,有利于保持皮肤的年轻态。D正确。 故选D。25.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组织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一种强氧化性物质)积累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摄入抗氧化类食物可延缓细胞衰老B.自由基可以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C.自由基可致细胞衰老而不会引起癌变D.生活中应减少辐射及有害物质的摄入【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详解】A、细胞内的氧化反应是产生自由基的原因之一,多摄入抗氧化类食物可延缓细胞衰老,A正确;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自由基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故自由基可以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B正确;C、从图上看,自由基会攻击DNA,有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而引起癌变,C错误;D、辐射和有害物质都会产生自由基,生活中应减少辐射及有害物质的摄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延缓衰老,D正确。故选C。2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前后蛋白质和RNA的种类完全不同B.细胞凋亡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C.细胞癌变通常可能是由多个基因突变积累引起的 D.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缩短可导致细胞衰老【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一般要经过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有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出现癌细胞的所有特点。【详解】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出现新的蛋白质和RNA种类,分化前的蛋白质和RNA仍然可能存在。A错误;B、细胞的自动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B正确;C、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出现癌细胞的所有特点。C正确;D、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A。27.人们在生活中常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制作多种美味食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能够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繁殖B.毛霉的菌丝不仅生长在豆腐表面,还深入到豆腐内部C.空气中不仅有醋酸菌的菌体,还有酵母菌及毛霉的孢子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真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氧气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二者进行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都会使发酵液pH下降,所以酵母菌和乳酸菌能够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繁殖,A正确;B、毛霉的菌丝不仅生长在豆腐表面,还深入到豆腐内部,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催化水解豆腐中的有机物,B正确;C、空气中不仅有醋酸菌菌体,还有酵母菌及毛霉的孢子,C正确;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D错误。故选D。28.下列有关传统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B.加盐腌制的过程会使豆腐块变硬并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可抑制乳酸菌的有氧呼吸D.卤汤中过量加入料酒,可能导致腐乳的成熟时间延长【答案】C【解析】【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乳酸菌是厌氧菌,能将葡萄糖变成乳酸。【详解】A、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A正确;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析出水分而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C、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可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造无氧环境,进而促进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错误;D、卤汤中过量加入料酒,会抑制发酵过程,可能导致腐乳的成熟时间延长,D正确。故选C。29.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发酵菌种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发酵过程均需严格控制通气状况C.使用纯化菌种会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D.两者发酵的温度条件有一定差异【答案】B【解析】 【分析】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果酒制作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腐乳制作的原理: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毛霉、曲霉、根霉、酵母菌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毛霉是需氧型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果酒制作需无氧条件,需控制通气。腐乳制作在有氧条件下,不需控制通气。B错误;C、传统发酵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菌种数量有限,使用纯化菌种能快速增多有效菌种的数量,发酵效果好。C正确;D、酵母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25℃,毛霉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18℃。D正确。故选B。30.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B.筛选硝化细菌(自养型)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详解】A、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含有的无机盐是KH2PO4、Na2HPO4、MgSO4,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含有的无机盐是NaNO3、KH2PO4、Na2HPO4、MgSO4、KCl。A正确;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可以用空气中CO2作为碳源,用缺乏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以筛选硝化细菌。B错误;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既能固氮又能以CO2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如固氮蓝藻)。C错误;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A。31.在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划线法和涂布法,这两种方法存在的区别是()A.培养基中是否需要加入凝固剂B.是否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C.能否用于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D.能否用于目的菌种的分离纯化【答案】C【解析】【分析】1、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两种培养基都要加入凝固剂,A错误;B、接种过程中,两种接种方法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以避免杂菌的污染,B错误;CD、两种方法都能分离和纯化菌落,但只有稀释涂布法才能用于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C正确,D错误。故选C。32.某耐高温和耐酸性的赖氨酸依赖性细菌(需要从环境中吸收赖氨酸才能生长)对链霉素非常敏感,下列筛选此菌株的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A.配制仅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及碳源的培养基B.向经过干热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链霉素C.在倒平板后,加入盐酸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酸性D.接种完成后,将平板置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制备培养基的基本过程: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详解】A、为了达到目的需要配制仅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同时需要加入碳源,A错误;B、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即进行湿热灭菌操作,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目的菌,B错误; C、调节pH操作应该在对培养基灭菌之前进行,C错误;D、为了筛选耐高温的细菌,在接种完成后,需要将平板置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耐高温细菌的筛选,D正确。故选D。3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大肠杆菌菌种培养的研究,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实验前,在实验室适量喷洒石炭酸,并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B.接种时,接种用具在酒精灯外焰灼烧灭菌,冷却后快速沾取菌种C.接种前平板必须倒置,接种后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不能倒置D.将灭菌甘油与菌液各1mL混合,放在-20℃的环境中可长期保存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A、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A正确;B、接种时,接种用具(接种环或涂布器)在酒精灯外焰灼烧灭菌,冷却后快速沾取菌种,B正确;C、接种前平板必须倒置,接种后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仍然倒置培养,C错误;D、将灭菌甘油与菌液各1mL混合,放在-20℃的环境中,这是甘油管藏法,适合长期保存菌种,D正确。故选C。34.下列与酶的应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胶酶催化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使果汁变得澄清且更易榨取B.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能大幅降低葡萄糖的使用量C.洗衣粉中添加的酶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全部彻底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D.为更好地保持酶的活性,酶制剂都要保存在低温和适宜的pH条件下【答案】D【解析】 【分析】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促反应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详解】A、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并且该物质不溶于水,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使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的澄清,A错误;B、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葡萄糖属于底物,不能降低使用量,B错误;C、洗衣粉中添加的酶能将相应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但不能将所有的有机物全部彻底氧化分解,C错误;D、酶适合在适宜的pH及低温条件下保存,高温、pH偏低或偏高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正确。故选D。35.亚麻织物经“砂洗”后会变得更加松软柔和,手感有加厚的感觉。人们尝试用“酶洗”亚麻织物,也能达到“砂洗”后的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洗”应使用纤维素酶和脂肪酶,使织物纤维变得蓬松B.纤维素酶一般应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C.“酶洗”的温度和时间、酶的用量都会影响“酶洗”的效果D.如果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实现酶的反复利用,降低成本【答案】A【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最终水解为葡萄糖,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被反复利用。。【详解】A、亚麻织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应使用纤维素酶,不使用脂肪酶,A错误;B、纤维素酶是复合酶,一般应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B正确;C、酶是催化剂,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C正确;D 、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反应物和酶能接触,反应后与产物分离,D正确。故选A。36.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发酵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的微生物细胞代谢增强、性状稳定,但失去了增殖能力B.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形成的凝胶珠形状应规则、大小应适宜C.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时,应保持适宜温度,并控制好通气状况D.用于工业生产时,细胞固定化及发酵过程都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由于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详解】A、固定化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A错误;B、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形成的凝胶珠形状应规则、大小应适宜,B正确;C、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是为了其代谢产物,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应给细胞提供适宜的温度,并根据细胞的呼吸类型控制好通气状况,C正确;D、工业生产中,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杂菌的影响,D正确。故选A。37.下列与血红蛋白提取、分离和鉴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差异决定其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不同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用滤纸过滤,主要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C.透析时分子质量较小杂质以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移出透析袋D.加入SDS的凝胶中,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步骤: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纯度鉴定的方法通常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 、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其在凝胶中产生不同的移动速度,进而实现了分离,A错误;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用滤纸过滤,主要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将过滤得到的液体静置于分液漏斗中,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即为血红蛋白液,B正确;C、透析时所用的透析袋是物理膜,其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这些杂志是通过扩散的方式渗出的,C错误;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SDS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电荷差别,使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D错误。故选B。38.下列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去除杂蛋白时应使用pH适宜的磷酸缓冲液B.将红细胞混合液高速离心后,血红蛋白位于离心管底部C.血红蛋白在高质量的凝胶色谱柱中应该均匀一致地移动D.提高缓冲液的流速可以使血红蛋白分离纯化的效果更好【答案】C【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的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红细胞的洗涤的目的为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用生理盐水洗涤。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再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磷酸缓冲液对分离后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对其进一步纯化。【详解】A、对红细胞洗涤时应该用生理盐水,目的是去除杂蛋白,A错误;B、将红细胞混合液高速离心后,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B错误;C、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高质量的凝胶色谱柱中,血红蛋白应该会呈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C正确;D、洗脱时应以较为恒定的流速缓慢加入缓冲液,可以使血红蛋白分离纯化的效果更好,D错误。故选C39.下列与玫瑰精油提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蒸馏温度高时间长,有利于玫瑰精油的挥发,有助于提高产量B.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所以应采用水气蒸馏C.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可促进水和油层分开,再经离心和过滤即可D.如果用萃取法提取玫瑰精油,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答案】D【解析】【分析】玫瑰精油的提取:(1)玫瑰精油的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2)提取流程:①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②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③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④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3)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水的密度,有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详解】A、蒸馏温度过高会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A错误;B、提取玫瑰精油可以用水中蒸馏,B错误;C、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出现油水分层,用分液漏斗将其分开,加入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后过滤,不需要离心,C错误;D、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目的是除去杂质,D正确。故选D。40.下列关于胡萝卜素及其提取、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β一胡萝卜素只含C、H两种元素,在人体可被氧化生成维生素AB.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越细越干燥越能提高萃取效率C.萃取剂应选用沸点高,且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且用量不宜过少D.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点样时应该将点样圆点直径尽可能放大一些【答案】D【解析】【分析】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详解】A、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以被氧化分解成2分子维生素A,其只含C、H两种化学元素,A正确;B、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可提高了萃取效率,同时还会受到含水量限制,因此,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越细越干燥越能提高萃取效率,B正确;C、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是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萃取剂应选用沸点高,且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且用量不宜过少,C正确;D、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点样时应该将点样圆点要小,且快速、细致,若点样圆点太大,会导致各成分重叠,不易分开,这样对胡萝卜素粗品无法进行鉴定,D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41.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它们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息息相关。图甲中的②③④为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图乙是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中的①是一种在甘蔗中含量较高的二糖,则图示单糖A为___________。若物质③的主要功能为储存能量,则物质③是___________(答出两种)。已知图甲中的②能与图乙中的物质D构成染色体,则与②相比,④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2)图乙中的单体A是___________。从A分析,D分子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3)细胞中单体C一共有___________种,其中有一种单体结合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ATP ,该单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果糖②.淀粉和糖原③.核糖和尿嘧啶(2)①.氨基酸②.氨基酸A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多样(3)①.8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别组成DNA和RNA,二者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小问1详解】若图甲中的①是一种在甘蔗中含量较高的二糖,则为蔗糖,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则图示单糖A为果糖。若物质③的主要功能为储存能量,则物质③是多糖,包括淀粉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图乙中的物质D是结构物质,有的具有催化功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与图甲中的②构成染色体,则②是DNA,④是另外一种核酸RNA,与DNA相比,RNA中特有的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小问2详解】根据D的功能可知,D是蛋白质,组成D的单体A是氨基酸。从氨基酸A分析,D分子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D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多样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进而导致D功能的多样性。【小问3详解】由于M和N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即二者是DNA和RNA,组成它们的单体C是核苷酸,核苷酸有两类,分别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且它们各自因为碱基的不同而分为四种,因此细胞中单体C有8种,其中有一种单体结合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ATP,因为ATP中含有核糖和腺嘌呤,因此该单体的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42.将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细菌而言,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更简便,原因是___________。体外培养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存活的时间比较短且不能增殖,从细胞结构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2)分析图示可知,该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_______mmol/L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实验人员无法获得Р点之前的实验数据,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将该红细胞从A点所示溶液中移到B点所示的溶液中,细胞的体积将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膜蛋白遭到破坏后的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的速度明显下降,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研究表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细胞内囊泡运输而来,对这类蛋白质进行加工的细胞器可能有____________。【答案】(1)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且没有细胞壁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结构不完整,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①.150②.P点之前红细胞已经细胞吸水涨破③.变小(3)①.协助扩散②.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解析】【分析】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小问1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 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从中能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但其有细胞壁结构,因此相对于细菌而言,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更简便,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体外培养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存活的时间比较短且不能增殖,这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细胞核的缺失使得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长时间存活和增殖。【小问2详解】图示结果显示,该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ol/L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说明该溶液是红细胞的等渗液,实验人员无法获得Р点之前的实验数据,可能是因为在P点之前,红细胞失水涨破。若将该红细胞从A点所示溶液中移到B点所示的溶液中,由于此时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因此,细胞的体积将失水变小。【小问3详解】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膜蛋白遭到破坏后的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的速度明显下降,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需要膜蛋白的协助,据此可推测,水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研究表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细胞内囊泡运输而来,对这类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相同,即该蛋白进行加工的细胞器可能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3.三角褐指藻是一种海洋中的硅藻,科研人员用高光照强度200μmol/(m2·s)和低光照强度50μmol/(m2·s)分别驯化培养三角褐指藻-段时间后,测定两种藻的叶绿素a含量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a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______,在提取时需加入_____________以保证研磨充分。由图1分析可知,三角褐指藻适应低光照环境的机制是____________。(2)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是固定CO2的关键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光照强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更高,通过______________,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在研究中可以通过直接测量______________来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3)若给三角褐指藻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发现三角褐指藻细胞中的葡萄糖也出现了18O ,用文字与箭头写出其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红光和蓝紫光②.二氧化硅③.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2)①.高②.促进CO2的固定,使暗反应速率加快③.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或氧气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3)H218O→C18O2(→C3)→葡萄糖【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显示,高光照强度200μmol/(m•s)下叶绿素a含量较少,图2显示高光照强度200μmol/(m2•s)下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较高。【小问1详解】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以保证研磨充分。由图1可知,低光照强度50μmol/(m2•s)下叶绿素a含量较多,说明三角褐指藻通过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来适应低光照环境。【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高光照强度200μmol/(m2•s)下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更高,该酶通过催化CO2的固定,即催化暗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氧气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小问3详解】若给三角褐指藻提供H218O,通过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18O进入CO2,再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18O进入C3,最后进入葡萄糖。44.丁草胺是一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若使用丁草胺不当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干扰。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生长和_______________等过程。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2)为探究丁草胺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某同学用丁草胺处理植物幼苗根尖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装片过程中用盐酸解离根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解离后的根尖可以用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____溶液中进行染色,染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观察细胞并计数,计算分裂指数(分裂细胞数目÷总细胞数目×100%),结果如下表。 分组丁草胺浓度/(μmol/L)分裂指数/%A1002.19B3000.91根据表中数据,该同学得出结论:丁草胺对根尖有丝分裂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该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答“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分化②.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为细胞壁(2)①.使细胞相互分离开②.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③.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3)①.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中的比例最大②.不合理③.缺乏不加丁草胺的对照组;具有浓度梯度的实验组数太少【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等过程。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区别是,植物细胞会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为细胞壁,而动物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小问2详解】用盐酸解离根尖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观察根尖细胞的染色体需要染色,可用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小问3详解】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中的比例最大,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处于分裂间期。该同学的实验数据不能得到“丁草胺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的结论,因为缺乏不加丁草胺的对照组,并且只做了两个浓度的实验组,具有浓度梯度的实验组数太少。45.石榴被称为抗氧化之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石榴醋饮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其制作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过程进行果酒发酵时,石榴汁的装量一般不要超过发酵瓶容量的三分之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甲过程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原理是____。(2)在甲过程进行旺盛时,乙过程往往不能进行,原因是____。底物充足的条件下,乙过程开始至发酵结束,发酵液pH值的变化情况是____。(3)石榴果皮具有良好医用功效,其水煎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同学尝试用萃取法提取石榴果皮中的抑菌物质,其实验基本流程应包括:新鲜石榴果皮→粉碎→____→____→过滤→浓缩;对萃取剂的选择除了考虑萃取效率外,还需考虑____(答出两点)等因素。【答案】(1)①.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②.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2)①.利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无氧条件下,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②.逐渐降低,最后稳定(3)①.干燥②.萃取③.沸点、是否与水混溶(是否易燃、对人的毒性、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解析】【分析】果酒制作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果醋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菌有氧呼吸生成醋酸。石榴皮中的抑菌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法提取。【小问1详解】发酵之前,让酵母菌有氧呼吸释放更多能量快速增殖。果酒发酵时,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CO2使瓶内气压增大,可能使发酵液溢出。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和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问2详解】甲过程进行旺盛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会抑制需氧型醋酸菌的生命活动,乙过程不能进行。乙过程开始时,果酒液由于溶解了CO2,pH小于7 ,醋酸菌利用酒精转化为醋酸,醋酸酸性较强,使pH逐渐降低,直至过酸环境抑制醋酸菌。【小问3详解】果皮粉碎后,需要干燥,去除水分,以免影响萃取,然后用萃取剂溶解抑菌物质。萃取剂的沸点、是否与水混溶、是否易燃、对人的毒性、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特性,都会影响萃取的效果。【点睛】理解和记忆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流程、装置。理解和记忆萃取法的原理、流程、装置。46.α-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在食品加工、酿酒、新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分离和纯化高产α-淀粉酶的微生物和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回答下列问题:(1)为得到催化效率高的α-淀粉酶,科研人员将等量的A、B、C三种菌种分别接种到等量液体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中的淀粉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d后,用_____________试剂测定产物量,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菌种类型ABC砖红色深浅程度++++++实验结果说明各组最终产物量有明显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三种菌种合成的淀粉酶的________________存在差异,也可能是三种菌种用于生长繁殖消耗的糖类数量存在差异。(2)为进一步纯化菌种C,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接种方法将菌种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后观察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等特征鉴别出相应菌种。(3)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固定化酶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①.碳源②.斐林③.数量(2)①.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②.形态、颜色(3)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使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固定化酶既可与反应物接触又可以与产物分离,便于提纯【解析】【分析】α-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均为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小问1详解】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该培养基中的淀粉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中的碳源。适宜条件下培养3d后,由于产物中葡萄糖和麦芽糖均为还原性糖,因此可用斐林试剂测定产物量。根据表格可知,A、B、C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深浅不同,可能是三种菌种合成的淀粉酶的数量不同,也可能是三种菌种用于生长繁殖消耗的糖类数量存在差异。【小问2详解】为进一步纯化菌种C,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接种方法将菌种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后观察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鉴别出相应菌种。【小问3详解】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固定化酶技术的优势有: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使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固定化酶既可与反应物接触又可以与产物分离,便于提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7:18:02 页数:35
价格:¥2 大小:313.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